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论文-高玉坤,张益,张英华,赵焕娟,黄志安

燃烧与爆炸论文-高玉坤,张益,张英华,赵焕娟,黄志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燃烧与爆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全工程,燃烧与爆炸,研究型教学,教学改革

燃烧与爆炸论文文献综述

高玉坤,张益,张英华,赵焕娟,黄志安[1](2019)在《安全工程《燃烧与爆炸》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烧与爆炸》是北京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系本科生必须掌握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但是传统的被动学习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系对《燃烧与爆炸》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型教学的改革创新,通过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抓教材建设、改课堂教学方法、重课下练习等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建模引导式教学,利用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教师在讲授最新科技知识的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我研究能力,达到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39期)

徐维铮,吴卫国,况正[2](2019)在《内爆炸后燃烧反应率时间历程理论预估及能量释放常数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约束空间内爆炸后燃烧效应涉及复杂的多组分化学反应燃烧过程,采用简化的反应率模型近似描述后燃烧效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工程应用价值。然而,如何预估模型中的反应率时间历程及确定能量释放常数,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此,[方法]提出一种后燃烧反应率时间历程的理论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确定内爆炸化学反应时间,进而确定能量释放常数。[结果]研究表明:虽然在爆炸初期和爆炸后期理论预估公式与数值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趋势吻合较好;按照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近似确定化学反应结束时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抗爆结构设计及毁伤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叶亚明,梁峻,江湖一佳,李金清,张金进[3](2019)在《镁粉尘燃烧爆炸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调研国内外文献,形成两个层级的镁粉尘燃爆体系框架,并从镁粉尘燃爆敏感参数、粉尘云爆炸强度、燃爆机理、粉尘云火焰传播特征及镁粉尘爆炸防护5方面展开综述,分析和评价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试验设计应考虑镁粉氧化程度对敏感参数及爆炸强度的影响。从提高试验数据的完整性、改善试验方法、建立镁粉尘云火焰传播测试标准、多元化防爆措施研究4方面展望未来的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王鹏飞,刘斌[4](2019)在《石油气罐车爆炸燃烧事故树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事故树分析法,以临沂金誉石化有限公司"6·5"罐车泄漏重大爆炸着火事故为例,对石油气罐车爆炸事故进行分析,构建石油气罐车爆炸燃烧事故树。利用故障树分析软件,得到影响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割集和最小路径集,对基础事件的结构重要性系数进行了计算和排序,确定了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接地不良所导致的油罐静电放电,以及静电积累所导致的油罐静电放电、油气泄露、油库通风不良导致油气达可燃浓度等因素,为了预防类似的石油罐车发生爆炸燃烧事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孔祥韶,徐敬博,徐维铮,郑成,吴卫国[5](2019)在《舱室密闭空间中爆炸载荷后燃烧效应数值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分析梯恩梯炸药在密闭空间中的爆炸载荷,在统一设施标准模型和基于能量守恒的简化计算公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爆炸产物后燃烧能量的方法。该方法应用到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AUTODYN平台的数值模拟中,实现负氧平衡炸药在密闭空间中爆炸过程的数值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梯恩梯炸药在密闭空间中发生爆炸时,其爆轰产物的后燃烧效应不可忽视;不考虑爆炸产物的后燃烧效应,数值计算得到的准静态压力较试验值低55%以上,50 ms内冲量较试验值低49%以上;将爆轰产物的后燃烧能量计入后,爆炸压力及冲量时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为结构受爆炸载荷响应分析提供了准确的输入载荷。(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高建村,周尚勇,胡守涛,王乐,孙谞[6](2019)在《苯蒸气爆炸/燃烧火焰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苯蒸气爆炸/燃烧火焰传播特性,在自主设计加工的长度1 m的透明可视化爆炸试验管道内,开展不同浓度苯蒸气的爆炸/燃烧试验,利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不同浓度苯蒸气爆炸火焰传播图像,并对比研究火焰图像。结果表明:低浓度苯蒸气-空气预混气体点燃后发生剧烈爆炸反应,随着苯蒸气浓度的升高,剧烈爆炸反应转为温和燃烧反应;火焰传播平均速度随苯蒸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苯蒸气体积分数为2. 8%时,火焰传播平均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苯蒸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低浓度苯蒸气爆炸火焰传播过程经历了急剧加速、急剧减速、缓慢加速和缓慢减速4个阶段,高浓度苯蒸气火焰传播速度基本保持不变,火焰形态与火焰传播速度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徐维铮,吴卫国[7](2019)在《考虑后燃烧效应密闭空间内爆炸场数值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后燃烧效应对爆炸场参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考虑后燃烧效应密闭空间内爆炸场数值计算方法,将简化的反应率模型,耦合到叁维两组可压缩欧拉方程中近似考虑后燃烧效应。并通过建立气体内能与热容之间的关系求得瞬态温度,根据热力学关系建立绝热指数计算公式。基于FORTRAN平台,采用五阶WENO有限差分格式,自主开发考虑后燃烧效应密闭空间内炸药爆炸场叁维数值计算程序。基于所开发的程序数值探讨内爆炸场演化过程及后燃烧效应对爆炸场参数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1)准静态温度、绝热指数及超压数值解与考虑后燃烧效应的理论解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小于5%,初步验证了所开发程序的可靠性。(2)后燃烧效应在内爆炸场数值模拟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一内爆炸工况下,准静态温度、绝热指数及超压数值解与不考虑后燃烧效应的理论解误差分别高达25%,6%,31%。(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徐维铮,吴卫国[8](2019)在《后燃烧效应对约束空间内爆炸载荷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研究后燃烧效应对约束空间内炸药爆炸载荷的影响规律,[方法]将反应率模型耦合到可压缩欧拉方程中,并以源项的方式进行后燃烧能量的添加。采用五阶WENO有限差分格式和叁阶TVD-RK格式对耦合方程空间项和时间项进行离散求解,自主编写约束空间内炸药爆炸后燃烧过程的二维数值计算程序。基于自主程序开展不同工况下内爆炸后燃烧效应数值计算,探讨内爆炸过程中反应速率及后燃烧能量大小对爆炸载荷的影响规律。[结果]研究表明:在后燃烧能量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反应速率常数增大时,冲击波到达时间提前,冲击波峰值、冲量均增大,准静态超压峰值保持不变;在反应速率常数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后燃烧能量的增大,冲击波峰值、冲量及准静态超压峰值均增大;后燃烧能量的加入能显着增强爆炸载荷强度。[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抗爆结构设计及毁伤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汪晓军[9](2018)在《实验室镁粉燃烧爆炸起因推测及防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做垃圾渗滤液处理研究已有十多年时间,在这十多年时间里,年年都有研究生做相关的渗滤液处理研究。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差不多可以算是最难处理的废水,因为它存在两大处理难点:一是氨氮浓度特别高,另一个是存在许多不可生物降解的COD。由于它的处理难度,不少朋友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8-12-28)

张岳鹏[10](2018)在《氧气管道燃烧爆炸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介绍了氧气的化学特性和该介质压力管道爆炸燃烧事故起因的分类,笔者结合自己实际检验工作经验,从管道的设计、安装、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止事故的相应整改意见和预防措施,给日常巡检提供了基本思路,有的放矢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帮助生产企业从最大程度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8年12期)

燃烧与爆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约束空间内爆炸后燃烧效应涉及复杂的多组分化学反应燃烧过程,采用简化的反应率模型近似描述后燃烧效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工程应用价值。然而,如何预估模型中的反应率时间历程及确定能量释放常数,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此,[方法]提出一种后燃烧反应率时间历程的理论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确定内爆炸化学反应时间,进而确定能量释放常数。[结果]研究表明:虽然在爆炸初期和爆炸后期理论预估公式与数值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趋势吻合较好;按照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近似确定化学反应结束时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抗爆结构设计及毁伤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烧与爆炸论文参考文献

[1].高玉坤,张益,张英华,赵焕娟,黄志安.安全工程《燃烧与爆炸》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徐维铮,吴卫国,况正.内爆炸后燃烧反应率时间历程理论预估及能量释放常数确定方法[J].中国舰船研究.2019

[3].叶亚明,梁峻,江湖一佳,李金清,张金进.镁粉尘燃烧爆炸研究进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4].王鹏飞,刘斌.石油气罐车爆炸燃烧事故树分析方法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

[5].孔祥韶,徐敬博,徐维铮,郑成,吴卫国.舱室密闭空间中爆炸载荷后燃烧效应数值计算研究[J].兵工学报.2019

[6].高建村,周尚勇,胡守涛,王乐,孙谞.苯蒸气爆炸/燃烧火焰传播特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7].徐维铮,吴卫国.考虑后燃烧效应密闭空间内爆炸场数值计算研究[J].含能材料.2019

[8].徐维铮,吴卫国.后燃烧效应对约束空间内爆炸载荷的影响规律[J].中国舰船研究.2019

[9].汪晓军.实验室镁粉燃烧爆炸起因推测及防范[N].中国科学报.2018

[10].张岳鹏.氧气管道燃烧爆炸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标签:;  ;  ;  ;  

燃烧与爆炸论文-高玉坤,张益,张英华,赵焕娟,黄志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