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输尿管切除术论文-王鲲鹏,薛鹏,顾金保,卢道远,王祥波

肾输尿管切除术论文-王鲲鹏,薛鹏,顾金保,卢道远,王祥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肾输尿管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尿路上皮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根治术,膀胱袖状切除术

肾输尿管切除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鲲鹏,薛鹏,顾金保,卢道远,王祥波[1](2019)在《完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1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完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在上尿路上皮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8例行完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7~82(66.2±9.6)岁;肾盂癌14例(左侧10例,右侧4例),输尿管癌4例(左侧2例,右侧2例);术前临床分期为T_1N_0M_0~T_3N_0M_0期。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0~200 (148.1±19.8) min;术中失血量50~400(219.4±88.3)ml。患者术后1~3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7~20 (11.8±2.3) d。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肾盂癌14例,输尿管癌4例;高级别16例,低级别2例。手术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发生尿漏1例。18例获随访4~25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6个月再发膀胱肿瘤,予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结论完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上尿路肿瘤,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娇,秦云植[2](2019)在《合并房颤的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手术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目前多为妇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所应用。1病历摘要患者,女,74岁,身高169 cm,体重70 kg,既往糖尿病病史3年,不规律口服格列本脲控制血糖,控制尚可;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达160/80 mm Hg,不规律口服替米沙坦治疗;房颤病史1年。入室血压133/79 mm Hg,心率130次/分,脉率85次/分。入院检查:WBC 6.48X×10~9/L,RBC4.54×10~(12)/L、血(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6期)

刘海涛[3](2019)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象选取为40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均选自2016年10月到2018年12月期间,采用盲选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2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20例采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所需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相互比较后得知,观察组患者预后所需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后,患者预后所需时间及离床活动时间得以缩短,同时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极具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8期)

吴进锋,林榕城,林友成,蔡旺海,朱庆国[4](2019)在《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两种不同术式的双中心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complete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CTNU)和传统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traditional retroperitone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TRNU)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和福建省立医院泌尿外科接受CTNU和TRNU手术治疗的UTUC病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在临床资料、围术期参数、术后随访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共纳入病例266例,其中CTNU组94例,TRNU组172例。与CTNU组相比,TRNU组左侧病变比例更大(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学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score,ASA score)、肿瘤所在侧别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完成手术,TRNU中有1例因左肾动脉损伤加行开放血管修补术。CTNU组手术时间为(202.9±76.7) min、术中出血量(68.4±73.3) mL、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3.9±1.5) d、引流液总量(181.7±251.5) mL、术后住院天数(7.8±4.1) d; TRNU组手术时间为(203.5±68.7) min、术中出血量(130.2±252.1) mL、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4.3±1.6) d、引流液总量(179.1±167.5) mL、术后住院天数(8.2±3.7) d。CTNU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RN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1~88个月),TRNU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无膀胱复发生存率(intra-vesical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IvRFS)、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75.6%、86.9%、73.8%、57.5%; CTNU组的5年OS、CSS、IvRFS、DFS分别为66.3%、83.5%、75.9%、58.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NU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尚需更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胥建荣,蒋玉梅,白晓静[5](2019)在《风险管理联合预住院管理在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风险管理联合预住院管理应用在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上尿路肿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选择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B组患者在A组患者护理基础之上配合风险管理联合与住院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A组护理效果优于B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的同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风险管理联合预住院管理能有效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1期)

郑鹏[6](2019)在《腹膜后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腹膜后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分析了 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南京总医院收治的41例上尿路上皮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0.6±5.8)岁,予以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63.2±4.9)岁,予以行腹腔镜结合电切镜手术。术前所有患者均由尿脱落细胞学和CTU尿路成像诊断为上尿路上皮肿瘤,并经盆腔CT及膀胱镜检查明确无肿瘤膀胱种植及远处转移。所有患者术前未接受化疗、放疗或者靶向、免疫治疗;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可耐受手术。两组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患者先取健侧卧折刀位,腰部垫高。于腋中线髂嵴上2~3cm,偏腹侧1~2cm处作一号穿刺孔,置入10mm Trocar,作为观察镜孔,接气腹注入CO2气体,气腹压12mmH2O,置入观察镜观察并简单分离脂肪组织。撤出观察镜,插入气囊,注气300 ml以扩张建立后腹膜腔,而后在此间隙直视下分别于腋后线及腋前线12肋下穿入10 mm和5mm Trocar作二号、叁号穿刺孔,于观察镜孔水平、腋前线外下约2cm处作第四穿刺孔,穿入l0mm Trocar。在一、二、叁号穿刺孔操作,常规腹膜后入路方式切除肾脏,并将输尿管尽量向下分离,直至膀胱入口膨大处,明确肿瘤位置,在肿瘤远心端以Hemolock夹闭输尿管以防肿瘤被挤压至膀胱,直视下以超声刀沿末端输尿管呈袖套样切除部分膀胱壁,缝合膀胱切口。将标本置入标本袋,连接一、二号穿刺孔为切口,取出标本。对照组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体位同前,常规腹膜后入路方式切除肾脏,将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取出Trocar并缝合穿刺孔,随后患者改取截石位,在麦氏点或反麦氏点处取斜行切口约5~7cm,分离腹壁肌肉到腹膜外,沿腹膜外向上钝性分离,找到已游离的肾脏及输尿管,向下分离输尿管至膀胱入口膨大处。同时经尿道插入膀胱电切镜,于患侧输尿管开口外0.5 cm处环形切开膀胱黏膜,至膀胱外脂肪,适当牵拉输尿管将其离断。膀胱镜电凝止血,留置导尿管引流。自下腹部切口取出切除之标本。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41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3.7±12.6)和(132.4±15.8)min,P<0.05;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7.5±8.6)和(109.4±7.1)ml,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8±1.3)和(5.2±1.4)d,P>0.05,所有患者均留置导尿管出院;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1.76%、20.83%,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相较于目前常用的腹腔镜联合电切镜手术方式,腹膜后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该手术方式切实可行,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赵谦,吴斌,陈小楠[7](2019)在《单切口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与双切口同种手术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总结89例实施单切口与双切口肾输尿管切除术的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两种切口对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肾输尿管全切除术的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单切口组(A组)及双切口组(B组),记录两组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单切口组(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双切口组(B组)(P <0.05),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转移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行肾输尿管切除术较双切口同种术式具有手术入路简单,术中不需变化体位,手术步骤少,过程简单等优势,是开放手术方式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亚群,付春龙,朱生才,王鑫,侯惠民[8](2019)在《经腹腔完全腔镜下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中输尿管末段处理的经验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手术技巧(尤其是末段输尿管的处理技术)及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经完全腹腔下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的87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44例,平均年龄(67.25±9.90)岁;肾盂癌47例,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10例,输尿管癌30例(输尿管上段癌12例,输尿管中段癌9例,输尿管下段癌11例);左侧49例,右侧38例;肿瘤平均直径(3.24±1.47)cm。87例患者均行全麻下经腹腔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采用健侧卧位,术中无需改换体位。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87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2.50±45.64)min,平均术中失血(113.33±59.74)ml,无围手术期输血。术后引流管平均留置(4.56±1.12)d,尿管平均留置(5.63±2.17)d。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手术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分期T_1~T_4N_0M_0(T_1期24例,T_2期19例,T_3期37例,T_4期7例)。随访时间1~4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肿瘤复发8例。结论:经腹腔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对于UTUC的治疗安全有效,在处理下段输尿管时预先切断脐内侧襞可以增加操作空间,降低手术难度。(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郑鹏,傅点,徐晓峰,位志峰,李平[9](2019)在《腹膜后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腹膜后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41例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其中观察组17例行全腹腔镜下手术,对照组24例行腹腔镜结合电切镜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41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3.7±12.6)和(132.4±15.8)min,P<0.05;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7.5±8.6)和(109.4±7.1)ml,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8±1.3)和(5.2±1.4)d,P>0.05,所有患者均留置导尿管出院;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1.76%、20.83%,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相较于目前常用的腹腔镜联合电切镜手术方式,腹膜后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该手术方式切实可行,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陈东宁,黄金杯,孙雄林,蔡海[10](2018)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清扫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清扫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疗效。方法 75例肾盂输尿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采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清扫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肾输尿管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目前多为妇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所应用。1病历摘要患者,女,74岁,身高169 cm,体重70 kg,既往糖尿病病史3年,不规律口服格列本脲控制血糖,控制尚可;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达160/80 mm Hg,不规律口服替米沙坦治疗;房颤病史1年。入室血压133/79 mm Hg,心率130次/分,脉率85次/分。入院检查:WBC 6.48X×10~9/L,RBC4.54×10~(12)/L、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肾输尿管切除术论文参考文献

[1].王鲲鹏,薛鹏,顾金保,卢道远,王祥波.完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18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9

[2].王娇,秦云植.合并房颤的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手术病例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3].刘海涛.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19

[4].吴进锋,林榕城,林友成,蔡旺海,朱庆国.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两种不同术式的双中心疗效对比[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胥建荣,蒋玉梅,白晓静.风险管理联合预住院管理在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郑鹏.腹膜后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D].南京大学.2019

[7].赵谦,吴斌,陈小楠.单切口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与双切口同种手术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9

[8].张亚群,付春龙,朱生才,王鑫,侯惠民.经腹腔完全腔镜下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中输尿管末段处理的经验总结[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

[9].郑鹏,傅点,徐晓峰,位志峰,李平.腹膜后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9

[10].陈东宁,黄金杯,孙雄林,蔡海.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清扫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8

标签:;  ;  ;  ;  

肾输尿管切除术论文-王鲲鹏,薛鹏,顾金保,卢道远,王祥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