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张健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张健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214200

摘要:装配式建筑因为其施工工期短、整体质量更好以及节省劳动力等优势而被广泛运用在各种建筑施工中,预制装配式的建筑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施工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优势;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工艺和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其施工效率和质量也随着施工技术的升级优化而得到全面的提高。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由于其施工难度低、施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势而受到很多施工单位的青睐。装配式建筑是将部分或者全部构件(如墙板、预制梁、预制柱等)在生产车间预制好后运输到施工现场,按设计好的方式和顺序将这些预制构件搭接在一起,进行组装。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记录各项施工数据来对施工质量进行分析,确保施工的精准性。尽管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我国在此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装配式建筑这一施工技术上加强创新,拓宽相关技术的研究方向,对于未来国家建筑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基于专业角度阐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涵义

对于预制装配式,依托特定的工艺技术,将建筑构件的制作安排在预制工厂中,而后借助运输,将制作完成的建筑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合、安装。对于这种施工技术,其不受传统施工流程的限制,强调多个部分同时进行生产,施工流程不同步而诱发的物料浪费现象得以减少,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成本投入得以减少。从流程角度探讨,其主要涉及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预制阶段,主要是工厂进行建筑所需构件的生产加工。从构件类型分析,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础的通用结构体系,包含剪力墙、框架等体系。对于预制建筑构件,其所代表的是技术的创新与升级,同时,需要将技术发展作为基础与前提。第二个环节为装配阶段,也就是说,针对预制构件,进行合理组装,推动建筑整体施工的完成。这一环节整体难度不高。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预制装配式建筑减少了材料的消耗

在建筑工程建设和施工中,装配式建筑一般在工厂中完成内外墙板、梁、柱和板等结构的生产和加工,这种施工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模板用量。另外,在工厂内部完成构件的预制工作也可减少钢筋等建筑材料的用量,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一方面降低了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2.2缩短了工期

施工周期较短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较为明显的优势,吊装梁、板和柱时只需要4-5个施工人员就能完成所有的施工环节。且单个构件组装一般只需要0.5h。若工程量较小,则每天可完成2-3层主体结构的吊装施工。对于非大规模的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要比现浇结构建筑施工周期短6个月。

2.3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如噪声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而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减少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问题。所有的构件均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现场完成吊装工作,施工时间短且噪音小。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还可避免传统建筑形式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所造成的水污染。

2.4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工程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大开间和小隔断的设计方式,其根据用户居住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对房间进行规划和布局。不仅如此,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室内墙体主要采用轻质隔墙,其也有效增强了空间分割的灵活度,满足了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个性化需求。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预制装备剪力墙技术的应用

预制构件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连接方式和连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以及性能。借助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选择螺栓连接方式,将预制构件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保证其精密连接,满足其实际的技术要求。在预制构件安装中,需要在下层板中预留空间,方便后续钢筋的插入,然后通过螺栓先完成外剪力墙和预制装配式建筑其他部分的连接,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再完成预制内剪力墙施工。选择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时,内剪力墙和主体工程的连接,确定连接位置之后,用螺栓保证其连接的紧密性,保证后续施工工作,不会出现墙体移动,避免影响到后续工程施工。此外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考虑静荷载以及外部因素对剪力墙体的作用,具体结合使用过程中的各个条件,合理选择纵横墙结构,使剪力墙体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使用时的需求;(2)对于剪力墙之间的各个连接部位,要结合不同的承受力特点,对其进行最恰当的设计。

3.2预制构件吊装施工

预制件吊装中主要采用湿式系统和干式系统,其中,湿式系统运行中主要为放样、预制吊装、大梁吊装、小梁吊装、楼板吊装、外墙吊装、楼板吊装、现浇和电机安装。且在开展楼板浇筑施工时,要将锚筋插入到叠合现浇层当中。浇筑时注意采取现浇施工方式,下部采用铁件连接,在施工中结合实际预留一部分滑动的空间。干式系统吊装的流程为放样、柱的吊装、大梁吊装、小梁吊装、楼板吊装、阳台板吊装、楼梯吊装、现浇和电机配置、灌浆、结构体、外墙吊装等。

3.3预制窗体施工技术应用重点及优势

对于预制造施工技术,其在整个预制建筑装配施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建筑施工具有重大价值。因此,对于预制模板结构施工,螺栓和吊耳的相似性可用于有效地连接保留在模板上的螺母。另外,为了保证构件的合理连接,模板需要以工作表面300mm的位置为基础,保证窗体构件的合理、有效连接。具体讲,在进行连接操作的时候,要重视明确窗户结构,合理进行模板方向的调整,目的是保证模板的螺栓可以很好地插入墙板的连接孔中,切实提升预制配置式房屋建筑质量,技术优势更加显著。

3.4转换层施工技术

(1)控制现浇结构层的平整度及标高。施工人员在架设模架前,除了要先经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之外,还要要求相关测量人员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作业,这样才能保证模架架设的精准性。在模架架设完成后,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施工人员还要再次核查底板、外墙和梁等部位标高,在确认情况无误后,才能开始浇筑混凝土。(2)控制垫片的设置偏差。施工过程中,有些时候需要使用到垫片,使用时必须预先将放置面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处理,确认放置面上没有出现任何杂物后,才能由测量人员测算出放置面的标高,计算预制构件落位处的标准高度,最后再依据相关等式进行层高的计算。在确认放置垫片的位置后,使用符合要求的垫片,这样才能避免垫片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干扰而出现倾倒和位移等危险情况的发生,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结语

传统的现浇施工主要采取手动施工的方式,管理模式也不够先进,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仅如此,还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因此企业在发展中要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很好地满足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有效减轻环境污染,还可加快施工效率,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相信其将会成为日后建筑施工的主流技术。

参考文献:

[1]茅骏杰,朱亮,蒋永明.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四川水泥,2018(01).

[2]潘志达.模块化设计和预制装配式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20).

标签:;  ;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张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