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机车论文-姜安培,陈军华,王志美

模型机车论文-姜安培,陈军华,王志美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型机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路,机车调配,模拟退火算法,时空-状态网络

模型机车论文文献综述

姜安培,陈军华,王志美[1](2019)在《基于时空-状态网络的机车调配运用模型与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车调配问题是影响铁路输送能力的重要因素,多交路规划与跨区域调配是优化此活动资源的重要途径。针对重载运输通道的一类机车运用问题,提出一种非固定牵引区段的两阶段调配方法,基于时空-状态网络模型分析机车调配流程,通过引进"影子列车"概念解决具有多机组合拆解的机车调配难题。结合状态网络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包神铁路南线的重载运输通道为实例,选取一天内的列车运行图作为输入,得到投入机车数量明显减少的运用方案,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铁路企业机车调配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闫军,姚代祯,周志霞[2](2019)在《电力机车传动系统机电动力学模型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以电力机车电机转子的加速度最小为优化最终目标,以相关的机械结构参数及相关电气参数为优化对象,以电力机车机电动力学模型微分方程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电力机车的机电耦联动力学优化模型.优化以后的机电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指导生产实际,为电力机车能更平稳安全的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闫军,姚代祯,周志霞[3](2019)在《电力机车机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电力机车的结构及其机电动力学。应用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电力机车的机电动力学模型及相应的微分方程组。通过Park变换把叁相定子绕组下的方程组转变为d-q轴两相绕组方程组;利用Matlab求解该方程组得到相关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用机电动力学综合考虑了系统的机械部分与电磁部分,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了机电耦合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电力机车的机电耦联系统动力学问题。(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19年06期)

杨柳[4](2019)在《基于机车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故障机理与诊断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机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机车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受复杂轮轨激励的影响,机车轴箱轴承、齿轮、车轮等关键零部件极易出现剥落、点蚀等故障,故障发展的早期阶段,由故障引起的齿轮及轴承的振动响应十分微弱,淹没在复杂的轮轨干扰噪声下,故障特征的提取非常困难。因此,本文首先考虑了轴承-齿轮-轮对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机车传动系统有限元动力学模型。然后,针对轴承-齿轮-轮对关键零部件的不同故障,分析了该系统的振动响应特征及其故障产生机理。最后,研究了复杂强干扰下机车故障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考虑了轴承-齿轮-车轮的耦合关系,建立了机车传动系统有限元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系统在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固有频率及模态响应特征。同时,考虑了车轮蠕滑力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利用增量迭代法,求解了机车传动系统有限单元振动响应,建立的机车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研究轴承-齿轮-车轮故障响应机理的正问题。2、基于机车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构建了齿轮、轴承和车轮在不同局部表面故障下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表征方程、轴承接触力表征方程和车轮接触力表征方程。然后,将方程嵌入机车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研究不同故障下,系统动力学响应特征及动力传递规律。同时,研究了复合故障下系统的响应特征。3、为了探究系统出现微弱故障的动力学特征,研究了齿轮、轴承故障动力学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简化机车传动系统轴承、齿轮、车轮节点模型,求解出了模型的解析解。针对齿轮节点模型,研究了齿轮参激振动系统稳态响应解及不平衡力下系统响应特征。针对轴承节点故障,分析不同故障尺寸、轮轨力与轴承间隙等因素对轴承故障微弱响应的影响。所提出的相对瞬态解,能够有效表征轴承故障引起的系统响应微弱变化。最后,研究了车轮故障时齿轮、轴承故障的响应特征及系统能量分布特征。4、机车受复杂轮轨激励的影响,轴承故障特征容易被淹没且难以提取。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机车传动系统轴承微弱故障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故障信号共振响应特征及噪声干扰产生的来源。然后,通过时域自相关处理和基于频域相关峭度的包络解调方法,优化小波滤波中心频带及带宽方法,提取强干扰下故障信号特征。最后,通过在DF4B走行部实验台上开展的一系列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5、研究了复杂干扰下复合故障特征的提取方法,提出了平方包络谱的频域相关核值方法。利用复合故障仿真信号,分析周期故障特征的表示方法。通过传统的频域相关峭度谱图法,无法识别出强干扰下重复性故障冲击的特征。而通过应用频域相关核值方法可以定量地刻画出信号的平方包络谱的幅值,即以频域相关核值生成谱图,能够自适应地识别最优频带范围,解调出单一故障特征。仿真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多种复杂干扰的影响,准确提取故障特征信号。论文中所建立的机车传动系统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开展的关键零部件局部故障下动力学振动响应特性及响应机理研究,以及所提出的系统微弱故障诊断方法,对推动机车传动系统的故障机理研究和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29)

王海腾,马思群,李健,孙彦彬,叶天一[5](2019)在《机车转向架构架强度分析模型一致性校验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向架是机车走行部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对机车运行指标产生重要影响。对某机车转向架构架分别采用壳单元与实体单元模型建模,按照UIC 615-4标准在超常载荷中分析对比两种模型应力结果,并对主要承载区域焊缝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建模方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用壳单元模型进行尺寸优化,通过优化使构架在满足强度指标前提下质量减小12.38%。(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张倩,桂振钊[6](2019)在《基于改进模型参考自适应法的矿用电机车调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矿用电机车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采用无传感器控制时存在转子位置角估计精度低、计算量大、稳定性和抗扰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参考自适应法。该方法根据直轴电流为零简化自适应律,降低计算复杂程度;采用滑模控制器替代PI调节器来控制转速环,减少扰动影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估计转子位置角,减小转速波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扰动能力。(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9年04期)

孙云贵[7](2019)在《机车启动模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功和能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机车启动模型是重要的实例,正确分析机车启动模型对实现学习目标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容易出错,本文给出出错的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知识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汪彩萍,陈炫瑞,卫星,赵夏云,魏臻[8](2018)在《模糊自适应无人驾驶矿井机车故障Petri网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人驾驶矿井机车系统故障模型复杂、后验手段缺乏,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模糊故障Petri网模型。首先对Petri网进行分层处理,分析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提出模糊Petri网模型的置信度推理过程;然后确定适应度函数,运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权值参数进行学习和训练,并分析参数优化方法对系统模型的影响;最后对矿井机车无人驾驶系统中的电源系统和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建模,结合自适应模糊故障Petri网对电源系统Petri网模型与通信系统Petri网模型进行故障推理分析,得到常见故障推理路径及置信度值。该方法适应于不同复杂系统的故障分析推理,动态地分析出故障传播的途径以及计算出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В.С.КОССОВ,宋忠明[9](2018)在《用有限元模型研究机车轮对的共振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使用机车轮对的有限元模型,完成了固有频率和振动形状的计算,说明了扭转振动频率(电传动装置中的齿轮参与其中)与走行轮的弯曲(鞍形)振动频率是相似的。这种振动频率的相似性将加快车轮上疲劳裂纹的萌发与发展的过程。本文还讨论了进行类似计算的方法问题以及结构要素振动频率相似性所造成的危险程度的评估问题。(本文来源于《国外机车车辆工艺》期刊2018年06期)

邓志峰,王雨,余志浩[10](2018)在《基于自动任务模型的机车车载数据转储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机车车载数据转储安全、可靠、高效、智能的要求,设计了一套具有视频剪辑功能并设置了文件优先级的机车车载数据智能转储系统,详细介绍了其车载数据采集、任务管理、数据同步、车地转储和地面系统等功能。与传统转储方式相比,该系统引入自动任务模型,能灵活配置数据转储策略,整个转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基于UDP设计的数据动态加密、断点续传及丢包重传机制,使数据转储更安全、更高效。通过"神华号"机车现场验证结果显示,各项功能均满足现场需求,适合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控制与信息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模型机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以电力机车电机转子的加速度最小为优化最终目标,以相关的机械结构参数及相关电气参数为优化对象,以电力机车机电动力学模型微分方程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电力机车的机电耦联动力学优化模型.优化以后的机电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指导生产实际,为电力机车能更平稳安全的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型机车论文参考文献

[1].姜安培,陈军华,王志美.基于时空-状态网络的机车调配运用模型与算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

[2].闫军,姚代祯,周志霞.电力机车传动系统机电动力学模型的优化[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闫军,姚代祯,周志霞.电力机车机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高技术通讯.2019

[4].杨柳.基于机车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故障机理与诊断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王海腾,马思群,李健,孙彦彬,叶天一.机车转向架构架强度分析模型一致性校验及优化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9

[6].张倩,桂振钊.基于改进模型参考自适应法的矿用电机车调速[J].工矿自动化.2019

[7].孙云贵.机车启动模型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9

[8].汪彩萍,陈炫瑞,卫星,赵夏云,魏臻.模糊自适应无人驾驶矿井机车故障Petri网模型[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8

[9].В.С.КОССОВ,宋忠明.用有限元模型研究机车轮对的共振现象[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18

[10].邓志峰,王雨,余志浩.基于自动任务模型的机车车载数据转储系统[J].控制与信息技术.2018

标签:;  ;  ;  ;  

模型机车论文-姜安培,陈军华,王志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