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籽粒品质论文-杜佳兴,刘婧琦,盖志佳,蔡丽君,顿国强

大豆籽粒品质论文-杜佳兴,刘婧琦,盖志佳,蔡丽君,顿国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豆籽粒品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播期,蛋白质,产量

大豆籽粒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杜佳兴,刘婧琦,盖志佳,蔡丽君,顿国强[1](2019)在《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确定探明不同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最佳播期。本试验以黑龙江省叁江平原主栽的4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分7个播期进行栽培,研究了播期对高蛋白大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在各播期蛋白质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39.14%~45.26%,最大变化幅度为15.64%;脂肪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18.82%~20.30%,最大变化幅度为7.86%;产量变化范围为2064.2~3068.1 kg/hm2,蛋白质产量均值变化范围为807.2~1377.9 kg/hm2,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播期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A2播期达到最大值,播期显着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因此,适期播种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适合当地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最佳播期是5月4日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5期)

丁斌[2](2019)在《浅谈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籽粒的品质会受到不同种植密度以及不同施肥水平的影响。通过试验探究的方式,在我国某地区农业研究科学院所的试验田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大豆籽粒品质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种植的方法,希望能为该领域的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李远威[3](2019)在《浅谈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一)种植密度对籽粒的影响大豆的种植密度可直接对其籽粒的品质产生影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合理密植。大豆植株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可影响植株的生长质量,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则不利于植株个体的生长,导致大豆的籽粒缺乏阳光和养分所结籽粒小。与此同时,过大的种植密度不利于田间的空气流通,导致大豆植株易患不同程度(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9年01期)

李若姝[4](2017)在《大豆品种籽粒品质与豆浆品质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取了53个大豆品种(品系)进行豆浆加工并对大豆籽粒理化指标与豆浆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应用国标法对大豆品种籽粒进行了百粒重、水分、蛋白质、水溶性蛋白、脂肪、植酸、7S、11S和11S/7S的测定,对豆浆品质进行了大豆吸水总重、豆渣重、豆浆得率、蛋白质、蛋白质转移率、固形物含量、总固形物转移率、pH值、稳定性和感官评分的测定。在应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来进一步阐明籽粒品质与豆浆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因子得分筛选豆浆专用大豆品种。大豆品种籽粒品质相关性分析得出:水分与百粒重、脂肪呈显着负相关;百粒重与脂肪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水溶性蛋白呈显着负相关,脂肪与蛋白质含量、水溶性蛋白呈显着负相关;蛋白质与水溶性蛋白质呈显着正相关。大豆品种籽粒品质主成份分析得出:高品质的大豆籽粒应该在蛋白质含量高的基础上,同时满足植酸含量较低、11S/7S较高的特点。在主成份分析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优选出13个大豆品种(品系)。豆浆品质相关性分析得出:大豆吸水总重与豆浆得率呈现显着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固形物含量、豆渣重呈现显着负相关;豆浆得率与蛋白质含量呈现显着正相关,与豆渣重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蛋白质含量与豆渣重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蛋白质转移率与豆浆感官评分呈现显着负相关;固形物与固形物转移率、pH值之间呈现显着正相关;总固形物转移率与pH值呈现显着正相关。豆浆品质主成份分析得出:高品质的豆浆应该在蛋白质含量高的基础上,同时具有感官评分较高、固形物含量较高的特点。在主成份分析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优选出19个大豆品种(品系)。综合大豆籽粒与豆浆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与大豆吸水总重和蛋白质含量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与固形物和pH值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11S/7S与固形物和总固形物转移率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应用主成份分析得出,高品质的豆浆应该在豆浆得率高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蛋白质含量。在主成份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优选出8个大豆品种(品系)。利用因子分析,依据不同品种大豆综合评分,筛选出吉育204、公交04489-4、吉育505、吉107和吉育406共五个大豆品种(品系)。综上所述,依照大豆籽粒品质分析、豆浆品质分析、大豆籽粒与豆浆品质综合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在整个大豆籽粒加工适应性评价方面占有很大的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为豆浆专用大豆品种的筛选以及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并筛选出吉育204等五个大豆适用于豆浆加工的大豆品种。(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期刊2017-06-01)

赵慧莉[5](2017)在《稀土镧和铈对东北大豆籽粒化学品质形成及其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国产大豆生产成本高、价格高、而劳动效率低、单产低,且最主要的是部分大豆品质下降,品质特性不突出,导致我国国产大豆市场竞争力弱,我国由原来自给自足的大豆生产大国变为大豆对外进口大国。因此,提升大豆的品质成为国产大豆的新出路。有研究表明,外施适宜浓度的稀土元素有利于植株矿质营养的转化和利用、提升大豆品质、增加大豆产量。本试验以东北特有的不同品质型的高蛋白大豆东农42、高脂肪大豆东农47和中间型大豆东农52为试验材料,选用盆栽方式种植,在苗期和初花期分别叶面喷施120、150、180mg·L-1La Cl3溶液,30、60、90mg·L-1Ce Cl3溶液和30、40、60mg·L-1La Cl3+Ce Cl3混合溶液,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稀土对大豆源库比值、籽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蛋脂总量、氮积累量和大豆成熟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揭示稀土对大豆籽粒品质形成及调控的规律,指导科学合理的使用稀土,为优质高产大豆配套技术的集成提供相应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和种类的稀土溶液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籽粒发育前期和发育后期籽粒氮积累量,优化大豆品质,促进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提高,这种作用在大豆品种间存在差异性。(1)东农42在60mg·L-1Ce Cl3处理下氮积累量较CK显着增加32.74%(P<0.05),混合稀土利于其蛋白质、脂肪的积累,使其蛋脂总量较对照增加6.83%-8.71%(P<0.05)。东农47在180mg·L-1 La Cl3作用下籽粒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较CK分别增加16.02%(P<0.05)和11.67%(P<0.05);施用铈的处理可以显着提高东农47蛋白质含量和氮积累量,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8.78%-9.69%(P<0.05)和13.36%-29.09%(P<0.05),其中60mg·L-1Ce Cl3对蛋白质作用效果最好,30mg·L-1Ce Cl3对氮积累量作用效果最好。东农52各项品质指标在铈处理下都有提高,其中30mg·L-1CeCl3使其籽粒氮积累较CK增加最多达11.33%(P<0.05),60mg·L-1Ce Cl3作用下蛋白质含量较CK增加最多达8.73%(P<0.05)。(2)施用铈的处理均可使3个品种大豆的每盆产量高于镧和镧铈混合处理,其中60mg·L-1Ce Cl3使东农42产量最大达68.00g·pot-1(P>0.05),30mg·L-1 Ce Cl3使东农47和52产量最高分别为43.29g·pot-1(P>0.05)和62.26g·pot-1(P>0.05)。东农42的单株荚数在60mg·L-1Ce Cl3处理下较CK显着增加42.31%(P<0.05),40mg·L-1镧铈混合溶液可使其百粒重较CK显着增加13.91%(P<0.05)。东农47在150mg·L-1La Cl3作用下百粒重较CK增加10.96%(P<0.05)。施用铈的处理、180mg·L-1La Cl3和40mg·L-1镧铈混合溶液均可显着提高东农52百粒重,其中90mg·L-1Ce Cl3作用最显着,增幅达24.47%(P<0.05)。(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刘香英,田志刚,范杰英,南喜平,代永刚[6](2016)在《大豆品种籽粒品质与酸豆奶品质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大豆品种籽粒品质与酸豆奶品质的关系,本研究选取黑、吉两省27个大豆栽培品种,对大豆品种原料理化指标、酸豆奶品质和质构特性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对不同大豆品种的酸豆奶加工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间的蛋白质、脂肪、植酸及大豆球蛋白11S和7S含量有着较大差别,引起不同大豆品种制作酸豆奶品质的差别。大豆品种不同,酸豆奶的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固形物含量、酸度以及硬度、胶着度和粘聚性均呈现了较大的差异。酸豆奶品质指标与大豆品种籽粒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酸豆奶脂肪含量与籽粒脂肪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酸豆奶酸度与籽粒的蛋白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11S含量呈显着负相关,酸豆奶弹性与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着正相关,酸豆奶胶着度与籽粒脂肪含量呈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田志刚,刘香英,范杰英,南喜平,李若姝[7](2016)在《小粒大豆籽粒品质与豆芽品质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3个小粒大豆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实验室恒温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小粒大豆品种对豆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发芽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着增长趋势,蛋白质也呈增长趋势,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可溶性糖含量呈显着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籽粒脂肪含量与豆芽的脂肪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豆芽的蛋白质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豆芽的蛋白质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豆芽脂肪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豆芽产出率与豆芽平均长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豆芽蛋白质含量与豆芽可溶性糖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黄丽美[8](2016)在《叶面施硒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籽粒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以圣鼎2号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叁个关键的生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C1(15 g/hm2)和C2(30 g/hm2)和富硒液体硒肥C3(15 g/hm2)和C4(30g/hm2),通过测定大豆植株各器官的硒含量、产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生理生化特性等指标,研究叶面喷施两种硒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的综合影响,主要的试验结果如下:(1)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和富硒叶面肥两种类型的硒源均可以显着提高鼓粒期时大豆植株各器官(大豆叶片、茎、荚皮和籽粒)中的硒含量。且大豆各器官的硒含量随着外源硒肥浓度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收获时各处理籽粒的硒含量最大,C1-C4处理籽粒的硒含量分别为0.1107mg/kg、0.2732mg/kg、0.1212mg/kg和0.2810mg/kg,与CK相比差异显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硒肥间进行对比,富硒叶面肥C3(15 g/hm2)和C4(30 g/hm2)中的硒的形态为螯合硒,更利于大豆植株的有效吸收与利用。硒含量略高于等量的亚硒酸钠的处理C1(15 g/hm2)和C2(30 g/hm2),但处理间差异不显着。(2)施用不同类型的硒肥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大豆的产量。C1-C4处理下可增产0.30%、5.40%。4.08%和7.55%,C4的增产效果最佳。叶面施硒能够促进大豆各时期茎、叶、荚果中干物质的积累量,施硒处理的地上干物重也高于清水对照,刺激了作物的生长发育。(3)叶面施用硒肥后,可对大豆叶片的抗氧化系统产生良性的影响,大豆的保护酶活性(包括GSH-Px、SOD和POD)有效提高,并降低了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大豆体内的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得以有效调节。施硒刺激大豆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有效合成,光合能力有所提高。作物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着上升,生育后期作用更为显着。总体来说,叶面喷施不同类型的硒肥提高了大豆的抗氧化衰老的能力,延缓了大豆生育后期的衰老,以C2、C3和C4处理的效果显着。但提高或降低的幅度与所施硒肥的浓度间未表现出相关的效应。(4)叶面施用不同类型的硒肥对大豆籽粒蛋白质的含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C4处理的施肥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处理提高了9.09个百分点。施硒利于铁元素在大豆体内的积累,大豆籽粒的营养品质进一步提高。(5)低浓度的硒处理(C1和C3处理)对于拮抗大豆籽粒中重金属的作用并不显着。当施硒量达到30g/hm2时,抑制作用越来越大,可以有效降低铅、镉、汞元素的积累,降低其毒害作用。(6)综合评定施硒的效果,本试验认为C4(富硒叶面肥,含硒30 g/hm2)处理的硒含量和增产效果显着,且各项理化指标达到最佳,推荐为最适宜的喷施剂量。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做进一步的测评,为大面积推广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丁然[9](2015)在《基于随机森林大豆籽粒外观品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大豆的种植在我国已有长久历史。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与应用价值,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品质缺陷是大豆生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造成的产量损失估达8.6%-12.3%。只有正确快速的判别品质种类,才能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大豆外观品质检测品质识别方法还停留在半人工阶段,具有主观性,速度慢,精度低等缺点。因此利用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通过大豆外观特征进行品质种类识别尤为重要。本文对大豆(标准、灰斑病、虫蚀、霉变和破碎)品质识别进行研究建立随机森林分类器并且基于Visual C++环境设计开发了大豆外观品质检测识别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大豆外观品质检测系统的整体工作流程包括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以及特征提取和品质识别模块设计,基于此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并且根据功能需要完成软件系统的整体规划和功能模块化分解过程。(2)模式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识别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快速精确地检测农作物品质缺陷种类成为了各国研究的主要方向。随机森林作为模式识别中一个重要方法,在回归和分类问题上表现优秀;不需要对特征参数进行选择并且能够处理维度较高的数据;对数据含噪和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较强,准确率很高;过拟合现象出现几率较低,所以本文基于建立多棵树分类器的思想构建一个随机森林分类器对大豆品质识别分类。随机森林中采用点对比较方法作为分裂准则,该方法就是比较像素点的差值,每棵树各自分裂,互不影响。此方法运行时所消耗的时间短,精度高。(3)软件系统是运行于检测识别系统主处理机上的重要部分,完成目标的识别与实时显示工作,为同类软件的开发积累技术。软件系统的创建应以界面友好性强、维护成本低、易于操作、复杂度低、功耗小和用户方便日常使用为原则,Visual C++开发环境具有以上特点,故本文选用此开发环境。分析完检测识别系统的主要工作后将软件系统分为用户登录模块、图像特征提取模块、图像预处理模块、图像文件操作模块、大豆分类模块、历史数据查询模块以及数据存储等模块,并介绍主要运用的软件技术,基于此软件系统显示效果良好。在识别系统中选取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提供的10种大豆样本,其中包括标准、灰斑病、霉变、虫蚀、破碎五种籽粒。随机森林分类器对以上四种缺陷大豆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4%,96%,92%和91%,对混合大豆样本识别率也达到了81%,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软件系统的开发,经室内测试检验,系统各项功能运行正常。结果证明:系统通讯正常、参数显示实时有效,在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屏幕闪烁现象,满足了系统的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邓俊才,刘江,雷婷,杨峰,苏本营[10](2015)在《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降雨室内模拟连阴雨天气,对18个大豆材料进行高湿诱导霉变处理,通过籽粒霉变程度分级,比较不同材料间的霉变敏感性差异,同时考察霉变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大豆材料对籽粒田间霉变的敏感性存在显着差异,黑色和棕色种皮大豆较黄色种皮大豆的霉变抗性更强。霉变使各大豆材料产量显着下降,产量损失在23.14%~96.55%之间,产量损失率与霉变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产量损失率(Y)与霉变指数(X)的回归拟合方程为Y=1.34X+24.51,R=0.98。霉变还影响大豆品质,籽粒蛋白质、脂肪的相对含量随霉变程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的相对含量随霉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而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的绝对含量均随霉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此外,霉变使籽粒百粒重降低,并随霉变程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大豆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会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抗性的大豆种质资源为抗霉变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大豆籽粒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豆籽粒的品质会受到不同种植密度以及不同施肥水平的影响。通过试验探究的方式,在我国某地区农业研究科学院所的试验田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大豆籽粒品质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种植的方法,希望能为该领域的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豆籽粒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1].杜佳兴,刘婧琦,盖志佳,蔡丽君,顿国强.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丁斌.浅谈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9

[3].李远威.浅谈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9

[4].李若姝.大豆品种籽粒品质与豆浆品质关系的研究[D].长春大学.2017

[5].赵慧莉.稀土镧和铈对东北大豆籽粒化学品质形成及其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7

[6].刘香英,田志刚,范杰英,南喜平,代永刚.大豆品种籽粒品质与酸豆奶品质相关性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2016

[7].田志刚,刘香英,范杰英,南喜平,李若姝.小粒大豆籽粒品质与豆芽品质的关系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2016

[8].黄丽美.叶面施硒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籽粒品质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6

[9].丁然.基于随机森林大豆籽粒外观品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农业大学.2015

[10].邓俊才,刘江,雷婷,杨峰,苏本营.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

标签:;  ;  ;  ;  

大豆籽粒品质论文-杜佳兴,刘婧琦,盖志佳,蔡丽君,顿国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