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平衡模型论文-张衍壮,张裕凯,王建平,项曙光

相平衡模型论文-张衍壮,张裕凯,王建平,项曙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平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raun,K-10,相平衡,炼油,模型

相平衡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衍壮,张裕凯,王建平,项曙光[1](2018)在《Braun K-10法预测真实组分相平衡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石油炼制工业中,烃类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至关重要,Braun K-10法在石油化工中广泛应用且预测精度较高,目前Braun K-10法仅有列线图表数据,暂无公开的数学计算模型。根据Braun K-10法中60种真实组分的列线图表数据,对其进行拟合回归,将60种真实组分的Braun K-10模型分为3类,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建立模型,第一类模型包括H_2O,第二类模型包括H_2、N_2、O_2、CO、CO_2、H_2S,第叁类模型包括CH_4、C2H_2、C_2H_4等53种烃类组分,给出60种真实组分模型系数及适用温度范围。采用实际工业流程数据,与Aspen Plus V7.2中Braun K-10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汽化分率和各个组分的相平衡常数基本一致,建立的Braun K-10数学模型计算准确,可以用于实际工业流程计算,且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2期)

颜荣涛,牟春梅,张芹,田慧会,周家作[2](2019)在《考虑沉积物孔隙毛细效应影响的宏观相平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相平衡关系是水合物研究领域中的最基础的问题之一.沉积物的孔隙毛细效应对其中水合物的相平衡关系模型存在重要影响,应该在相平衡模型中进行考虑.本文对比分析了沉积物孔径大小分布特征对其非饱和状态下的气-水界面吸力和其中水合物相变过程中水合物-水界面吸力的影响机制,发现二者具有相似之处.据此,参考描述非饱和状态下沉积物的气-水界面吸力随水饱和度变化规律的V-G模型关系,建立了考虑相变过程中水合物-水界面吸力随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规律的数学关系式.结合已有的van der Waals-Platteeuw热力学模型,建立了考虑沉积物毛细效应影响的宏观相平衡模型,并且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相比已有模型,该模型中的毛细效应势能项的参数不再涉及沉积物孔径大小等微观层面参数,而是通过有限的相平衡数据点来确定的宏观模型参数.最后,该模型预测了CH_4水合物和CO_2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相平衡条件,通过与试验数据点进行对比,说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沉积物中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朱新儒,余垒,张海德[3](2018)在《木瓜蛋白酶在[C_nPy]Cl-K_2HPO_4双水相体系中相平衡数据的关联及分配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_nPy]Cl(n=2、4、6)-K_2HPO_4不同碳链长度的氯代吡啶类离子液体双水相为研究体系,利用清-浊点辅助法测定该体系的双节线及液液相平衡数据。采用Merchuk方程关联双节线,Othmer-Tobias、Bancroft方程关联液液相平衡数据。通过相关系数考察该体系上下相的氯代吡啶类离子液体浓度、上下相的K_2HPO_4浓度与蛋白浓度分配系数的相关度。结果表明:3个经验方程的拟合度分别在0.996、0.997、0.995以上,关联结果理想。木瓜蛋白酶分配系数的对数与上下相各组分浓度差的相关度均较高,故用Matlab建立其在该双水相中的分配模型,相对偏差都低于4%。相比其他同类模型,试验中建立的模型精确度提高,且能准确预测双水相中酶的分配行为。研究结果也可补充木瓜蛋白酶在双水相系统中的分配模型数据库。(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15期)

岳堃[4](2018)在《离子液体对叁种共沸物系汽液相平衡影响及其活度系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共沸物的萃取精馏中,离子液体因为其独特的理化性质成为一种优良的新型萃取剂,并在近年来一直被关注。本文以乙酸乙酯-乙醇、氯仿-乙醇、氯仿-异丙醇共沸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将离子液体[MMim][DMP]、[OMim][PF6]、[BMim][BF4]作为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上述共沸体系,并深入研究其平衡组成、相对挥发度、活度系数、平衡温度等的关系。同时,利用Wilson、NRTL、e-NRTL和UNIQUAC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从而有效扩展了热力学模型的应用范围,并在已有模型的深入研究基础上,考虑了局部组成模型中多程作用力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短程、长程作用力的影响,建立了 Wilson-MR模型,用其拟合含离子液体物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并与其它模型相对比、讨论。此外,依靠Aspen Plus软件对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流程化概念设计,对流程进行优化并得到最优操作条件,为其用于实际生产打下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乙酸乙酯-乙醇-离子液体([MMim][DMP]、[OMim][PF6]、[BMim][BF4])的汽液相平衡测定,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活度系数模型拟合研究。对于乙酸乙酯-乙醇-离子液体体系,随着离子液体[MMim][DMP]、[OMim][PF6]、[BMim][BF4]含量的增加,在离子液体摩尔分数分别超过0.048、0.141、0.353时,共沸物系的共沸被打破。叁种离子液体对乙酸乙酯-乙醇体系的影响:[MMim][DMP]>[OMim][PF6]>[BMim][BF4]。其中,[MMim][DMP]对乙酸乙酯表现出盐析效应,[OMim][PF6]和[BMim][BF4]对乙酸乙酯表现出交叉盐现象。对于乙酸乙酯-乙醇体系,[MMIM][DMP]是一种优良萃取剂。(2)氯仿-乙醇-离子液体([MMim][DMP])的汽液相平衡测定及实验数据的活度系数模型拟合研究。对于氯仿-乙醇-离子液体体系,随着离子液体[MMim][DMP]含量的增加,在离子液体摩尔分数超过0.058时,共沸物系的共沸被打破。[MMim][DMP]对氯仿-乙醇共沸体系的影响非常明显,[MMim][DMP]的加入对氯仿表现出交叉盐效应。氯仿-乙醇二元体系加入[MMim][DMP]后,会使体系的平衡温度升高,并且离子液体[MMim][DMP]的浓度越高叁元体系的平衡温度越高,同时,[MMim][DMP]的加入对于乙醇纯组分的沸腾温度的影响要大于对氯仿的影响。对于氯仿-乙醇体系,对比已报道离子液体,[MMIM][DMP]是最佳萃取剂。(3)氯仿-异丙醇-离子液体([MMim][DMP])的汽液相平衡测定及实验数据的活度系数模型拟合研究。[MMim][DMP]的加入对氯仿-异丙醇原有共沸有明显影响,在离子液体[MMim][DMP]的摩尔分数超过0.045时,共沸物系的共沸被打破。[MMim][DMP]的加入对氯仿表现出交叉盐现象。氯仿-异丙醇二元体系加入[MMim][DMP]后,会使体系的平衡温度升高,并且[MMim][DMP]浓度越高体系的平衡温度越高,[MMim][DMP]的加入对于异丙醇纯组分沸腾温度的影响要大于对氯仿的影响。对于氯仿-异丙醇体系,[MMIM][DMP]是最佳萃取剂。(4)使用Wilson、NRTL、e-NRTL和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同时将几个模型的关联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模型参数,可用于本文中叁个物系任意浓度组合的计算求解,对于今后该物系萃取精馏的研究有重要意义。(5)建立一种活度系数计算模型Wilson-MR。该模型考虑了局部组成模型中多程作用力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短程、长程作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尤其适用于计算含离子液体的叁元物系的活度系数。用Wilson-MR模型拟合了含离子液体物系的汽液相平衡情况,并与其它活度系数模型的关联结果相对比,对Wilson-MR模型的优点、不足及进一步的优化方向进行了分析。(6)使用Aspen plus设计了[MMim][DMP]萃取共沸物乙酸乙酯-乙醇的流程,对流程进行优化并得到了与进料、萃取剂循环、设备操作参数等一系列因素相关的最优操作条件,同时对这一条件下塔内工况进行分析,为其用于实际生产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1)

盛霄霄[5](2018)在《环己烷氧化体系相平衡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己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有机合成、制药工业、润滑油制造等领域。随着绿色化工的发展,无硝酸参与的环己烷直接氧化生成己二酸工艺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工艺使用含氧气体作氧化剂,环己烷为反应原料,醋酸作溶剂,己二酸是目标产物,戊二酸和丁二酸是主要副产品,环己醇、环己酮和水是主要液相产物。该反应属于气、液、固多相态反应体系,体系中存在各种固液、液液和汽液相平衡,现有的研究表明,该反应体系大量基础相平衡数据严重缺乏。同时,在化工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温度、压力和组成条件下物性的不同,在这么多的变化条件下,不可能测定所有的物性实验值。因此,通过实验补充完善体系相关的基础相平衡数据,结合实验数据和文献相关相平衡数据开发一种可以对该反应体系气液、液液与固液相平衡进行数据合理预测的热力学模型,成为一种十分必要的工作。本论文围绕该问题,进行下面系列研究:1.在常压下298~348 K温度范围内,采用自行设计组装的激光动态检测固液平衡溶解度装置分别测定了己二酸、戊二酸和丁二酸在不同配比的环己醇-环己酮、环己醇-环己烷、环己酮-环己烷、环己醇-醋酸和环己酮-醋酸溶剂中的固液平衡实验数据;通过比较叁种二元酸在相同温度和溶剂组成下的实验数据,发现拥有奇数个碳原子的戊二酸的溶解度大于拥有偶数个碳原子的己二酸和丁二酸,存在溶解度的“奇偶效应”;采用Apelblat模型方程对己二酸、戊二酸和丁二酸的实验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对应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479%、0.489%和0.726%,获得了相应的模型方程参数,结果表明:Apelblat模型方程可以很好的关联相关体系的固液相平衡数据。2.采用具有可预测性的偏理论热力学模型NRTL方程对环己烷氧化体系相关的固液和液液相平衡大数据进行统一关联,对应的平均相对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1.78%和0.50%,获得了相应的模型方程参数。结果表明:NRTL模型可以很好的关联该氧化体系的固液和液液相平衡数据。3.采用NRTL模型和关联得到的模型参数预测了环己烷氧化体系相关的固液、液液和汽液相平衡数据:(1)预测了常压下己二酸、戊二酸和丁二酸在环己醇-环己酮-环己烷和环己醇-环己酮-醋酸多元溶剂中的固液相平衡数据;(2)预测了常压295K下水-环己烷-醇和318K下水-环己烷-环己醇-环己酮多元液液相平衡数据;(3)预测了不同压力与不同温度下环己醇-环己烷、环己烷-环己酮和环己酮-环己醇二元汽液平衡数据。将模型方程预测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固液相平衡数据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42%,对应的液液和汽液相平衡数据的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11%、0.75%和3.65%、2.07%、3.35%。结果表明:关联得到的NRTL模型可以预测环己烷氧化体系不同相态下的各种相平衡数据,也可以对不同温度、压力和组成下的相平衡数据进行准确的外延预测估算。(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16)

向晶[6](2018)在《高含CO_2天然气与水体系相平衡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发现越来越多的高含CO2天然气气田,然而对高含CO2天然气藏的开发还缺乏更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而且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天然气中其它烃类组分,弄清楚高含CO2天然气与地层水之间的溶解情况是高产合理开采这类气藏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提出了高含CO2天然气与水体系相平衡的研究课题。该研究为高含CO2天然气田储层流体运移、聚集和高效安全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意义。针对此实际问题,本文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不同CO2含量天然气PVT相态实验、不同CO2含量天然气与地层水互溶的相平衡实验和预测模型研究,通过建立的高含CO2天然气与水体系相平衡预测模型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体积系数、相对体积和压缩系数均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偏差因子随压力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密度和粘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不含地层水和含地层水的不同CO2含量天然气:不含地层水的偏差因子比含地层水的大;相对体积、压缩系数、体积系数、密度、粘度和膨胀系数变化很小。(2)在本文研究范围(温度141℃、145℃、148℃;压力3~53.01MPa)内,随体系压力下降,天然气中气态水含量不断增加,高压条件下增加的幅度明显低于低压条件下;同一压力下,随温度的上升,天然气中气态水含量上升;对于理论方法的计算:图版法中校正的坎贝尔图版法和韦切尔图版法精度最高,经验公式中对酸气、矿化度和相对密度进行了校正的模型精度较高。(3)本文采用CO2含量为9.16%、21.97%和53.88%的天然气样品,高含CO2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在0.12~20.19m3/m3之间,且随体系压力下降,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不断降低,且CO2含量越高,降低的幅度越大;并测出了地层水中溶解天然气的摩尔组成。(4)考虑水分子属于强极性分子,水分子自身或水分子与其它分子之间会发生缔合作用,基于SAFT状态方程,建立了高含CO2天然气与水体系相平衡预测模型。SAFT状态方程考虑了分子之间的短程排斥力和长程色散力、化学键的聚集与缔合、不同分子之间的溶剂化作用,主要由流体的硬球贡献项、成链贡献项、色散力贡献项和缔合贡献项组成。(5)对高含CO2天然气与水体系相平衡预测模型进行了程序研制,并验证了模型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能较好的拟合。对于天然气中气态水含量,模型计算值略大于实验值;对于天然气在地层水中溶解度,模型计算值略小于实验值。说明本文的预测模型能较好的描述高含CO2天然与地层水之间的溶解情况。(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8-05-01)

陈赟,吕冉,熊康宁,张涛,李理波[7](2018)在《甲基异丙基甲酮-苯酚-对苯二酚-水的液液相平衡数据测定、模型关联及萃取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液相平衡测定为溶剂萃取及回收的准确模拟、设计和过程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以甲基异丙基甲酮为萃取剂,在处理高浓煤化工含酚废水的叁元液液相平衡萃取基础上,选定其中典型单元酚苯酚和多元酚对苯二酚为代表物,测定甲基异丙基甲酮-苯酚-对苯二酚-水在常压40℃下的液液相平衡数据。采用NRTL和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热力学关联,回归得到该四元体系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关联实验数据,两种模型的相对均方根偏差分别小于0.190%和0.266%。进一步将得到的二元交互参数导入流程模拟系统,对萃取单元模块进行计算。当萃取温度40℃、萃取级数5级、相比1:7.72时,甲基异丙基甲酮能将总酚12700 mg?L~(-1),多元酚4250 mg?L~(-1)的含酚废水的酚浓度分别降低至300 mg?L~(-1)和299 mg?L~(-1)以下。(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周绍明[8](2018)在《酮类溶剂萃取煤化工高浓含酚废水液液相平衡研究及COSMO-SAC模型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组分复杂的高浓含酚废水,包括苯酚、甲酚、多元酚等一系列污染物。工业上常通过溶剂萃取法回收废水中的酚类物质,而后进入生化处理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为防止废水中的石蜡成分堵塞萃取塔前面的换热器,萃取运行实际温度已由原来的40℃升高到60-80℃。本文研究甲基异丙基甲酮、异丙叉丙酮、甲基叔丁基甲酮和甲基正丁基甲酮在60-80℃下萃取煤化工废水中苯酚和甲酚的萃取性能,并采用COSMO-SAC进行模型预测。本文实验研究了“酮类萃取剂(甲基异丙基甲酮、异丙叉丙酮、甲基叔丁基甲酮、甲基正丁基甲酮)-单元酚(苯酚、邻、间、对甲酚)-水”十六组叁元体系在60-80℃下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并通过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描述萃取剂对单元酚的萃取能力。结果表明四种萃取剂对四种酚类均具有良好的萃取效果,萃取剂对甲酚的萃取效果要明显高于对苯酚的萃取效果。四种萃取剂对单元酚的萃取能力依次为甲基叔丁基甲酮>异丙叉丙酮>甲基正丁基甲酮>甲基异丙基甲酮。运用NRTL和UNIQUAC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拟合数据和实验数据的RMSD均小于0.025,说明两个模型均能很好的适用于研究体系,得到的二元交互参数能用于后续萃取流程模拟。而后运用COSMO-SAC模型理论分析酮类萃取剂对酚类物质的分离能力以及预测实验测定的相平衡体系。对比酮类、酚类以及水的σ-profile可知,酮与酚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要远强于酚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说明酮类物质很容易就能把水相中的酚类物质提取出来。同时,COSMO-SAC模型预测数据与实验相平衡数据变化趋势接近,RMSD均在0.02~0.06之间。(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王友长[9](2018)在《酮类溶剂萃取高浓煤化工含酚废水中二元酚的液液相平衡数据测定及模型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劣质煤在400~1000度干馏或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煤化工酚氨废水,温度越低的工艺如煤分级提质或兰碳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更高浓度的多元酚的含酚废水。这些废水通常通过酚氨回收过程进行处理,其中关键环节为溶剂萃取脱酚,而对多元酚的萃取性能的研究则尤为关键。本文以其中含量较高的叁种二元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作为多元酚的代表物,通过初步分析比较各类萃取剂物理化学性质和文献萃取效果,经过仔细筛选后选用甲基异丙基甲酮(MIPK)、甲基丙基甲酮(MPK)、甲基叔丁基甲酮(MTBK)和甲基正丁基甲酮(MBK)四种酮类物质作为萃取剂。由于酚氨回收工业实际运行过程中萃取前循环水冷却器在低于333.15K时,煤化工废水中石蜡成分会粘结粉煤灰造成换热器设备严重堵塞,造成换热器需要每月的频繁清洗,而建议工业运行萃取温度提高至(333.15~353.15)K大大缓解污堵现状,可将换热器清洗周期延长至1年以上。因此,本文在(333.15~353.15)K温度之间,针对(MIPK、MPK、MTBK、MBK)+(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水叁元系统,测定了其液液相平衡数据。通过Hand和Bachman方程对测得的相平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不同温度下使用NRTL和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得到的计算值和实验值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值都小于1%,说明两个模型都具有很高的精准度,能够对实验相平衡数据进行很精准的预测。回归得到萃取脱除二元酚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为高浓煤化工含酚废水萃取脱酚流程的精确模拟提供了可靠数据。对比了298.15K~353.15K下相应的分配系数P和选择性系数S,随着温度的升高或水相中酚浓度的增加,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四种酮类萃取剂对叁种二元酚的萃取难易程度均为: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可将原废水中3110 mg·L~(-1)的二元酚经过一次萃取后降低到300 mg·L~(-1),满足工业运行需求。(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9)

许国栋,李曼曼,唐建峰[10](2018)在《气体水合物相平衡模型的研究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数预测气体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理论模型都是基于范德瓦尔-普朗特统计热力学基本模型发展而来的。对范德瓦尔-普朗特模型的改进主要集中于对兰格缪尔吸附常数计算方法的改进,但结果始终不能令人满意。1996年陈光进和郭天民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范德瓦尔-普朗特模型的全新的水合物模型。Chen-Guo认为水合物的成核过程同时进行着以下两种动力学过程:准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在对各类气体水合物体系的相平衡条件进行预测时,Chen-Guo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值符合得更好。本文对Chen-Guo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预测含醇或/和电解质溶液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并考虑了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对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影响,使Chen-Guo模型在预测水合物生成条件方面得到优化。(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相平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相平衡关系是水合物研究领域中的最基础的问题之一.沉积物的孔隙毛细效应对其中水合物的相平衡关系模型存在重要影响,应该在相平衡模型中进行考虑.本文对比分析了沉积物孔径大小分布特征对其非饱和状态下的气-水界面吸力和其中水合物相变过程中水合物-水界面吸力的影响机制,发现二者具有相似之处.据此,参考描述非饱和状态下沉积物的气-水界面吸力随水饱和度变化规律的V-G模型关系,建立了考虑相变过程中水合物-水界面吸力随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规律的数学关系式.结合已有的van der Waals-Platteeuw热力学模型,建立了考虑沉积物毛细效应影响的宏观相平衡模型,并且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相比已有模型,该模型中的毛细效应势能项的参数不再涉及沉积物孔径大小等微观层面参数,而是通过有限的相平衡数据点来确定的宏观模型参数.最后,该模型预测了CH_4水合物和CO_2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相平衡条件,通过与试验数据点进行对比,说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沉积物中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平衡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衍壮,张裕凯,王建平,项曙光.BraunK-10法预测真实组分相平衡模型研究[J].当代化工.2018

[2].颜荣涛,牟春梅,张芹,田慧会,周家作.考虑沉积物孔隙毛细效应影响的宏观相平衡模型[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9

[3].朱新儒,余垒,张海德.木瓜蛋白酶在[C_nPy]Cl-K_2HPO_4双水相体系中相平衡数据的关联及分配模型的建立[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4].岳堃.离子液体对叁种共沸物系汽液相平衡影响及其活度系数模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5].盛霄霄.环己烷氧化体系相平衡的热力学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8

[6].向晶.高含CO_2天然气与水体系相平衡预测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

[7].陈赟,吕冉,熊康宁,张涛,李理波.甲基异丙基甲酮-苯酚-对苯二酚-水的液液相平衡数据测定、模型关联及萃取过程模拟[J].化工学报.2018

[8].周绍明.酮类溶剂萃取煤化工高浓含酚废水液液相平衡研究及COSMO-SAC模型预测[D].华南理工大学.2018

[9].王友长.酮类溶剂萃取高浓煤化工含酚废水中二元酚的液液相平衡数据测定及模型关联[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0].许国栋,李曼曼,唐建峰.气体水合物相平衡模型的研究与改进[J].石化技术.2018

标签:;  ;  ;  ;  ;  

相平衡模型论文-张衍壮,张裕凯,王建平,项曙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