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机制论文-俞凤

外交机制论文-俞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交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友好城市,澳大利亚,城市交往,广州市

外交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俞凤[1](2019)在《城市外交的机制建设研究——以悉尼的友好城市外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外交"是近年来学术界兴起的一个新概念,是在中央政府授权或政策指导下以城市这个次国家行为体为主体的国际交往活动,是国家外交的重要补充。其中,国际友好城市(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City)机制是城市外交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世界各国地方政府之间通过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国际联谊与合作关系",~(①)有利于促进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对于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城市文化的推广甚至是国家间关系的加深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澳大利亚的国际化大都市悉尼为例,探讨它的友好城市外交机制,以期为我国相关城市的友好城市外交活动提供(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9年11期)

徐明华,江可凡[2](2019)在《“自我映射”与形象建构:外交格局调整下民众对国家形象认知的心理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即人们对某种实体所持有的认识与知觉,而外界对自身的评价往往是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心理学将其称为"自我映射"或"镜像原理"。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出发,利用自我映射的观点来研究人们的心理认知过程,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外交格局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民众的"中国观"及影响其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相较于2017年,2018年中国民众对自身国家形象的评价明显提高;国家层面的倡议调整、提出与建构,显着影响着中国民众的自我心理映射。此外,为进一步剖析影响"中国观"形成的复杂心理层次,研究对问卷中的14个相关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到了国际心理距离、国际信息距离、国际社会距离以及国际格局距离四个核心影响因数,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深度心理学理论,尝试性地构建了自我形象认知透视模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帅[3](2019)在《“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的中国农业外交——核心特征、机制创新与战略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走出去"战略提出20年来,农业与外交存在良性互动关系,国际农业合作既是中国外交的目标,也是中国外交的手段,还是中国"大外交"和"大外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外交具有"政府引领、部委分工、地方跟进、企业参与"的特点,旨在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维护对象国粮食安全、扩大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利益。中国农业外交在实践中建立了"以双边带多边、以多边促双边"的农业外交机制,构建了多元外交主体互动模式。中国农业外交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民生治理、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对接对象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未来,中国农业外交还面临诸多挑战,需创新农业外交机制,积极探索在第叁方市场的农业合作新范式,塑造"一带一路"沿线农业外交新格局。(本文来源于《国际展望》期刊2019年05期)

张庆彬,王振华[4](2019)在《“政治等效”与“评价等效”:中国外交表态词的评价机制和翻译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外交表态词作为外交理念表达的核心,其翻译需要语言学、外交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理论支撑。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系统及外交翻译"政治等效"原则的跨学科视角下,外交表态词与外交语境属于附生性关系,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嵌生性关系。外交表态词的翻译应遵循评价类型等效与外交立场等效的双重"评价等效"原则。以此原则为指导,目前我国重要外交表态词"参拜"的英译不符合评价类型等效原则和外交立场等效原则,未能在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保持外交立场的统一,无法有效传递原文的外交评价基调。外交表态词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应从多学科视角进行考察。(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林逢春,王素娟,梁静鑫[5](2019)在《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历史、机制与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外移民成为一国外交的重要依靠力量。作为一个侨务资源大国,中国历来重视海外华侨华人在公共外交中的独特优势,并以侨务公共外交来服务自身的和平发展战略。根据华侨华人目标群体的社会属性及其与中国联动的历史实践,侨务公共外交可分为文化外交、媒体外交和公关外交叁种实践形式。基于公共外交的发展规律及华人社会的变迁,未来中国侨务公共外交将在叁个层面上发展:一是思维层面,从强调单一的国家利益转向国家利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重的价值导向;二是体制层面,从"撞球"结构转向"蛛状"网络结构;叁是实践层面,从官方主导的民间双向非平衡对话路径转向官方—民间多元主体双向平衡对话路径。侨务公共外交需有效探求侨务工作与(新)公共外交的战略连接点,在支持中国大国外交的同时也与其他侨务资源国家共享"中国方案"。(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龚天颖[6](2019)在《“16+1合作”机制下中国对中东欧文化外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外交与国际关系一样古老,它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外交。文化外交在国际关系史上都曾为国家间关系正常化发挥过重要作用。文化外交是世界上诸多大国重视的外交方式,也是经营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文化外交在联结中国与世界的过程中,都曾缓和或改善双边关系,文化交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尤其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也更加频繁。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对外开展文化外交,发展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就成为了重要议题。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史上,中东欧国家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中东欧国家是第一批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其中许多成员也是第一批承认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国家,因而中东欧在新中国整体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中东欧16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存在诸多差异的国家集合体,因此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及对外战略的转型。本研究的问题是:在“16+1合作”机制下中国对中东欧的文化外交又产生了哪些新发展?鉴于中东欧国家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本文希望以中东欧国家为对象,研究中国进行文化外交的历史发展、传播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效,又因匈牙利是与中国创造了许多“第一次”、也是最早响应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因此本文将以匈牙利为重点,分析在“16+1合作”机制下,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开展文化外交新发展的具体表现、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方式。本文首先从历史与政策视角,对文化外交的定义、表现形式进行了阐释,并将中国对中东欧文化外交的历史分为冷战时与冷战后(“16+1合作”机制建立前)两个时期来进行分析,以时间为线索缕析文化外交的内涵以及历史上中国对中东欧文化外交为双边关系带来的影响也为研究奠定了事实基础。其次,本文通过对政策报告、既有研究的归纳分析,对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新发展进行研究,并以最具代表的匈牙利为例,总结中国对匈文化外交的形式,对新发展进行了举例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新在对话机制上。“16+1合作”机制的启动为文化外交提供了日趋机制化的官方对话平台,这些平台集结了为中东欧16国与中国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政策、资金、平台上的支持。二是新在文化传播的形式上。我们的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媒体传播的力量,不仅大力发展传统媒体,还深谙新媒体传播形式,注重国家形象的正确传播、国家意图的正确表达。叁是新在文化外交的理念上。将过去仅仅依靠官方交流项目以实现文化交流的局面拓宽到,鼓励民众自发地进行交往与相互了解,令文化外交的途径得以多元化、亲民化;还注重文化交融性,可以看出中国尊重各国文化的发展理念。并以中东欧国家中最具代表的匈牙利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展现中国对匈牙利文化外交的形式与特点。随后,本文从欧盟与美国的态度、价值观念、语言差异这叁个方面对当前中国对中东欧国家进行文化外交的挑战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欧盟与美国对中国在中东欧地区影响力提升的担忧与警惕,这是目前中国对中东欧进行文化外交的最大挑战;中东欧地区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差异较大,地理距离相隔遥远,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是当前中国向中东欧开展文化外交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了叁方面的建议与对策,即明确以“文明伙伴关系”为目标,加强双方文化交流战略规划;妥善处理差异性需求,协调好整体与局部关系;加强地方合作、教育合作,夯实双方文化交流中的民间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5)

刘毅[7](2019)在《金砖机制与当代中国外交的合作治理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砖合作机制与进程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可行的实践路径,具有广泛的全球战略指向。中国作为金砖合作治理的关键推进者,主要基于横向路径与纵向路径推动实现金砖机制的预期治理目标。中国完善金砖治理机制的可能思路在于:向外探索提供合作治理方案与全球公共物品,扩展金砖机制在全球深度治理中的影响力度;向内探索确立实质化、制度化合作的可行方案,逐步强化本国引导合作治理的战略地位。(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莉丽[8](2019)在《智库公共外交:概念、功能、机制与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非常重视智库建设和公共外交。智库和公共外交作为构建国家"第二外交渠道"和"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形象、全球治理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使命和意义。2009年以来,"智库公共外交"一词迅速进入中国精(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5期)

熊喆[9](2019)在《东西方外交特权与豁免管理机制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交特权与豁免是自从有外交起就存在的国际惯例,随着外交的发展和各国交往的加深,外交特权与豁免制度也越来越规范化。但与之一同发展的还有如特权与豁免的滥用、使馆馆舍的保护等问题,给各国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当代外交实践当中出现的问题,本文选取美国、新加坡和中国作为比较对象,研究东西方国家外交特权与豁免管理机制。通过介绍和分析比较这叁个国家的外交部门管理机构设置、法律制度建设和其他相关管理规定,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出关于外交特权与豁免管理机制法制化、全面化和电子化的特点。并且与中国的情况相比较,分析中国在上述方面的优劣,得到关于在立法、制度建设、保护和宣传方面的一些启示。面对外交特权与豁免制度的新的挑战,中国应该继续加强和完善立法和制度建设,重视和落实“外交为民”的理念,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国应当进一步加强自身治理能力,积极应对外交特权与豁免相关的各种问题,为在国际上推行外交政策和在国内实现社会稳定发展打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28)

李巍,罗仪馥[10](2019)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澜湄合作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南半岛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经略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桥头堡,是中国走向全球的战略起点。2016年中国主导创建澜湄合作机制,短期内在制度建设、项目实施以及成员国关系建构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果。澜湄合作的创建与迅速发展是以各成员国的强烈合作意愿为前提的,也得益于制度结构设计合理、地缘优势、成员国经济互补性强和社会文化相近等有利基础。但另一方面,澜湄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来自中南半岛内部环境及域外力量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所带来的诸多风险与挑战。对此,中国应该在完善澜湄合作的相关制度安排、拓宽合作领域与丰富合作内容、协调域外力量并增加利益攸关方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19年05期)

外交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认知即人们对某种实体所持有的认识与知觉,而外界对自身的评价往往是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心理学将其称为"自我映射"或"镜像原理"。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出发,利用自我映射的观点来研究人们的心理认知过程,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外交格局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民众的"中国观"及影响其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相较于2017年,2018年中国民众对自身国家形象的评价明显提高;国家层面的倡议调整、提出与建构,显着影响着中国民众的自我心理映射。此外,为进一步剖析影响"中国观"形成的复杂心理层次,研究对问卷中的14个相关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到了国际心理距离、国际信息距离、国际社会距离以及国际格局距离四个核心影响因数,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深度心理学理论,尝试性地构建了自我形象认知透视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交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俞凤.城市外交的机制建设研究——以悉尼的友好城市外交为例[J].对外传播.2019

[2].徐明华,江可凡.“自我映射”与形象建构:外交格局调整下民众对国家形象认知的心理形成机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张帅.“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的中国农业外交——核心特征、机制创新与战略塑造[J].国际展望.2019

[4].张庆彬,王振华.“政治等效”与“评价等效”:中国外交表态词的评价机制和翻译原则[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林逢春,王素娟,梁静鑫.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历史、机制与趋势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

[6].龚天颖.“16+1合作”机制下中国对中东欧文化外交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7].刘毅.金砖机制与当代中国外交的合作治理战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王莉丽.智库公共外交:概念、功能、机制与模式[J].社会科学文摘.2019

[9].熊喆.东西方外交特权与豁免管理机制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9

[10].李巍,罗仪馥.中国周边外交中的澜湄合作机制分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9

标签:;  ;  ;  ;  

外交机制论文-俞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