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的突然产生论文-罗成立,沈利托,刘文武

纠缠的突然产生论文-罗成立,沈利托,刘文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纠缠的突然产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纠缠相干态,环境,纠缠突然死亡,纠缠突然产生

纠缠的突然产生论文文献综述

罗成立,沈利托,刘文武[1](2013)在《宏观场与环境作用过程中的纠缠突然死亡与突然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两个初始处于纠缠相干态上的宏观场各自独立地与一个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环境对腔场的影响只体现在腔场光子数的泄漏上.采用共生纠缠(concurrence)度量两个宏观场间的纠缠,并给出宏观场纠缠的解析解,以分析这种系统中宏观场纠缠的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当场的初始平均光子数较大时,即使很小的光子泄漏率也会导致腔场间出现纠缠突然死亡现象.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光子从腔场泄漏到环境后会导致两环境间的纠缠突然产生,而这种纠缠产生的时机直接与腔场的初始光子数相关.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在大光子数的情况下,在任何时刻任意一个腔场与任意一个环境间都不会产生纠缠.(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9期)

廖庆洪,刘晔[2](2012)在《陆续通过一个双模腔的两原子之间纠缠的突然产生和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计算并发度研究了陆续通过一个双模腔的两个原子之间的纠缠动力学特性,讨论了第一个原子的相干性以及腔场初始纠缠度对两原子之间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两原子之间纠缠突然产生现象,两原子之间产生纠缠的最大值依赖于双模腔场初始纠缠度;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原子的振幅来控制产生纠缠的阈值时间和纠缠的最大值,理论上提供了一种调控纠缠的方式.(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15期)

张宝来,高德营[3](2011)在《两原子依次通过粒子场的纠缠突然死亡与突然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两纠缠二能级原子依次通过粒子场时的纠缠演化特性,发现原子的初态和光场的初态对两原子的纠缠有影响.当光场的粒子数为0时,纠缠处于周期性变化;当粒子数不为0时,纠缠非周期性变化,并出现纠缠突然死亡与突然产生现象.通过改变原子的初态和光场的初态,纠缠突然死亡和产生现象会随之改变.(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单传家,刘继兵,陈涛,刘堂昆,黄燕霞[4](2010)在《控制Tavis-Cummings模型中两原子X态的纠缠突然死亡与突然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初态为X态时Tavis-Cummings模型中具有偶极相互作用两原子的纠缠演化特性,在演化过程中,同时号码出现了两原子的纠缠突然死亡(ESD)与突然产生(ESB)两种有趣的现象.详细分析了两原子初始态的纯度、偶极相互作用、光场粒子数对这两种现象出现时间的影响,进一步给出了初始为混态时ESB与ESD的转换条件.计算结果表明,上述系统参量对两原子的纠缠演化、ESB与ESD有重要的影响,偶极相互作用会改变纠缠度的振荡周期,使出现ESD的时间间隔减少;随着初始两原子纠缠纯度的增大,纠缠突然产生以及纠缠突然死亡存在的时间缩短,并且可以提高两原子之间的纠缠;对于特殊的初态,产生了纠缠不变性以及固定的两原子纠缠,该定值受两原子初始状态的纯度控制。(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廖庆洪,方光宇,王月媛,刘树田[5](2010)在《陆续通过一个热光场腔时两原子间纠缠的突然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计算concurrence研究了两个陆续通过一个腔的原子之间的纠缠动力学特性,讨论了当场初时处于热光场时原子相干性和光场的平均光子数对两原子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两原子间的纠缠突然产生现象,而且可以通过原子的相干性和光场的平均光子数来控制(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期刊2010-08-05)

杜鸣笛[6](2009)在《双J-C模型中两个原子纠缠的突然死亡和突然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态的纠缠性和非局域性是量子效应中最显着的特征之一。在量子信息领域中,量子纠缠态是基本的物理资源,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讯、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方面。近些年,量子纠缠的突然死亡和突然产生是量子纠缠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运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双J-C模型中两个原子纠缠的突然死亡和突然产生。取得了一些有创新意义的结果:1、研究了在双J-C模型中,两个纠缠原子与两个真空场相互作用在失谐的条件下,两个原子的纠缠动力学。结果显示:当两个失谐参数相等时,两个原子的纠缠度C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两个原子纠缠突然死亡的存在依赖于两个原子的初态、两个原子的初始纠缠度、失谐参数大小、以及两个原子-光场的耦合常数的比值。2、研究了在双J-C模型中,两个独立原子与两个纠缠光场相互作用后,两个原子的纠缠度C随时间的演化。结果显示:只有两个原子初态都处于激发态时,才有纠缠的突然产生现象;两个原子-光场的耦合常数的比值对两个原子纠缠的突然产生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纠缠的突然产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计算并发度研究了陆续通过一个双模腔的两个原子之间的纠缠动力学特性,讨论了第一个原子的相干性以及腔场初始纠缠度对两原子之间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两原子之间纠缠突然产生现象,两原子之间产生纠缠的最大值依赖于双模腔场初始纠缠度;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原子的振幅来控制产生纠缠的阈值时间和纠缠的最大值,理论上提供了一种调控纠缠的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纠缠的突然产生论文参考文献

[1].罗成立,沈利托,刘文武.宏观场与环境作用过程中的纠缠突然死亡与突然产生[J].物理学报.2013

[2].廖庆洪,刘晔.陆续通过一个双模腔的两原子之间纠缠的突然产生和调控[J].物理学报.2012

[3].张宝来,高德营.两原子依次通过粒子场的纠缠突然死亡与突然产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单传家,刘继兵,陈涛,刘堂昆,黄燕霞.控制Tavis-Cummings模型中两原子X态的纠缠突然死亡与突然产生[J].物理学报.2010

[5].廖庆洪,方光宇,王月媛,刘树田.陆续通过一个热光场腔时两原子间纠缠的突然产生[C].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2010

[6].杜鸣笛.双J-C模型中两个原子纠缠的突然死亡和突然产生[D].湖南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纠缠的突然产生论文-罗成立,沈利托,刘文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