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式阻尼器论文-苗苗,许伟志,王曙光,杜东升

间隙式阻尼器论文-苗苗,许伟志,王曙光,杜东升

导读:本文包含了间隙式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间隙式黏滞阻尼器,黏度,滞回曲线,阻尼指数

间隙式阻尼器论文文献综述

苗苗,许伟志,王曙光,杜东升[1](2019)在《采用不同黏滞液的间隙式黏滞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加工了3个结构参数相同、但采用叁种不同黏滞液的间隙式黏滞阻尼器,并对该3个黏滞阻尼器进行不同加载频率下的低周往复试验和抗疲劳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黏滞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得到了相应的等效耗能系数、阻尼系数及阻尼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间隙式黏滞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在小位移阶段便可有效耗能;阻尼系数随着黏滞液运动黏度增加而增大,阻尼指数随黏度增加而减小。该3个黏滞阻尼器历经30次往复循环加载,阻尼力均未出现衰减,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 Maxwell模型与该黏滞阻尼器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21期)

杜微笑[2](2017)在《考虑支撑刚度及连接间隙对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结构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逐渐发展,消能减震技术做为一种目前工程中最为常用被动控制方法,不断地应用到国内实际工程中,并取得了显着地减震效果。而黏滞阻尼器是目前减震技术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减震耗能装置,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耐久性能。但是,由于黏滞阻尼器在国内发展时间尚短,其从生产、质量控制到实际应用都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系统控制。在国内实际减震工程中,阻尼器的使用及相关设计规范也未得到完善,而阻尼器在实际使用中一旦失效,可能会导致很多预想不到的副作用。因此本文就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连接间隙对其耗能影响进行了探究。在研究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减震影响参数时,先分别研究了 α=1(线性)及α=0时的情况,其后,采用线性插值得到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对应的减震效果关系式,并绘制了 0≤α≤1时相应的减震效果与影响因素关系曲线图。且经过分析,该方法简洁,且和以往相关方法具有较好的吻合度。黏滞阻尼器性能试验及ETABS软件分析表明,连接间隙对黏滞阻尼器耗能的影响可以通过滞洄曲线图形的变化表示。最后根据非线性黏滞阻尼器耗能计算公式及考虑连接间隙时滞洄曲线图形的简化计算,推导出耗能等效算法,得到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通过以上研究,最终得出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影响参数的大致取值范围及等效阻尼系数算法。(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吴伟[3](2015)在《间隙式阻尼通道磁流变减震器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飞机尺寸、重量的越来越大以及乘客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对飞机起落架的减震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很多专家和学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为了使起落架减震系统更加智能效率更高,一种以磁流变液作为工作介质的减震器被认为可以替代传统的油液式减震器。磁流变减震器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尽可能的让更多的磁力线于阻尼通道垂直,从而产生磁流变效应。根据这一设计理念,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使磁场在阻尼通道处来回曲折运动,使得整个阻尼通道充满磁场,并用Ansys建立了磁路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在不同尺寸参数下阻尼通道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同时本文研究了磁流变液在阻尼通道处的流变特性,用COMSOL、Fluent软件对阻尼通道进行了流体仿真,详细分析了阻尼通道处磁流变液的速度、压力分布情况。对减震器进行了静态、动态加载试验,在静态试验中研究了在振幅、频率和电流不同时的阻尼力变化情况,并改变阻尼通道间隙研究了阻尼通道间隙尺寸对减震器性能的影响;在动态试验中研究了在不同电流、频率下同一振幅时的减震比变化情况,最后研究了减震器在不同外载荷下的表现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大学》期刊2015-05-08)

苏丰阳,闫维明,王维凝[4](2014)在《新型间隙式黏滞阻尼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附加黏滞阻尼器的振动台试验,考察了两种新型间隙式黏滞阻尼器对结构的减震效果。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安装了黏滞阻尼器的结构在峰值响应和整个时间历程上的响应都有比较明显的降低,说明了新型间隙式黏滞阻尼器作为减震耗能装置,能够帮助结构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通过对梁柱节点的应变分析得知,斜撑式的阻尼器支撑会对与其直接相连的梁柱节点附加一定的额外负担,因此在减震设计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4年06期)

张文学,鲍艳,王景景[5](2012)在《伸缩缝间隙及纵向阻尼器对斜拉桥的碰撞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国内关于斜拉桥伸缩缝间隙对斜拉桥地震响应影响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以九江斜拉桥为分析对象,建立碰撞分析模型,不仅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伸缩缝间隙对斜拉桥与引桥之间碰撞响应的影响规律,而且研究了伸缩缝间隙对斜拉桥关键截面内力和梁端纵向位移的影响情况,并与设置纵向阻尼器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伸缩缝间隙不仅对伸缩缝处的碰撞响应有较大影响,而且对引桥固定墩墩底弯矩、塔底弯矩及梁端纵向位移响应也有一定影响。设置纵向阻尼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伸缩缝处的碰撞响应,而且对控制斜拉桥主桥关键截面的内力和位移响应均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斜拉桥减震措施。(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2年08期)

李占卫,郑建国,李治军[6](2011)在《磁流变阻尼器间隙结构对阻尼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种新型的磁流变阻尼器间隙结构,然后用ANSYS软件,对带有新型间隙结构阻尼器进行磁场有限元分析和流场有限元分析,求得不同电流作用下阻尼器在不同活塞速度下所能提供的阻尼力。通过与原阻尼器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间隙结构对阻尼器的性能有显着影响;设计合理的间隙结构对磁流变阻尼器性能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1年05期)

李占卫,郑建国[7](2011)在《磁流变阻尼器间隙结构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间隙结构,利用ANSYS软件分析带有新型间隙结构阻尼器的性能。通过与原阻尼器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间隙结构对阻尼器的性能有显着影响;设计合理的间隙结构对磁流变阻尼器性能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祝文举,刘桓龙,于兰英,祝昌洪,李培[8](2011)在《间隙液压粘滞阻尼器特性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用于桥梁上的间隙液压粘滞阻尼器,分析其工作原理及影响其工作性能的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在MATLAB的中进行仿真,通过改变工作介质的特性参数,如动力黏度、体积弹性系数和间隙量,研究参数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1年03期)

汪玮[9](2009)在《间隙式粘滞阻尼器及其减振效果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减振消能技术是抵御地震作用的有效手段之一,粘滞流体阻尼器作为目前较广泛使用的减振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粘滞流体通过活塞上的阻尼孔而产生阻尼力,耗散结构振动能量,从而达到减小结构地震反应的目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用于钢框架振动台模型的间隙式粘滞流体阻尼器,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振动台试验检验其减振效果。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四层钢框架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确定出最优的阻尼器布置及其参数,据此设计出间隙式粘滞阻尼器的具体结构尺寸。分析结果表明,安装有阻尼器的钢框架具有明显的减振效果。然后,对设计的间隙式粘滞阻尼器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不同粘度阻尼介质和间隙大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间隙大小、活塞速度、介质粘度等因素对粘度衰减系数的影响。最后,本文对装有间隙式粘滞阻尼器的钢框架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减振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钢框架在正弦激励下的各种动力响应,比传统的增加支撑的结构形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叶文聪[10](2008)在《回转式MRF阻尼器温度场研究及阻尼间隙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变液(MRF)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智能材料。由于MRF具有良好的磁流变效应,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基于MRF的回转式阻尼器可在励磁电流的控制下输出所需的阻尼力矩,具有易于控制、无机械冲击、机械磨损小、传动噪声低等优点,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回转式MRF阻尼器研发的需要,从MRF本构关系(宾汉模型)出发,建立了回转式MRF阻尼器阻尼力矩分析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借助ANSYS软件工具对阻尼器励磁磁场分布规律以及在此磁场作用下阻尼器的磁致阻尼力矩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得了磁致阻尼力矩与励磁电流、阻尼间隙等参数的关系,为阻尼器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励磁电流作用下,回转式MRF阻尼器在产生阻尼力矩的同时,通过摩擦产生热量,导致温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机理研究入手,建立了阻尼器发热模型,借助于ANSYS软件的磁场及热分析模块对阻尼器的温度场分布及关键测试点的温升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强制水冷散热结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散热结构效果明显,可将阻尼器温升控制在许可范围之内。研究表明,阻尼间隙是影响阻尼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依据阻尼力矩模型,以恒值间隙为参考,建立了阶跃间隙和楔形间隙两种阻尼器的阻尼力矩优化模型,借助于ANSYS软件的磁场及结构优化模块对阻尼间隙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结构、励磁电流和通过阻尼间隙的总磁通量不变的条件下,以输出的磁致阻尼力矩为评价指标,楔形间隙阻尼器的性能优于阶跃间隙阻尼器,阶跃间隙阻尼器的性能优于恒值间隙阻尼器。为了验证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研制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回转式MRF阻尼器性能测试实验系统。该系统以通用工控机为硬件平台,通过LabVIEW软件开发工具,将转矩转速检测、温度检测、励磁电流控制、电动机变频调速、测试数据的显示、存储与分析等功能集成于一体,实现了测试实验过程的自动化,显着提高了测试效率和精度。利用所研制的测试实验系统,本文最后对回转式MRF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矩、剩磁扭矩、工作温升等进行了实验测试,对温升规律、冷却系统效果、阻尼间隙影响等数值仿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数学模型和所采用的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08-11-20)

间隙式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结构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逐渐发展,消能减震技术做为一种目前工程中最为常用被动控制方法,不断地应用到国内实际工程中,并取得了显着地减震效果。而黏滞阻尼器是目前减震技术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减震耗能装置,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耐久性能。但是,由于黏滞阻尼器在国内发展时间尚短,其从生产、质量控制到实际应用都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系统控制。在国内实际减震工程中,阻尼器的使用及相关设计规范也未得到完善,而阻尼器在实际使用中一旦失效,可能会导致很多预想不到的副作用。因此本文就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连接间隙对其耗能影响进行了探究。在研究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减震影响参数时,先分别研究了 α=1(线性)及α=0时的情况,其后,采用线性插值得到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对应的减震效果关系式,并绘制了 0≤α≤1时相应的减震效果与影响因素关系曲线图。且经过分析,该方法简洁,且和以往相关方法具有较好的吻合度。黏滞阻尼器性能试验及ETABS软件分析表明,连接间隙对黏滞阻尼器耗能的影响可以通过滞洄曲线图形的变化表示。最后根据非线性黏滞阻尼器耗能计算公式及考虑连接间隙时滞洄曲线图形的简化计算,推导出耗能等效算法,得到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通过以上研究,最终得出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影响参数的大致取值范围及等效阻尼系数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隙式阻尼器论文参考文献

[1].苗苗,许伟志,王曙光,杜东升.采用不同黏滞液的间隙式黏滞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

[2].杜微笑.考虑支撑刚度及连接间隙对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3].吴伟.间隙式阻尼通道磁流变减震器设计与分析[D].中国民航大学.2015

[4].苏丰阳,闫维明,王维凝.新型间隙式黏滞阻尼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

[5].张文学,鲍艳,王景景.伸缩缝间隙及纵向阻尼器对斜拉桥的碰撞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2

[6].李占卫,郑建国,李治军.磁流变阻尼器间隙结构对阻尼力的影响[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1

[7].李占卫,郑建国.磁流变阻尼器间隙结构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J].四川兵工学报.2011

[8].祝文举,刘桓龙,于兰英,祝昌洪,李培.间隙液压粘滞阻尼器特性参数分析[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1

[9].汪玮.间隙式粘滞阻尼器及其减振效果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0].叶文聪.回转式MRF阻尼器温度场研究及阻尼间隙优化[D].宁波大学.2008

标签:;  ;  ;  ;  

间隙式阻尼器论文-苗苗,许伟志,王曙光,杜东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