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茧论文-李冰,叶崇军,陈复生

有色茧论文-李冰,叶崇军,陈复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色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色茧,遗传性状,基因,前景

有色茧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叶崇军,陈复生[1](2013)在《家蚕有色茧的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家蚕有色茧中黄红茧系和绿茧系的分子产生机理,以及相关性状遗传控制基因,并且对家蚕有色茧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做了简要论述。(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王素娟,于先哲[2](2012)在《家蚕有色茧品种的性状调查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彩色茧因其柔和的色彩和特殊用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实验对几种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发育经过、茧质、丝质成绩及其茧丝色素固定效果等方面的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实用品种苏5×苏6(正反交)作了对比发现,多数彩色茧蚕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饲育经过比对照短、茧丝量、茧层率、茧丝长等茧丝质性状都低于对照,但也有个别彩色茧品种的茧丝质接近对照;而彩色茧品种的茧丝纤度低于对照,各彩色品种茧丝纤度曲线特征有一定差异;黄色茧丝(如A4、A6)的颜色较绿色茧丝容易固定。为应用推广有色茧蚕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蚕业》期刊2012年03期)

王叶元,陈芳艳,钟杨生,邓欢欢,林健荣[3](2011)在《家蚕有色茧丝胶含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煮法和皂碱脱胶法测定有色茧的丝胶含量,为有色茧缫制彩色丝和丝胶的利用提供技术方法和科学参数,结果表明,水煮法测得丝胶含量为:黄茧24.31%、绿茧27.28%、白茧20.13%;皂碱脱胶法测得丝胶含量为:黄茧33.53%、绿茧32.81%、白茧26.93%。皂碱脱胶法比水煮法准确且脱胶完全;有色茧的丝胶含量比白茧高。(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11年02期)

许永进,王叶元,林健荣,钟杨生,林碧敏[4](2010)在《家蚕有色茧主要色素物质在幼虫体内的代谢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有色茧色素物质在蚕体内的代谢机制,检测了有色茧主要色素物质的含量及其在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肠、血液、丝腺组织中的消长变化,分析色素物质从中肠进入血液再转运到丝腺的时序差异。有色茧中,黄茧的色素以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为主,绿茧的色素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家蚕5龄幼虫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的含量均呈现龄初低、龄末高的趋势,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肠>血液。2种色素物质含量变幅最大的是后部丝腺组织,结黄茧蚕和结绿茧蚕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增加406.55%、202.50%,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分别增加211.80%、250.84%。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绿茧蚕大于结黄茧蚕,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黄茧蚕显着大于结绿茧蚕,与在不同颜色蚕茧中检测到的2种色素物质含量一致。研究结果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积累较多,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丝腺组织中积累较多;丝腺组织中2种色素物质的含量与茧色密切相关;来自桑叶中的2种色素物质经中肠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血液进入丝腺组织并产生累积效应。(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席建,梁海丽,司马杨虎,牛艳山,甘丽萍[5](2010)在《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色素差异及烘茧对茧层色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不同茧色蚕品种的血液、丝腺、内外茧层中色素含量及成分的差异,调查了烘茧处理对茧层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茧品种几乎不含类胡萝卜素,而其血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与丝腺和茧层的不同;黄红茧系品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高出类胡萝卜素10倍以上,其成分有异于绿色茧,另外茧层中类胡萝卜素的成分有异于血液和(或)丝腺。烘茧处理对绿茧、黄茧及红茧的色素含量和成分无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0年03期)

肖阳,吴福泉,刘新涛,邢东旭,李冠业[6](2009)在《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性状与茧色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本所保存的12个有色茧蚕品种进行了调查,对其发育性状、生命力、经济性状、蚕茧色度及在紫外光照射处理后的变化、蚕茧含胶率、脱胶溶液中类胡萝卜素与黄酮类物质的吸光度等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发现供试品种中以金黄1、金黄2和金黄4的综合性状最优,可为今后开展天然有色茧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南五省区蚕桑育种协作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11-10)

肖阳,吴福泉,刘新涛,邢东旭,李冠业[7](2009)在《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性状与茧色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本所保存的12个有色茧蚕品种进行了调查,对其发育性状、生命力、经济性状、蚕茧色度及在紫外光照射处理后的变化、蚕茧含胶率、脱胶溶液中类胡萝卜素与黄酮类物质的吸光度等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发现供试品种中以金黄1、金黄2和金黄4的综合性状最优,可为今后开展天然有色茧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09年03期)

茆琛[8](2009)在《西南大学成功开发出转基因有色丝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西南大学首次向媒体展示家蚕基因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基因彩色丝绸。这是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团队继成功开发出转基因新型有色蚕丝之后,在转基因新型有色茧实用蚕品种领域的又一突破。    近年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着名蚕学家向仲怀教授(本文来源于《中国纺织报》期刊2009-09-14)

梁海丽,牛艳山,司马杨虎,徐世清[9](2009)在《家蚕天然有色茧不同遗传型茧层色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有色茧遗传机理复杂,茧色调控基因近20余个,其形成机理和色素的转运分子机制目前仍不很清楚。本文以C108、G1白、Y12-1B、C1、大造、彩Ⅰ、Y深虎为材料,相互间进行杂交、回交得到不同的遗传型,对相应的乙醇抽提液进行了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和分析,进一步用UV-VIS光谱、红外光谱、HPLC分析茧层色素抽提液。实验结果表明:部分杂交后代表现杂交优势;绿茧受主基因控制,为不完全显性遗传;控制两类色素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茧色相关基因相互作用,使杂交后代成色色素种类或含量发生变化;Y深虎品种的W染色体显示很强的茧色限性调控特性,对黄茧呈色的作用不受大造绿茧基因的影响;黄红茧系茧色遗传有母性影响。光谱、HPLC分析显示,部分杂交种所含色素与亲本中的是同一物质但含量不同,部分杂交种含的是同类色素,部分杂交种由于常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相互作用,选择性遗传亲本在200nm~4000nm的吸收物,并出现新的吸收物;经检测,茧色相近的亲本和杂交种色素含量与种类均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8-01)

席建,梁海丽,司马杨虎,徐世清[10](2009)在《家蚕有色茧色素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茧层色素抽提液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HPLC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部分茧层中除β-胡萝卜素外,同时还有至少一种其它类胡萝卜素;部分蚕茧含有C5、C7糖苷槲皮素、山奈酚中的一种或两种,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在桑叶中并不存在;茧层中还有其它未知的黄酮类化合物。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1650nm、3100~3700nm都有明显的波谷,从强度和吸收频率推测是羰基、羟基、氨基,可能是色素有机物中含这种(些)基团,也可能是抽提液中丝胶和(或)丝素的影响。HPLC分析显示,以乙腈、二氯甲烷、甲醇(85:10:5)为流动相,在275nm、325nm、425nm、450nm、475nm的溶出物极性高、亲水性强,溶出物可能含有糖苷配基。(本文来源于《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8-01)

有色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然彩色茧因其柔和的色彩和特殊用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实验对几种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发育经过、茧质、丝质成绩及其茧丝色素固定效果等方面的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实用品种苏5×苏6(正反交)作了对比发现,多数彩色茧蚕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饲育经过比对照短、茧丝量、茧层率、茧丝长等茧丝质性状都低于对照,但也有个别彩色茧品种的茧丝质接近对照;而彩色茧品种的茧丝纤度低于对照,各彩色品种茧丝纤度曲线特征有一定差异;黄色茧丝(如A4、A6)的颜色较绿色茧丝容易固定。为应用推广有色茧蚕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色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冰,叶崇军,陈复生.家蚕有色茧的相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

[2].王素娟,于先哲.家蚕有色茧品种的性状调查及分析[J].江苏蚕业.2012

[3].王叶元,陈芳艳,钟杨生,邓欢欢,林健荣.家蚕有色茧丝胶含量的分析[J].广东蚕业.2011

[4].许永进,王叶元,林健荣,钟杨生,林碧敏.家蚕有色茧主要色素物质在幼虫体内的代谢变化[J].蚕业科学.2010

[5].席建,梁海丽,司马杨虎,牛艳山,甘丽萍.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色素差异及烘茧对茧层色素的影响[J].丝绸.2010

[6].肖阳,吴福泉,刘新涛,邢东旭,李冠业.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性状与茧色差异[C].中南五省区蚕桑育种协作研讨会论文集.2009

[7].肖阳,吴福泉,刘新涛,邢东旭,李冠业.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性状与茧色差异[J].广东蚕业.2009

[8].茆琛.西南大学成功开发出转基因有色丝绸[N].中国纺织报.2009

[9].梁海丽,牛艳山,司马杨虎,徐世清.家蚕天然有色茧不同遗传型茧层色素研究[C].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10].席建,梁海丽,司马杨虎,徐世清.家蚕有色茧色素结构分析[C].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标签:;  ;  ;  ;  

有色茧论文-李冰,叶崇军,陈复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