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法和免疫法两种大便隐血检测方法的比较

化学法和免疫法两种大便隐血检测方法的比较

王安芳1张维健2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江苏南京211100;2.张维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化学法和免疫法两种大便隐血试验的差异,从而在临床上选择最适的检测方法。方法:用两种检测法分别检测200例粪标本,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免疫法灵敏度、特异性较化学法高,但有假阴性,化学法受饮食饮食影响大,故建议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关键词】大便隐血;化学法;免疫法

【中图分类号】R4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394-02

AbstractObjectiveInthispaper,weaccessthedifferenceofbothchemicalassayandimmuneassayinfecaloccultbloodtest,inordertoselectthemostsuitableassayintheclinic.MethodsWeusechemicalassayandimmuneassaytotest260excrementsamplesrespectively,thencompareandanalysistheresults.ConclusionsWecantellthattheImmuneassayhasahighersensitivityandspecificityincomparisonofChemicalassay.However,Immuneassaymightturnouttobefalsenegativeerror;Chemicalassaymightbeaffectedbydieteasily.Inconclusion,wecancombinethesetwoassaysclinicallytogettheexperimentalresultprecisely.

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和监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有效常规检查,也是发现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上大便隐血常见的检测方法分为化学法(邻联甲苯胺法、愈创木脂法等)和免疫法(胶体金标记免疫夹心法)。本文分别对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在临床使用上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9月至12月检测的粪便隐血标本200例,其中住院标本100例,门诊体检标本100例,年龄在22-78岁,女103例,非月经期,男97例,排除痔肛裂出血。

1.2方法化学法是采用邻联甲苯胺法,试剂为10g/l邻联甲苯胺溶液(自配),3%过氧化氢溶液。操作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免疫法是胶体金法,试剂由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大便隐血检测试剂盒,操作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每份标本均做邻联甲苯胺法和隐血胶体金试纸检测法。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在200例受检样本中,化学法和免疫法阳性率分别为14.0%(28/200)和7.5%(15/2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近年来由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大便隐血试验具有既方便、快速、无创,又能达到早期筛选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邻联甲苯胺法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把受体邻联甲苯胺氧化成联甲偶氮苯而显蓝绿色。任何有类似氧化酶活性的物质都可影响此实验,如外源性动物性食品中的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均可使结果呈阳性,有些含有高浓度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生食蔬菜、铁剂等也可引起假阳性反应[1]。而大剂量的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物质,则可抑制化学显色反应,因此化学法缺乏特异性。近年来,免疫学的发展对大便隐血检验方法的改进产生了很大影响,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利用胶体金的颗粒聚集呈现颜色反应,它只针对人Hb抗原表位,基本排除了饮食和药物因素的干扰,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胃肠镜检查协会推荐作为粪潜血试验的一种较为确认的方法[2]。该方法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当两者比例不当、不配、血红蛋白抗原变性或消失等的影响,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在本试验中化学法阳性率(14.0%)远大于免疫法(7.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2在表2中化学法阳性而免疫法阴性占15例,在这15例中有以下特点,多数病例出血部位在上消化道并部分大便呈棕褐色。有影响化学法假阳性因素存在(如饮食、用药等),说明上消化道出血时Hb在消化道停留时间过长,胃酸及其它因素造成Hb的免疫原性发生变化,与标记抗体不配无法进行特异性结合而出现假阴性,由于有影响化学法假阳性因素存在使得化学法测定大便潜血的假阳性率升高是造成两种实验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3.3在表2中,有6例测定结果是化学法阴性而免疫法阳性,对这6例病人进行分析发现与消化道出血有关,在了解病人病史和病程变化以及用药中发现,多数病例确实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这与检测结果相符,同时也有影响化学法测定隐血假阴性因素的存在,因此我们认为是化学法假阴性结果所致。

3.4临床上部分呈棕褐色的大便有可能大量出血而导致反应体系,抗原出现过剩现象,即钩状效应。这部分粪便一般为柏油样黑便,稀释后检测出现阳性,是Hb含量过大出现的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所致的假阴性。另外,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受温度影响较大,当冬天气温较低时,阳性结果会延时出现,免疫法虽然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同时也会出现假阴性。

3.5粪便隐血试验中,免疫法特异性高,但存在假阴性,化学法受干扰因素多,但可对免疫法部分假阴性结果予以纠正,同时免疫法也可对化学法假阳性结果进行验证。一般认为,上消化道出血时化学法比免疫法阳性检出率高。下消化道出血时免疫法比化学法灵敏度高,而且单独化学法或免疫法都可能因其方法学的某些缺陷而产生一定的假阳(阴)性。国外做大量肠癌普查时,都同时应用化学法和免疫法两种方法进行筛查,可进一步提高胃肠道出血的检出率[3]。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免疫法检测阴性的标本建议用邻联甲苯胺法复查,复查阳性的标本适当稀释后再用免疫法检测,也可以先用化学法作为初检,检测为阳性的结果再加做免疫法予以复检确认,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如果条件许可,可将这两种方法同时用于大便隐血的检测,笔者认为化学法和免疫法的联合应用可能会成为今后的常规方法。

参考文献

1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3-244.

2YoungGP,StJohnDJ,WinawerSJ,etal,ChoiseOffecaloccultbloodtestsForcolorectalcancercsreening:recommendationsbasedon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inpopulationstudies:a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andOMED(WorldOrganizationforDigestiveEndoscopy)report[J].AmJGastroenterol,2002,97(10):2499-2507.

3蒋辉.两种便血检测方法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589-2592.

作者简介:1.王安芳女大学本科生于1974.1.现就职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联系电话13851710846邮箱2501071497@qq.com通讯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9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邮政编码211100

2.张维健女大学本科生于1964.1.现就职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

标签:;  ;  ;  

化学法和免疫法两种大便隐血检测方法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