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染土地论文-肖东东

城市污染土地论文-肖东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污染土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景观空间格局,空气污染浓度,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污染土地论文文献综述

肖东东[1](2018)在《南宁城市空气污染效应与土地利用格局的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预计城市扩张、水域变化等生态过程会大幅改变全球土地利用模式,进而有可能引起环境的变化以及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产生的全球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LUCC)有可能对大气成分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气候、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和植被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其影响程度甚至是影响的迹象仍然非常不确定,造成对未来空气质量准确预测的困难。本研究以南宁城市为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分别采取2期(2009年和2013年)南宁城市遥感影像,利用Erdas软件对合成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裁剪、影像融合等处理后,根据研究区范围内(40799.28公顷)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将预处理后的合成影像分为建设用地、裸地、耕地、水域、绿地等5类土地利用类型。利用Fragstats软件进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从而分析南宁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利用2期空气质量监测数据(NO2、S02、PM10的月均和年均浓度),探讨南宁城市空气污染效应与土地利用格局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研究区内建设用地、裸地面积明显增加,而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水域、绿地面积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耕地逐渐转化成建设用地和待建设的裸地,破碎化的小型水体和绿地被城市建设所占用。(2)五年间,南宁城市一直处于较高城市化水平,景观破碎化程度与斑块聚集度增强,小斑块合并或消失,景观异质性降低。(3)五年间,研究区范围内二氧化硫(S02)、二氧化氮(N02)、可吸入颗粒物浓度(PM10)浓度季节分布明显,因此年均污染物浓度在各个监测点均变化不大。同时,除二氧化硫外,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4)2009年与2013年二氧化硫浓度与二氧化氮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均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5),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但可吸入颗粒物空间分布不稳定,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之间的关系不显着。其中,二氧化硫在建设用地、水域、耕地上的浓度较高,这与建设用地的污染源较多以及城镇工业排放有关,而水体对于二氧化硫的吸收净化能力较弱;二氧化氮在建设用地以及水域浓度较高,这与其污染源以及水域吸收净化能力较弱有关;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在绿地、裸地上浓度较低,这与绿地植被的吸收净化能力以及裸地污染源较少有关;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空间分布不稳定,与其受城市建设的影响较强有关。(5)研究区范围内,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与空气污染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之间相关性不显着(P>0.05),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本研究区为非工业城市而空气污染程度较低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周宏庆[2](2018)在《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其中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是我国山地城市出现较早、数量较多、发展类型较为丰富的地区~([1]),山地地形对西南山地城市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均有着深刻的影响。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以及外出务工人员逐渐返乡的发展背景下,城市扩张加快,城市人口聚集提速,并且在国家鼓励汽车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愈加富裕的发展背景下,机动车快速普及,成为支撑在快速扩张的城市中进行大量人类活动和要素交换的基础,机动车保有量和使用量激增。导致道路交通污染成为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西南地区中型山地城市,由于发展理念和环保意识的历史局限性,原有的规划建设对道路交通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土地使用对道路交通污染影响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导致山地城市面临着比平原城市更为紧迫的道路交通污染问题,道路交通污染问题更为突出,西南地区中型山地城市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恶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要求我们全力遵循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从西南山地城市面临的道路交通污染现状问题,西南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等多方面来看,控制和优化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污染已经成为西南山地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和学术研究不能回避的问题。道路交通污染的产生源头是城市交通系统中各类交通活动,而交通活动产生的重要根源则是城市土地使用,各类交通活动的产生与分布在城市中的各类土地使用关系密切;道路交通污染传播扩散和影响的程度同样与城市土地使用的各种要素,特别是空间要素密切相关。本文在对城市土地使用、城市交通系统以及道路交通污染特征和互相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南地区中型山地城市的城市土地使用特征和道路交通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具有较广泛代表性的自贡城区进行对应分析,从多个层次对山地城市土地使用的各类要素与道路交通污染的关系进行梳理,构建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控制优化体系,并为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污染的控制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次研究的起源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对西南地区、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城市土地使用等相关概念进行说明解释。并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整理、总结国内外针对城市土地使用、城市交通系统、道路交通污染的相关研究,确定本次研究思路的可行性,提出本次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框架。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城市交通系统、道路交通污染的特性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理论和实例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本文城市土地使用和道路交通污染两大直接研究对象,以及与二者密切相关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次进行分析,对叁者的各类要素进行分解,从道路交通污染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叁个阶段,分别探讨各要素对道路交通污染的作用机制。为下文从城市土地使用的视角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污染防控的体系构建和优化策略提出提供依据。第叁章,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发展及土地使用特征。在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系统和道路交通条件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的理论支撑下,通过对资料数据的收集、土地使用的实地调研等,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城镇发展水平和及人口分布特征、城市发展建设及土地使用的整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土地使用的形态特征、扩张特征、叁线建设特征、新旧城区分化特征和功能指标特征等方面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土地使用进行表征。第四章,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现状特征以及与城市土地使用的矛盾。通过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污染数据的采集以及实地调研,判断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大气污染的整体状况,并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尾气及扬尘污染和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进行研究,从发展变化趋势、污染贡献情况、时空分异特征等对其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贡市进行进一步研究,在不用层面探究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之间的影响关系,探讨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的产生和扩散同城市土地使用之间的矛盾。第五章,自贡市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关系的研究。根据上文对西南地区22个大中型山地城市的城市土地使用特征和道路交通污染现状特征的研究,自贡市的城市地理类型、城市土地使用特征在22个研究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中均具有一定代表性,且自贡市道路交通污染问题严峻。针对自贡市城区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证实了上文中西南山地城市的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影响的关系。第六章,城市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控制体系构建及干预策略。在前文进行理论总结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体制,从综合的政策引导,宏观的城市总体规划统筹,中观、微观的城市设计引导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多个层面,对控制体系中各个要素进行控制,以干预土地使用的要素特征为手段,以道路交通污染的控制优化为目标,从不同规划层次提出优化对策。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进行梳理总结,并分析此次研究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并针对疏漏和不足,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展望未来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赵丽霞[3](2017)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及修复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使土地需求量逐年增大,随着而来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就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一大顽疾,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问题,必须严禁盲目开发,并且要对土壤土地进行修复。本文将对土壤污染问题及修复技术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陈广宇,卢利[4](2017)在《环境污染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淮北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环境污染型城市可绿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安徽省典型的环境污染型城市淮北市为例。依据淮北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从经济、社会、生态叁个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权重进行确定,并采用多因素评价法对该区域2006年-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2015年淮北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06年-2010年淮北市土地利用呈不集约状态,2011年-2015年,集约利用土地水平由不集约逐渐转变为中度集约。政策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环境的治理提高了研究区域集约利用土地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叁点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7年04期)

陈思含,梁兵[5](2016)在《环境污染型工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铜陵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工矿城市,做好土地的污染防治和土地集约利用工作尤为重要。借助国家社科项目,通过持续的实地调研,以铜陵市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铜陵市2009~2013年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得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为5.37。根据评价标准,铜陵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属于中度粗放的范畴。基于评价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叁个结论:(1)环境污染型工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环境污染型工矿城市的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分布具有引导作用;(3)与一般工矿城市相比,环境污染型工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分配有所差异。并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叁条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6年05期)

李岩[6](2016)在《张建慧主持召开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2日,市长张建慧主持召开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听取了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大气污染防治、脱贫攻坚工作绩效考核暨激励奖惩暂行办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工作汇报。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会议同意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细则》。会议要求,一(本文来源于《商丘日报》期刊2016-06-13)

王平[7](2016)在《污染土地修复为城市用地开辟新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工业企业被关停并转、"退二进叁"搬离城区,城市经济结构因"腾龙换鸟"日趋服务化、高端化,城市发展也因此获得了宝贵的建设用地资源。但一些工业企业遗留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何加强这些污染场地的管理,利用科学、经济的方法进行治理修复,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取得显着成就,但由于环保理念落后、意识匮乏、门槛偏低等原因,大量工业企业走的是一条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期刊2016年03期)

程露[8](2015)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及其周边地区污染土地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的环境问题越为我国城市居民所忧虑。伴随着居民消费增加的是垃圾量的大大增多,因此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建设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生活垃圾场项目的选址受到其周边居民的抵制,爆发了游行等一系列抗议活动。这是因为居民逐渐了解到垃圾处理会污染其周边的水源、土壤、植被等,进而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这种忧虑是十分合理的,因为从已经运行的生活垃圾处理场与其引起的周边生态环境问题来看,垃圾处理确实对水土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恶劣影响。如何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及其周边地区污染土地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少,且大部分都是从优化垃圾处理技术方面着手探讨防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及其周边地区环境的污染。本文以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借鉴美国先进的棕地治理经验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及其周边地区污染土地的治理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地,本文首先说明了生活垃圾及其处理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并以老港镇生活垃圾处理场为例,分析老港生活垃圾处理场的运行对周边土地资源的影响及污染土地的治理情况。然后,本文主要从治理参与方、法律法规、经济和技术支持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美国在治理污染土地方面的成熟的经验。最后根据老港生活垃圾处理场及其周边地区污染土地治理情况和美国棕地治理经验提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及其周边地区污染土地治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5-11-01)

李雅嫔,杨军,雷梅,陈同斌,郑国砥[9](2015)在《北京市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污染风险是限制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北京市污泥施用区土壤、作物的重金属含量,评估北京市的城市污泥农用重金属污染风险,筛选北京市城市污泥土地利用优先控制重金属。与对照区相比,北京市城市污泥施用区表层土壤的Hg、Zn和Cu含量分别增加3 731%、86.3%和63.0%,累积趋势较明显。污泥施用区小麦籽粒的Zn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区,As、Cd、Cr、Cu、Hg、Ni、Pb含量与对照区小麦籽粒的差异并不显着;污泥施用区小麦籽粒的Cu超标率为18.2%,高于对照区的。结合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以及小麦籽粒重金属含量情况,北京市城市污泥土地利用Cu污染风险较大,优先控制的重金属是Cu,其次为Hg。(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09期)

张峰,崔潇,马烈,张弛[10](2015)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及修复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土壤对城市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因城市土地利用而引起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并阐述了城市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类型,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采用的相关修复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5年07期)

城市污染土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其中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是我国山地城市出现较早、数量较多、发展类型较为丰富的地区~([1]),山地地形对西南山地城市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均有着深刻的影响。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以及外出务工人员逐渐返乡的发展背景下,城市扩张加快,城市人口聚集提速,并且在国家鼓励汽车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愈加富裕的发展背景下,机动车快速普及,成为支撑在快速扩张的城市中进行大量人类活动和要素交换的基础,机动车保有量和使用量激增。导致道路交通污染成为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西南地区中型山地城市,由于发展理念和环保意识的历史局限性,原有的规划建设对道路交通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土地使用对道路交通污染影响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导致山地城市面临着比平原城市更为紧迫的道路交通污染问题,道路交通污染问题更为突出,西南地区中型山地城市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恶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要求我们全力遵循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从西南山地城市面临的道路交通污染现状问题,西南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等多方面来看,控制和优化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污染已经成为西南山地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和学术研究不能回避的问题。道路交通污染的产生源头是城市交通系统中各类交通活动,而交通活动产生的重要根源则是城市土地使用,各类交通活动的产生与分布在城市中的各类土地使用关系密切;道路交通污染传播扩散和影响的程度同样与城市土地使用的各种要素,特别是空间要素密切相关。本文在对城市土地使用、城市交通系统以及道路交通污染特征和互相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南地区中型山地城市的城市土地使用特征和道路交通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具有较广泛代表性的自贡城区进行对应分析,从多个层次对山地城市土地使用的各类要素与道路交通污染的关系进行梳理,构建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控制优化体系,并为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污染的控制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次研究的起源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对西南地区、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城市土地使用等相关概念进行说明解释。并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整理、总结国内外针对城市土地使用、城市交通系统、道路交通污染的相关研究,确定本次研究思路的可行性,提出本次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框架。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城市交通系统、道路交通污染的特性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理论和实例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本文城市土地使用和道路交通污染两大直接研究对象,以及与二者密切相关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次进行分析,对叁者的各类要素进行分解,从道路交通污染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叁个阶段,分别探讨各要素对道路交通污染的作用机制。为下文从城市土地使用的视角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污染防控的体系构建和优化策略提出提供依据。第叁章,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发展及土地使用特征。在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系统和道路交通条件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的理论支撑下,通过对资料数据的收集、土地使用的实地调研等,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城镇发展水平和及人口分布特征、城市发展建设及土地使用的整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土地使用的形态特征、扩张特征、叁线建设特征、新旧城区分化特征和功能指标特征等方面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土地使用进行表征。第四章,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现状特征以及与城市土地使用的矛盾。通过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污染数据的采集以及实地调研,判断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大气污染的整体状况,并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尾气及扬尘污染和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进行研究,从发展变化趋势、污染贡献情况、时空分异特征等对其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贡市进行进一步研究,在不用层面探究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之间的影响关系,探讨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的产生和扩散同城市土地使用之间的矛盾。第五章,自贡市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关系的研究。根据上文对西南地区22个大中型山地城市的城市土地使用特征和道路交通污染现状特征的研究,自贡市的城市地理类型、城市土地使用特征在22个研究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中均具有一定代表性,且自贡市道路交通污染问题严峻。针对自贡市城区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证实了上文中西南山地城市的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影响的关系。第六章,城市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控制体系构建及干预策略。在前文进行理论总结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体制,从综合的政策引导,宏观的城市总体规划统筹,中观、微观的城市设计引导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多个层面,对控制体系中各个要素进行控制,以干预土地使用的要素特征为手段,以道路交通污染的控制优化为目标,从不同规划层次提出优化对策。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进行梳理总结,并分析此次研究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并针对疏漏和不足,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展望未来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污染土地论文参考文献

[1].肖东东.南宁城市空气污染效应与土地利用格局的耦合关系[D].广西大学.2018

[2].周宏庆.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研究[D].重庆大学.2018

[3].赵丽霞.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及修复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

[4].陈广宇,卢利.环境污染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淮北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

[5].陈思含,梁兵.环境污染型工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铜陵市为例[J].四川环境.2016

[6].李岩.张建慧主持召开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N].商丘日报.2016

[7].王平.污染土地修复为城市用地开辟新途[J].中国土地.2016

[8].程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及其周边地区污染土地治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9].李雅嫔,杨军,雷梅,陈同斌,郑国砥.北京市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J].中国给水排水.2015

[10].张峰,崔潇,马烈,张弛.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及修复技术探讨[J].广州化工.2015

标签:;  ;  ;  ;  ;  

城市污染土地论文-肖东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