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社会网络论文-王振东

无线社会网络论文-王振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社会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社会网络,小世界现象,MOOC,图论

无线社会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东[1](2015)在《无线社会网络的关系挖掘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社会网络作为一种基于节点相互连接而非群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中包含了诸如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家人关系等各类社会关系,经由这些关系,可以把从偶然遇见的人到紧密联系的家庭关系串联起来,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分析视角。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兴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移动互联技术的兴起,社会呈现出一种越来越网络化的趋势,对无线社会网络的研究也显的越来越重要;同时,无线社会网络作为上层网络,依托于下层的技术网络,通过对上层无线社会网络的研究,可以为下层技术网络的设计优化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从而提高下层技术网络的性能。对于无线社会网络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基于图论,研究无线社会网络的网络特征,分析度分布、集群效应,小世界现象等;第二,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无线社会网络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也是基于这两方面进行的。首先,从无线社会网络中的缓存基站出发,利用图论知识在缓存基站中构造小世界网络模型,来解决缓存基站高时延的问题。本文通过详尽的理论分析和图论公式证明了构造小世界模型在降低平均网络时延方面的有效性,并且仿真结果验证了在缓存基站中构造小世界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平均网络时延。同时,传统的小世界模型是采用随机加捷径的方法进行构造的,但这会带来随机性,并有可能破坏网络的连通性。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缓存基站的平均时延并消除构造过程带来的随机性,本文提出了 一种时延优化定向捷径添加策略来构造小世界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余传统小世界模型构造策略相比,所提策略在增强确定性和降低平均网络时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其次,无线社会网络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形成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无线社会网络中教育用户因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论坛信息冗余复杂,无法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问题,利用数据挖掘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推荐算法,向用户推荐与课程最为相关的课程主题,提高用户对于论坛讨论区的利用率。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性权值的分类器迭代优化算法,来优化推荐算法中分类器的精确度,从而提高推荐的准确性。结果验证了所提推荐算法的有效性,并且表明,所提迭代优化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推荐算法中分类器的精确度。(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11-01)

丁姝郁[2](2014)在《一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无线Mesh网络分布式协作入侵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无线Mesh网络的结构特点,以及入侵检测系统在解决其安全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网络中的监测节点对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的准确性、实时性、开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思想的入侵检测系统监测节点选择方法,并构建出一种分布式协作的入侵检测检测系统。本文提出的监测节点选择方法综合考虑了节点全局中心性和节点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提出的分布式协作结构能有效降低冗余的检测开销,同时保证检测的实时性和监测信息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14年12期)

涂丽芳,黄廷磊[3](2014)在《基于社会网络的移动无线mesh网络节点移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移动无线mesh网络在军事作战、灾后救援等特殊领域,为路由协议及拓扑控制设计提供理论模型,研究了基于社会网络的节点移动模型,并比较了各节点移动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劣势。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选用合理的移动模型进行拓扑建模,可有效改善网络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冀桂琳[4](2014)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路由选择及社会网络中影响集选择的近似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无线传感网络的路由选择问题中,人们希望找到一个路由协议使信息有效快捷地相互传递。目前研究无线传感网络路由问题的主要方法:一是找到传感网络中的虚拟骨干来辅助信息传递;二是提出某种路由协议等实现路由选择。我们知道CDS在无向图中能够起到虚拟骨干的作用,而相应的SCDAS在有向图中也能够起到该作用。本文对于有向图SCDAS问题给出了一个5α+optDAS的近似算法,其中α是在有向图中DAS的近似比;对于路由协议,本文给出了一种路由算法,通过辅助图,利用局部信息构造虚拟坐标保证信息在传感网络中有效快捷的传递。社会网络影响集问题,分为一步与多步影响。对于一步影响的影响集选择问题几乎没有近似算法,对于大于一步的影响集选择问题已经证明没有平凡的近似算法。本文对于一步影响集的选择问题利用极大独立集与影响集的关系给出一个近似比为αl(△+1)/δ+1的算法。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一种路由选择,它是对无向图中GLIDER方法的一种推广。首先我们把Voronio cell和Delaunay graph从无向图中推广到有向图,并且得到了有向情况下的一些性质。然后在第二章第叁节我们利用局部信息定义了新的虚拟坐标类型来辅助有向图的路由选择,保证信息传递的成功率为百分之百。第叁章我们对有向图的强连通控制吸收集给出了一个近似比为5α+optDAS的近似算法,其中α是在有向图中DAS的近似比。第四章我们对社会网络影响集设计了一个近似算法,并得到了一个αl(△+1)/δ+1近似比,其中△和δ分别为最大度和最小度。αl是局部独立数。(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4-06-30)

丁姝郁[5](2013)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无线Mesh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Mesh网络作为现有无线网络的扩展和延伸,因其自组织、自配置等特性,及铺设网络的快速、简单、低成本,在家庭、单位、校园、军用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无线Mesh网络灵活的拓扑结构使其应用场景更为丰富,但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问题,多跳性、传输媒介外置性等因素让其更容易受到网络攻击。作为一种主动、实时的防御手段,入侵检测系统应当成为无线Mesh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在系统开销、检测精度和实时性上并不能完全满足无线Mesh网络自身特性的需求。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无线Mesh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系统监测节点的选择、数据特征的提取、基于聚类与支持向量机的异常检测机制设计。目前大部分的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监测节点的选择研究地较少,更没有太多关注监测节点的选择对系统检测的实时性、开销和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思想选择监测节点的方案,利用图论方法寻找能够“影响”全网节点的最小节点集合作为入侵检测系统的监测节点。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节点拓扑位置和节点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将联系频繁的节点分到同一个簇以避免冗余的检测开销,同时保证了检测的实时性和监测信息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监测节点选择方法,能够更好地降低系统检测开销和保证网络吞吐量。为了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本文结合聚类分析速度快、支持向量机检测准确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与支持向量机的异常检测机制。本文提出的异常检测机制基于“信息增益率”进行特征提取,保留对判断攻击最起作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Davies-Bouldin Index (DBI)为准则、基于划分和密度方法的聚类算法(DBI-partition and density, DBI-PD)对数据进行聚类预处理;最后,通过本文所设计的基于“近邻区”的样本约减算法,选择样本分界处聚类区域的样本作为支持向量机新的训练样本集合,减少构造支持向量的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聚类与支持向量机的异常检测机制能够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系统的检测时间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3-06-15)

李晋[6](2008)在《构建无线音乐网络架构,打造无线音乐社会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无线音乐业务发展趋势分析切入,提出无线音乐社会理念,并通过对无线音乐产业链架构的细化分析,提出新型无线音乐社会业务的实现架构,同时结合通信网络发展趋势探讨无线音乐网络架构建设策略。(本文来源于《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08年04期)

无线社会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无线Mesh网络的结构特点,以及入侵检测系统在解决其安全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网络中的监测节点对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的准确性、实时性、开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思想的入侵检测系统监测节点选择方法,并构建出一种分布式协作的入侵检测检测系统。本文提出的监测节点选择方法综合考虑了节点全局中心性和节点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提出的分布式协作结构能有效降低冗余的检测开销,同时保证检测的实时性和监测信息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社会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东.无线社会网络的关系挖掘与优化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5

[2].丁姝郁.一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无线Mesh网络分布式协作入侵检测系统[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3].涂丽芳,黄廷磊.基于社会网络的移动无线mesh网络节点移动模型[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

[4].冀桂琳.无线传感网络中的路由选择及社会网络中影响集选择的近似算法[D].新疆大学.2014

[5].丁姝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无线Mesh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仿真[D].东北大学.2013

[6].李晋.构建无线音乐网络架构,打造无线音乐社会网络[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8

标签:;  ;  ;  ;  

无线社会网络论文-王振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