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选择辅修专业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科生选择辅修专业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思渝袁金玉侍雪晴杨姝宁

扬州大学江苏省扬州市225127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出于高考或转专业限制、大学生自身兴趣及发展考虑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修读辅修专业。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选择辅修意愿及影响因素的抽样调查,分析出扬州大学学生对于辅修专业的选择意愿现状,以及从学校、教师、自身因素对大学生选择辅修专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进行分析,精确展现高校辅修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作用与影响,为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的思考方向、高校对设置或改进辅修专业教育现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本科生;辅修;双学位;影响因素

1.研究意义

辅修的英文名称为Minor,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是指学习余力的学生,在校期间修读其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课程。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199812号文])中提到:“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双学位、主辅修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

由于我国高考或转专业限制,部分学生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于是辅修成了一个较为可行的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更加理性和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辅修专业。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辅修专业的开设和研究比较早。早在1825年托马斯·杰斐逊就在自己创办的弗吉尼亚大学中设置选修课程。国外的许多高校非常重视辅修专业,甚至具有强制性。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学院要求所有计算机系本科生必须选修一门非本专业领域的专业,否则无法得到本科学位。

相比于国内,国外高校对于辅修专业的开设要早得多,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因此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辅修专业发展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表现在辅修专业的作用与问题:尹立佳(2015)认为辅修专业的开设可以使得高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特别是将高校的优势学科与辅修专业相结合,惠及更多的学生,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张全胜(2017)认为辅修专业的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辅修专业的开设没有将学生主修专业的知识掌握情况考虑在内。

3.研究结论

我们以扬州大学为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后发现,

第一,对个人的考虑是大学生选择辅修的关键因素。由调查可知,68.8%的大学生愿意花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几乎是相同比例的同学会通过考取非本专业学科相关的证书进行辅修学习,即他们在选择辅修专业时更多是受到兴趣爱好影响。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对于促进自身全方面发展的意愿使他们积极地去进行辅修专业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对此也并非都是积极的,其中无法避免的便是辅修专业长期占用大量的时间以及期末考试冲突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有52.8%的学生认为时间不足、动力不足、毅力是阻碍其进行辅修学习的主要原因。

第二,辅修专业培养模式对大学生选择辅修专业有重要影响。据调查,大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关注宣传力度、院系及师资声望、课程难易程度、上课地点、专业排名程度这些因子。由调查可知,50.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辅修的多元化发展程度不高,53.8%的学生认为学校给予的辅修机会少。此外,我们发现,教师的意念导向和教学方式对大学生选择辅修专业也有较大影响。由调查分析,当前高校跨学科师资队伍的跨学科理念不强。从高达44.8%的投票中可以看出,部分教师接手跨学科教学任务后很难及时做出调整,仍旧带有“学科专业化”思维,使学生难以感受到新学科的学习气氛。但从55.2%的投票率可以看出,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科科融通。因此高校应进一步优化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加强宣传,进一步提升开设质量,探索有效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解决方案。

第三,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学生选择辅修的重要维度。社会环境、人才需求以及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辅修意愿和决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建立多元化的学校和多元教育目标已势在必行。由调查可知,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好,只有19.2%的同学认为自己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光明。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大学生选择学习辅修专业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辅修学习时都会将就业因素考虑在内。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可以从不同的科学思维和角度去分析问题,建构宽厚的知识结构。因此有必要营造正确的社会氛围,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学习,促进合理的学习规划,进而促进育人目标的全面实现。

4.影响因素

扬州大学对于学生学习辅修专业的支持度适中,对于辅修有所宣传,但宣传力度不大;共开设十个专业,包含当下较热门专业,但还不能满足学生各方面要求;不同校区都开设班级,满足了各校区学生辅修的意愿。

部分教师自身长期受专门化教育影响,跨学科意识不强。此外,教师的课堂能否进行不同思维碰撞、交流融洽、生动形象的课堂也影响学生的决定。

社会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的兴趣广泛,想要对其他专业深入学习;促进自身全方面发展和满足自身求知欲是大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长期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是大学生不选择辅修的原因。本专业和辅修专业加在一起的繁重的学习任务,也是阻碍大学生辅修的原因。

5.改善措施

学校应发展高校优势跨学科专业。当前许多高校开设的辅修专业大都局限在文科课程,并非是优势专业,因此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各高校可以考虑开设优势专业辅修课程,这样既能做到学习资源共享,又可以通过各个专业之间交流推动优势专业的进步与发展。

教师要强化多元化教学意识,主动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传统观念的改变。通过师生互动,带动课堂氛围,融合多元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思维。

大学生需要明确“自己想选择的辅修专业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辅修专业进行学习,如何学习以及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为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大学里的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讲座等不同的方式去接触更多的领域,从而提前了解自己想辅修的专业的特点,与自身的能力进行比照,选择出最适合的专业。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2]刘鹏飞.经管类辅修专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J].职业时空,2014,(10):67-68.

[3]尹立佳.中外高等教育辅修制度比较研究[J].知识经济,2015,(10):112.

[4]崔惠斌,梁韵莹.大学生辅修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108-111.

[5]张全胜.高校双学位教育管理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08):201-202.

标签:;  ;  ;  

本科生选择辅修专业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