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废液回用论文-刘继栋,焦磊,尹航,刘鑫,刘慧霞

发酵废液回用论文-刘继栋,焦磊,尹航,刘鑫,刘慧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酵废液回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糠醛废液,絮凝剂,离子交换树脂,糖蜜酒精

发酵废液回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继栋,焦磊,尹航,刘鑫,刘慧霞[1](2016)在《糠醛废液净化及其对回用糖蜜酒精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糠醛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但糠醛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成分复杂,难以处理,给环境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本研究利用絮凝剂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糠醛废液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废液替代清水用于糖蜜酒精发酵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经絮凝剂聚合氯化铝、D280树脂单独处理后的废液可以替代40%的糖蜜稀释用水,经聚合氯化铝及D280共同处理的废液回用率提高至50%。(本文来源于《甘蔗糖业》期刊2016年03期)

伍彦华,张家伟,韩宏明,盘柳萍[2](2011)在《木薯酒精发酵废液回用的工艺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薯酒精发酵生产的废液经厌氧处理后回用工艺的探讨。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是:用20ppm的TCCA对废液进行4小时消毒处理,废液回用量为40%,发酵64小时后,酒份可达12.3%v/v。(本文来源于《广西轻工业》期刊2011年04期)

伍彦华,张家伟,韩宏明,盘柳萍[3](2010)在《木薯酒精发酵废液回用的工艺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薯酒精发酵生产的废液经厌氧处理后回用工艺的探讨。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是:用20ppm的TCCA对废液进行4小时消毒处理,废液回用量为40%,发酵64小时后,酒份可达12.3%v/v。(本文来源于《广西轻工业》期刊2010年05期)

马兴[4](2009)在《提高丁醇萃取发酵萃余废液回用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但生物柴油点火性能差,点火时有大量黑烟产生。以生物柴油为萃取剂开展丁醇萃取发酵,可以改善生物柴油的质量、产品可作为“高品质改良型”的生物柴油而直接使用。与此同时,还可缓解发酵过程的产物抑制,省去耗能的溶剂产品精馏回收过程。但是,该过程也产生了大量的萃余液(发酵废液)。直接回用萃余液于次轮发酵的拌料,回用率超过50%发酵就不能正常进行。本论文从节省宝贵水资源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将萃余液用于次轮发酵(一次回用、多次回用)的前处理工艺条件、限制因素和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探讨了高萃余液回用率条件下,丁醇发酵无法正常进行的各种可能的原因。结果表明:萃余液中的可溶性蛋白、残留溶剂和残淀粉不是主要的发酵抑制因素。可溶性大分子色素和未知的抑制性小分子是造成高萃余液回用率条件下发酵无法正常进行原因。(2)高萃余液回用率条件下,单去除萃余液中的小分子或大分子的抑制物质时,发酵性能有一定改善,但是和新鲜水配料时的发酵性能还有很大差距。采用3%硅藻土吸附小分子发酵抑制物质、配以膜过滤去除大分子发酵抑制物质的复合处理方式处理萃余液,可将一次性萃余液回用率从50%提高至75%,丁醇发酵性能与使用新鲜水配料时相近,可以节约大量而宝贵的水资源。另外,在使用相同萃余液前处理条件、发酵性能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萃余液反复连续回用次数可达3-4次。(3)在利用萃余液调配培养基前,尽可能多地去除萃余液中的残留丁醇,可以避免残余的丁醇在拌料及灭菌过程中与萃余液中的各种残留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发酵抑制物质,可以保持高萃余液回用率条件下发酵性能的稳定。(4)在传统发酵和以油醇为萃取剂的萃取发酵中,原位添加3%(w/v)的硅藻土,丁醇的生产强度可分别提高5%和8%。(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9-08-01)

马兴,张书敏,冯豪杰,段生兵,史仲平[5](2009)在《使用硅藻土处理发酵废液、提高丁醇发酵废液回用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物柴油为萃取剂耦联丁醇发酵,能以最为节能的方式生产"改良型"生物柴油、提高发酵性能,但却也产生了大量发酵废液、萃余液回用率超过50%次轮发酵就无法正常进行。探计了使用硅藻土处理发酵废液、提高废液回用率的可能性和最适条件,在使用40目硅藻土、用量3%(w/v)的条件下,废液回用率可以提高至75%;对提高废液回用率的原因进行了初探,利用少量硅藻土可以吸附发酵残液中的丁醇,减少因美拉德反应所生成的不同分子量的增殖抑制型色素物质。原位添加微量硅藻土有利于丁醇发酵的进行,在使用油醇的萃取发酵条件下,丁醇总生产强度提高了8%。(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09年S1期)

王进,刘慧霞,李坚斌,何思莲,王标诗[6](2004)在《糖蜜酒精废液回用中重金属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蔗亚硫酸法、碳酸法的几种典型糖蜜为原料 ,对糖蜜酒精废液中主要的叁种重金属元素Fe、Cu、Zn在发酵过程中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定了不同糖蜜的金属元素含量 ,采用双浓度流程利用酵母菌发酵酒精。在此基础上对发酵原料添加不同量的各重金属元素 ,考察它们对发酵的抑制点 ,得出各元素对糖蜜酒精发酵的抑制点为 :Fe3 + 6 0 0~ 70 0、Cu2 + 11~ 13、Zn2 + 12 0 0 (mg/L) ,并初步探讨了重金属在发酵中的生化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04年03期)

王进[7](2004)在《糖蜜酒精废液回用与发酵酵母菌种选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综述了甘蔗糖蜜酒精废液治理技术和酒精发酵中各类优良酵母菌株的性能及其选育方法。在分析测定了糖蜜及其酒精废液中主要有机与无机成分后研究了单因素对废液回用的极限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原生质融合技术构筑具备强自絮凝能力的酒精酵母,对融合株进行多次物理和化学诱变,选育出了适应酒精废液回用环境的能力较强的目的菌株。探讨了以O_3/H_2O_2法对酒精废液进行预处理,利用目的菌株和分批加糖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酒精废液回用发酵的新工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模拟废液中所含的主要金属元素和主要有机酸进行添加影响因素探讨,找出了主要的对酵母发酵有较大影响的单因素极限值,论述了各影响因素对发酵产酒过程的生物化学效应的反应机制。为进行菌种驯化、酒精废液有用成分回收利用、有害成分的控制和废水回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实验结果为K~+、Na~+、Ca~(2+)、Mg~(2+)、Fe~(2+)、Cu~(2+)、Zn~(2+)、Al~(3+)、Pb~(2+)、As~(3+)对甘蔗糖蜜酒精发酵产酒的抑制点分别为:850、1300、800、500、600~700、11~13、1200、600、21、3mg/L。K~+对废液回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Ca~(2+)、Mg~(2+)、Cu~(2+)对废液回用有一定的影响。草酸、乳酸、柠檬酸、醋酸、富马酸对糖蜜酒精发酵产酒的抑制点分别为0.9%、3.5%、0.9%、0.3%、1.4%。乳酸、醋酸为有机酸最主要影响因素,对发酵的抑制作用很明显,因此要实现酒精废液高回用率,还需要在废液净化时设法降低其中的有机酸含量,或通过驯化提高菌种适应高浓度有机酸的能力。 (2)分别建立了粟酒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变异株和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变异株的遗传标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属间原生质融合,得到融合子数株后再将其通过连续传代15代,确认获得融合子遗传稳定且自絮凝能力强的融合株XDST。 (3)对融合株XDST进行多次物理和化学诱变,使融合株XDST耐盐和有机酸能力较酒精酵母Q1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使用常规的连续培养驯化法,提高了目的菌株整体适应酒精废液回用恶劣环境的能力。目的菌株的酒精废液回用率从30%提高到了50-60%(采用双浓度流程工艺)。本斯值测定法测得目的菌株XDST的本斯值为2.2,为强自絮凝性。为以后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固定化酵母技术奠定了基础。 (4)利用选育出的目的菌株用分叁批加糖的新方法代替传统的双浓度流程发酵工艺。该工艺属于高浓醪发酵,能实现酒精废液以80%代替稀释清水回流发酵。通过正交试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糖蜜酒精废液回用与发酵酵母菌种选育的研究验得到目的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和发酵工艺为:·pH 5.0,发酵温度34℃,酒精废液回用代替清水率80%,初糖添加量M,二20 mL的分批加糖方式。该方式也是最接近均匀进料的工业生产方式。 (5)利用高级氧化法,即氏/H 202对酒精废液进行脱盐、降色、除COD,为多次糖蜜酒精废液回用发酵奠定基础。利用正交试验进行03州202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技术条件研究,以臭氧化氧气流量、HZOZ添加量、温度、废水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为工艺控制参数,以出水的脱色率和coo去除率作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确定不同因素对废液处理效果影响(COO去除率和脱色率)主次顺序为:温度一时间一臭氧化氧气流量~H202添加量。当臭氧化氧气流量为0.07ma/h、HZQZ添加量为0.ZmL、温度50oC、反应时间75min时Coo去除率和脱色率均为最高,分别达21.41%和87.48%。经该工艺参数处理后酒精废液并结合分批加糖工艺废液回用率可达80%。 (6)对糖蜜酒精废液回用极限与回用新模式进行了探讨。根据物料衡算,分析了废液循环。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说明了糖蜜酒精废液回用前的初处理也是可行的。最后提出了可实现酒精废液以80%回用率回流发酵,使废液循环回用可达多次的酒精废液回用发酵新工艺流程: 分叁批加糖一卜XDST菌株发酵一奋上清酪液与经离心分离后的下层醒液的清液混合蒸酒-卜部 今分热废液先0a/H 202处理后鼓coZ冷后通。2回流(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4-05-01)

王进,李坚斌,刘慧霞,何思莲[8](2003)在《回用糖蜜酒精废液中砷、铅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浓度流程利用酵母菌发酵酒精 ,以甘蔗亚硫酸法、碳酸法的糖蜜为原料 ,对其酒精废液中主要的两种有毒元素 Pb、As在发酵过程中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定了糖蜜的 Pb、As含量 ,在此基础上对发酵原料添加不同量的 Pb、As元素 ,考察各元素对发酵产酒的抑制点 ,初步得出各元素对发酵的抑制点为 As3+3mg/L、Pb2 +2 1m g/L。(本文来源于《广西轻工业》期刊2003年04期)

李东侠,白凤武,宋琪,李宁,谢健[9](1999)在《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过程精馏废液循环回用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粉双酶法制备的糖化液为底物,采用酵母细胞自絮凝形成颗粒作为细胞固定化方法在有效容积1.5 L小型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了不同酒精精馏废液循环比条件下的连续发酵工艺过程,并探讨了酒精精馏废液“全循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产生了比较强的副产物抑制效应,但该工艺能够稳定操作,为酒精发酵行业彻底解决废液污染问题提供了一条简便、可行的工艺路线(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发酵废液回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木薯酒精发酵生产的废液经厌氧处理后回用工艺的探讨。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是:用20ppm的TCCA对废液进行4小时消毒处理,废液回用量为40%,发酵64小时后,酒份可达12.3%v/v。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酵废液回用论文参考文献

[1].刘继栋,焦磊,尹航,刘鑫,刘慧霞.糠醛废液净化及其对回用糖蜜酒精发酵的影响[J].甘蔗糖业.2016

[2].伍彦华,张家伟,韩宏明,盘柳萍.木薯酒精发酵废液回用的工艺技术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

[3].伍彦华,张家伟,韩宏明,盘柳萍.木薯酒精发酵废液回用的工艺技术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0

[4].马兴.提高丁醇萃取发酵萃余废液回用率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

[5].马兴,张书敏,冯豪杰,段生兵,史仲平.使用硅藻土处理发酵废液、提高丁醇发酵废液回用率[J].生物技术通报.2009

[6].王进,刘慧霞,李坚斌,何思莲,王标诗.糖蜜酒精废液回用中重金属对酒精发酵的影响[J].酿酒.2004

[7].王进.糖蜜酒精废液回用与发酵酵母菌种选育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4

[8].王进,李坚斌,刘慧霞,何思莲.回用糖蜜酒精废液中砷、铅对酒精发酵的影响[J].广西轻工业.2003

[9].李东侠,白凤武,宋琪,李宁,谢健.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过程精馏废液循环回用工艺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

标签:;  ;  ;  ;  

发酵废液回用论文-刘继栋,焦磊,尹航,刘鑫,刘慧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