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地下光缆破坏事故的预防

港口地下光缆破坏事故的预防

营口港务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营口市115007

摘要:在“互联网+”、“智慧港口”理念的引领下,作为国际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港口的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迅速提升。港口运营已经与互联网密不可分,港口通信设施安全的重要程度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港口的发展,港区内各类地下管线交错,在进行地下设施维修过程中,土方开挖作业极易对于地下通信设施造成破坏,甚至直接导致港口部分功能及相关口岸部门“瘫痪”。本文通过对某港口两起光缆破坏事故的分析,提出了如何避免地下光缆破坏事故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光缆破坏;分析;对策措施

一、两起光缆破坏事故经过

(1)2016年10月26日6时30分,某建筑公司在港区1号门卡口外进行路面维修作业。此次施工任务为破除原路面下已经断裂损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厚度300mm),并重新浇筑混凝土大板。在施工前,港口基建主管部门组织了召开了施工方案审查会,但未向施工单位未提供此工程的地下管线资料。该施工单位考虑到此次开挖作业的深度仅为400mm,这个深度也不可能存在地下管线。于是在没有对施工现场周边管井进行细致勘查的情况下,便安排挖掘机清除100mm厚沥青面层,然后按施工方案再使用卡特320型挖掘机(安装破碎锤)由路西向东逐层破碎、拆除300mm厚的钢筋砼结构层。作业至10时30分左右时,现场施工员王某在钢筋混凝土大板正下方(深度约400mm)突然发现一根严重腐蚀、存在陈旧性变形的φ80mm钢管,后经核实为港区主光缆套管,其中敷设的2根光缆全部破断。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与港口信息部门立即展开抢修,采用光纤熔接机进行了7个多小时的修复,终于在事故发生后的第16个小时恢复了通信系统。

该起事故导致临港居民住宅小区通信及互联网业务,业务大楼系统局部,石化码头、矿石码头、客服服务中心,物流服务中心、外理预录入站系统,海事部门网络和对讲系统中断,影响了部分船舶的进出港作业。长时间的通讯网络中断,给港口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

(2)2018年6月16日,某港区生活给水管网局部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地下光缆破坏事故,造成一根铁路信号光缆、两根电话线破损。2018年4月9日,该工程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张某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开挖前对给水管网全线进行管线探测,木桩标明地下管网位置、走向,地下管线与给水管网交叉半径3米范围内采用人工探挖”。

4月23日,港口基本建设部门组织施工单位、监理部门、信息部门、水电部门对施工区域所有地下管线进行了现场确认,并在地面设置了警示标志(仅用红色油漆在地面喷涂出管线走向,无埋深标识,也未设置警示桩)。2018年4月25日,该工程正式开工。

2018年6月16日上午,施工单位首先使用小型挖掘机拆除路面联锁块及结构层(厚度330mm)。在作业前,施工负责人张某口头告知挖机司机此处有地下管线。15时左右,挖掘作业在进行至2号门南侧临时路西侧时,挖机司机发现路面结构层中出现一段断开的φ80mm钢制套管,埋深约320mm,其内部线缆已被挖斗扯断。

事故发生后,经各相关单位现场确认,破损的信号线共计3根(1根铁路信号光缆、1根铁路电话线、1根信息公司电话线)。施工的单位立即组织抢修,调集维修人员、物资和发电机组等抢修设备,并于当日10时02分抢修完毕,共历时7个小时。此次事故造成南部港区铁路信号中断,两条铁路装卸线停运。

二、地下光缆破坏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施工单位对地下光缆破坏风险认识不足。在施工准备勘查阶段,未能对土方开挖区域充分进行探挖、物探,没有认真对周边管井内通讯线路走向、埋深进行确认。

2、施工单位在开挖前,对已探知的光缆线路埋深没有进行细致确认,且没有在现场设置立式警示桩,未按施工方案中“地下管线与给水管网交叉半径3米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的要求实施,现场缺少监护人。

(二)间接原因

1、港区内一些地下光缆存在埋深不足,刚性钢套管失效的问题。两次事故中的被破坏光缆平均埋深仅360mm,远远低于规范标准要求。两起事故中,一处刚性防护套管在事发点为断开状态,仅用一段长度300mm的pvc塑料管进行防护。另一处被破坏光缆的刚性防护套管已经严重锈蚀,多存在处陈旧性变形、扭曲,无法发挥防护作用。

2、在工程施工方案审查阶段,港口建设主管部门未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的要求,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区域周边地下管网资料。

3、港口光缆设施的产权单位未在地面设置地下管线警示桩且部分管线埋深严重不足,日常管理不到位。

4、港区内一些涉及光缆设施的零星改造维修项目,没有设计方案,仅靠施工单位凭经验施工,工程质量监督缺失,且存在验收阶段把关不严的问题,导致一些地下光缆设施的施工质量存在严重缺陷。

三、地下光缆破坏事故的预策措施

1、对港区内现有地下光缆和通讯设施进行排查,形成地下管线网图,如有新建和改建项目要对管网资料进行更新;在地面设置永久式光缆警示桩,逐个编号,由定期专人进行巡查维护。

2、港口建设主管部门应对新建、改建、维修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查,会同通信设施管理部门共同确认该区域的光缆线路,形成纪要、交底等文字材料,并在开工前提供给施工单位。

3、港口建设主管部门应对港区内通信类设施的施工过程应严格监督、严把验收关。对涉及地线光缆线路的零星改造维修项目要按程序进行设计、验收,确保通讯设施工程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杜绝出现地下管线埋深不足,刚性防护强度不够、无警示桩等问题。

4、施工单位要对地下光缆破坏风险进行重新分级评估。对涉及土方开挖的工程要从施工方案的编制、前期探挖、地面警示区设置、施工工艺、作业许可、现场监督控制等多环节逐一进行有效控制。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3.1.5条款“作业前应检查施工现场,查明危险源。机械作业不宜在有地下电缆或燃气管道等2米半径范围内进行”,严禁使用大型挖掘、破碎机械,现场实行作业许可和旁站监督制度。

5、施工单位应采用物探(比如地下线管线探测仪器,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对金属线缆埋深和走向进行精确定位)结合人工探挖等手段对地下管线进行定位。对已探知的管线做好地面警示,标明线路类型、深度、走向和应急联络电话,形成标准化做法,以便指导施工。

6、开展地下光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应急通信系统。针对现存的埋深不足、防护濒临失效的重要地下通讯设施要考虑增加安全防护、提高防护级别,同时建立港口无线宽带等应急通信系统,以便在事故状态下迅速恢复通信。

7、加强通讯设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全员地下光缆破坏事故的风险意识,做到管控、应急、保险并重。破断光缆的修复时间长短直接影响事故经济损失的大小,施工单位和港口信息部门应组建专职通讯设施应急抢修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制定专项应急抢修预案。不断提高抢修技能和应对不同工况的能力,尽可能的缩短事故后的应急恢复时间,将经济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施工企业应投保安责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安责险是一种为投保的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服务的商业保险。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它可以减轻事故带来的经济赔偿压力,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事故造成的矛盾,不用再花费大量时间开展繁杂的事故赔付协调工作。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

[3]《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

[4]《浅析我国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发展状况》(文/周平陈严)

标签:;  ;  ;  

港口地下光缆破坏事故的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