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检验的质控探析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控探析

张彦可黑龙江省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临床免疫检验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相关质量控制的措施和临床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200例患者,将200位患者进行编号,其中100位为观察组,100位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进行不同的质量控制,观察两组实验的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治愈80例,治愈率为40%,无效80例,观察组治愈120例,治愈率为60%,无效10例。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标本的采集与保存,设备的检验准确性等等,利用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高诊疗相应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

临床免疫检验主要应用于免疫测定技术。临床免疫检验包括化学发光免疫,酶免疫,抗原和抗体的反应,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它的准确性可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因而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主要的措施是从标本的采集与保存,仪器设备的核定以及试剂的选择等方法入手,提高免疫检验质量,进而提高免疫检验的准确性。本文选取200例患者进行临床免疫检验并将其分成两组进行对照,将两种检验结果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将最后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资料与分析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2015年3月200例需要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编号,单号为对照组(n=100),双号为观察组(n=100)。对照组中,男80例,女20例,34~66岁,平均年龄为(44.35±7.68);观察组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为(44.47±7.53)岁,患者在临床免疫检验中从临床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仪器设备的核定以及试剂的选择,临床免疫检验的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标本以常规方法进行免疫检验。采用ELISA法进行标本检验,仪器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观察组患者从临床标本的采集、保存、仪器设备核定、试剂选择及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控制,进行临床免疫检验。

1.3临床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相关措施

临床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对于检测质量是很重要的。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前提必须要保证标本的质量,还要对采集标本的时间,止血带的使用时间,采血的姿势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另外在对使用激素类药物后,并对患者进行血清标本的采集时,一定要注意到采集的时间以及患者的体位的变化等情况。因此,医生在进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时间的变化。对于条形码不完整、出现溶血等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检验科人员应拒收,并详细记录标本不合格原因、科室、送检人员及检查项目等信息。特殊情况下,若必须对不合格样本进行检验,则应在检验报告单上详细标注相关信息,以此提醒临床医师注意。另外,在对仪器设备的核定上,要对免疫检验的仪器(水浴箱,恒温箱,离心机的转速,温度计,酶标仪)进行核对和校正。另外,对稀释棒,吸量管以及实验使用的反应板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定期检查,从而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选择合理的评估及检测方法,注意其实用性。合理选择分析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很重要的一点是实验人员要熟练规范操作。定期组织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实验室人员技术过硬,减少人为因素对免疫检验结果的影响。并且严格室内质控。室内质控是控制及监测实验室日常工作准确度,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保证。定期维修、养护实验室的仪器及设备,以确保仪器功能正常,减少误差发生。分析后要进行质量控制,认真确认检测结果。注意室内项目检测,认真对比同一申请者的同一项目,认真观察同一天的检测项目。检验人员应注意实验室当天室内检验结果,确认室内质控合格后,方可填写检验报告。此外,检验人员还应注意保存原始测控数据。如果对于某些结果存在怀疑,必须马上将其送到检验室进行核查。除此之外,检验室需要将标本和检验结果保存一定时间,做好记录。

2.结果

对照组100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临床治疗效果:治愈80例,治愈率为40%;显效80例,显效率为30%,无效80例,无效率为30%,观察组100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临床治疗效果:治愈120例,治愈率为60%;显效70例,显效率为35%,无效10例,无效率为5%,两组均无死亡例数。通过数据观察分析可知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检验医学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检验已经成为临床诊疗的重要依据。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疾病的诊疗及患者预后情况。免疫检验具有检验内容繁杂,检验程序繁琐的特点,检验结果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的标本中可能含有导致干扰酶免疫测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干扰物质,检验中的干扰因素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2类。内源性干扰因素包括:①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②类风湿因子;③异嗜性抗体及其些自身抗体;④补体;⑤交叉反应物质等。通常情况下,临床的血清标本中不同程度的含有上述干扰物质,有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假阳性。外源性干扰因素包括:①标本溶血;②标本储时间过长;③标本被细菌污染;④标本凝固不全等。避免标本溶血是确保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劣质采血器具以及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都会导致溶血的发生,血红蛋白有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因此要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临床免疫工作已是医院诊疗工作的重点,而临床诊断的质量管理可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对临床免疫检验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全面的认识,有规范化的操作,确保免疫检验的准确性,提高临床上的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赫.74例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评价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192-193.

[2]卓蔡连.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7):4824~4825

[3]马洪滨,王晗,刘立明,等.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作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4):114-115.

标签:;  ;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控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