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论文-厉敏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论文-厉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腋下静脉穿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效果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论文文献综述

厉敏[1](2019)在《腋静脉穿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腋静脉穿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感受。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另选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治疗,观察组腋下静脉穿刺治疗,比较两组留置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及并发症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2-96)h明显高于对照组(23-76)h(P<0.05)。结论腋下静脉穿刺可有效减少相关临床病症及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增加留置针留置时间,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0期)

洪小杨,花少栋,孔祥永,岳少杰,吴本清[2](2019)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指南(2019版)》一文中研究指出胎儿肺循环阻力较体循环阻力高,呈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状况。新生儿出生后血液循环从"胎儿型"过渡至正常"成人型",肺循环压力和阻力下降,但有多种疾病可引起此过程障碍或逆转,致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伴有体循环血管阻力正常或者下降,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动脉导管和(或)卵圆孔水平右向左分流持续存在,(本文来源于《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陈霄云[3](2019)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纳入该次研究工作,选择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结果研究组的呼吸及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00%,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护理投诉发生率为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6.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理维度评分为(28.30±7.15)分,社会维度评分为(29.20±5.35)分,环境维度评分为(26.05±4.35)分,生理维度评分为(17.40±3.2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9年30期)

刘杰[4](2019)在《精细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救治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救治成功率[92.00%(46/50)]与研究组[96.00%(48/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8.1±2.2)d]短于对照组[(12.5±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显着,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闫永红,白妙琴,邱卓华[5](2019)在《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应用于新生儿监护室后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管理中,以季度为基本循环单位,将一个单位时间内收集的工作质量问题作为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重点整改对象,对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理念进行管理后,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胸部物理疗法治疗有效率提升。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显着高于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研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上升,护患纠纷事件减少。(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9期)

朱晓婷,胡晓静,李丽玲,吕天婵,刘婵[6](2019)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前感染主动性监测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前感染现况,通过主动性监测,早期发现新生儿院前感染的病原体,同时分析新生儿院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某叁级甲等儿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中1778例新生儿进行院前感染主动监控,掌握NICU院前感染发生率,及时发现NICU住院患儿定植菌分布,并做感染病原学统计。结果 1778例新生儿中348例发生院前细菌定植,发生率为19.1%;290例发生院前感染,发生率为16.3%。新生儿发生院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入院日龄、分娩方式顺产、患儿母亲产前感染、患儿母亲妊高症(P<0.05)。入院后有细菌定植者较无细菌定植者院内感染率高(P<0.05)。结论对NICU患儿院前感染进行主动监测、明确NICU患儿个体细菌的定植情况将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并对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耐药菌株发生率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陈晓艳[7](2019)在《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袋鼠式护理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袋鼠式护理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收的早产儿11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袋鼠式护理,针对护理期间出现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落实改进后实施袋鼠式护理,选择11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早产儿不同时间段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量及喂养次数等,测定采血时和采血后早产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不同阶段母乳喂养率94.55%、83.64%、72.73%均显着高于对照组73.64%、61.82%、50.00%,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不同阶段母乳喂养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出生1个月和3个月母乳喂养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采血时及采血后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NICU早产儿实施改进后袋鼠式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量及喂养次数,利于提高母亲护理能力,且可稳定患儿生命体征,利于保障早产儿健康,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黎华平[8](2019)在《2015—2017年廉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用药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用药情况,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将廉江市妇幼保健院2015—201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药品的实际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科ICU超说明书使用情况以及各类药物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及其排序。结果新生儿科ICU用药数量呈下降趋势,总用药量稍微下降,其中营养药在叁年的用量都占据榜首,其次分别是消化系统用药和血液系统用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和激素类药物;有45例药品的说明书未提及新生儿是否能使用,如营养药、血液系统用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药物的DDDs排名中,维生素AD滴剂连续叁年排名第一。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主要用药的特点明确,但存在超药品说明书使用和部分药品不良反应率较高的情况,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管理。(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吕秀丽[9](2019)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变迁与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变迁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2 000例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病原菌的变迁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 000例重症监护室中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75%;革兰阴性菌占53.00%,革兰阳性菌占38.00%,真菌占9.00%;血液标本占38.71%,痰液标本占35.48%,分泌物标本占12.90%,尿液标本占6.45%;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7周、体质量<1 500 g、留置尿管、机械通气。结论临床应该注重对主要病原菌的监测,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最大程度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陈月圆[10](2019)在《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于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新生儿,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别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96.9%、并发症发生率6.25%、住院时间(28.64±4.31)d均优于对照组75.0%、21.9%、(35.86±5.73)d,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着,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5期)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胎儿肺循环阻力较体循环阻力高,呈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状况。新生儿出生后血液循环从"胎儿型"过渡至正常"成人型",肺循环压力和阻力下降,但有多种疾病可引起此过程障碍或逆转,致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伴有体循环血管阻力正常或者下降,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动脉导管和(或)卵圆孔水平右向左分流持续存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论文参考文献

[1].厉敏.腋静脉穿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洪小杨,花少栋,孔祥永,岳少杰,吴本清.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指南(2019版)[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9

[3].陈霄云.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

[4].刘杰.精细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

[5].闫永红,白妙琴,邱卓华.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6].朱晓婷,胡晓静,李丽玲,吕天婵,刘婵.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前感染主动性监测效果评价[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7].陈晓艳.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袋鼠式护理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J].包头医学.2019

[8].黎华平.2015—2017年廉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用药情况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

[9].吕秀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变迁与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9

[10].陈月圆.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

标签:;  ;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论文-厉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