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飘论文-刘凤

解读飘论文-刘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读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主义,《飘》,斯嘉丽

解读飘论文文献综述

刘凤[1](2019)在《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飘》中斯嘉丽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妇女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要求在各方面都能享受到与男子同样的待遇。小说《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就引领着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潮,她从自身做起,在努力解放自我的同时,也明确了男女生而平等的思想,认为不论男女,都拥有实现自我的权利。(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3期)

安小羽[2](2018)在《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佳丽的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经常蕴含着作者的经验与情感,作为读者理解作者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小说按照时间线进行描写,在南北战争的战前、战时与战后来展开斯佳丽的感情以及生活经历。本文将会探讨《飘》中斯佳丽这一人物形象自强不息的精神、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并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与思考斯佳丽的性格,希望能够对读者加强理解斯佳丽的人物形象以及读懂作品内涵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23期)

张霞[3](2018)在《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佳丽的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人权、平等自由意识等的追求呼声也越来越高。杜绝性别歧视,追求女性主义,这是女性群体集体的呼声。早在1936年,玛格丽特·米切尔发表的长篇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随后好莱坞根据该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里面的斯佳丽充分体现了女性追求权力的代表,该部小说与电影均在各自领域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28期)

宋紫琦[4](2018)在《以接受美学视角解读《飘》中文译本——以傅东华、李美华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翻译要求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译者通常以原文作者和原文本为主,这便使得容易忽略受众群体,缺乏对受众群体的考虑和体恤。而高质量的翻译常强调译者既要对原文忠实也要对读者负责。本文将从《飘》的中文译本出发,选择傅东华和李美华两版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以姚斯接受美学理论框架为依据,将读者心理、作者思想和文本主题联系起来,以此对比和分析读者对译者翻译过程的影响,探讨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个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01期)

王宇涵[5](2017)在《解读《飘》中的南方文化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唯一的作品。这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故事,也流露出深深的南方文化情结。这部小说以内战为背景,结合了斯嘉丽的爱恨情仇,讲述了南方人在内战中的遭遇和转变,并且展现了南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在这部小说中,玛格丽特向我们展示了对南方文化的复杂情感。南方传统的骑士精神和淑女形象面临着挑战。这部小说对于研究南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5期)

穆育枫[6](2016)在《解读《飘》中威尔形象的刻画》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这部通俗文学巨着洋洋洒洒将近一千万字,而姗姗来迟出场的威尔·本廷(Will Benteen)这个次要人物所占笔墨着实不多,在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中,由于时长所限,这个人物很可惜地被删掉了。小说《飘》全书共63章,威尔只在其中4章隆重出场过,他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第一部末尾和第二部开始部分——第一部的最后一章即第30章(威尔出场)、第二部第一章即第31(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6年20期)

梁金凤,刘艳锋[7](2016)在《解读《飘》中斯嘉丽的“明天”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明天"意识为线索,描述了主人公斯嘉丽在"明天"意识的指引下如何从战前的庄园贵族小姐蜕变为战后女强人的过程。只有弄清"明天"意识的丰富内涵,才能正确理解小说的主要思想。(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庆钰[8](2015)在《从女性成长小说解读《飘》》一文中研究指出《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它以战争和社会巨变为背景,刻画了主人公郝思嘉的成长历程。本文将从女性成长小说角度解读小说及郝思嘉经久不衰的人物魅力。(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18期)

卢梦琦[9](2015)在《饮食之道—解读《飘》中老南方的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着作《飘》自1936年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从《飘》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者们多把目光集中在书中人物形象分析与女性主义解读两方面,而鲜少涉及小说中的南方社会和南方文明。本文以饮食角度作为切入点,采取文本细读和文化研究的方法,旨在探讨《飘》中的老南方及其文化,解读玛格丽特?米切尔创造出的南方神话,深入发掘这部作品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玛格丽特?米切尔和她的着作《飘》,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在对老南方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老南方最常见的烤肉宴为切入点,论述老南方的社会风貌和传统价值观。第叁部分从老南方人食肉的部位和食用频率入手,论述老南方黑人与白人、白人内部以及黑人内部的等级意识。第四部分通过男性的酒、女性的饮食控制以及男女双方的家庭及社会地位,论述老南方的性别意识。第五部分通过食物由丰盛到贫瘠的转变论述南北战争之后老南方社会秩序的改变,以及书中主人公思嘉通过食物完成的自我建构。第六部分为结语。(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6-30)

向慧群[10](2014)在《解读《飘》中郝思嘉的形象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南北战争作为时代背景创作了着名的长篇小说《飘》,其中成功塑造了一个经典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她在当今世界文坛上都有着普遍的价值与意义。在小说中,郝思嘉是一个有着自己的价值观与性格特点的女性人物,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自我觉醒意识、坚强的独立个性、现实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等。当然,她也有贪婪虚伪的一面,但是,她总体上的优良品质使得她成为了爱情、家庭以及经济生活中的典范性人物,是一个能够适应新局势与新生活的现代女性代表。(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4年22期)

解读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经常蕴含着作者的经验与情感,作为读者理解作者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小说按照时间线进行描写,在南北战争的战前、战时与战后来展开斯佳丽的感情以及生活经历。本文将会探讨《飘》中斯佳丽这一人物形象自强不息的精神、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并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与思考斯佳丽的性格,希望能够对读者加强理解斯佳丽的人物形象以及读懂作品内涵提供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读飘论文参考文献

[1].刘凤.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飘》中斯嘉丽的行为[J].青年文学家.2019

[2].安小羽.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佳丽的人物形象[J].明日风尚.2018

[3].张霞.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佳丽的人物形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4].宋紫琦.以接受美学视角解读《飘》中文译本——以傅东华、李美华译本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8

[5].王宇涵.解读《飘》中的南方文化情结[J].青年文学家.2017

[6].穆育枫.解读《飘》中威尔形象的刻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

[7].梁金凤,刘艳锋.解读《飘》中斯嘉丽的“明天”意识[J].榆林学院学报.2016

[8].李庆钰.从女性成长小说解读《飘》[J].青年文学家.2015

[9].卢梦琦.饮食之道—解读《飘》中老南方的新途径[D].暨南大学.2015

[10].向慧群.解读《飘》中郝思嘉的形象塑造[J].作家.2014

标签:;  ;  ;  

解读飘论文-刘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