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铁路道岔更换施工工艺

浅析铁路道岔更换施工工艺

昆明铁路局昆明工务机械段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铁路道岔更换施工进行探讨,思考了铁路道岔更换施工应该如何开展,并如何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更加可靠合理的施工工艺措施,提出了施工的技术方法和具体的流程,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施工工作带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铁路,道岔,更换施工

前言

铁路道岔更换施工工作极为重要,施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施工的效果,因此,施工方必须要组织更加精干的施工队伍,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好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1、铁路道岔施工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出行工具大多喜欢乘坐高速火车,因为动车和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乘坐的舒适度远远比大巴高出很多。为此,目前我国铁路道岔的采用及施工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

铁路道岔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设备,其发展水平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铁路轨道的发展水平。我国道岔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发展基本同步或略滞后于轨道的发展。自2005年至今的10多年时间,我国铁路道岔工业抓住了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机遇,在道岔设计、制造、铺设和运营维护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完全实现了与铁路轨道的同步发展,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交通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拉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致力于铁路交通工程的投资建设,通过资金等物质支持保障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输。单线铁路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初期形式,虽然这种单一铁轨为列车运输提供了轨道线路,但从现代交通需求来说,单线行驶有着多方面的弊端。为了优化铁轨线路的运输模式,利用道岔对单线铁路实施改造是很有必要的。现场道岔存放后及时对其保护,用警示绳围圈道岔,树立警示牌,并用彩条布覆盖,防灰尘污染道岔配件及施工车辆碰撞,安排人员昼夜看守。

长期以来,我国受到资金及技术条件的影响,铁路线路大多以较低的普通速度运行为主,通过近年来的技术发展与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低速运行的铁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采用新型道岔及加强道岔铺设质量,是改善了机车车辆的运行条件、提高了运行的速度、增加了线路的通过能力的重要措施。

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描绘了我国铁路网至2020年的宏伟蓝图。同时,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进人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做为铁路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铁路道岔也随之进人到整体技术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

随着客运专线的相继开工建设,对客运专线道岔的需求已迫在眉睫,而目前我国的客运专线道岔在国内尚属空白。因此我们要抓住客运专线建设这个契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打造中国品牌,实现我国铁路道岔整体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铁路运量和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道岔数量平均为1.1一1.8组/km,全路目前道岔总量在巧万组以上。交叉渡线及套线道岔等,再加之轨型与号数不同,形成了庞大的道岔产品系列。

在道岔区内,存在着普通轨道所没有的复杂条件,例如固定辙叉存在轨线中断,尖轨、护轨和翼轨的冲击角远远大于曲线轨道,结构的竖向和横向刚度变化也远远大于普通轨道等。机车车辆在通过道岔区时,轮轨间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动力不平顺作用要比普通线路高很多。因此,道岔区的养护工作量要比同等长度的一般轨道大,而且道岔主要部件的使用寿命也要比普通轨道短。由于这些原因,道岔始终是轨道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影响行车安全和限制行车速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铁路道岔一直是工务部门十分关注的课题。

2、道岔铺设施工的技术要点

早期我国由于资金及技术条件的限制,铁路运输保持着单线铁路运行的基本模式,推动了当时铁路交通行业的稳步发展。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创新,单线铁路行驶的弊端更加显著,无论是列车班次或装载数量都与社会交通的需求不一致,这就需要铁路工程单位做好单线铁路的施工改造,通过道岔施工改变单线行驶的不足。

道岔铺设位置应按设计铺设,在不影响股道有效长度和不变更其他运营条件下,将道岔铺设位置前后移动不大于6.25m,但在区段站及以上的车站,特别是咽喉区道岔,最大移动量不得大于0.5m。道岔进场后,通知监理单位,共同对道岔进行检查验收,配件是否齐全、轨枕底钢筋变形或脱焊的进行校正、补焊,目测、尺量钢轨长度,是否存在死弯,对存在问题的进行拍照、签认,监理同意后方可使用。具体注意事项包括:

2.1间距方面。道岔是一个组合式的应用装备,不同组转构件铺设施工时要控制好道岔的距离标准。道岔铺设钢轨接头处的岔枕间距应当严格的控制,按照标准应于区间轨道同类性钢轨接头处轨枕间距一致,并使轨缝位于间距的中心。为了防止单开道岔的岔枕出现不稳定性,施工过程中应在直股外侧取齐。

2.2装置方面。现有道岔装置的种类、型号、功能不一,主要分析单开的组成部分,选用道岔装置要根据铁路运输的具体要求,保证道岔连接施工取得预期的改造效果。道岔铺设转折器必须扳动灵活。尖轨道尖端应与基本轨密贴。第一连杆处的最小动程应: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弹性可弯尖轨为180mm。

2.3误差方面。现场铺设道岔要注意连接处的误差值,不同轨道之间的转辙器、岔心、两根护轨和岔枕等,组装施工时都要严格地控制误差值。道岔铺设轨距允许偏差:有控制锁的尖轨尖端处应为±1mm,其他各部位应为+3mm、-2mm。查照间隔不得小于1391mm[3]。护背距离不得大于1348mm。

3、新型道岔设备施工的控制

无砟道岔主要由水硬性支撑层、岔枕、道岔钢轨组件和C40道床板混凝土组成,现场施工应输运过程道岔尖轨、基本轨、辙叉组件部分整体运输,其余部分采用分解运输方式。构件装卸采用250t吊车及大刚度、柔性吊带、多吊点专用吊具进行吊装。注意道岔各个结构的安装调试,保证其安装于铁轨上发挥出预期的连接作用。

3.1检查。无砟道岔要求在道岔厂内进行预组装,项目部指派技术人员驻厂家与厂方技术人员共同对每组组装好的道岔进行验收检查,检查结果以测试表、检查记录的形式归档,双方共同确认。道岔进场后检查道岔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发生损坏和变形,施工单位应事先对道岔详细检查,确定设备无异常状况才能应用于铁路施工。

3.2安装。模板安装前进行杂物清理,这样可以使各个钢构件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安装用槽钢加工制造的侧向模板,并设置加固装置,转辙器位置标高用木模控制。根据设计图纸对道床板排水坡的要求,在岔枕上弹好墨线;道床板两边高程的控制用墨线在钢模上弹好,为方便夜间施工好辨认墨线,在墨线的边上贴好厚的双面胶。

3.3调试。无砟道岔安装结束,现场需立即安排技术人员进行调试处理,检查道岔在铁路线路中能否发挥出预期的连接功能。道岔调试可分次进行,首次是利用锚固螺栓调整轨距,按照水平方向调节,必须保证高程、水平、轨距偏差等各误差值控制在±1mm。其次,模板结束后,再次对轨距检查,重新调试道岔安装精度在有效范围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道岔更换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施工的流程,控制好施工质量,才能够让铁路道岔更换施工更加符合要求,进而提高使用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沈长耀.我国铁路道岔整体技术发展的新阶段[J].铁道工程学报,2015,01:51-60.

[2]周承志,胡秀春.铁路道岔尖轨密贴、爬行检测方法探讨[J].中国铁路,2016,10:69-73.

标签:;  ;  ;  

浅析铁路道岔更换施工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