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离任审计仍有待规范

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离任审计仍有待规范

一、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离任审计有待规范(论文文献综述)

吴坤龙[1](2021)在《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能降低治理层风险认知偏差、提升决策准确性、保障利益相关者利益、提升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本文系统梳理了保险公司治理及内部审计相关概念和法规制度,对监管检查披露的内部审计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随后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从审计文化、组织架构、人员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管理、审计评价、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与纪检监察协同治理、与其他主体交互、审计外包10个方面论述内部审计核心机制建设方向,最后提出将内部审计建设提升至战略发展高度、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基础研究和设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人员风险治理全局观的建议。

邓艺芸[2](2021)在《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金融监管、经济环境、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变化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诸多挑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也不断凸显,由于内部控制体系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进而导致银行案件近年来频频出现。一方面商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同业竞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内控案防形势越加严峻,监管处罚力度不断加大的现实。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风险,商业银行都进行了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长河中,如何不断对其现有的内控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所有商业银行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A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案例,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结合A城市商业银行实际情况,采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其内控体系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门职责不够明确、岗位设置不尽科学,员工的合规意识不足;风险识别能力不足,风险及内控管理水平在同业中总体还比较落后;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不完善,实用性不足,制度执行力不足;现有内控和风险管理手段依然欠缺,防控手段较为单一;以科技手段为着力点的风险防范技术能力不足;内部监督未充分发挥其监督效能。随后,本文深入分析了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五方面措施:内部环境方面,要持续优化内部控制的基础环境,保障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实施。要完善组织架构,建立科学分工、职责清晰、有效制衡、协调配合的内控组织体系。风险识别与评估方面,要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促进风险与收益协调统一。要从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入手,确保风险计量、监测、评估的合理性、准确性,风险应对方案切实有效。控制措施方面,要建设合法有效、精简实用、能够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的制度体系,使制度建设与本行业务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信息与沟通方面,要完善信息收集与沟通,促进内部控制管理有效运行。要建立通畅、贯穿全行的信息沟通渠道。同时,要强化信息科技支撑,运用信息系统控制管理活动,持续提升全行数据质量。内部监督方面,从“监督检查”入手,有效发挥纠偏作用。提升基层内控部门及内控人员的独立性,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及专业素质,优化内部监督方法,构建科学的监督检查机制,持续强化内部监督效能。本文旨在优化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使A城市商业银行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城商行内控体系的建设及优化提供一些参考。

朱真微[3](2021)在《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建行N市分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履职与担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近年来,中央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多次强调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常态化“经济体检”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审计模式,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供参照和学习的基本准则、制定依据和审计方式方法还存在很大的空白,而频频发生的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玩忽职守、侵吞国有资产的案例,现有审计模式无论在经济性还是在效果性方面都显露出弊端,反映出现有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工作还没有到位,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高管人员威慑和限制作用还没有有效发挥。商业银行本身所具有的资产庞大、员工众多、业绩稳健等特点,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金融压舱石,为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贡献了巨大动能。银行行业本身经营着货币资金,这一特殊性也决定了比其他行业具有更大的经营管理风险。由于近年来银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面临上级下达的绩效考核任务、检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以及贷款风险化解的压力,部分银行领导干部对银行规章制度置之不顾,违法违规经营,同时商业银行的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独有的存贷业务,信贷业务往往是银行领导干部寻租和腐败的高发领域。因此,对商业银行相关领导干部在进行职务调整时,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分支,与政府机构、其他国企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比,在满足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普遍规律的同时,还具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系统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对商业银行在加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实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体系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在当前银行经营形势复杂多变和风险高发、频发的特殊时期,面对内外部监管、问责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要更好的发挥查错纠弊作用,促进领导人员增强履职尽责本领,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应当不断从内部加强管理,特别是从加强组织、监督工作管理等方面进行努力,对现有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综合阐述前人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基础上,通过列举建行A省分行内部审计部门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真实案例,对当前建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执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对此提出建立健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加快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创新、推广大数据运用和强化审计结果对任职影响程度等改进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简要摘述以往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理论成果,然后对文献进行了综合述评,介绍了本文所撰写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对全篇研究框架进行流程图展示。第二章首先概述了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然后分别就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实施流程进行分别描述,最后再运用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述。第三章首先简要介绍了N市建行的基本情况,包括机构设置、人员机构和业务发展等情况,然后对审计实施流程和预期取得的目标进行介绍,并对审计的重点关注事项进行描述,最后对此次审计评价结果进行阐述,包含对N市分行行长的总体评价,审计结果的公示公开以及转换利用情况。第四章结合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发现存在相关经济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审计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准确、审计程序执行不够恰当、被审人评价事项不够全面和审计成果转换利用和公开公示不够透明等问题,并逐一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对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健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三是加快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创新;四是加大大数据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力度;五是重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对本文进行概括性总结与展望。

陈军桦[4](2021)在《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在经历了起步、探索以及规范提高三个阶段后,逐步成为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的一项常规性审计。然而如何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对象履职工作情况,就需要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体系作保障。审计评价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环节,其科学性和客观性成为保障审计质量、发挥审计能效的必然要求。M集团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有数年,虽然有一套审计工作流程,但在优先发展经济建设的指导政策下,对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M集团至今依旧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审计评价体系。在审计工作开展中,由于审计评价的不精确、不客观,造成了企业很大的审计风险,进而弱化了审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M集团亟待解决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改进、完成审计全覆盖。本文以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回顾了国内外绩效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评价内容、指标等有关研究文献及资料,熟悉最新研究进展;接着介绍了M集团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然后对同行业的W集团、F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借鉴学习其先进的审计评价理念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M集团实际特点和发展需求,运用相应的理论概念,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从经济政策执行权、经济管理权、经济决策权、经济监督权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五个方面构建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作为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务的参考,帮助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最后,结合M集团审计中心组织实施的M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R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XX同志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真实案例,采用新构建的审计评价体系对该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得到M集团R公司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更科学合理的结果,并为审计评价体系的完善和运用提供建议。

梁永[5](2021)在《关键审计事项中商誉减值问题研究 ——以Z会计师事务所对A公司审计为例》文中认为2014——2016年之间,A股市场公司并购重组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并购数量超过3000余起,并购交易余额也高达1.84万亿元。但在公司并购过程中存在“高估值、高承诺、高商誉”等问题,2016——2019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通过并购产生的商誉高达万亿元,商誉整体规模也逐步扩大。部分公司业绩在承诺期内无法达标或者在业绩承诺期后立刻变脸,由此而来上市公司计提大幅商誉减值,2018年因为业绩承诺到期以及就商誉计提减值还是摊销等因素,商誉减值集中爆雷,A股商誉减值规模高达1654亿元。巨额的商誉减值给公司持续经营带来损害的同时也进一步损失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商誉减值问题迅速成为资本市场上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除此之外,新审计报告准则于2016年底发布,在其中增加了关键审计事项。同时商誉减值测试由于自身存在着特殊性、专业性和复杂性,成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重点关注事项和高风险领域。2017——2019年之间,商誉减值事项在关键审计事项中的数量统计一直位列前三,除了对其数量占比进行关注和分析之外,其内容表述以及披露的质量问题更值得进一步分析探究。因此,就关键审计事项中商誉减值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商誉和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聚焦关键审计事项中商誉减值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进一步结合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的理论基础。在对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的总体情况、商誉和商誉减值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分别结合2019年商誉超过其净资产的20家公司和商誉减值排名前列的20家公司,与上市公司整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分析商誉规模较大及商誉减值对于审计意见的影响程度,同时就关键审计事项中有关商誉减值的审计应对程序进行拆解分析,以此了解目前注册会计师对于商誉减值的审计现状。同时,对A股上市公司就商誉减值问题的监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几年存在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和评估机构等因为商誉减值事项被监管机构出具警示函等措施。商誉减值事项虽然被列入关键审计事项,但部分注册会计师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合理审计,对于此事项的审计应对程序并不恰当。另外,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及其审计、评估中存在的现有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在对关键审计事项中商誉减值的审计风险构成要素以及结合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方法基础上,聚焦A公司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最后从不同的主体和视角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结合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基于审计报告信息披露视角对“商誉减值”问题进行多角度解读,充分关注重大错报风险和高风险领域。期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商誉减值和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理论成果以及能为日后注册会计师进行商誉减值审计提供一些借鉴,为如何防范商誉减值审计风险提供一些思考,从而不断提高商誉减值在关键审计事项中的充分有效性披露和促进审计报告质量的整体提升。

马炎[6](2021)在《ZL水电集团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以ZL水电集团为例》文中认为

杨蔓薷[7](2021)在《B乡“村账乡管”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始终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连续出台了多种支农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十分重要,既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乃至影响乡村振兴的整个进程。由此可见,村级财务管理既是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发展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问题在农村尤为凸显,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部分农村出现集体资产流失、村干部贪污腐败等现象,由村级财务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农民集体上访和信访事件不断增加,村级财务管理的压力空前,已成为农村各种矛盾问题的聚集点,对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改进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村级财务管理、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和“村账乡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委托代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集权与分权理论、激励理论为理论基础,将B乡19个村作为调查对象,对B乡村级财务管理采取的“村账乡管”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村账乡管”财务管理模式实施中的基本情况,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到一手信息,提出村级财务管理存在财会基础工作混乱、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财会人员整理素质偏低、财务公开程度较低等问题。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村账乡管”的四个影响因素,即制度因素、工作流程、监督因素、人员因素,以四个因素为切入点,从政府和农村层面对B乡“村账乡管”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借鉴有关国家的经验做法提出了对策:在工作流程方面,要健全账簿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报表管理;在从业人员方面,要提高文化程度、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培训力度;在监督体系方面,要坚持组织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构建民主理财小组、政府有关部门、村民民主监督的监督体系。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村账乡管”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从政府和农村两个层面深入剖析问题的成因,拓展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深度。在解决对策上,结合B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从财务制度、工作流程、构建监督体系、从业人员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为其他地区解决“村账乡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王一辰[8](2021)在《生物安全视角下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世界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这成为了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受到多种生物安全问题的破坏与威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也开始关注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首次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案予以提出,并逐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的离任审计工作进程,但是现阶段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强度和效果尚不清楚,制约着这项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在生物安全视角下,选取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一个角度,以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研究内容,是一次初步的尝试和探索。本文通过对S省A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的分析得出了初步结论,审计强度对审计效果有促进作用。在明确了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计强度和审计效果内涵的基础上,探索分析了生物安全视角下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和效果的维度,分别提出测度审计强度和审计效果的三大维度,选取了表现审计强度三个维度的13个指标题项和表现审计效果三个维度的18各个指标题项,构建了审计强度和审计效果指标评价模型。提出了假设:审计强度各测量项目对森林资源综合情况有正向影响;审计强度各测量项目对森林资源管护情况有正向影响;审计强度各测量项目对资金使用和环境改善有正向影响。以两个评价模型为基础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形式为李克特五级量表。通过预调研获得的样本数据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分析,确定了有较高信度、效度的正式问卷,向S省各县市区审计工作人员和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分别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正式问卷调研,各获得253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生物安全视角下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和效果的情况进行分析,审计强度调查各题项平均分在3.8分以上(满分5分),审计效果调查各题项平均分在4分以上(满分5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利用SPSS25.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制定审计方案对“森林资源综合情况”和“资金使用与环境改善”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审计工作人员数量对“森林资源管护情况”和“资金使用与环境改善”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外聘行业专家对“森林资源综合情况”和“资金使用与环境改善”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提出代拟稿对“森林资源综合情况”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他假设不成立,不存在显着影响关系。文章最后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动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发展的建议。本文探索了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及其效果的影响关系,结合了维护生物安全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杜俊奇[9](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袁继安[10](2019)在《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已成为国家的长期发展规划,并于2015年再度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党的十九大更明确指出,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可以看出,国家近年正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监管进行新一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5年多来,围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新领域开展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省市也开展了试点工作,获得初步经验。论文以湖南省森林资源中的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在《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 2012》,以下简称SEEA-2012)框架内,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及相关标准为依据,核算了2013年至2016年优势树种森林资源的林地、林木资产价值与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此基础上,按年份试编了2014-2016年连续3年的湖南省优势树种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对各有关要素及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了分析;研究了湖南省在资产负债表试编阶段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尝试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研究结果如下。(1)2013-2016年,湖南省优势树种林地面积累计增幅1.64%,各年度间同比增幅分别为0.76%、0.53%和0.34%,各年度间平均增幅为0.61%;各年林地资产价值分别为3702.05×108元、3823.18×108元、4332.59×108元和4889.11×108元。因价格上涨因素,林地资产价值各年度间同比增幅分别为3.72%、13.32%和12.84%,年度间平均增幅达到9.96%。(2)2013-2016年,湖南省优势树种森林资源林木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3028.17×108元、3127.20×108元、3279.76×108元和3351.54×108元。年平均为3196.67×108元·a-1,单位面积林木账面价值为36300元·hm-2(不含利润、税金和运输费用等)。(3)湖南省优势树种林分生态服务功能实物量在2013-2016年间,年均为340.68×108t·a-1,单位面积年均3805.46 t·hm-2·a-1。其中,在实物总量上贡献最大者为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年均为3730.11 t·hm-2·a-1。除涵养水源功能外,其他各项服务功能从4年平均来看,所提供的实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固土保肥、净化大气、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分别为34463.03×104t、22343.62×104t、10710.55×104t和31.14×104t,单位面积年均提供实物量依次为38.44 t·hm-2·a-1、24.92 t·hm-2·a-1、11.94 t·hm-2·a-1和0.035 t·hm-2·a-1。优势树种年均提供生态服务总价值近3200×108元,4年间累计增幅5.74%;在生态服务的各项目方面,以2016年为例,6大服务功能创造的价值总计为3304.4×108元,单项价值在60.30×108~848.55×108元之间,最高者为涵养水源功能848.55×108元,最低为积累营养物质功能60.30×108元,大小排序依次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固土保肥>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各功能创造的价值在全部生态服务价值中所占比重处于2%-26%之间,(4)2013-2016年优势树种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分别为9855.23×108元、10090.77×108元、10840.51×108元和11545.04×108元,4年累计增长17.15%。其中,从4年平均观察,在优势树种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中,所占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资产39.44%,林木资产30.25%,生态服务30.31%。(5)2013-2016年间,森林年均被侵害面积1.595×104hm2·a-1,被侵害蓄积71.53×104m3·a-1。因毁林开荒等森林资源侵害因素造成的优势树种森林资源综合负债各年分别为19.82×108元、28.86×108元、27.41×108元和30.64×108元,各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0.201%、0.286%、0.253%和0.265%。2013-2016年,每1元的森林资源负债,有高达377元的可控森林资源资产来偿还(2016年)。湖南省优势树种森林资源净资产比重连续4年平均保持在99.7%以上。各年的森林资源资本积累率分别为5.42%、2.30%、7.47%和6.49%。(6)根据森林资源资产存量、价值、森林资源负债和净资产核算结果,结合生态学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与财务会计学下的“科目汇总表法”,经由科目汇总表和总账平衡表2个基础表,运用“资产=负债+净资产”平衡原理,可以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7)森林资源质量方面,2013-2016年的4年间,湖南省优势树种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累计上升10.9%,达到55.51 m3·hm-2,但相比于全国及国际平均值,仍有明显差距。研究该选题,可以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之间的一般规律;综合利用生态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通过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等,寻求创新自然资源监管制度,加强资源保护,最终达到服务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目的。研究发现,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国内的研究与试点相当有限,相关报表的设计与编制亦在探索过程当中。对森林资源负债的项目设计与科学核算仍然相当不足,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对编制资产负债表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加强资源管护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国际社会上并无成法可依,未来可进一步依据国情,科学设计与细化报表考核指标,重点研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演变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科学规律等问题。

二、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离任审计有待规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离任审计有待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保险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概述
    (一)保险公司治理概述
        1.保险公司治理概念
        2.保险公司治理框架
        3.保险公司治理相关监管制度
    (二)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概述
        1.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概念
        2.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相关法规制度
        (1)国家审计层面。
        (2)中央管理企业层面。
        (3)内部审计准则层面。
        (4)保险行业监管层面。
    (三)保险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二、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二)监事会
    (三)审计责任人
    (四)内部审计部门基础管理
    (五)监管要求的审计项目开展情况
    (六)审计外包管理
三、公司治理视角下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核心机制建设方向
    (一)审计文化
    (二)组织架构设计
        1.公司治理顶层设计
        2.作业管理执行层设计
        (1)垂直化管理模式。
        (2)集中化管理模式。
        3.主要上市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体系搭建情况
    (三)人员管理机制
        1.审计人员数量
        2.审计人员专业素养
        3.审计人员绩效考核
        4.审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
    (四)风险管理机制
        1.建立风险识别机制
        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3.做好风险应对工作
    (五)项目管理机制
        1.项目计划
        2.项目执行
        3.项目进度追踪
        4.项目质量控制
        5.项目综合评价
    (六)审计评价机制
        1.评价指标
        2.评价对象
        3.评价周期
        4.评价结果运用
    (七)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
        1.搭建审计工作操作平台
        2.搭建审计数据支持平台
        3.搭建智慧审计工具平台
    (八)与纪检监察协同治理机制
        1.案件协同调查机制
        2.违规违纪处罚机制
    (九)与其他主体的交互机制
        1.与治理层交互
        2.与高级管理层交互
        3.与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交互
        4.与外部监管交互
    (十)审计外包机制
四、公司治理视角下加强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建设的建议
    (一)将内部审计建设提升至战略发展的高度
    (二)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基础研究和设计工作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治理全局观念
五、结论和展望

(2)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相关研究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体系
        三、风险管理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 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现状
    第一节 A城市商业银行简介
        一、A城市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二、A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三、A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情况
        四、A城市商业银行组织架构
    第二节 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
        二、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现状总结
第四章 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方面的问题
        二、风险评估方面的问题
        三、控制活动方面的问题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的问题
        五、内部监督方面的问题
    第二节 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内部环境方面的原因分析
        二、风险评估方面的原因分析
        三、控制活动方面的原因分析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的原因分析
        五、内部监督方面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建议
    第一节 优化内部环境
        一、优化组织结构及岗位设置
        二、明确部门及岗位职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四、进一步将内控融入进企业文化
    第二节 加强风险识别及评估工作
        一、加强风险识别能力
        二、改善风险评估方法
        三、将风险评估贯穿业务始终
    第三节 确保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优化制度设计及制定流程
        三、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及问题反馈
    第四节 提升信息沟通质量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
        二、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第五节 强化内部监督效能
        一、提升基层内控部门及内控人员的独立性
        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及专业素质
        三、优化内部监督方法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调查访谈纲要
致谢

(3)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建行N市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研究
        1.2.2 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研究
        1.2.3 关于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
2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概述
    2.1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
        2.1.1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
        2.1.2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2.1.3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2.2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目标
        2.2.1 确定责任人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2.2.2 评价责任人经营管理水平和业绩
        2.2.3 为责任人的考核和评价提供依据
    2.3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2.3.1 聘期经营业绩审计
        2.3.2 战略目标完成审计
        2.3.3 内部控制状况审计
        2.3.4 可持续发展力审计
    2.4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流程
        2.4.1 审前准备阶段
        2.4.2 现场审计阶段
        2.4.3 审计报告阶段
        2.4.4 督促整改阶段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委托代理理论
        2.5.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3 人本管理理论
3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介绍
    3.1 建行N市分行相关情况简介
        3.1.1 建行N市分行内部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
        3.1.2 任职期间业务经营情况
    3.2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3.3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及主要工作内容
        3.3.1 审前准备阶段,起草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3.3.2 现场实施阶段,核查被审人存在的问题及内控缺陷
        3.3.3 审计报告阶段,评价履职情况为后续任职提供依据
        3.3.4 督促整改问责,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及强化问责警示
    3.4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3.4.1 任期经营管理业绩及目标责任完成情况
        3.4.2 建行N市分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否到位
        3.4.3 建行N市分行行长任内决策与审批是否合理
    3.5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3.5.1 审计结果总体评价
        3.5.2 审计结果公示公开
        3.5.3 审计结果转换运用
4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4.1.1 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相关审计事项界定不够清晰
        4.1.2 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准确
        4.1.3 审计过程中存在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执行不够恰当
        4.1.4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对被审人评价事项不够全面
        4.1.5 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换利用和公开公示不够透明
    4.2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审计计划不够合理,资源紧张导致审计事项分析不透彻
        4.2.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能力不足对重点内容把握不准
        4.2.3 制度体系不够规范,部分审计程序推进过程存在随意性
        4.2.4 审计工具方法落后,无法较短时间内掌握评价所需数据
        4.2.5 先离后审普遍存在,审计结果对被审计人职务影响有限
5 建行N市分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完善对策
    5.1 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监督体系
        5.1.1 增强审计计划的主动性,对审计资源做好统一筹划安排
        5.1.2 构建审计质量监督体系,持续加强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
    5.2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后续业务培训
        5.2.1 优化审计队伍层次和专业知识结构
        5.2.2 加大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养力度
        5.2.3 挑选人员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专家库
    5.3 加快审计运行机制创新,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范
        5.3.1 建立健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5.3.2 建立项目过程动态调度制度
        5.3.3 逐步规范推广任中审计制度
    5.4 推广大数据技术,推动审计工具手段智能化
        5.4.1 加强日常信息收集,建立一个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数据信息资料库
        5.4.2 加强数据转换利用,建立一套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非现场审计模型
    5.5 坚持先审后离原则,强化审计结果对职务任免影响程度
        5.5.1 科学统筹人事安排,坚持先审计后任职任用原则
        5.5.2 在保守秘密前提下,采用一定形式公开审计结果
        5.5.3 严肃问题整改问责,强化审计结果对任职的影响
6 结束语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经济责任审计界定
        2.1.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权力制衡理论
        2.2.2 人本管理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M集团有限公司概况
    3.2 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3.2.1 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3.2.2 M集团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历程
        3.2.3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3.3 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3.1 评价内容不全面
        3.3.2 评价指标聚焦性不足
        3.3.3 评价方法不够科学
    3.4 本章小结
4 同行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借鉴
    4.1 同行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及指标
        4.1.1 W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及指标
        4.1.2 F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及指标
    4.2 同行业企业先进经验借鉴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2.1 审计内容与评价指标的一致性分析
        4.2.2 评价指标可量化分析
5 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5.1 评价原则
    5.2 评价内容及指标
        5.2.1 经济政策执行权指标设置
        5.2.2 经济管理权指标设置
        5.2.3 经济决策权指标设置
        5.2.4 经济监督权指标设置
        5.2.5 个人廉洁自律指标设置
    5.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3.1 判断矩阵构建
        5.3.2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和指标权重确认
    5.4 评价等级及评分表
        5.4.1 评价等级
        5.4.2 审计评价评分表
6 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运用案例分析
    6.1 M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R公司基本情况
    6.2 XX同志离任审计概况
        6.2.1 审计基本情况
        6.2.2 R公司财务状况和民意测评情况
        6.2.3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6.3 XX同志离任审计评价
        6.3.1 经济政策执行权指标审计评价
        6.3.2 经济管理权指标审计评价
        6.3.3 经济决策权指标审计评价
        6.3.4 经济监督权指标审计评价
        6.3.5 个人廉洁自律指标审计评价
    6.4 评价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附录 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关键审计事项中商誉减值问题研究 ——以Z会计师事务所对A公司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商誉的相关概念
        2.1.2 商誉减值审计的相关概念
        2.1.3 关键审计事项的内涵与准则概述
        2.1.4 关键审计事项中商誉减值的审计风险分析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协同效应理论
3 关键审计事项中商誉减值的现状分析
    3.1 关键审计事项总体分析
        3.1.1 A股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主要分布领域分析
        3.1.2 A股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分布分析
    3.2 A股上市公司商誉和商誉减值现状
        3.2.1 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体情况
        3.2.2 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总体情况
    3.3 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审计与监管情况
        3.3.1 商誉减值与审计意见
        3.3.2 商誉减值与审计程序
        3.3.3 商誉减值审计、评估监管情况
    3.4 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及其审计、评估的现有问题
        3.4.1 上市公司在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4.2 商誉减值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4.3 商誉减值在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被审计单位A公司的审计案例分析
    4.1 被审计单位A公司的案例背景介绍
        4.1.1 A公司的基本情况与选择原因
        4.1.2 A公司商誉的初始确认与后续计量
    4.2 被审计单位A公司的案例分析
        4.2.1 A公司审计实施情况及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
        4.2.2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评估
        4.2.3 与商誉相关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评估
5 提升关键审计事项中商誉减值审计质量的建议
    5.1 增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升审计质量
    5.2 建立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3 健全和完善商誉的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
    5.4 加强评估机构的专业化建设,强化监管力度与构建监管机制
    5.5 规范商誉减值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
    5.6 强化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有效沟通,获取更多有用信息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B乡“村账乡管”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村账乡管”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村级财务管理
        2.1.2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2.1.3 村账乡管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内部控制理论
        2.2.3 集权和分权理论
        2.2.4 激励理论
3 B乡“村账乡管”现状分析
    3.1 B乡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3.2 B乡“村账乡管”实施现状
        3.2.1 设置机构人员
        3.2.2 加强“三资管理”
        3.2.3 应用财务系统
        3.2.4 制定规章制度
    3.3 B乡“村账乡管”存在问题
        3.3.1 财会基础工作混乱
        3.3.2 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
        3.3.3 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3.3.4 财务公开程度较低
4 B乡“村账乡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村账乡管”影响因素分析
        4.1.1 制度因素
        4.1.2 流程因素
        4.1.3 监督因素
        4.1.4 人员因素
    4.2 B乡“村账乡管”的回归分析
        4.2.1 变量定义
        4.2.2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回归结果
    4.3 B乡“村账乡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政府层面
        4.3.2 农村层面
5 B乡“村账乡管”的改进对策
    5.1 财务制度方面
        5.1.1 提高对“村账乡管”工作的认识
        5.1.2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5.2 工作流程方面
        5.2.1 健全账簿体系
        5.2.2 规范财务报表管理
    5.3 监督体系方面
        5.3.1 民主理财
        5.3.2 财务审计
        5.3.3 财务公开
    5.4 从业人员方面
        5.4.1 提高文化程度
        5.4.2 加强奖惩力度
        5.4.3 强化培训力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生物安全视角下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图
    1.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环境审计的研究
        2.1.1 环境审计的定义
        2.1.2 环境审计的目的
        2.1.3 环境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2.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
        2.2.1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缘起
        2.2.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
        2.2.3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
        2.2.4 审计强度和效果的研究
    2.3 维护生物安全的审计研究
        2.3.1 生物安全视角下跟踪审计的研究
        2.3.2 关于维护生物安全的审计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
    3.1 理论基础
        3.1.1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3.1.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3.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 相关概念界定
        3.2.1 森林资源资产
        3.2.2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3.2.3 生物安全视角下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3.2.4 审计强度和审计效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与效果关系初步分析——基于S省A县案例研究
    4.1 A 县基本森林资源基本概况
    4.2 A县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情况
        4.2.1 总体情况
        4.2.2 审前计划阶段
        4.2.3 审计实施阶段
        4.2.4 审计后续阶段
    4.3 A县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4.4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初步分析结论
第五章 生物安全视角下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及效果指标评价模型构建
    5.1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测度的维度设计
        5.1.1 计划强度
        5.1.2 实施强度
        5.1.3 后续强度
    5.2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效果测度的维度设计
        5.2.1 森林资源资产综合情况
        5.2.2 森林资源管护情况
        5.2.3 资金使用与环境改善
    5.3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及效果研究假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物安全视角下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及效果问卷设计
    6.1 问卷设计
    6.2 预调研分析
        6.2.1 预调研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2.2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预调研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6.2.3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效果预调研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6.3 正式量表形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生物安全视角下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及效果实证分析
    7.1 正式问卷调查
    7.2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及效果的实证分析
        7.2.1 审计强度正式调研数据分析
        7.2.2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效果正式调研数据分析
    7.3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及效果的回归分析
        7.3.1 审计效果变量的合并
        7.3.2 审计强度对森林资源综合情况的回归分析
        7.3.3 审计强度对森林资源管护情况的回归分析
        7.3.4 审计强度对资金使用与环境改善的回归分析
    7.4 实证结果分析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生物安全视角下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研究
附录 B 生物安全视角下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效果研究
附录 C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效果各测量项目权重研究
致谢

(9)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10)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森林资源核算
        1.2.2 自然资源账户与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
        1.2.3 国外环境审计与中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创新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与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重点与难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核算
        2.1.1 森林资源的内涵、分类与特征
        2.1.2 森林资源核算的内涵与原则
        2.1.3 森林资源核算的指标体系
    2.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与净资产
        2.2.1 森林资源资产的确认与分类
        2.2.2 森林资源负债的核算必要性以及分类与特征
        2.2.3 森林资源净资产的确认及意义
    2.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理论
        2.3.1 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
        2.3.3 森林资源核算理论
        2.3.4 委托代理理论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3 研究区概况
    3.1 湖南省自然地理概况
    3.2 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3 湖南省森林资源概况
4 森林资源核算方法
    4.1 森林资源资产核算方法
        4.1.1 森林资源的计量属性与评估方法
        4.1.2 林地资产核算方法
        4.1.3 林木资产核算方法
        4.1.4 生态服务核算方法
    4.2 森林资源负债与净资产核算方法
        4.2.1 森林资源负债的核算方法
        4.2.2 森林资源净资产核算方法
5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建
    5.1 传统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作用
    5.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内涵及其定位
    5.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建议结构
        5.3.1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国际经验
        5.3.2 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设想
    5.4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5.5 现阶段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困难
        5.5.1 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性困难
        5.5.2 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业务与技术上的困难
        5.5.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干部离任审计中的局限性
6 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的核算
    6.1 林地资产的核算
        6.1.1 林地资产核算结果
        6.1.2 林地资产核算结果分析
    6.2 林木资产账面价值的核算
        6.2.1 林木资产账面价值核算结果
        6.2.2 林木资产账面价值核算结果分析
    6.3 森林生态服务的核算
        6.3.1 涵养水源的核算
        6.3.2 固土保肥的核算
        6.3.3 固碳释氧的核算
        6.3.4 净化大气的核算
        6.3.5 积累营养物质的核算
        6.3.6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算
        6.3.7 生态服务功能汇总核算
    6.4 森林资源综合负债与净资产的核算
        6.4.1 森林资源负债的核算
        6.4.2 森林资源净资产的核算与分析
7 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
    7.1 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探索编制
        7.1.1 编制资产负债表前的年终清理与账务准备
        7.1.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步骤
        7.1.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结果
    7.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分析
        7.2.1 森林资源资产结构变化的动态分析
        7.2.2 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分析
        7.2.3 有林地、防护林地及其他林地增长率分析
        7.2.4 公益林和商品林面积结构变化动态分析
        7.2.5 林业与非林业经营活动减少森林资源分析
        7.2.6 资产负债率与资本积累率分析
8 讨论与结论
    8.1 讨论
        8.1.1 优先解决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性困难
        8.1.2 统一标准,集中克服业务与技术上的困难
        8.1.3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离任审计中的作用
        8.1.4 研究展望
    8.2 创新与不足
        8.2.1 研究创新
        8.2.2 研究的不足
    8.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林木资源分类
附录 B 计算森林资源预计负债用的年金现值系数表(部分)
附录 C SNA-2008国家资产负债表
附录 D SEEA-2012价值型资源账户概念格式
附录 E 中国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量)核算表
附录 F 林地租赁合同书
附录 G IPCC推荐使用的木材密度(D)
附录 H (按龄组)2014-2016湖南省优势树种调节水量
附录 I 长沙市城区供水用户分类
附录 J (按龄组)2014-2016湖南省优势树种涵养水源价值
附录 K 大气污染物当量值(部分)
附录 L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离任审计有待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研究[J]. 吴坤龙.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21(09)
  • [2]A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D]. 邓艺芸.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商业银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以建行N市分行为例[D]. 朱真微.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M集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 陈军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
  • [5]关键审计事项中商誉减值问题研究 ——以Z会计师事务所对A公司审计为例[D]. 梁永.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6]ZL水电集团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以ZL水电集团为例[D]. 马炎.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 [7]B乡“村账乡管”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 杨蔓薷.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生物安全视角下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度及效果分析[D]. 王一辰.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9]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10]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D]. 袁继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离任审计仍有待规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