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低聚物论文-刘挺,刘迪雅,周文师,倪丽杰,杨振

聚氨酯低聚物论文-刘挺,刘迪雅,周文师,倪丽杰,杨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氨酯低聚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性能

聚氨酯低聚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挺,刘迪雅,周文师,倪丽杰,杨振[1](2018)在《多官能有机硅低聚物改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功能性有机硅活性单体(PS1)对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研究了PS1用量对改性后聚氨酯乳液的粒径及分布、胶膜耐水性及表面沾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聚酯型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而言,经PS1改性后,其乳液粒径变大,胶膜耐水性先变好后变差,当PS1用量为5%时耐水性最佳,当PS1用量为7%时可达到最好的拒水效果;但对聚醚型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而言,PS1的引入会导致其乳液粒径减小,胶膜耐水性以及拒水性随PS1用量的增加而持续改善,当PS1用量为16%时胶膜的耐水性及拒水性均达到最佳。(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8年S1期)

张啸[2](2017)在《哑光型紫外光(UV)固化丙烯酸聚氨酯低聚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UV固化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木器涂料中,UV固化木器涂料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较多应用性问题的出现。哑光涂料应用领域中,许多哑光UV固化涂料均是通过添加消光粉实现哑光效果,消光粉的存在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排列定向不好,导致消光困难、光泽不稳定以及漆膜表面发花等一些问题。本研究希望通过一种具有特点的UV固化丙烯酸聚氨酯低聚物,可用于制备高硬度哑光的UV固化木器涂料的树脂,减少或消除消光粉的使用,使得UV固化哑光木器涂料能够更好地应用。本文通过对聚氨酯丙烯酸低聚物的分析以及对于UV固化涂料中各个组分进行筛选及研究,以及对固化后漆膜的多项应用性能的测定;探寻对漆膜性能的造成影响的多种因素;并对聚氨酯丙烯酸低聚物消光原理进行探讨。结果如下:1.UV单体对UV固化涂料的粘度、固化效率、漆膜光泽及固化收缩率等性能都有影响。综合考虑将UV单体总体用量在定为30-50%,TPGDA 与 TMPTA 各使用一半。2.光引发剂对UV固化涂料的固化效率、漆膜硬度、漆膜光泽等有影响。光引发剂选用TPO的,用量控制在2-4%之间。3.刮膜厚度对固化速率及漆膜光泽有影响。涂膜厚度在20μm左右较为合适。4.使用万华北京的PUA低聚物作为UV固化涂料配方的主体树脂,加入量为50%; TMPTA和TPGDA作为UV单体;加入量各为25%;使用光引发剂TPO作为UV固化涂料配方的光引发剂,加入量为3%;加入BYK-333作为流平剂,提高漆膜的表面平整性;不加消光粉的情况下,UV固化涂料的漆膜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消光效果。5.测试由该PUA低聚物合成UV固化涂料的各种应用性能,均很优良,可以用于实际使用。6.初步研究了漆膜消光的机理,应该为慢速固化下,漆膜表面缓慢形成分子量差距较大的多相结构,相互间的相容性不佳造成最终漆膜表现出消光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5)

操越[3](2017)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低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性紫外光(UV)固化体系可以解决挥发性有机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同时又具有UV固化的优点,具有环保性,已成为UV涂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水性低聚物是决定UV水性材料主要性能的关键组分,设计开发新颖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水性低聚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基于有机硅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结合能够提高UV光固化材料的表面性能(即降低表面能,提高拒水性)、耐热及拉伸等性能,而刚性环的结构能增加光固化材料的硬度、光泽度、拉伸性能和附着力等性能,设计开发了结构新颖和性能优异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低聚物。另外,依据Fe3O4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力学性能,与聚合物复合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赋予材料磁性和电性能,还研究改性Fe304纳米粒子与水性低聚物组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性能。该课题的研究丰富了水基光固化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并拓宽其应用领域。主要研究内容与所得结论如下:1、本文以异冰片丙烯酸酯(IBOA),二乙醇胺,烷羟基硅油(PDMS),异佛尔酮(IPDI),二羟基丙酸(DMPA),聚乙二醇(PEG),丙烯酸-2-羟乙酯(HEA),季戊四醇叁丙烯酸酯(PET3A)为原料,合成了未见报道的3-(N,N-二羟乙基氨基)丙酸异冰片酯(DEAIBOA)刚性小分子扩链剂和12种可光聚合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低聚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2、对所合成的12种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低聚物的光聚合性能、水溶性及其乳液的稳定性和粒径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2种低聚物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和光聚合性能,其乳液具有很好的储存稳定性。随低聚物亲水能力的增加,其乳液粒径减小,相反地,随低聚物分子量增加,其乳液粒径增大。3、对不同亲水能力(不同DMPA含量)和不同官能度的七种水性低聚物光固化体系固化膜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DMPA含量的增加,固化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固化膜具有良好的耐热黄变性。提高低聚物的官能度可以提高固化膜的凝胶率、耐热性、拉伸强度和铅笔硬度。4、对所合成的不同刚性环含量的5种水性低聚物光固化体系固化膜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低聚物中刚性环含量的增加,其光固化膜的拉伸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铅笔硬度逐渐增大。固化膜的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相比于未引入刚性环的低聚物PDMS-PEG-WPUA-6a体系的固化膜,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附着力均被改善。5、对合成的可光聚合型的磁性纳米填料Fe304@Si02@IPDI-HE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低聚物体系的光聚合性能及其光固化膜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Fe304纳米粒子进行Si02包裹可以减少团聚现象,Fe304@SiO2@IPDI-HEA的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90nm。添加了Fe304@Si02@IPDI-HEA的光聚合体系具有很好的光聚合性能,但聚合速率明显低于未加磁性纳米填料的光聚合体系。随着Fe304@Si02@IPDI-HEA加入量的增加,光固化膜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被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再降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能力随着Fe304@Si02@IPDI-HEA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故Fe304@Si02@IPDI-HEA在水性光固化无线电波吸收材料领域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19)

郭珊珊,林晓甜,刘锦春[4](2015)在《低聚物二醇软段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结构的低聚物二醇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1,4-丁二醇(BDO)、叁羟甲基丙烷(TMP)为硬段,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PUE)。研究了MDI/(BDO/TMP)体系中低聚物二醇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对PUE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低聚物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以聚己内酯二醇PCL-220N为原料合成的PUE的拉伸强度和回弹性最好,综合性能较优异;软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会使PUE硬度减小,回弹性增大。(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15年06期)

操越,程继业,孙芳[5](2015)在《光聚合型聚硅氧烷改性聚醚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羟烷基聚硅氧烷(Q4-3667)、聚丙二醇(PPG-2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乙醇胺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光聚合型有机硅改性聚醚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Si~5E~5PUA),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硅谱(29Si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详细研究了Si~5E~5PUA与不同单体配比体系的黏度、光聚合性能、聚合过程的体积收缩及其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Si~5E~5PUA与丙烯酸酯单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体系具有优异的光聚合性能,最终双键转化率达90%以上,单体官能度的增加可以提高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Si~5E~5PUA体系的体积收缩在3.3%~5.6%。(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5年12期)

曹波涛,黄益,张海东,邵建中[6](2015)在《蓝光固化低黏型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1000和丙烯酸羟乙酯为主要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低黏型二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通过二正丁胺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合成反应进程进行跟踪监测,讨论反应温度、物料配比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第一步反应温度80℃,不加催化剂,反应时间7h;第二步反应温度为50℃,催化剂用量占总量的0.05%,阻聚剂用量占总量的0.1%,反应时间2h。采用旋转流变仪和光量热系统对合成产物的流变性能和蓝光聚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合成条件下,所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具有黏度低、蓝光聚合性能优良的特点,能够满足蓝光固化纺织品数码印花墨水对低聚物流变和蓝光聚合性能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程继业[7](2015)在《皮革涂饰剂用聚硅氧烷聚醚嵌段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皮革涂饰剂是一种应用于皮革表面,用于保护和美化皮革,弥补皮革制品缺陷的助剂。与易于导致环境污染且生产效率较低的传统涂饰剂相比,结合紫外光聚合技术的皮革涂饰剂具有快速固化、无溶剂排放、低能量损耗、高效等优点。聚硅氧烷修饰聚氨酯化合物能够有效的结合聚硅氧烷和聚氨酯的优异性能,其产品一般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高韧性、柔顺性、耐高低温性以及生物惰性等。一般来说,聚醚链段的引入能够提高聚合物分子软硬段的相容性,改善聚合物的性能,并且在保有聚硅氧烷修饰聚氨酯材料独特性能的基础上大幅地降低成本。因此,光敏聚硅氧烷聚醚嵌段修饰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在皮革涂饰剂的产品性能、生产工艺及成本等方面将具有不可小觑得优势。本文合成了八种光敏聚硅氧烷聚醚嵌段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DSi5E5PUA, TSi1E9PUA, TSi3E7PUA, TSi5E5PUA, TSi7E3PUA, TSi9E1PUA, TSi5E5PUAl和TSi5E5PUA2),研究了低聚物官能度、分子中柔性链段比例以及分子量对低聚物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应用于聚氯乙烯(PVC)基材皮革涂饰剂配方的实际应用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烷羟基硅油、端羟基聚丙二醇(PPG-2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乙醇胺和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八种具有不同官能度、柔性链段比例和分子量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并通过红外(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核磁氢谱(1H NMR)、核磁硅谱(29Si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2、考察了官能度对低聚物的粘度、光聚合动力学以及其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聚物官能度的升高对体系的粘度影响不大,但有助于提高其光聚合性能;低聚物和活性稀释剂的官能度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固化膜的拒水性、拉伸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及耐热性能.3、通过研究柔性链段比例对低聚物的粘度、光聚合动力学以及其固化膜性能的影响发现,低聚物分子中聚硅氧烷链段含量越高,其聚合体系的粘度越大,但其光聚合动力学差别不大;低聚物柔性链段比例对其固化膜的耐热黄变性、凝胶率以及吸水率影响不大;其固化膜均具有良好的耐热黄变性,且其固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均在6%以下;低聚物中聚硅氧烷链段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固化膜的热稳定性、断裂伸长率和表面的疏水性。4、考察了分子量对低聚物的粘度、光聚合动力学以及其固化膜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显示,低聚物分子量的升高,导致聚合体系粘度的增大;叁种不同分子量低聚物中,低聚物TSi5E5PUAl由于其适宜的粘度,其固化体系的光聚合性能最好。叁种不同分子量低聚物的固化膜均具有较好的耐热黄变性;固化膜的接触角在74°-76°之间,分散表面能在85 mN/m-90 mN/m之间;固化膜的吸水率约为3.9%-4.4%。低聚物分子量的增加,不仅有助于提高固化膜的拉伸性能,还有助于降低固化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收缩。5、DSi5E5PUA, TSi5E5PUA, TSi7E3PUA, TSiE1PUA, TSi5E5PUAl和TSi5E5PUA2均可以用于皮革涂饰剂配方且涂饰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其涂层能够与PVC基材实现良好的附着;涂层表面光滑干爽,不粘粘;80℃去离子水中水煮15天,涂层无泛白脱落现象;室温条件下,对折60000次涂层无折痕;乙醇擦拭样品涂层2000次,涂层不脱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5-25)

曹波涛[8](2015)在《低黏型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其在纺织品蓝光固化数码印花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数码喷墨印花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印花技术,喷印过程中墨滴的使用是由计算机“按需分配”控制,代表了未来纺织品印花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其后道固化和整理阶段,仍存在工艺复杂、耗水耗能严重的问题。本课题应用自制的低黏型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固化连接料,通过添加光引发剂、颜料、活性稀释单体、润湿分散剂制备蓝光固化喷墨印花墨水,直接喷印到织物表面,再用蓝光引发大分子固化成膜,替代传统工艺中的水洗和热固化步骤,得到喷墨印花织物。本课题对低聚物的合成和喷墨墨水的配方进行了优化,测试并分析了其服用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出的墨水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首先,探究了低黏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工艺,通过二正丁胺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合成反应进程进行跟踪监测,讨论了反应温度、物料配比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合成过程的影响。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丙二醇1000(PPG-1000)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主要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低聚物,最佳工艺条件为:第一步反应温度80℃,不加催化剂,反应时间7h;第二步反应温度为50℃,催化剂用量0.05%,阻聚剂用量0.1%,反应时间2h。采用旋转流变仪和光量热系统(Photo-DSC)对合成产物的流变性能和蓝光聚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合成工艺下,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具有黏度低、蓝光聚合性能优良的特点,能够满足蓝光固化纺织品数码印花墨水对低聚物流变和蓝光聚合性能的要求。其次,从流变性能、分散稳定性、聚合性能叁个方面对墨水体系的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活性稀释单体、颜料、润湿分散剂对墨水体系的影响。实验得出最佳墨水配方:聚氨酯丙烯酸酯57.6wt%(wt%为占墨水总重百分比,下同),丙烯酸异冰片酯28.8wt%,丙烯酸羟乙酯9.6wt%,颜料0.5wt%,樟脑醌1wt%,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1wt%,润湿分散剂1.5wt%。最后,以纯棉织物为例对墨水的服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聚合体系、引发剂体系和光照条件对喷墨印花织物干、湿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并从颜色深度和织物表观微形貌等方面对摩擦前后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优选墨水印花织物的摩擦色牢度都可达3级以上,具有较好的耐摩擦色牢度;印花的色泽均匀,轮廓清晰。(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5-01-29)

胡乔涵,郭盟,陈子栋,邓颖,张胜文[9](2014)在《光敏性聚氨酯低聚物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及在光固化聚氨酯体系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异氰酸酯基(NCO)半封端光敏性聚氨酯低聚物,将其接枝到氨基硅氧烷改性的二氧化硅表面,制备了光固化聚氨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分析表明低聚物成功接枝到二氧化硅表面,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低聚物改性的二氧化硅在甲苯、聚氨酯树脂中均匀分散,流变、动态力学分析和应力-应变分析表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的低聚物与聚氨酯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复合膜的弹性模量、储能模量和拉伸强度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4年09期)

郭盟[10](2014)在《低聚物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在光固化聚氨酯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具有高硬度、低折光指数、化学稳定性好、耐磨耐划伤等优点,在材料学领域备受关注。但SiO2纳米粒子也存在易团聚、难分散、与聚合物相容性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发展。为解决纳米SiO2的分散性,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叁种不同聚氨酯低聚物(聚合物)表面改性纳米SiO2,利用低聚物与聚氨酯树脂(PU)分子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力(共价键、氢键等)制备了光固化聚氨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体系一设计合成了聚氨酯低聚物改性纳米二氧化硅(PU-SiO2),用红外(IR)和热重(TGA)分析证明了低聚物接枝到SiO2粒子表面,并利用低聚物与聚氨酯之间共价键作用制备了光固化聚氨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膜。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PU-SiO2粒子之间相互粘结形成了网状结构,SiO2粒子均匀分散于聚氨酯基体中;流变、动态力学分析(DMA)和应力-应变分析表明SiO2表面接枝的低聚物与聚氨酯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且随着PU-SiO2含量增加,tanδ峰逐渐消失,交联密度增大,与未改性SiO2和不同硅烷(MEMO、APTES)改性SiO2相比,由PU-SiO2制备的复合膜具有更高的杨氏模量(37.8Mpa)、储能模量(16.8Mpa)和拉伸强度(27.7Mpa),当PU-SiO2含量为20wt%时,复合膜性能最好。(2)体系二设计合成双亲无规丙烯酸酯共聚物改性纳米二氧化硅(copolymer-SiO2),并利用双亲共聚物与聚氨酯之间氢键作用制备了光固化聚氨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膜,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copolymer-SiO2在甲苯、乙醇等不同极性溶剂中分散均匀,SEM分析表明copolymer-SiO2粒子之间相互粘结形成了网状结构,均匀分散于水性聚氨酯(WPU)基体中;应力-应变和紫外分析表明,与空白WPU膜相比,copolymer-SiO2制备的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2.4倍)、杨氏模量(6.6倍)、断裂伸长率(1.16倍)及较好的透明性(透过率80%以上)。当copolymer-SiO2加入量为20wt%,复合膜综合性能最佳。(3)体系叁设计合成了光敏性香豆素聚氨酯低聚物改性二氧化硅(coumarin-SiO2),制备了光固化聚氨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膜,SEM分析表明二氧化硅粒子在双亲性聚氨酯基体中形成了聚集簇的网状结构且分散均匀;流变和应力-应变分析表明二氧化硅表面香豆素基团与聚氨酯存在较强相互作用,与未改性SiO2和硅烷改性SiO2相比,coumarin-SiO2体系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杨氏模量(47.8Mpa)、拉伸强度(34.8Mpa)、断裂伸长率(265%),热重和紫外分析表明复合膜还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提高了23℃)和透明性(透过率80%以上),当coumarin-SiO2加入量为10wt%时,复合膜性能最好;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紫外光照后,热塑型聚氨酯/香豆素改性二氧化硅纳米复合膜较光照前有更好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5%)。(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4-06-01)

聚氨酯低聚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UV固化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木器涂料中,UV固化木器涂料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较多应用性问题的出现。哑光涂料应用领域中,许多哑光UV固化涂料均是通过添加消光粉实现哑光效果,消光粉的存在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排列定向不好,导致消光困难、光泽不稳定以及漆膜表面发花等一些问题。本研究希望通过一种具有特点的UV固化丙烯酸聚氨酯低聚物,可用于制备高硬度哑光的UV固化木器涂料的树脂,减少或消除消光粉的使用,使得UV固化哑光木器涂料能够更好地应用。本文通过对聚氨酯丙烯酸低聚物的分析以及对于UV固化涂料中各个组分进行筛选及研究,以及对固化后漆膜的多项应用性能的测定;探寻对漆膜性能的造成影响的多种因素;并对聚氨酯丙烯酸低聚物消光原理进行探讨。结果如下:1.UV单体对UV固化涂料的粘度、固化效率、漆膜光泽及固化收缩率等性能都有影响。综合考虑将UV单体总体用量在定为30-50%,TPGDA 与 TMPTA 各使用一半。2.光引发剂对UV固化涂料的固化效率、漆膜硬度、漆膜光泽等有影响。光引发剂选用TPO的,用量控制在2-4%之间。3.刮膜厚度对固化速率及漆膜光泽有影响。涂膜厚度在20μm左右较为合适。4.使用万华北京的PUA低聚物作为UV固化涂料配方的主体树脂,加入量为50%; TMPTA和TPGDA作为UV单体;加入量各为25%;使用光引发剂TPO作为UV固化涂料配方的光引发剂,加入量为3%;加入BYK-333作为流平剂,提高漆膜的表面平整性;不加消光粉的情况下,UV固化涂料的漆膜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消光效果。5.测试由该PUA低聚物合成UV固化涂料的各种应用性能,均很优良,可以用于实际使用。6.初步研究了漆膜消光的机理,应该为慢速固化下,漆膜表面缓慢形成分子量差距较大的多相结构,相互间的相容性不佳造成最终漆膜表现出消光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氨酯低聚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挺,刘迪雅,周文师,倪丽杰,杨振.多官能有机硅低聚物改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制备[J].有机硅材料.2018

[2].张啸.哑光型紫外光(UV)固化丙烯酸聚氨酯低聚物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3].操越.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低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4].郭珊珊,林晓甜,刘锦春.低聚物二醇软段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J].聚氨酯工业.2015

[5].操越,程继业,孙芳.光聚合型聚硅氧烷改性聚醚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能[J].精细化工.2015

[6].曹波涛,黄益,张海东,邵建中.蓝光固化低黏型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

[7].程继业.皮革涂饰剂用聚硅氧烷聚醚嵌段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8].曹波涛.低黏型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其在纺织品蓝光固化数码印花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5

[9].胡乔涵,郭盟,陈子栋,邓颖,张胜文.光敏性聚氨酯低聚物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及在光固化聚氨酯体系的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

[10].郭盟.低聚物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在光固化聚氨酯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4

标签:;  ;  ;  ;  

聚氨酯低聚物论文-刘挺,刘迪雅,周文师,倪丽杰,杨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