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矫治论文-王春霞

犯罪矫治论文-王春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犯罪矫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育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检察机关,专门学校,衔接机制,未成年人保护法,法治教育,中国妇女,情节恶劣,严重不良行为

犯罪矫治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霞[1](2019)在《率先共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省级检察院检察长牵头,市院、分院、区院叁级检察机关共同组建“北京市检察机关专门学校工作团队”,建立检察机关与专门学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机制,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将在海淀寄读学校试运行,并逐步在全市专门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中国妇女报·中国妇(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11-19)

郑博超[2](2019)在《对严重犯罪未成年人加大矫治处罚力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未成年人不光是预防犯罪的问题,还要有惩治犯罪的内容。希望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严重的犯罪行为进行刑事惩治,实际上也是为了预防更多的人犯罪。保留收容教养制度,并进一步在适用条件、主体、程序上予以完善,使罪错分别干预制度这一链条更完善有效。(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9-10-28)

连春亮[3](2019)在《新时代未成年犯的犯罪特点与矫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未成年犯在犯罪类型、文化知识结构、家庭结构状况、犯罪形式、犯罪形态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改造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出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与外在认知偏颇化、经济上的家庭依赖与心理上的亲情缺失等方面的冲突,形成犯罪认知的异化、服刑改造中的人格缺陷等特征。因此,以规范行为为重点,制定精细化的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构建社会支持体系等就成为矫正未成年犯的新举措。(本文来源于《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吕娜[4](2019)在《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与矫治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矫治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社会性问题。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矫治事关祖国未来发展趋势,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对此,本文以未成年人犯罪心理为研究对象,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成因,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矫治策略。(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5期)

周菊菊[5](2019)在《标签下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治介入》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青少年群体,由于以往的过错以及社会成员的认识偏差被打上标签,成为被社会所排斥的群体。其结果是社会参与机会减少,社会认同降低,从而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进而导致群体的弱势化与边缘化,从而处于社会性失权的状态。本文主要从犯罪青少年被标签化入手,通过矫治社会工作介入方法,避免标签理论对于青少年犯罪群体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之公平享受公众权利,提升自身发展潜能。(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3期)

李浩,李凤昌[6](2019)在《社区矫正 真情帮扶暖心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制教育 提升守法意识肥东县居民潘某因交通肇事逃逸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刚到司法所报到时,潘某对于突如其来的罪犯身份极度不适应,对于每月要交的思想汇报更是头痛不已。潘某常对社区工作人员说:“我小学都没毕业,要不是文化水平太低,也不至于犯(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9-06-19)

张萌,夏培芳,李孟[7](2019)在《道德推脱视角下的犯罪青少年分类与矫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推脱是个体道德自我调节的内在认知机制,与个体非道德行为的产生存在密切关系。在认识犯罪青少年道德推脱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教育矫治,具有现实必要性。采用成熟的青少年道德推脱调查问卷,以155名犯罪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其道德推脱分类矫治的可行性进行考察的结果表明:不同犯罪类型的青少年道德推脱均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不适宜以此为标准对其实施道德推脱分类矫治;通过聚类分析,将犯罪青少年分为4种类别,各类别青少年道德推脱均表现出显着性差异,依照道德推脱的特点,分别将其命名为法不责众类、执迷不悟类、颠倒是非类和积极可塑类,据此可以分门别类地对犯罪青少年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林海丽[8](2019)在《论女性性犯罪及其心理矫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性犯罪是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标志,女性的性犯罪行为有伤风化,并且难以被社会道德认同。近年来,性犯罪中,女性占了相当比例。卖淫、性贿赂等犯罪受害性影响大够深远。因此,研究性犯罪女犯的心理特征和矫治对策,在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有着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6期)

[9](2018)在《第二届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药物滥用与犯罪心理学分会学术会议暨监管系统循证矫治实务培训班在京圆满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9月26日至30日,第二届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药物滥用与犯罪心理学分会学术会议暨监管系统循证矫治实务培训班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9月26日至27日上午,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郝伟会长、张锐敏副会长、杨波副会长、回冉冉秘书长、司法部戒毒管理局教育处袁存凤、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曲晓光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王晓宏书记、社会学院王国芳副(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耿立峰[10](2018)在《欧美犯罪矫治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考察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矫治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成为现代刑事司法体系的核心命题。欧美犯罪矫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往复的过程。"矫治无用论"的兴起,既对之前错误的矫治理念和手段进行了否定,又为实证主义犯罪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本文对欧美犯罪矫治领域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评述与剖析,从中总结出对我国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与启示,并就我国犯罪矫治的未来发展路径展开了思考。(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犯罪矫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未成年人不光是预防犯罪的问题,还要有惩治犯罪的内容。希望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严重的犯罪行为进行刑事惩治,实际上也是为了预防更多的人犯罪。保留收容教养制度,并进一步在适用条件、主体、程序上予以完善,使罪错分别干预制度这一链条更完善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犯罪矫治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霞.率先共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机制[N].中国妇女报.2019

[2].郑博超.对严重犯罪未成年人加大矫治处罚力度[N].检察日报.2019

[3].连春亮.新时代未成年犯的犯罪特点与矫治对策[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9

[4].吕娜.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与矫治策略研究[J].法制博览.2019

[5].周菊菊.标签下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治介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6].李浩,李凤昌.社区矫正真情帮扶暖心间[N].安徽日报.2019

[7].张萌,夏培芳,李孟.道德推脱视角下的犯罪青少年分类与矫治[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林海丽.论女性性犯罪及其心理矫治[J].法制博览.2019

[9]..第二届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药物滥用与犯罪心理学分会学术会议暨监管系统循证矫治实务培训班在京圆满召开[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8

[10].耿立峰.欧美犯罪矫治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考察及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8

标签:;  ;  ;  ;  ;  ;  ;  ;  ;  ;  

犯罪矫治论文-王春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