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论文-刘嫚嫚,都鹏飞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论文-刘嫚嫚,都鹏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基因多态性,IFN-γ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论文文献综述

刘嫚嫚,都鹏飞[1](2019)在《病毒性心肌炎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等位基因与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关联性,以阐明VMC的免疫遗传学特征,并进一步探寻VMC发病中的保护基因,为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靶基因探索新途径。方法创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小鼠模型,通过血清炎症因子IFN-γ水平、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及心肌组织MHC基因表达水平的不同反映出病毒性心肌炎与MHC多态性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在32只病毒组小鼠中,MudoEb 5检测阳性的共有24只(基因频率37. 5%),MudoEb 7检测阳性的有9只(基因频率14. 1%),对照组中检测出MudoEb5阳性的有6只(基因频率9. 4%),MudoEb7阳性共2只(基因频率3. 1%),两种等位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udoEb 5λ~2=20. 33 P=0. 00 OR=13,MudoEb 7,λ~2=5. 38 P=0. 02 OR=5. 7)。结论 MudoEb5、MudoEb7基因型表达水平与COXB3的感染小鼠的病理改变存在正相关,并根据统计学分析,两种等位基因型可能为VMC小鼠的易感基因,其中MudoEb5基因型与VMC的病理相关密切程度更高。(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嫚嫚[2](2019)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COXB_3病毒感染Balb/C 4-6周龄雄性小鼠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旨在探索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进展与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多态性有无相关性,以阐明病毒性心肌炎的免疫遗传学特征,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及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为筛选易感人群并实施可能的预防措施提供新的思路。同时,进一步探寻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保护基因,为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靶基因,探索治疗新途径。方法本试验分为动物实验部分及分子实验部分:(一)动物实验:常规传代培养人类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用柯萨奇B_3病毒(coxsackie virus B_3,COXB_3)感染Hela细胞,扩增病毒以增加病毒毒力,收集病毒上清液,对病毒进行毒力滴定并计算半数组织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_(50)),并以不同病毒浓度接种实验小鼠,根据第7天小鼠血清CKMB水平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选择合适的造模病毒感染量;选取120只小鼠,随机均匀分为病毒组及对照组,根据上述实验确定的病毒感染量进行腹腔接种病毒液,每天随机从两组中各选取两只小鼠进行取血解剖,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浓度,按照对照组结果,记录血清IFN-γ高于正常区间、升高峰值及降至正常水平区间的时间点,同时以心肌组织病理改变作为内参照;(二)分子实验:随机选取80只小鼠,均匀分为病毒组及对照组,其中每组再均匀随机分为3小组,记录小鼠体重及活动情况,根据预实验IFN-γ水平确定的时间点对小鼠进行处死解剖处理,ELISA方法确定血清IFN-γ浓度,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计算心肌病变积分,根据文献报道的Balb/C小鼠H2-Eb区第二个外显子的核酸序列设计4组引物,以IFN-γ基因作为内参照,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上述基因表达情况,同时对心肌组织进行病毒分离与RNA提取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毒鉴定。结果(1)病毒感染造模量的选择:经COXB_3Nancy株感染后72小时后的Hela细胞发生变形脱落坏死,通过观察细胞CPE,运用Reed-Muench法计算TCID_(50)为10~(-3),得出本实验COXB_3病毒浓度为10~3TCID_(50)/ml;(2)造模最适病毒浓度:一般情况:A组小鼠在第3天开始出现明显的活动量及体重下降,第7呈现死亡高峰,B组及C组小鼠第4天开始出现活动量减差,但7天内无小鼠死亡,D组小鼠体重稳定增加,无小鼠死亡;(3)血清CKMB水平:病毒感染后的小鼠第7天血清CKMB水平比较中,A组高于B组及C组,明显高于D组;(4)心肌组织病理:A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可见心肌溶解,出现了大片状的坏死病灶;B组及C组小鼠心肌内肉眼未见明显坏死,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D组小时心肌间质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表现;结合小鼠体重变化、血清CKMB水平及心肌病理改变选择的造模合适病毒量为10~3TCID_(50)。(5)VMC小鼠血清IFN-γ的水平变化: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FN-γ水平可以观察到在接种病毒第3天左右开始升高,2周左右达高峰,3周左右开始水平慢慢降低。(6)心肌组织病理积分:在显微镜下,对HE染色后的小鼠心肌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并计算病理积分,经统计学分析病毒组小鼠在第3d、7d、14d及28d的病理积分与对照组相较,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7)对Balb/C小鼠H2-Eb区第二个外显子核酸序列设计4组序列特异性引物表达水平与其心肌病理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经计算第3天的病理积分与MudoEb5阳性的结果的相关系数r=0.449 P<0.05,第7天,r=0.745 P<0.05,第14天r=0.712 P<0.05,第14天r=0.676 P<0.05,表明VMC小鼠病理积分与MudoEb5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进行MudoEb 7表达水平与病理积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也存在正相关。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感染过程中会出现IFN-γ水平变化,并与感染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H2基因可能通过参与免疫调节,而导致心肌组织对病毒的出现不同的易感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谢丽君,曲贞,崔昭,刘刚,廖蕴华[3](2015)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I类基因及其编码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磷脂酶A2受体(PLA2R)是其特异性靶抗原,约70%患者血浆PLA2R抗体阳性。HLA II基因编码的MHC II类分子参与呈递靶抗原。本研究旨在探索HLA II类基因及MHC II类分子与IMN发病的关联。本研究共纳入261名IMN患者和599名健康人。我们对这860个个体的HLA-DRB1,DQA1,DQB1,DPB1基因座位进行4位高分测序分型,根据4位高分分型结果从IMGT/HLA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MHC分子氨基酸序列,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261名IMN患者血清中PLA2R抗体。DRB1*1501(OR=3.49,P=1.77×10-21)和DRB1*0301(OR=3.44,P=3.46×10-10)对于IMN是两个独立的风险等位基因。并且,在PLA2R抗体阳性的病人中,DRB1*1501(OR=6.06)和DRB1*0301(OR=4.92)对于IMN的发病具有更高风险。rs2187668是DRB1*0301的代表性SNP。在逐步校正分析中,同时校正DRB1*1501和DRB1*0301的影响后,其他HLA等位基因与IMN的发病没有关联。在MHC II类分子的氨基酸水平,位于MHC DRβ1链上的第13位(P=5.78×10-25)和第71位(P=7.99×10-25)氨基酸多态性与IMN的发病相关性最强,二者分别独立。在逐步校正分析后,无其他位置的氨基酸多态性与IMN的发病相关。位于DRβ1链上的第13位精氨酸及第71位丙氨酸均由DRB1*1501编码,而位于DRβ1链上的第71位赖氨酸则由DRB1*0301编码。这些氨基酸均与IMN中PLA2R抗体的出现具有相关性(P=0.001)。本研究证实IMN的发病高风险与两个HLA II类等位基因,及其编码的位于DRβ1链两个位置上的叁个氨基酸相关。(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汇编》期刊2015-11-14)

杨丰强,刘敏,朱凯,郭长城,罗俊[4](2013)在《肾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sMICA)检测对肾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0例肾癌患者(肾癌组)手术前后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sMICA水平,并对血清sMICA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术前的血清sMICA水平为(366.15±27.89)pg/mL,显着高于对照组的(214.03±22.15)pg/mL(P<0.01)。肾癌组术后的血清sMICA水平为(229.18±45.54)pg/mL,显着低于术前水平(P<0.01),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NM分期中Ⅲ期和Ⅳ期肾癌患者的血清sMICA水平为(443.79±27.21)pg/mL,显着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的(310.68±40.93)pg/mL(P<0.05),而男性与女性患者间、<65岁与≥65岁患者间血清sMlC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血清sMICA水平可作为肾癌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且其与肾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3年07期)

刘明[5](2009)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DRB10401结合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HLA)与抗原多肽的结合是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环节,对HLA结合肽的准确预测可以有效减少识别辅助性抗原细胞实验所需的费用和时间。本文对现行的锚定位点匹配法(motif matching)、矩阵法(matrix)、和支持向量机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进行了综合比较。最早被应用于该领域的是锚定位点匹配法,该方法是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了抗原结合部位的特定锚定位点,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对HLA-抗原肽复合体的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方法由于准确率低、效率差和缺乏数据支持的原因而被淘汰。矩阵法综合考虑了HLA分子抗原结合部位与所结合抗原的每个分子的相互作用,通过大量数据运算得出矩阵来描述各个分子间的结合力度,因而从理论上来讲更加科学合理。本文通过分析研究HLA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生理反应机总结出一种有效的基于支持向量机(SVM)预测Ⅱ类HLA结合肽的方法,并以HLA-DRB1*0401基因抗原序列结合肽为训练集,通过5重交叉验证,准确率达到79.54%,其中对于非结合肽的预测准确度达到89.74%,证明了新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鉴定免疫应答反应抗原多肽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9-06-01)

Lench,N.,Iles,M.M.,Mackay,I.,R.,Tazi-,Ahnini,张宪旗[6](2005)在《人类白细胞抗原C末端着丝粒染色体的单体型单位点值产生1个高加索人族群对银屑病高易感性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单倍体》一文中研究指出Psorias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that affects 0.1% - 5% depending on the population. PSORS1 is the major susceptibility locus,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33% - 50% of the genetic component of psoriasis among Caucasians. PSORS1 is located within the major histocompatability complex (MHC) locus on 6p21.3. Its position has been refined to hundreds of kilobase and the region located at ~ 100- 200 kb telomeric to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C is a very strong candidate. To determine the MHC psoriasis risk haplotype, we screened the whole 46 kb interval for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 and identified 138 SNP. We genotyped 29 SNP throughout this region in psoriatic nuclear families. We calculated the frequency of haplotypesgenerated bythe 29 SNP using all genotyped founder individuals and found four common haplotype with frequency >0.10. We then used SNP- tagger to derive the best six SNP and fed these into Transmit using 148 nuclear families. We found that CTGGAC haplotype is a single- point score haplotypes telomeric to HLA- C and gives a 1 df, χ 2 of 50.27 (P < 0.0001). Most importantly the six selected SNP accurately tagged the most common haplotype found in this region. Moreover, using the same program (Transmit) we show that the association with CTGGAC is higher than the one with HLA- Cw6 (χ 2=10.53; P=0.0051). Our results give scores as high as the highest single- point scores suggesting that it is unlikely to be able to discriminate the origin of the association on this analysis on strength of association.(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期刊2005年08期)

王静,王焕,杨月英[7](2000)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系统与衰老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各种族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与衰老的关系 ,可为研究衰老与遗传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我们对我国北方汉族不同年龄人群标本进行MHC基因多态性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以健康普查筛选出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 ,共分 3组(本文来源于《中华内科杂志》期刊2000年09期)

范丽安[8](2000)在《医学遗传学理论与实践(4)──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外科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脏器保存技术的改善、配型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器官移植成为临床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但排斥反应仍是器官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免疫系统的最基本功能是识别自我与非己。因此,移植物中含有受者体内所缺乏的移植抗原是引(本文来源于《外科理论与实践》期刊2000年02期)

王静,王焕,杨月英[9](1998)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系统与年龄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mpatibitity Complex,MHC)基因多态性与衰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补体依赖的微量淋巴细胞毒技术,检测了对照组、长寿组和少年组健康人的MHC—A、B、C抗原基因,统计比较各组的抗原基因的频率。结果 MHC—A1等位基因在长寿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增高(RR=6.07 P<0.01)呈正相关,而MHC—C3等位基因则明显降低(RR=18.5 P<0.01),呈负相关。结论 MHC—A1等位基因或其连锁基因可能是北方汉族人的长寿基因。该基因可能具有某种生物学优势,在抵抗疾病和保护正常生命活动中起一定作用。而MHC一C3等位基因则相反,称衰老基因。(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1998年03期)

张少玲[10](1996)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分型方法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HLA相关学科发展迅速,HLA基因分型方法层出不穷。本文对HLA基因分型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型技术(SSO)、序列特异性PCR扩增技术(ssPCR)及DNA测序等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期刊1996年06期)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COXB_3病毒感染Balb/C 4-6周龄雄性小鼠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旨在探索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进展与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多态性有无相关性,以阐明病毒性心肌炎的免疫遗传学特征,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及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为筛选易感人群并实施可能的预防措施提供新的思路。同时,进一步探寻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保护基因,为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靶基因,探索治疗新途径。方法本试验分为动物实验部分及分子实验部分:(一)动物实验:常规传代培养人类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用柯萨奇B_3病毒(coxsackie virus B_3,COXB_3)感染Hela细胞,扩增病毒以增加病毒毒力,收集病毒上清液,对病毒进行毒力滴定并计算半数组织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_(50)),并以不同病毒浓度接种实验小鼠,根据第7天小鼠血清CKMB水平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选择合适的造模病毒感染量;选取120只小鼠,随机均匀分为病毒组及对照组,根据上述实验确定的病毒感染量进行腹腔接种病毒液,每天随机从两组中各选取两只小鼠进行取血解剖,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浓度,按照对照组结果,记录血清IFN-γ高于正常区间、升高峰值及降至正常水平区间的时间点,同时以心肌组织病理改变作为内参照;(二)分子实验:随机选取80只小鼠,均匀分为病毒组及对照组,其中每组再均匀随机分为3小组,记录小鼠体重及活动情况,根据预实验IFN-γ水平确定的时间点对小鼠进行处死解剖处理,ELISA方法确定血清IFN-γ浓度,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计算心肌病变积分,根据文献报道的Balb/C小鼠H2-Eb区第二个外显子的核酸序列设计4组引物,以IFN-γ基因作为内参照,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上述基因表达情况,同时对心肌组织进行病毒分离与RNA提取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毒鉴定。结果(1)病毒感染造模量的选择:经COXB_3Nancy株感染后72小时后的Hela细胞发生变形脱落坏死,通过观察细胞CPE,运用Reed-Muench法计算TCID_(50)为10~(-3),得出本实验COXB_3病毒浓度为10~3TCID_(50)/ml;(2)造模最适病毒浓度:一般情况:A组小鼠在第3天开始出现明显的活动量及体重下降,第7呈现死亡高峰,B组及C组小鼠第4天开始出现活动量减差,但7天内无小鼠死亡,D组小鼠体重稳定增加,无小鼠死亡;(3)血清CKMB水平:病毒感染后的小鼠第7天血清CKMB水平比较中,A组高于B组及C组,明显高于D组;(4)心肌组织病理:A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可见心肌溶解,出现了大片状的坏死病灶;B组及C组小鼠心肌内肉眼未见明显坏死,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D组小时心肌间质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表现;结合小鼠体重变化、血清CKMB水平及心肌病理改变选择的造模合适病毒量为10~3TCID_(50)。(5)VMC小鼠血清IFN-γ的水平变化: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FN-γ水平可以观察到在接种病毒第3天左右开始升高,2周左右达高峰,3周左右开始水平慢慢降低。(6)心肌组织病理积分:在显微镜下,对HE染色后的小鼠心肌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并计算病理积分,经统计学分析病毒组小鼠在第3d、7d、14d及28d的病理积分与对照组相较,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7)对Balb/C小鼠H2-Eb区第二个外显子核酸序列设计4组序列特异性引物表达水平与其心肌病理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经计算第3天的病理积分与MudoEb5阳性的结果的相关系数r=0.449 P<0.05,第7天,r=0.745 P<0.05,第14天r=0.712 P<0.05,第14天r=0.676 P<0.05,表明VMC小鼠病理积分与MudoEb5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进行MudoEb 7表达水平与病理积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也存在正相关。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感染过程中会出现IFN-γ水平变化,并与感染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H2基因可能通过参与免疫调节,而导致心肌组织对病毒的出现不同的易感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论文参考文献

[1].刘嫚嫚,都鹏飞.病毒性心肌炎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19

[2].刘嫚嫚.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3].谢丽君,曲贞,崔昭,刘刚,廖蕴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I类基因及其编码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C].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汇编.2015

[4].杨丰强,刘敏,朱凯,郭长城,罗俊.肾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2013

[5].刘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DRB10401结合肽预测[D].河北大学.2009

[6].Lench,N.,Iles,M.M.,Mackay,I.,R.,Tazi-,Ahnini,张宪旗.人类白细胞抗原C末端着丝粒染色体的单体型单位点值产生1个高加索人族群对银屑病高易感性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单倍体[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

[7].王静,王焕,杨月英.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系统与衰老的相关性[J].中华内科杂志.2000

[8].范丽安.医学遗传学理论与实践(4)──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0

[9].王静,王焕,杨月英.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系统与年龄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医药.1998

[10].张少玲.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分型方法的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

标签:;  ;  ;  ;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论文-刘嫚嫚,都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