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低温处理论文-赵智超,张为堂,崔鹏,黄剑明,史文燕

人工低温处理论文-赵智超,张为堂,崔鹏,黄剑明,史文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低温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接触氧化法(BCO)-人工湿地,常低温生活污水,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

人工低温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智超,张为堂,崔鹏,黄剑明,史文燕[1](2018)在《生物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处理常低温生活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BCO)-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常低温生活污水,当BCO的气水比为7∶1、回流比为100%、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 h,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HLR)为3. 65 m3/(m2/d)时,在常温下(22~27℃),组合工艺出水COD、NH_4~+—N、TN和PO_4~(3-)—P分别为14. 60、1. 40、12. 70和0. 43 mg/L,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而低温下(7~12℃),组合工艺出水COD、NH_4~+—N、TN和PO_4~(3-)—P分别为29. 60、9. 90、19. 90和0. 88 mg/L。保持气水比和回流比不变,控制低温下BCO的HRT为12 h,人工湿地的HLR为2. 74 m3/(m2/d)时,组合工艺出水COD、NH_4~+—N、TN和PO_4~(3-)—P为18. 40、6. 17、14. 17和0. 66 mg/L,去除率分别为90. 60%、87. 80%、75. 40%和85. 30%。结果表明:常、低温下该组合工艺均能够实现污染物的良好去除,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邓玉,何聪,倪福全,叶林媛,车文静[2](2018)在《蚯蚓生态滤池-人工湿地组合装置低温下处理畜禽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蚯蚓生态滤池/人工湿地的组合装置对畜禽废水进行处理,考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装置对畜禽废水中的COD、TN、TP、NH_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蚯蚓生态滤池蚯蚓密度为7.45 g/L,人工湿地基质为活性炭的条件下出水水质为佳,组合装置对TP、TN、COD、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07%、43.06%、72.12%、87.43%,部分出水TN含量和COD达到GB 18918-2002一级排放B类标准,TP、NH_4~+-N含量部分达到GB 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进水NH_4~+-N、TP含量与去除量之间线性关系较强,进水COD和TN含量与去除量之间有一定相关的线性关系。组合装置具有对畜禽废水处理效果良好、工艺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张琪,张统,李志颖[3](2017)在《低温条件下磁分离与装配式人工湿地处理小区污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低温条件下,磁分离与装配式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磁分离水力停留时间7min,人工湿地停留时间4d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小区污水中污染物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COD、NH_3-N、TN、TP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8%、52.5%、40.5%、96.8%和84.8%。(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07期)

李学斌,孙艺铎,李晓,孙启明,迟庆杰[4](2015)在《阿魏菇春化后熟低温处理人工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中文学名为准噶尔阿魏侧耳,因野生寄生或腐生在中药阿魏肥大的根茎部,而得俗名阿魏菇[1]。阿魏菇主要分布在新疆准葛尔盆地边缘,靠近沙漠的个别区域,在印度也有少量分布,野生阿魏菇的分布量非常稀少[2],新疆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木垒等地区[3]。阿魏菇春化后熟低温处理人工栽培技术,解决阿魏菇反季节人工栽培不出菇的问题。其技术方法是,待菌丝长满袋(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5年05期)

唐抒圆[5](2014)在《人工湿地处理低温地区农村污水的工程设计与运行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乡村人口超过8亿。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和对污水处理意识的淡薄,绝大多数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对周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从而造成了农村水环境的恶性循环,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针对农村污水的长期处理技术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土地处理系统、稳定塘处理系统、厌氧沼气池等,针对北方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冬季气温低等条件,综合分析各项技术和工程运行实例,适宜选取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处理北方农村地区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分为多种形式,不同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和操作难易程度等指标都不相同,通过对北方地区已投入运行的人工湿地运行参数和处理效果的考察与比较,最终确定湿地工程设计方案为:接触氧化渠+潜流式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工程投入运行后,对现场进出水水质进行监测,除冬季人工湿地作为污水贮存设施不出水外,COD的处理效率为80%~85%左右,对TN的处理效率为90%左右,对NH4+-N的处理效率为90%~95%左右,对TP的处理效率为75%~85%左右,出水水质基本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14)

梁建军,陈莽,何强[6](2013)在《潜流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处理低温低浓度生活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温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中,回流比和气水比是影响潜流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推荐回流比R=1.0,气水比为4∶1,在该工况下,进水COD浓度在170.8~221.3 mg/L时,平均去除率可达90%;进水NH3-N浓度在17.3~25.9 mg/L,平均去除率45%~65%;进水TN浓度在25.1~38.49 mg/L时,平均去除率45%~65%;进水TP浓度在2.2~3.1 mg/L时,平均去除率65%~80%。污染物沿程浓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可以在低温季节通过曝气促进氨氮硝化,大幅提高NH3-N和TN去除率,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潜流湿地功能。(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宋铁红,闫邢君,吕卓,邹梅[7](2013)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低温脱氮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湿地的运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温度对其的影响尤为严重,使得人工湿地工艺受季节影响,在冬季低温地区的运行效率下降,特别是对N、P污染物的去除率偏低,限制了其在冬季低温地区的推广及应用。结合国内外冬季低温地区的人工湿地工艺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低温环境下脱氮效果的原因,并对人工湿地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提高低温脱氮效率的强化措施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3年09期)

王凤香[8](2013)在《低温季节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处理高污染河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工艺投资小、能耗低,并且对有机污染物和传统二级处理工艺中较难去除的氮、磷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课题以西安皂河为研究对象,其在渭河的众多支流中污染状况最为严重,具有典型的缺水地区高污染城市河流的特点。为实现因地制宜治理河流污水的生态理念,该实验采用皂河附近材质为填料,皂河滩芦苇为植物,组建六组不同的人工湿地系统:芦苇砾石水平潜流湿地(H-1)、砾石水平潜流湿地(H-2)、芦苇砾石垂直潜流湿地(V-1)、芦苇炉渣垂直潜流湿地(V-2)、芦苇河砂表面流湿地(F-1)、芦苇炉渣表面流湿地(F-2)。在低温季节对河流污染物的处理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基质、人工湿地类型、植物、温度及污染负荷对高污染城市河流污水的处理效果,为城市河流治理提供可靠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及其参数,对于构建复合式的河流生态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验为期十个月,前两个月为反应器调试阶段,后八个月是稳定运行阶段。采用连续进水方式,水力负荷保持在0.05m3/(m2d)-1,监测进出水污染物浓度,分析植物对人工湿地去除效果的影响;比较叁种不同的湿地类型、不同基质对污染物处理效果;通过基质与湿地类型不同组合,分析出基质与湿地类型的最佳组合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提高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效率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在低温季节,人工湿地中植物对污染物去除贡献微小,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通过人工湿地床体部分得以实现。(2)以皂河附近基质作为湿地填料,垂直潜流湿地基质为炉渣的V-2单元比基质为砾石的V-1对TN、NH_4~+N、TP、PO_4~(3-)-P、COD去除率分别高出2.59%、7.36%、13.31%、34.28%、5.63%,两者TOC和SS去除率相差较小;表面流湿地基质为炉渣的F-2单元比基质为河砂的F-1对TN、NH_4~+N、TP、PO_4~(3-)-P、COD、TOC去除率分别高出5.96%、8.85%、3.74%、13.36%、4.48%、10.91%。(3)在实验条件下,水平潜流、垂直潜流、表面流湿地叁种类型的脱氮效果均较低,其中表面流>垂直潜流>水平潜流,而垂直潜流对TP、PO_4~(3-)-P、COD、TOC、SS处理效果最好。(4)在低温季节,水平潜流、垂直潜流、表面流湿地叁种类型湿地的脱氮效果都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并且在温度低时影响更为明显;温度对湿地中磷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5)在实验条件下,水平潜流、垂直潜流、表面流湿地叁种类型的脱氮效果均随着污染负荷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各系统对磷去除效果在随着污染负荷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潜流湿地呈现出更好的抗负荷波动的能力。(6)低温季节建议以河流附近材质炉渣为填料,表面流-垂直潜流组合人工湿地作为处理高污染性城市河流的最优选择。(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赵雪锋,王欣[9](2011)在《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北方农村地区低温生活污水的效果。为获得潜流人工湿地运行与管理的有效方法,从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率方面探讨系统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当水力停留时间在72~96h时,各项水质指标的去除率较高,NH3-N和TN的去除率为37.6%和35.3%。当水力负荷率在1.0m3/(m2.d)时,水质指标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COD和TP的去除效果分别能达到79.5%和66.7%。通过增加污水回流提高湿地对有机物、氨氮及总氮的去除率,最佳回流比为1。同时对比研究了系统抵御温度变化的能力,分析了温度降低对水质处理效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张鹏[10](2011)在《低温条件下垂直潜流碳纤维人工湿地和BAF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垂直潜流碳纤维人工湿地和曝气生物滤池构成的组合工艺是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曝气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叁种技术的有机结合,该组合工艺不仅解决了传统垂直潜流人工湿一些关键性问题,还解决了曝气生物滤池对进水SS浓度要求过高等问题。论文研究的任务之一:在低温且无湿地植物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不变和水质稳定,通过对VSF-CFCW系统进行采用曝气强化、组合工艺采用无钢渣回流强化以及含钢渣回流强化叁种方式来研究强化手段对污染物的去除率的影响;任务二:低温条件下,通过对组合工艺进行污染负荷试验研究,来确定在保持污染物去除率稳定的前提下,组合工艺在叁种最佳工况条件下(曝气条件下、曝气+无钢渣回流和曝气+含钢渣回流)所能承受的最大污染负荷。实验结果表明:在对VSF-CFCW系统采用底部曝气时,VSF-CFCW对CODcr、TP有较高的去除率,而BAF对NH4+-N却有较高的去除率,对CODcr和TP去除率很低,所以该组合工艺可以作为处理生活污水的一种新工艺。除此之外,当对组合工艺采用曝气+无钢渣回流和曝气+含钢渣回流两种强化手段时,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十分明显,尤其是TP和NH4+-N的去除率。当曝气量为0.06 L/h,回流比为60%且回流水中钢渣浓度为2.2~2.4 g/L时,组合工艺对CODcr、TP、NH4+-N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4.6%,77.9%和80.7%,且当进水CODcr、TP、NH4+-N平均浓度达到1678.26 mg/L,25.63 mg/L和212.03 mg/L时,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仍然能够保持在91.93%,72.4%和76.47%左右。当对VSF-CFCW采用底端曝气强化时,可以提高组合工艺对CODcr,的去除率;当对组合工艺采用无钢渣回流强化时,可以提高进一步组合工艺对TP和NH4+-N的去除率,尤其是NH4+-N去除率明显;当对组合工艺采用含钢渣回流强化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组合工艺对TP和NH4+-N的去除率。所以在低温条件下,VSF-CFCW和BAF组合工艺可以作为处理生活污水的一个较好的选择工艺。(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1-06-20)

人工低温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蚯蚓生态滤池/人工湿地的组合装置对畜禽废水进行处理,考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装置对畜禽废水中的COD、TN、TP、NH_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蚯蚓生态滤池蚯蚓密度为7.45 g/L,人工湿地基质为活性炭的条件下出水水质为佳,组合装置对TP、TN、COD、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07%、43.06%、72.12%、87.43%,部分出水TN含量和COD达到GB 18918-2002一级排放B类标准,TP、NH_4~+-N含量部分达到GB 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进水NH_4~+-N、TP含量与去除量之间线性关系较强,进水COD和TN含量与去除量之间有一定相关的线性关系。组合装置具有对畜禽废水处理效果良好、工艺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低温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智超,张为堂,崔鹏,黄剑明,史文燕.生物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处理常低温生活污水[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

[2].邓玉,何聪,倪福全,叶林媛,车文静.蚯蚓生态滤池-人工湿地组合装置低温下处理畜禽废水[J].水处理技术.2018

[3].张琪,张统,李志颖.低温条件下磁分离与装配式人工湿地处理小区污水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17

[4].李学斌,孙艺铎,李晓,孙启明,迟庆杰.阿魏菇春化后熟低温处理人工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5

[5].唐抒圆.人工湿地处理低温地区农村污水的工程设计与运行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4

[6].梁建军,陈莽,何强.潜流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处理低温低浓度生活污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3

[7].宋铁红,闫邢君,吕卓,邹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低温脱氮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13

[8].王凤香.低温季节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处理高污染河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9].赵雪锋,王欣.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1

[10].张鹏.低温条件下垂直潜流碳纤维人工湿地和BAF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处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

标签:;  ;  ;  ;  

人工低温处理论文-赵智超,张为堂,崔鹏,黄剑明,史文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