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丢下我论文-王志英

千万别丢下我论文-王志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千万别丢下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黑一雄,《千万别丢下我》,科幻小说,克隆人

千万别丢下我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英[1](2019)在《石黑一雄《千万别丢下我》中的伦理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千万别丢下我》(Never Let Me Go, 2005)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的一部作品。小说通过克隆人凯茜·H的回忆,向读者展示了高度发达的生物科技给克隆人这一特殊群体带来的伦理选择与伦理困境。小说表面上是描写克隆人的伦理困境,实则是在向人们发出警告:当科技的利用建立在牺牲他者的生命之上时,人类也将要陷入同样的困境之中。该文立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试图通过探讨石黑一雄在《千万别丢下我》中的伦理书写,挖掘导致克隆人生命悲剧的原因,揭示小说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3期)

施定芳,关楚琳[2](2017)在《解读石黑一雄《千万别丢下我》中的回忆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知名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千万别丢下我》是耐人寻味的经典文学作品,其独特的叙事手法耐人寻味。文章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小说中克隆人凯西的回忆叙事。作者采用流动的叙事路径让第一人称叙述者凯西的思绪在现在与过去中切换,进入一些不起眼的枝节。这些枝节拼凑出一个属于克隆人的惊人的世界。叙述者凯西的叙事中有着双重声音,她一方面用过去正在经历事情的眼光来叙述各种细节,另一方面,她用当前的眼光重审过去。这双重的叙事声音透露出她在生命最后关头面对真相的基本态度,也展示了她面对责任和宿命的勇气。(本文来源于《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李新春[3](2017)在《石黑一雄《千万别丢下我》中的焦虑主题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黑一雄是着名的当代日裔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日本长崎,五岁时随父母移民英国。《千万别丢下我》是他的第六部小说,发表于2005年。这是一部关于克隆人的科幻小说,克隆人作为人类的医学手段出现,是人类器官获得的途径。整部小说为31岁的女性克隆人凯西H.的回忆为主,共分为叁个部分。作为克隆人的他们有自己的天真的童年,不安的青少年,随后开始“捐献”器官,直到死亡。全书以描述克隆人为主,而作为其器官掠夺者的人类甚少出现,但通过文本细读会发现人类隐藏的面对克隆人存在的焦虑和对掠夺克隆人器官这一不道德行为的不安。本文以保罗·蒂利希的焦虑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焦虑防御机制为理论基础,尝试研究小说中呈现的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带给克隆人和人类的焦虑。论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叁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石黑一雄本人及其作品,随后详细介绍了本文将要对分析的小说《千万别丢下我》。正文包括叁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千万别丢下我》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和焦虑理论及其防御机制,从而为下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章首先分析人类作为科技的滥用的受害者,即克隆人的焦虑:克隆人对死亡和命运以及对空虚和无意义的焦虑。其次,从对死亡和命运和对道德和谴责的角度分析了作为科技滥用者的人类的焦虑。第叁章延续第二章的内容,用弗洛伊德的焦虑防御机制分析了克隆人和人类应对焦虑的防御机制。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强调其时代意义:克隆人和人类的焦虑都是滥用科技的结果,它警示人们去重新评估快速发展着的科技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4)

关楚琳,施定芳[4](2016)在《电影《千万别丢下我》的叙事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叙事学是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结构的理论,是电影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电影《千万别丢下我》(never let me go)根据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名作改编,沿用了小说中以主人公凯西的视角作为主要视角的叙事手法,探索正常人和克隆人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自私与残忍,同时也引起了观众对克隆人的同情与怜悯。本文将借鉴电影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叙事学角度对影片加以剖析,分析影片的叙事方式和特点,探讨影片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和深入内涵。(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11期)

唐书哲[5](2016)在《石黑一雄的《千万别丢下我》》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家简介】: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日裔英国作家,1954年出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时随父亲迁往英国,先后在肯特大学和东英吉利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2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群山淡景》(A Pale View of Hills),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温尼弗雷德·霍尔比奖,引起英国文坛注意。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发表7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并斩获包括布克奖(The Man Booker Prize)在内(本文来源于《新高考(英语进阶)》期刊2016年01期)

费欣瑞[6](2015)在《《千万别丢下我》中的荒谬境遇与反抗》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黑一雄的作品《千万别丢下我》别出心裁地以克隆人为主人公,这些克隆人的生命历程可谓一面放大镜,映照出人类在面对生存的荒谬境遇时的态度。正视荒谬并义无反顾地生活着,这其实就是加缪所赞颂的"反抗",正是反抗为生命注入了幸福感和人性的光辉。《千万别丢下我》是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的扛鼎力作,作品娴熟运用了作家所钟爱的第一人称叙述手法以及回忆机制。作为克隆人群体中的一员,叙述者凯茜以回忆的方式展现了克隆人生存境遇的悲凉以及他们的喜(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上半月)》期刊2015年07期)

朱云[7](2015)在《《千万别丢下我》中的黑尔舍姆体制与叙事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当·纽顿的叙事伦理着重关注叙述行为、叙述中的不可靠性和读者移情。依此理论进行阐释,《千万别丢下我》中的叙述者凯西讲述个体生命故事的动因在于其对黑尔舍姆体制的怀念与昭示,她的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可靠性则折射出她对黑尔舍姆体制的顺从和矛盾心理,而小说与文本双重层面的读者在阅读体验与文本见证中会产生移情性反思,并做出伦理回应。(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方幸福[8](2014)在《被过滤的克隆人——《千万别丢下我》人物性格及命运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黑一雄的《千万别离开我》自2005年出版以来,受到评论家的青睐,但对作品中人物为何不具任何反抗意识的质疑也得到很多人的共鸣。运用当代美国思想家埃里克?弗洛姆的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理论,能较深入地解析作品中的人物,并对这一质疑做一种新的解答:人类根据需要,运用语言、逻辑学和社会禁忌等社会过滤器,在社会化过程中培育科技空间里的产品——克隆人的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导致他们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地接受人类对他们重要身体器官的攫取和凄惨命运的安排。(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韩玲[9](2014)在《女人,千万别丢下自己那把伞》一文中研究指出喧嚣的日子里,饱蘸着飞扬的尘土,已不再年轻或是平静的心历数着日子的日复一日,被尘世同化了的热情与清纯此时已激昂不起星点的激动,被柴米油盐充斥的时间满胀着工作与生活中的牢骚与不满,努力的工作与努力的休闲共同填充着偶尔的思想,于是,平静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于是,每天都要眯着笑的眼角堆起了皱纹,于是,曾经光滑饱满的额头也刻下了些许印痕.为了老公为了孩子围着锅台转的日子填充着自己的整个时间,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继续着一切而依旧经历着风云雨雪的日子。真的是为了做一个好的同事而每日里的扎进女人堆里去东长西短,真(本文来源于《中国铁路文艺》期刊2014年04期)

耿宪珍[10](2013)在《作为“他者”的克隆人—《千万别丢下我》中克隆人的身份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是当今世界文坛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迄今共有六部长篇小说付梓出版。《千万别丢下我》出版于2005年,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普通读者和文学批评家的广泛好评。由于这部小说涉及到当下流行的“克隆人”话题,不少批评家从科幻题材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然而,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这部小说实则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一个文化隐喻,揭示了古今中外人类生活中的永恒主题:爱,死亡,自由,等等。本文从克隆人的“他者”身份入手,阐述了克隆人在人类世界中,作为“他者”而存在的悲惨地位,并分析了克隆人默默忍受这种他者化的不平等待遇和命运的原因,以及情感和创造力在被他者化的克隆人重新构建起其群体身份和个体身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第一章从生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分析了在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中,克隆人所面临的身份困境:克隆人生理上的与众不同,使他们客观上与生俱来地具有了一种“他者”身份:置身人类社会却只是人类的附属物,对于正常人类而言,它是异质的、外在的、另类的“客体”;而克隆人的“他者”性不仅是由生理上的不同造就的,更是由人类的固执偏见和武断专行所铸就的。第二章利用福柯的“圆形监狱”理论,详细论证了造就克隆人默默接受自己作为“他者”悲惨命运、甘于作为人类手术刀下刀俎的原因:叁位主人公从小生长的寄宿学校黑尔舍姆正像一座圆形监狱,不仅禁锢了克隆人的身体,也束缚了克隆人的思维,在他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扼杀了他们思考个人身份和追求个人自由的意志。第叁章主要分析了情感(包括怀旧、爱情和友情叁方面)如何给予“他者化”的克隆人以归属感,并赋予克隆人集体身份;以及创造性在克隆人构建起个体身份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撇开《千万别丢下我》这部小说的科幻色彩,这部书实则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新品种克隆人的令人悲伤的童话,一则引人深思的寓言”。中外批评家对克隆人身份以及人类与克隆人之间关系的探讨不在少数,但并不曾从福柯圆形监狱理论角度对克隆人甘心忍受这种不平等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而这正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11-01)

千万别丢下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国知名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千万别丢下我》是耐人寻味的经典文学作品,其独特的叙事手法耐人寻味。文章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小说中克隆人凯西的回忆叙事。作者采用流动的叙事路径让第一人称叙述者凯西的思绪在现在与过去中切换,进入一些不起眼的枝节。这些枝节拼凑出一个属于克隆人的惊人的世界。叙述者凯西的叙事中有着双重声音,她一方面用过去正在经历事情的眼光来叙述各种细节,另一方面,她用当前的眼光重审过去。这双重的叙事声音透露出她在生命最后关头面对真相的基本态度,也展示了她面对责任和宿命的勇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千万别丢下我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英.石黑一雄《千万别丢下我》中的伦理书写[J].海外英语.2019

[2].施定芳,关楚琳.解读石黑一雄《千万别丢下我》中的回忆叙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

[3].李新春.石黑一雄《千万别丢下我》中的焦虑主题解读[D].浙江师范大学.2017

[4].关楚琳,施定芳.电影《千万别丢下我》的叙事学分析[J].北方文学.2016

[5].唐书哲.石黑一雄的《千万别丢下我》[J].新高考(英语进阶).2016

[6].费欣瑞.《千万别丢下我》中的荒谬境遇与反抗[J].剑南文学(上半月).2015

[7].朱云.《千万别丢下我》中的黑尔舍姆体制与叙事伦理[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方幸福.被过滤的克隆人——《千万别丢下我》人物性格及命运解析[J].外国文学研究.2014

[9].韩玲.女人,千万别丢下自己那把伞[J].中国铁路文艺.2014

[10].耿宪珍.作为“他者”的克隆人—《千万别丢下我》中克隆人的身份问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标签:;  ;  ;  ;  

千万别丢下我论文-王志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