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伦理学论文-周亦明

敬畏生命伦理学论文-周亦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敬畏生命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敬畏生命,生命意志,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

敬畏生命伦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周亦明[1](2019)在《“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系统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哲学》作为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又译史怀哲等)的代表性着作,是其思想的结晶。本文拟以《文化哲学》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文化和伦理》为核心,并结合其相关着作以及二手文献,试图深入浅出地阐明其文化哲学思想。在施氏看来,文化问题归根到底其实是伦理问题。换言之,文章将通过追溯其伦理思想的历史渊源,交代其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背景,从而对其伦理思想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给出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指出其思想的价值以及局限性。经历了世界大战的施氏,面对着满目疮痍的世界,感到了痛彻心扉地担忧,对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平衡被打破的担忧。在他看来,西方文明的危机归根到底是伦理的危机,伦理是文明的动能,没有伦理就没有文明,所以他希望通过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提出来拯救现代文明。首先,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将伦理的范围扩展至一切生命,即敬畏生命既包含敬畏人的生命,也包含敬畏动植物的生命,对所有生命所持的这样一种虔敬态度是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主要维度。与之相伴随的就是否定生命体之间存在价值序列的等级区分,从而强调生命之间在某种意义上的平等。其次,敬畏生命的伦理号召人类承担起对一切生命的义务与责任。该思想提出的关于善恶的唯一判断标准在于:“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真理。”最后,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是以存在论层面的神秘的生命意志作为开端的。总之在施氏看来,真正的认识是一种体验。只有体悟到“敬畏生命”所具有的内在热情,才能挣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束缚,从而达到对所有生命的敬畏,实现生命意志的休戚与共,由此使周遭世界达至和谐。换言之,只有从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出发,才能抵制文明的衰退,真正有生机、有活力的文明世界才有可能由此开显出来,从而实现对西方传统伦理学的超越。在我看来,施氏高估了人类的道德觉悟水平,从而使得敬畏生命的思想理论比较脆弱以及理想化,该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影响人们在实践生活中的具体行为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当然,该思想所体现出的乐观主义的肯定生命和世界,强调积极行动的人生态度,对于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还是具有诸多启示的。施韦泽的思想是人类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作为后世的我们继续发掘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茜[2](2018)在《孟子的伦理思想对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是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石,是当代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宝贵思想。中国古代乐观主义-伦理世界观对施韦泽产生了较大的启示,其中,孟子的生命伦理思想得到了施韦泽的高度认同,主要包括对人自身命运意义的分析、在生态伦理层面上对"善"的思考和在社会伦理层面上建设文化国家的理想叁个方面。探讨孟子的生命伦理思想对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重要启示,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理论根源。(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瑞全,金美华[3](2017)在《生命神圣、敬畏生命与尊重生命:中、西生命伦理学共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生命神圣、敬畏生命与生命尊严,以及人格个体之意义,以回答若干生命伦理学的课题。本文首先申论主张一切生命神圣的史怀哲固然使我们对一切生命都赋予道德地位,但不能具有神圣之意义,且实不能平视一切生命,否则会窒碍难行。本文亦引述辛格对于人类生命之区分,即生物或物种意义的生命(homo sapien)与人格个体(person)之不同,杀害一物种意义的人类,如胎儿、胚胎、干细胞等,并不一定是不道德的。只有杀害一有自我意识的人格个体,方是不道德的。本文进而依康德的分析,说明人类不只是有感知能力,更有由义务而行的道德表现,自身为一目的,建立人性的尊严。一般由此建立人权固然有助对个体人格的保障,但却区隔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和不相干性。因此,本文认为儒家将仁心所指的生命之间的同情共感作为道德价值的根源,由义务的取向,更可以拉近和建立人际间的亲密感,由此以建立一道德社群,对于生命伦理的课题,有更合理和恰当的解决,如长期照护的政策和施行。(本文来源于《科学与社会》期刊2017年04期)

张茜[4](2017)在《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世纪以来,经科技革命改造之手,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然而,各类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社会道德关系也尤为紧张,甚至出现世界大战。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的逻辑起点就始于对战争等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反思,认为这一切都是社会文化危机的表现。而文化衰落的根源恰恰在于哲学的失职,伦理思想未能够通过哲学和舆论监督诉诸于社会现实。因此,必须革新世界观,以敬畏生命为道德理念,从而使人摆脱思想上的空虚与茫然,缓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其他生灵间矛盾,最终在社会伦理层面上建立一个大文化国,促使整个社会重现勃勃生机。在敬畏生命伦理学中,施韦泽重在提出对生命意志的体验,感悟生命存在的价值。他的研究从人自身的思想领域展开,再推演到人的外在行为实践,最后论证到所有生命的和谐共存。这一理论从人类中心主义中脱颖而出,为全体生命争取道德权利和平等的地位,为生态整体主义奠定了关键基础。因此,敬畏生命伦理学开创了哲学思考的新路径,是生态伦理学的宝贵理论资源,也为现代环保运动和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启发。论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敬畏生命伦理学做出具体的研究。第一,论述了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诠释该理论的形成背景。文化危机的日益严重、人类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的“余威”是施韦泽对“生命”进行思考的学术背景,同时这一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背景,即施韦泽个人的志愿行医实践。在此背景下,敬畏生命伦理学以基督教的生命伦理与博爱精神、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命哲学、印度婆罗门宗教伦理和中国古代伦理等思想作为理论底基,对生命观、世界观作出进一步的哲学思考。第二,重点研究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内核。首先,通过重新确立具有文化特质的世界观,进而揭示世界的神秘性本质,即一种生命意志自我分裂的现象世界,梳理生命观和世界观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生命意志的最高理念——“敬畏生命”及相应的道德信条。而生命意志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就是促成一个全新、独特的文化国家的建立。第叁,总体评价敬畏生命伦理学。归纳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独特的理论特质,分析了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在学术界中的地位,以及其他学者对这一理论的批判和反思。简要总结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现实意义及当代启示。首先,敬畏生命伦理学能塑造、完善人的道德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其次,宣扬奉献伦理,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最后,为现代环保运动夯实了根基,并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敬畏生命伦理学旨在树立文化的世界观,植根于自然诉求,提出敬畏生命,将改变世界诉诸于人伦理观念的革新,为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周波[5](2015)在《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学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屡屡报端,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反思。笔者认为,史怀泽提出"敬畏生命"伦理学,中心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以实践伦理观为指导注重德性行为塑造;以树立平等的价值观对待所有的生命,以敬畏自己的生命为出发点善待一切生命,对青少年生命教育无疑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5年18期)

郭良婧[6](2014)在《敬畏生命:生命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科技的发展使生命的原貌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生命对于人的秘密越来越少,然而随着生命的神圣性逐渐被"解蔽",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感也在逐渐淡化,作为对这一事实的回应,生命伦理学应运而生。基于当前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难题,鉴于阿尔贝特·史怀泽1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笔者认为"敬畏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之维。敬畏生命应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思想:敬畏生命将伦理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生命;敬畏生命肯定了道德责任的无限性;敬畏生命肯定了生命的平等;敬畏生命对学者也提出了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4年08期)

阳海燕,杜丹,胡颖[7](2011)在《史怀哲敬畏生命伦理学及其生态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敬畏生命"范畴的提出,是史怀哲长期思考和理论探究的成果,爱并且尊敬一切生命,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是史怀哲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他对敬畏生命原则之一做了哲学和伦理学的提升,将其论证为伦理学的第一原则,走出了一条敬畏生命的伦理道路,成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的生态文明形态。(本文来源于《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杨帆[8](2011)在《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又译史怀译)是法国思想家,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敬畏生命的理论内涵、判断善恶的标准、人类和自然生命的权利及价值、尊严等问题都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是生态伦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阐释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施韦泽独特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分析,指出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形成主要有叁个方面的因素:在上帝爱的意志和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影响下,青少年时期的施韦泽就具有一定的宗教情怀或道德敏感性;他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既继承了欧洲哲学伦理学的传统,也吸收了中国和印度伦理思想的精华,指出敬重一切生命是佛教徒的戒律要求;他对近代西方物质主义文化的批判,对战争、文化与哲学的反思等因素是施韦泽伦理学形成的关键。其次,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我们归结为叁个方面,具体体现在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性质、价值判断标准以及目标与道德目的:敬畏生命既包括敬畏人的生命,也包括敬畏动物植物的生命,强调敬畏生命伦理学是不同于以往人际关系伦理学的一种新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史上,不同的伦理学有不同的判断善恶的标准,他认为,“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真理”。施韦泽认识到,对待生命,仅仅局限于不迫害生物不是目的本身,必须从属于更高的目标,这就是“人道”、“爱”和“同情”,与万物为友,平等对待他们;“敬畏生命”的目标是实现进步和创造有益于个人和人类的物质、精神、伦理的更高发展的各种价值。它的道德目的既在于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在于调整人与自然以及其它生命之间的关系,更在于人类道德人格的内在完整。最后,本文又从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时代价值及影响,论述了如何避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物种歧视主义与生物等级观念,为一切生物的平等道德地位提供了一种明证,以便实现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实现现代国家向伦理的精神的人格的文化国家的转变;又从不同生命体之间难以平等对待和“无私利一切生命,且手段不损人”难以实现这两方面论述了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历史局限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赵谦[9](2011)在《杰克·伦敦小说中对“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否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着名的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任何生命都有着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一切生命应该得到尊重。杰克.伦敦在他创作的多部小说中,都反映了对"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否定,这种思想在马丁.伊登与海狼拉尔森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悲观厌世情绪与其生活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余巾英[10](2008)在《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及其现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的西方世界中,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是一个在文化和道德意义上的伟大人物。但在国内,由于地域和语言传播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对他的接触和了解还相对比较少。相对于施韦泽的国际影响力而言,国内无论是对有关他的事迹的介绍宣传,还是对其思想的研究方面,进行的广度和深度都与他的身份地位不相匹配。国内理论界对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出发,这虽然肯定了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价值,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遮蔽了他的思想的丰富性。施韦泽虽被公认为生态伦理学的启蒙思想家或奠基人之一,但他最初在创立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时候,并不是自觉地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出发的,而是在思考文化问题和寻找文化危机出路的思想历程中创立的。施韦泽对西方文化问题的思考、对文化危机的原因和出路的探讨,在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迅猛发展,人们普遍为物质成就的进步而沾沾自喜的时代是非常具有超前意识的,也是我们研究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不容省略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他对西方文化危机的深刻分析和长期以来对寻找文化危机出路的思索,就没有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形成。所以本文在分析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过程中首先把他长期以来对文化危机的认识和思考作为一个重点分析的部分,找出他思考的文化问题与敬畏生命伦理学形成的关联所在,以厘清他的伦理思想形成的整个脉络。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创立和它的具体理论组成部分进行阐释,再对它在生态伦理学方面的重要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另外,国内理论界研究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较少对其中所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丰厚的人文内涵给予关注,对于敬畏生命伦理学在现代的启示作用几乎很少涉及。为了弥补这一研究状况的缺陷,本文也把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现代启示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来探讨,以期能较为完整的挖掘施韦泽思想的丰富内涵。(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敬畏生命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是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石,是当代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宝贵思想。中国古代乐观主义-伦理世界观对施韦泽产生了较大的启示,其中,孟子的生命伦理思想得到了施韦泽的高度认同,主要包括对人自身命运意义的分析、在生态伦理层面上对"善"的思考和在社会伦理层面上建设文化国家的理想叁个方面。探讨孟子的生命伦理思想对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重要启示,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理论根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敬畏生命伦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周亦明.“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系统进路[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张茜.孟子的伦理思想对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启示[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

[3].李瑞全,金美华.生命神圣、敬畏生命与尊重生命:中、西生命伦理学共论[J].科学与社会.2017

[4].张茜.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7

[5].周波.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学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2015

[6].郭良婧.敬畏生命:生命伦理学的价值之维[J].兰州学刊.2014

[7].阳海燕,杜丹,胡颖.史怀哲敬畏生命伦理学及其生态启示[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8].杨帆.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9].赵谦.杰克·伦敦小说中对“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否定[J].鸡西大学学报.2011

[10].余巾英.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及其现代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敬畏生命伦理学论文-周亦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