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农村报论文-徐艳琴

省级农村报论文-徐艳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省级农村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省级农村报,定位,品牌,传播

省级农村报论文文献综述

徐艳琴[1](2011)在《省级农村报品牌建设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省级农村报是我国涉农报纸的主力军,拥有全国将近九亿的受众市场,然而这一重要的报纸种类却在媒体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无疑是各省级农村报的唯一出路。然而,受众如何定位?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品牌形象?如何加强品牌传播等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及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农村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1年04期)

刁爱兰[2](2010)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省级农村报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省级农村报已经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本文以省级农村报的发展为题展开研究,试图为省级农村报更好地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我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农民就占到了将近8亿,他们生活在农村地区,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5.06%。尽管这一比例较改革开放之初的82.08%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农村人口仍然是我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众传播媒介来说,这将是个潜在的庞大的受众群。一直以来,我国农民传媒接触状况不佳,农村传媒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作为专为“叁农”服务的省级农村报,其发展现状也令人担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80年代辉煌之后的省级农村报开始走下坡路,发展到今天,虽然一些省级农村报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在农村的影响力也日趋变大,但是绝大多数的省级农村报其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在传媒市场上,省级农村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省级农村报的发展与报社的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外部环境所起的作用亦不容忽视,而且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省级农村报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不断增强。2010年1月,中共中央又一次发布了关于“叁农”的一号文件,从2004年至今,这已经是中共中央连续发布的第七个关于“叁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近些年来,国家对农政策倾斜力度日益加大,“叁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6年8月,《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明文提出要重视发展“叁农”报纸。无论是有利于“叁农”发展的政策还是直接有利于“叁农”报纸发展的政策,对于省级农村报来说,都是其发展的契机。社会发展与大众传媒的作用是相互的,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叁农”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媒体来说,这些变化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它们,尤其是涉农媒体。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外部环境的变化为省级农村报这种涉农媒体的发展带来了种种影响。本文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来源、农村报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意义、创新之处、不足。第二部分为文章主体,这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以农村报的产生及发展历史为起点,分叁个阶段概述了农村报的成长历程,分析了省级农村报的发展现状以及省级农村报在农村社会的作用。第二章将省级农村报放在整个农村传媒生态环境中,主要从政治政策环境、农村硬件环境、农村受众环境、农村传媒结构这四个方面出发,分析新时期影响省级农村报发展的外部因素的呈现,以及这些因素对省级农村报发展产生的影响,在农村传媒结构部分,还通过对农村传媒结构的分析来展现当前农民传媒接触状况。第叁章针对省级农村报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民传媒接触状况,从公益性的角度研究省级农村报的发展对策。与以往从业务层面出发研究发展对策不同,本文认为应该将省级农村报列为公益性报纸,并从省级农村报的组织属性和产品性质出发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分析省级农村报如何实现公益性。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尽管有个别省级农村报发展得比较好,但是绝大多数的省级农村报发展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其在农村社会的作用也发挥得不够充分。由于省级农村报经济基础的薄弱以及其所依赖的外部环境的弱势,省级农村报要想发展壮大并在农村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是不适宜的,同时农民传媒接触状况也不佳,农民“读报难”一直是个大问题,因此应将省级农村报划为公益性报纸,使之从传媒竞争中退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读报难”的问题,而且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有将省级农村报列为公益性报纸的条件。第四章,以《安徽日报农村版》为例从省级农村报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简单阐述了省级农村报在办报过程中应注意的诸多问题。第叁部分为结语,总结了笔者的一些感想及本文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0-05-01)

徐艳琴[3](2009)在《新形势下省级农村报市场开拓与经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省级农村报是我国涉农报纸的主力军,拥有全国将近九亿的受众市场,然而这一重要的报纸种类却在媒体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弱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旋律的新一轮农村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展开,这对于省级农村报而言,无疑是责任,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文试图分析在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省级农村报如何适应形势发展,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在更好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增强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农村报业市场,开辟自身发展的一片蓝海。笔者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以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分析了目前我国省级农村报的发展现状,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省级农村报自身经营不善,并从传媒生态、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状况等方面对省级农村报的发展机遇及进步开拓农村报业市场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开拓农村报业市场,是摆在各省级农村报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笔者试图从改革的角度构建省级农村报市场开拓与经营的框架——以市场调查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根本,围绕农村报的内容、发行、广告等方面推进改革。由于农村报在我国具有特殊地位,其自身的改革发展需要社会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支持,本文用一章的篇幅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发挥政府在省级农村报的改革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4-01)

刘鸿宇[4](2005)在《占领“大农村” 进入小城镇——省级农村报怎样打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省级农村报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特殊报群。作为省级党报的一个分支,上个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在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完成党在农村的工作任务,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方面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八十年代,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兴起,农民了解政策信息和科技知(本文来源于《中国》期刊2005年01期)

曲昌荣,颜景理[5](2003)在《省级农民报现状及其分众传播思考——从《河南农村报》并期扩版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新闻传播研究学者热衷于探讨城市传媒的发展之时,为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民创办的报纸却处于一种几乎无人理睬的角落中,形成了报纸中的弱势群体——省级农民报。《河南农村报》实行“并期扩版”的改革,探索农民报的分众传播,从农民报读者群划分、如何面对城镇化、报纸的新闻纸功能、分割发行是否可行、谁来关注农村的中弱势群体等五个方面,寻求完善省级农民报的市场化之路,很值得人们深思。(本文来源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曲昌荣,颜景理[6](2003)在《从《河南农村报》改版探析省级农民报发展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新闻传播研究学者热衷于探讨城市传媒发展之时,为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民创办的报纸却处于一个很少有人理睬的角落。真正的农民报纸中,有扛大旗的中央级《农民日报》,但主力军还是各省的农民报。据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统计,全国的省级农民报目前有17家,他们一般是当地省委机关报的子报。这些省级农民报无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03年04期)

省级农村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省级农村报已经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本文以省级农村报的发展为题展开研究,试图为省级农村报更好地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我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农民就占到了将近8亿,他们生活在农村地区,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5.06%。尽管这一比例较改革开放之初的82.08%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农村人口仍然是我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众传播媒介来说,这将是个潜在的庞大的受众群。一直以来,我国农民传媒接触状况不佳,农村传媒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作为专为“叁农”服务的省级农村报,其发展现状也令人担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80年代辉煌之后的省级农村报开始走下坡路,发展到今天,虽然一些省级农村报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在农村的影响力也日趋变大,但是绝大多数的省级农村报其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在传媒市场上,省级农村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省级农村报的发展与报社的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外部环境所起的作用亦不容忽视,而且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省级农村报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不断增强。2010年1月,中共中央又一次发布了关于“叁农”的一号文件,从2004年至今,这已经是中共中央连续发布的第七个关于“叁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近些年来,国家对农政策倾斜力度日益加大,“叁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6年8月,《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明文提出要重视发展“叁农”报纸。无论是有利于“叁农”发展的政策还是直接有利于“叁农”报纸发展的政策,对于省级农村报来说,都是其发展的契机。社会发展与大众传媒的作用是相互的,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叁农”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媒体来说,这些变化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它们,尤其是涉农媒体。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外部环境的变化为省级农村报这种涉农媒体的发展带来了种种影响。本文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来源、农村报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意义、创新之处、不足。第二部分为文章主体,这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以农村报的产生及发展历史为起点,分叁个阶段概述了农村报的成长历程,分析了省级农村报的发展现状以及省级农村报在农村社会的作用。第二章将省级农村报放在整个农村传媒生态环境中,主要从政治政策环境、农村硬件环境、农村受众环境、农村传媒结构这四个方面出发,分析新时期影响省级农村报发展的外部因素的呈现,以及这些因素对省级农村报发展产生的影响,在农村传媒结构部分,还通过对农村传媒结构的分析来展现当前农民传媒接触状况。第叁章针对省级农村报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民传媒接触状况,从公益性的角度研究省级农村报的发展对策。与以往从业务层面出发研究发展对策不同,本文认为应该将省级农村报列为公益性报纸,并从省级农村报的组织属性和产品性质出发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分析省级农村报如何实现公益性。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尽管有个别省级农村报发展得比较好,但是绝大多数的省级农村报发展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其在农村社会的作用也发挥得不够充分。由于省级农村报经济基础的薄弱以及其所依赖的外部环境的弱势,省级农村报要想发展壮大并在农村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是不适宜的,同时农民传媒接触状况也不佳,农民“读报难”一直是个大问题,因此应将省级农村报划为公益性报纸,使之从传媒竞争中退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读报难”的问题,而且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有将省级农村报列为公益性报纸的条件。第四章,以《安徽日报农村版》为例从省级农村报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简单阐述了省级农村报在办报过程中应注意的诸多问题。第叁部分为结语,总结了笔者的一些感想及本文的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省级农村报论文参考文献

[1].徐艳琴.省级农村报品牌建设策略[J].今传媒.2011

[2].刁爱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省级农村报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

[3].徐艳琴.新形势下省级农村报市场开拓与经营研究[D].厦门大学.2009

[4].刘鸿宇.占领“大农村”进入小城镇——省级农村报怎样打市场[J].中国.2005

[5].曲昌荣,颜景理.省级农民报现状及其分众传播思考——从《河南农村报》并期扩版说起[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6].曲昌荣,颜景理.从《河南农村报》改版探析省级农民报发展之路[J].中国报业.2003

标签:;  ;  ;  ;  

省级农村报论文-徐艳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