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论文-刘迪,陈海,张行,毛南赵,梁小英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论文-刘迪,陈海,张行,毛南赵,梁小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生态系统健康,PSR模型,空间分异,地形起伏度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刘迪,陈海,张行,毛南赵,梁小英[1](2019)在《黄土侵蚀沟谷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杜家石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的生态系统被认为是环境管理的终极目标,进行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对探索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侵蚀沟谷杜家石沟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利用格网分析法进行数据提取与成图,分析了杜家石沟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分异,利用地形起伏度及其分布指数探究了生态系统健康与地形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杜家石沟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空间差异十分显着。健康高值区(27.02%)分布于山地丘陵及其边缘深切沟谷,健康低值区(33.37%)分布于中东部沟谷及其二级侵蚀沟,该类区域应作为格局调控与生态恢复的重点关注区域;(2)生态系统健康与地形起伏度关系密切。人类活动压力随地形起伏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一过渡伴随着健康状态值以及响应的差异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分异。(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罗献栋[2](2018)在《基于土地伦理观视角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土地利用具有积极地引导作用,对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的矛盾有一定作用。基于土地伦理观视角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物元模型对其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基于土地伦理观视角构建指标体系,能改善现阶段过少关注土地利用的伦理、公平现象,能准确反映多因素对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不同作用,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良土地利用行为提出预警。(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1~2005年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由较健康级别下降为临界健康级别,2005~2015年由临界健康上升为较健康级别。(3)为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以尊重自然、公平对待自然思维代替"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土地伦理教育进一步加强,构建和谐、平等的人地关系。(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07期)

高洁芝,夏梦蕾,孟展,刘友兆[3](2017)在《PSR框架下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PSR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与障碍度模型诊断了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研究分析结果:(1)2000—2013年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断提升,综合指数从0.478 5增加到0.643 2,健康水平等级经历了"临界状态—亚健康"的演变历程;(2)总体来看,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3)长远来看,系统压力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首要因素,2000—2013年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5.14%、4.15%的速度增加,而系统响应的障碍度以年均3.87%的速度下降;(4)单位耕地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单位耕地农药负荷、人均建设用地等是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等级提高的关键制约因素。(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李建龙[4](2017)在《村庄压煤山丘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及其管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各地区生态问题愈加严重并逐步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因此造成生态系统健康的相关研究也随之日益增多。村庄压煤山丘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导致其生态环境问题愈加凸显,因此村庄压煤山丘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极其重要。在上述背景下,本次研究以山西省晋城市长河流域村庄压煤山丘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相关理论,采用指标体系法和突变理论对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生态系统健康障碍度诊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管控措施。本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理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数学模型之间的异同。(2)在梳理总结VOR模型和NES模型彼此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VOR-NES框架模型的村庄压煤山丘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3)基于突变理论,引入状态变量为一维变量的突变模型,构造了村庄压煤山丘区土地生态系统分析模型。(4)基于上述结果运用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障碍度诊断,得到了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下辖各子系统的障碍度。(5)在此基础之上,依据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村庄压煤山丘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管控措施。通过上述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长河流域47个研究单元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相对隶属度均小于0.970,即研究区47个研究单元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分布于亚健康、不健康、病态叁个健康等级之中,其中有近半数(23个)行政村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属病态。(2)长河流域土地生态系统的活力及恢复力障碍度指数远超组织结构障碍度指数(活力及恢复力障碍度指数约为组织结构障碍度指数的十倍左右),因此长河流域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的原因多由土地生态系统活力与恢复力较低所造成。(3)要使村庄压煤山丘区土地生态系统回归健康甚至很健康状态,本文提出主要应从长河流域土地生态系统活力及恢复力着手来调控长河流域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对土地生态系统活力而言,本文提出了结合当地特点从存量和新增林地方面提出了提高研究区森林覆盖率的管控措施;对土地生态系统恢复力而言,本文提出了结合当地特点提出了推动水资源的全流域规划及积极建立完善流域内水权制度的管控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吴杰[5](2016)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演变理论模型及预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然而,土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土地生态系统出现健康警情的不确定性。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的土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或退化往往滞后于人类作用,因此,必须在土地生态系统退化之前,及时地做出健康预警,否则当其退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将无法逆转。因此,探究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警情状况显得极其重要且刻不容缓。本文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基于隐患视角,构建了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演变理论模型来探究在隐患触发传递机制和隐患控制响应机制共同作用下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演变机理;然后在该演变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PSR作用概念模型理论框架,并结合变异系数法与熵值法,从隐患层、状态层、响应层叁方面构建了符合研究区实情的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预警评价物元模型;最后根据健康警情警度的判别标准,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对研究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预警评价。结果显示:(1)土地生态系统在初始时刻面临健康隐患的影响,隐患呈现出不触发和触发两种可能。当隐患触发后,隐患发生传递并产生危害。当土地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作用力较强时,土地生态系统将呈现出健康或较健康的状态;当响应机制作用力较弱时,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警情将呈现出警戒状态、中警状态甚至是重警状态。(2)从时间尺度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健康警情呈现出了由较健康向警戒再向较健康演替的情况,2005年是研究区健康警情状况的拐点。(3)从空间尺度看,研究区内11个评价单元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警度低于警戒警度水平,表明研究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已经遭受到威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评价单元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降低健康警情警度。(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何新,姜广辉,张瑞娟,马雯秋,周涛[6](2015)在《基于PSR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活力-组织-弹性-功能"理论,以网格作为评价单元,评价了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利用Moran指数测度了全局和局部的空间分异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且相对稳定,1993、2011年平原区健康状况平均值分别为0.53和0.51,而丘陵山区则为0.62和0.65,丘陵山区显着优于平原地区。健康状况空间集聚程度增强,1993—2011年间平原区和丘陵山区的Moran指数分别由0.49和0.41升为0.61和0.46,表明平原病态区域集聚程度增加,而丘陵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作为北京市的应急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当前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管理应着眼于叁个重点区域:维持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系统健康,加强生态廊道建设,避免产生保护区"孤岛效应";对于丘陵山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趋坏的区域,应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维护关键性生态用地;对于健康状况较差的中心区域,应限制建设用地拓展,推行生态型土地整治,缓解土地生态系统压力。(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孟展,张锐,刘友兆,钱旭[7](2014)在《基于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界定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0年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481 3增加到0.637 2,健康等级经历了"临界状态—亚健康"的演变过程;(2)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响应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3)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单位耕地化肥负荷、单位耕地农药负荷等是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4)2011—2015年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86%。(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4年04期)

宋艳春[8](2014)在《基于物元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在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目标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生态经济区内旱灾频发,鄱阳湖水体条件逐渐恶化,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生态功能日益减退。这不仅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生活环境,而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经济区乃至整个江西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现状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对于整个江西省的生态环境的演化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和示范作用。本文首先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现状及2000年-2010年的动态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引入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对2010年生态经济区所辖各地区的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为下文评价作铺垫;然后结合当前国际上对于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研究中的代表性的成果之一的P-S-R模型,对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演变机理进行解释,同时对P-S-R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简短的阐述;最后利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建立压力-状态-响应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对应的健康评价的物元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生态经济区进行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结果显示,2001年-2010年间,除2005年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呈亚健康状态外,其余均呈健康状态;而2010年除景德镇市、鹰潭市以外,生态经济区下辖的其他地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均在亚健康以上状态,这表明生态经济区内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应提出相对应的政策来改善其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周婷[9](2013)在《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生态宜居城市的构建需要城市职能的有效发挥,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其服务功能的高效供给将极大促进目标的实现。因而进行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经营管理,有助于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激发活力、优化组织结构、增强恢复力,为促进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的发挥提供保障。本文以系统工程学和生态经济学知识等为理论基础,阐述“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内涵;并依据生态学理论定义系统组分;界定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标准;探讨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运行机制以支撑系统健康驱动力及胁迫力的分析;借助生态系统健康标准的VOR叁个范畴,构建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以成都市为实证研究区域,探讨其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采用投影寻踪法计算系统健康值根据上述理论及实证研究,给出一般情况下的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经营管理对策建议。结论显示,对“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内涵的阐述是系统组分划分的基础,而对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无机生态环境的界定,便于系统健康机制规律的探索,此乃系统健康驱动力及所受胁迫力分析的最重要依据。参照生态学理论中对生态系统的健康标准范畴,给出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系统活力得以适度激发,新陈代谢能力较强;组织结构合理,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有良好的恢复力维持系统的平衡态,对抗来自外界生态系统或系统内部人类活动的干扰。由此构建“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健康评价体系,对成都市土地生态系统于2002-2011年间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从研究年份整体看来,系统经历了从“过冷病态-偏冷亚健康-健康-偏热亚健康-过热病态”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该系统健康态驱动力及病症胁迫力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促进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郭琼[10](2012)在《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探析——榆次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采取原因、评价优点、判定原则及分析处理步骤。并借助SPSS分析工具,采用主分成分分析法进行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的归一化,综合化处理后,得出反映榆次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数,分析得出长凝镇的土地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健康。(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土地利用具有积极地引导作用,对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的矛盾有一定作用。基于土地伦理观视角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物元模型对其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基于土地伦理观视角构建指标体系,能改善现阶段过少关注土地利用的伦理、公平现象,能准确反映多因素对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不同作用,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良土地利用行为提出预警。(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1~2005年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由较健康级别下降为临界健康级别,2005~2015年由临界健康上升为较健康级别。(3)为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以尊重自然、公平对待自然思维代替"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土地伦理教育进一步加强,构建和谐、平等的人地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1].刘迪,陈海,张行,毛南赵,梁小英.黄土侵蚀沟谷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杜家石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9

[2].罗献栋.基于土地伦理观视角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3].高洁芝,夏梦蕾,孟展,刘友兆.PSR框架下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J].江苏农业科学.2017

[4].李建龙.村庄压煤山丘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及其管控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5].吴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演变理论模型及预警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16

[6].何新,姜广辉,张瑞娟,马雯秋,周涛.基于PSR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5

[7].孟展,张锐,刘友兆,钱旭.基于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4

[8].宋艳春.基于物元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9].周婷.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10].郭琼.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探析——榆次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标签:;  ;  ;  ;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论文-刘迪,陈海,张行,毛南赵,梁小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