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织物论文-顾琳燕,唐虹,高强,张士兵,孙进

电子织物论文-顾琳燕,唐虹,高强,张士兵,孙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织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织物,碳纳米管

电子织物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蚕丝可用于开发规模化多功能电子织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报道,上海科技大学凌盛杰课题组与Tufts大学的David L. Kaplan教授及MIT的Markus J. Buehler教授合作,基于天然蚕丝开发出可规模化生产的多功能导电纤维。这类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可以通过工业化纺织设备直接加工成具有环境响应性、力学响应性的多功能电子织物。基于前期研究,凌盛杰课题组设计了一种碳纳米管混合浆料,利用简单的浸泡—纺纱技术即可制备高性能导电蚕丝。该方法几乎完全保持了天然蚕丝本身的结构及力学性能,并且可以稳定负载较大含量的导电纳米材(本文来源于《纺织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谢浩月,唐虹,张成蛟[2](2019)在《监护服用电子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人体生理信号的有效预警和长效监护,具备监护功能的智能纺织品应运而生。采用缝制法,将棉/氨纶针织物(棉质量分数为96.0%、氨纶质量分数为4.0%)作为基础织物,经抗菌处理后缝入镀银导电线,选择3项缝制工艺参数即面线张力、线迹长度及线迹宽度设计正交试验。结果显示:3项缝制工艺参数对电子织物的服用性能均有影响,线迹长度的影响最大、线迹宽度的影响次之、面线张力的影响最小,并通过综合平衡分析确定最优缝制工艺参数组合为面线张力选用0.10 N、线迹长度选用3.5 mm、线迹宽度选用3.0 mm。制备的监护服用电子织物能够获得稳定的电子信号。(本文来源于《产业用纺织品》期刊2019年01期)

顾琳燕,唐虹,高强,张士兵,孙进[3](2019)在《缝制参数对芳纶电子织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既满足人体热湿舒适性又达到传输电信号的要求,研制出适用于消防服用的电子织物。采用芳纶双罗纹织物为电子织物基布,以镀银导电缝纫线代替导电铜线,以针迹长度、针迹宽度、面线张力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制备电子织物。利用可拓灰局势决策方法建立了电子织物导电性与热湿舒适性多项指标的局势、对策、效果测度和权重,确定最优缝制参数为面线张力0.1 N,针迹宽度3 mm,针迹长度3.5 mm,为智能消防服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王慧玲,唐虹,高强,张士兵,刘腾[4](2018)在《基于心电信号采集的监护服用电子织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心电信号的长期穿戴式监测,开发出耐用性能较优的柔性智能纺织品,以棉针织物为基体材料,选用280 D镀银导电缝纫线经缝制法制备电子织物。通过正交实验设计,采集在不同缝制参数下电子织物的心电信号,并与临床医用心电进行对比,分析电子织物心电信号的可靠性。并对电子织物导电性、拉伸性、耐磨性和耐水洗性等性能测试。采用Borda数法综合平衡了电子织物的心电信号采集效果及耐用性能,为基于心电信号采集的监护服用电子织物的优化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8年09期)

陈晓[5](2017)在《面向生理检测的电子织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可穿戴技术的不断提高,能够为用户在家居和户外环境中提供长期健康监护。传统Holter监护仪只能做到连续3天监测,主要原因之一是凝胶湿电极不适合长期与皮肤接触,容易引起皮肤红肿等过敏反应。金属干电极干扰和噪声较大,穿戴舒适性较差,运动伪迹明显。织物基生理传感是很有潜力的解决途径,但是实用化的柔性传感研究还面临着严峻的理论和技术挑战。在日常活动背景检测心电时,人体的运动容易造成织物电极的滑动、变形与脱落,从而造成“运动伪迹”,影响心电信号质量。电极的材料与工艺,结构与厚度,尺寸与形状也是心电信号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可穿戴电子织物心电电极在健康监护方面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抑制运动伪迹的织物电极结构及不同材料和工艺织物电极的ECG信号测试分析了电子织物机械、电气和结构特性,归纳了影响柔性织物电极传感性能的主要因素:电极材料与工艺,结构与厚度,尺寸与形状。根据织物电极特性、心电电极采集原理和运动伪迹的主要来源,提出结构稳定、性能良好的抑制运动伪迹层迭结构电极设计方案。总结了当前柔性织物电极主流制备方式,甄选叁种不同材料与工艺(导电布、导电泡棉和石墨烯涂层)制备织物电极。对这叁种织物电极进行ECG信号采集对比试验,验证织物电极在心电信号采集中的可行性,通过对比ECG信号质量优选性能优异的织物电极制作材料与工艺。(2)电极-皮肤界面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通过建立电极-皮肤界面等效模型,进一步解析织物电极电气性能。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心电电极等效模型的特点,考虑织物电极本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建立两种不同织物电极-皮肤界面等效的电路模型;然后进行标准电极与织物电极-皮肤界面接触阻抗测试;最后,通过测试的阻抗谱与等效电路拟合结果,评估等效电路的有效性。(3)织物电极的性能测试电极-皮肤界面接触阻抗测试反映出阻抗大小对ECG信号质量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增大织物电极尺寸减小阻抗来加以应对。该部分对不同尺寸织物电极进行系统分析,通过BIOPAC MP150多导生理记录仪对6名志愿者进行ECG信号异步采集,利用阻抗分析仪进行皮肤-电极界面接触阻抗测试,以同步测量的一次性标准心电电极ECG信号和阻抗谱测试结果为标准,分析织物电极尺寸对电极-皮肤界面接触阻抗和ECG信号的影响。将不同尺寸织物电极阻抗谱与电极-皮肤界面等效电路进行拟合,解析等效电路模型中各元件的参数变化,进一步验证等效电路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郭小辉,黄英,毛磊东,刘彩霞,刘平[6](2016)在《可穿戴式电子织物仿生皮肤设计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电子仿生皮肤的穿戴舒适度,提出了一种电容式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采用丝网印刷工艺,以织物为柔性基体,炭黑填充型复合弹性电介质和有机硅导电银胶制备柔性压敏触觉单元。介绍了压敏单元的结构设计与感知机理,研究了炭黑含量与温度对织物触觉单元性能的影响,改善了该电子织物的输出线性度与重复性,实现了0~700 k Pa量程范围迟滞误差为5.6%,动态响应时间为89 ms,灵敏度为0.025 36%/KPa,同时,引入温度补偿以提升触觉感知准确性。通过将织物压敏单元应用于足底压力信息的时空分布研究和机械手的软抓取实验,其足底压力分布及触觉感知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容式柔性织物压力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与触觉感知功能,为可穿戴式人工皮肤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李忠健,潘如如,高卫东[7](2016)在《应用纱线序列图像的电子织物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检测纱线条干均匀性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在纱线条干图像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纱线序列图像的电子织物的构建方法。通过建立织物组织变化模型和光照模型,将纱线直径数据与基元组织点外观灰度纹理分布相结合,构建电子织物外观数学模型。通过将采集的纱线序列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和形态学运算等处理,获取纱线直径数据,代入构建的织物外观数学模型中,实现基于纱线序列图像的电子织物的模拟并且相关参数可调。通过选择合理的织物结构参数,提出的电子织物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纱线条干均匀性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准确预测布面效果。(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8](2016)在《大荣纺仪升级电子织物强力机数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州市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日前针对YG(B)026G系列电子织物强力机进行了技术升级。该设备应用了基于嵌入系统的第七代数字信号处理(DSP)控制技术,高精度进口载荷传感器使得取样频率可达2000Hz,全程力量最大解析度为1/100000。YG(B)026G系列电子织物强力机可用于各种纺织品及相关材料的拉伸、撕破、顶破、定伸长、定负荷、弹性、缝线滑移、剥(本文来源于《纺织机械》期刊2016年03期)

李娟娟,高文友[9](2014)在《浅析高科技电子织物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纺织品属于纺织发展新兴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内容涵盖临床监护和药物管理。本文从智能纺织品的重要性、用户需求和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方面探讨了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山东纺织科技》期刊2014年01期)

程伟[10](2013)在《基于令牌阵列的电子织物通信网络路由研究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普适计算时代,由于具有普遍性、无干扰性以及大规模自动化织造技术带来的低成本等特点,电子织物成为一种具有“隐藏”的计算、感知、通信能力的理想普适计算平台,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娱乐、教育、公共安全、物联网等领域。然而电子织物系统资源有限、节点行为不可靠、数据交换频繁以及故障频发的特点使实用化的电子织物系统的设计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可靠数据通信网络是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采用模型研究、算法设计与仿真相结合的思路,针对基于令牌阵列的电子织物数据通信网络,做了如下工作:(1)探索了正交纹理结构织物的链路故障发生模型。采用拉力试验收集拉力-形变数据并进行曲线拟合,通过预配置故障阈值和拉力模型,初步建立了基于拉力的故障发生模型。(2)针对基于令牌阵列的电子织物通信网络中实时数据路由问题,提出了基于节点延迟的实时路由策略NDB;结合故障发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其有效性。实验证明NDB算法具有容错能力,与“错位路由”相比,能够有效提高实时消息的交付率,降低了数据丢弃率。(3)针对电子织物仿真需求,设计开发了基于Matlab/S imulink平台的电子织物数据通信网络图形化仿真环境ENST。对基于令牌阵列的电子织物网络进行了建模,提出了满足电子织物网络仿真需求的仿真策略:改进的进程交互仿真策略IPISS;基于IPISS仿真策略实现了具备动态故障仿真功能的可复用仿真块"E-textile Network"。ENST为电子织物通信网络的设计提供了易用的仿真平台。(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1-23)

电子织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对人体生理信号的有效预警和长效监护,具备监护功能的智能纺织品应运而生。采用缝制法,将棉/氨纶针织物(棉质量分数为96.0%、氨纶质量分数为4.0%)作为基础织物,经抗菌处理后缝入镀银导电线,选择3项缝制工艺参数即面线张力、线迹长度及线迹宽度设计正交试验。结果显示:3项缝制工艺参数对电子织物的服用性能均有影响,线迹长度的影响最大、线迹宽度的影响次之、面线张力的影响最小,并通过综合平衡分析确定最优缝制工艺参数组合为面线张力选用0.10 N、线迹长度选用3.5 mm、线迹宽度选用3.0 mm。制备的监护服用电子织物能够获得稳定的电子信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织物论文参考文献

[1]..蚕丝可用于开发规模化多功能电子织物[J].纺织科学研究.2019

[2].谢浩月,唐虹,张成蛟.监护服用电子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产业用纺织品.2019

[3].顾琳燕,唐虹,高强,张士兵,孙进.缝制参数对芳纶电子织物性能的影响[J].上海纺织科技.2019

[4].王慧玲,唐虹,高强,张士兵,刘腾.基于心电信号采集的监护服用电子织物研究[J].丝绸.2018

[5].陈晓.面向生理检测的电子织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6].郭小辉,黄英,毛磊东,刘彩霞,刘平.可穿戴式电子织物仿生皮肤设计与应用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6

[7].李忠健,潘如如,高卫东.应用纱线序列图像的电子织物构建[J].纺织学报.2016

[8]..大荣纺仪升级电子织物强力机数控技术[J].纺织机械.2016

[9].李娟娟,高文友.浅析高科技电子织物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J].山东纺织科技.2014

[10].程伟.基于令牌阵列的电子织物通信网络路由研究与仿真[D].浙江大学.2013

标签:;  ;  

电子织物论文-顾琳燕,唐虹,高强,张士兵,孙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