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因素分析在278例心血管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回顾性研究

风险因素分析在278例心血管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回顾性研究

刘继琼武才胜

(鹤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鹤山529700)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加强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收治的278例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归纳总结具体的护理风险,不安全因素及整改防范措施。结果:住院心血管患者不安全因素来自多个方面,主要与技术水平、风险意识、沟通缺陷、护理管理等有关。结论:有的放矢,加强防范,持续改进,运用科学的安全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医疗及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287-02

医疗护理风险一直是所有临床医疗系统发展最为关注的重点,心内科作为医院的龙头科室,因为其病程长,心血管疾病复杂,病种繁多,病情来势凶猛,变化快速,预见性差,并存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也就成为所有医院高风险专科之一因此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均面临诸多的护理风险,一旦处置不当,即面临法律纠纷的产生。因此,深入探讨心血管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针对近年收治的278例的心血管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2013~2014年所收治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计278例,其中男159例,女119例,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63.2岁,其中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42例,心肌梗死129例。心律失常7例。

1.2研究方法

对278例心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护理风险和不安全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相关护理管理对策及其有效性。

2.结果

278例患者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共计37例,发生率为13.31%,其中患者主观不配合治疗因素5例,其余32例,依据其护理风险发生的性质可别为差错性事件、安全性事件、沟通不良及技术因素。其中部分不良事件是以上几项因素综合作用(详见表1)。

3.讨论

本项回顾性研究中,278例患者共发生37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1%;患者主观不配合治疗因素5例,占比为13.51%,主要原因为部分患者明显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表现为不尊医嘱,隐瞒吃药或者少吃药,不配合治疗,其中两例甚至治疗过程中,自觉症状好转擅自离院。针对此类患者,反复的健康教育,同时与争取家属的配合及沟通,加强宣教与管理,必要时需要床旁亲自喂药,以达到配合治疗与管理的目的。

37例护理风险事件中差错性事件5例,占比为13.51%,其中换错药1例,发错药2例,标本收集错误2例,护理人员素质、职业素养、责任心构成了此类护理风险事件的主体。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相关规章制度如三查七对等制度执行力,通过规范化操作,强化过程管理,在处置前、中、后均进行严格检查,防范护理风险[3]。

37例护理风险事件中安全性事件3例,占比为8.11%,其中坠床、跌倒、跳楼各一例,由于心血管患者大多是高龄患者,行动不便,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家属、陪护的安全教育,防止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4]。同时,个别患者心理素质差,经不起病情反复波动,产生厌世情绪,心血管护士除了需要过硬的技术,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医院加装防护网等,科有效防止跳楼事件发生。沟通缺陷所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达11例,占比例29.73%,医疗护理是人与人的交流,个别护理人员,态度生硬、言语简单,沟通经验欠缺,导致患者服药次数及剂量的过多及过少,从而影响治疗结局的现象发生。同时,时下绝大部分护理工作人员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精神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厌烦心理的产生,这种厌烦情绪对工作的影响,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这需要医院领导及时作出安排与决策,从生活、工作、家庭等多个方面关心理解一线护理人员,让一线护理人员安心工作,爱岗敬业,在单位及科室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7例护理风险事件中技术因素达13例,占比为35.14%,13例技术因素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中,其中包括部分年轻护士技术水平低,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意,甚至影响抢救药物的使用,同时部分设备过于陈旧,没有紧跟医疗技术的发展。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对设备的使用不熟悉,药物的配制、配伍和滴注速度的把握及计算不熟练[5]。因此,经常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她们熟练掌握护理知识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护士长排班采取以老带新等办法,可有效降低甚至杜绝此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来自多个方面,这直接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强化护患交流、沟通与配合,让患者理解,主动参与护理活动;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养,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制度落实,避免纠纷发生;规范行为,换位思考,尊重每一位患者,在做好护理工作同时,从小事入手,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为病人提供心灵的慰藉;加强过程控制,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总结,及时改进,运用科学的安全防范对策,有效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汝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3):83-84.

[2]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06(1):733-734.

[3]韩高凤.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外妇儿健康,2011,62(04):63-64.

[4]库洪安,王艳丽.男性老年患者跌倒状态及跌倒认识的调整.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4(8):13-15.

[5]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标签:;  ;  ;  

风险因素分析在278例心血管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回顾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