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顶发射论文-刘文博

倒置顶发射论文-刘文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倒置顶发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倒置,顶发射,单色绿光,白光

倒置顶发射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博[1](2016)在《倒置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发光器件(OLED)技术获得了巨大发展,倒置有机发光器件能和氧化物TFT技术兼容,而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理论上具有100%的开口率,更容易和底部的驱动电路集成,因此倒置顶发射器件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但在制备能够用于大屏幕显示和照明的倒置顶发射白光器件时,顶发射器件中存在微腔效应,使光谱中某一波峰发生移动,增强或减弱,并使器件的角度稳定性变差。因此虽然倒置单色顶发射器件和倒置迭层顶发射器件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显着成果,但倒置白光顶发射器件却鲜有人报道,本论文最终制备了基于新型阴极修饰层的一种光谱特性稳定的倒置白光顶发射器件。倒置器件存在电子注入较差的问题,在本论文中,为了改善器件的电子注入,我们采用Ag掺杂Bphen作为阴极修饰层,将该修饰层放在器件的阴极和电子传输层中,制备了单色绿光的倒置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然后采用较高效率的绿光材料Ir(ppy)_3掺杂进入主体CBP之中,制备了高效的单色绿光器件。通过和未加入该阴极修饰层的倒置顶发射器件对比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电压下,其电流远远高于未加入该阴极修饰层的倒置顶发射器件。并且其最高效率为76.4cd/A,是常规底发射器件的2.38倍。并且在制备该阴极修饰层时,采用了故意掺杂和非故意掺杂两种方式,故意掺杂器件非故意掺杂器件相差无几,且非故意掺杂能够简化器件的工艺。该部分证明了Ag掺杂Bphen阴极修饰层能够改善倒置器件的电子注入,为接下来制备白光器件打下了基础。在单色器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改善器件的电子注入,提出采用渐变掺杂的Ag掺杂Bphen阴极修饰层,掺杂比例从3:1变化到1:1。并和未渐变掺杂的阴极修饰层器件对比,可以看出渐变掺杂阴极修饰层进一步改善了器件的电子注入。然后通过改变器件的发光层位置,确定了激子生成层位置就主要位于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界面附近,进一步调整器件的发光层厚度和浓度后,获得了倒置顶发射白光器件,但该器件的光谱随电压变化,色坐标从(0.489,0.395)变化到(0.387,0.377)。因此我们将发光层中红光材料换为黄光材料,制备了白光器件,具有良好的光谱稳定性。其最高效率为21.7cd/A。并且器件光谱随角度变化也十分稳定,从0度变化到60度,其色坐标变化为(0.022,0.015)。(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张浩,王立,容佳玲,曹进,张志林[2](2012)在《碳酸铯修饰Al作为反射阴极的倒置顶发射OLED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s2CO3修饰的Al电极作为反射阴极制备了高效倒置顶发射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LED)。以八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MoO3修饰的Ag为半透明阳极时,器件的开启电压为3.6 V,发光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9.8 cd/A和3.4 lm/W。研究结果表明,Al/Cs2CO3为反射阴极的器件性能明显高于使用Mg∶Ag(4.2 V,8.6 cd/A,2.85 lm/W)和Al(5 V,5.5 cd/A,1.57 lm/W)作为反射阴极的倒置顶发射OLED器件。单电子器件研究结果证明,以Cs2CO3修饰的Al电极功函数明显低于Mg∶Ag和Al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子注入效果。因此,除去微腔效应外,Al/Cs2CO3为反射电极的ITOLED器件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Al/Cs2CO3阴极的有效电子注入。(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赵春梅[3](2009)在《倒置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谱调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由于顶发射器件中存在的微腔效应对出射的光谱具有模式选择的作用,合理的腔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单色或多色光发射。本实验研究了采用掺杂了C545T的Alq3做为发光层,通过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将不同厚度的MoOx和有机小分子材料m-MTDATA共掺做为掺杂空穴注入层的倒置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这层掺杂空穴注入层的引入降低了界面势垒,增大了空穴的注入能力,改善了器件的性能。制备的器件,最大功率效率可以达到2.5 lm/w,开启电压约为5V,当掺杂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从10nm变化到40nm时,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覆盖范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不同厚度掺杂空穴注入层的器件,表现出对发射光谱的调节作用,可以实现多峰发射和谱宽调节。2.由于倒置顶发射器件中顶部半透明金属电极Ag在可见光范围有一定的吸收,并且Ag与空气间折射系数不匹配引起Ag电极表面上的强反射等原因导致器件的透光性等耦合输出特性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金属Ag的外侧淀积不同厚度的光耦合输出层即增透膜m-MTDATA,来改善顶部阳极的透光性,改变光的反射和透射能量的分布。通过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分析,得到器件B即含有60nm m-MTDATA增透膜的器件相对于其它器件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的亮度和电流效率等光电性能都较好,器件B在电流密度为117.57mA/cm2时,亮度达到11140cd/m2,电流效率达到9.48cd/A,并且所有器件的最大亮度均超过100000cd/m2。通过实验观察到,随着角度的变化(从0o变化到75o),含有不同厚度m-MTDATA增透膜的器件发光光谱移动范围都在4nm之内,这样的光谱移动程度并不明显,有利于提高此类显示器件的显示质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5-01)

倒置顶发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Cs2CO3修饰的Al电极作为反射阴极制备了高效倒置顶发射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LED)。以八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MoO3修饰的Ag为半透明阳极时,器件的开启电压为3.6 V,发光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9.8 cd/A和3.4 lm/W。研究结果表明,Al/Cs2CO3为反射阴极的器件性能明显高于使用Mg∶Ag(4.2 V,8.6 cd/A,2.85 lm/W)和Al(5 V,5.5 cd/A,1.57 lm/W)作为反射阴极的倒置顶发射OLED器件。单电子器件研究结果证明,以Cs2CO3修饰的Al电极功函数明显低于Mg∶Ag和Al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子注入效果。因此,除去微腔效应外,Al/Cs2CO3为反射电极的ITOLED器件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Al/Cs2CO3阴极的有效电子注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倒置顶发射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博.倒置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张浩,王立,容佳玲,曹进,张志林.碳酸铯修饰Al作为反射阴极的倒置顶发射OLED器件[J].发光学报.2012

[3].赵春梅.倒置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谱调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

标签:;  ;  ;  ;  

倒置顶发射论文-刘文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