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随机性论文-陈成

分布随机性论文-陈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随机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衬垫,漏洞,褶皱,随机分布

分布随机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成[1](2018)在《考虑漏洞和褶皱分布随机性的复合衬垫服役性能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阻断渗滤液同周围环境的联系,在卫生填埋场底部需要设置水平防污衬垫系统,其中,由土工膜和其它材料共同组成的复合衬垫是常用的衬垫形式,而土工膜漏洞和褶皱是复合衬垫失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国内外的研究在对复合防污衬垫服役性能评价时忽略了土工膜漏洞和褶皱的空间分布的随机性,无法客观反映现实工况。考虑漏洞分布的随机性,本文提出并建立基于褶皱网络航拍照片的渗漏量评估方法。考虑褶皱分布随机性,本文提出将褶皱网络中褶皱线段化,用褶皱的几何参数的概率特性来描述整个褶皱网络中褶皱的空间分布,进而提出了基于褶皱空间分布统计规律的渗漏量评估方法。综合漏洞和褶皱分布随机性对渗漏量的影响,并假定用渗漏量在复合衬垫湿润面积内平均来获得衬垫中渗漏率,来评估复合衬垫击穿时间。提出了基于击穿时间的衬垫失效概率评估方法,以2m压实粘土衬垫为例进行失效概率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发了用于模拟竖向隔离墙长期服役性能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在100g下连续运行43.8小时,模拟粉土-膨润土墙和黄土-粉土-膨润土墙服役50年的离心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了试验结果。获得了以下结论:(1)基于褶皱网络航拍照片的渗漏量评估方法采用了褶皱网络水力连通褶皱的实际长度,可以客观反映衬垫的不同水力参数(如,水头、界面导水系数以及渗透系数等)和褶皱宽度(上覆压力)对褶皱网络水力连通性的影响;该方法考虑了漏洞分布的随机性,而且案例分析表明:漏洞分布随机性对渗漏量评估结果影响显着,特别是漏洞频率较低的时候,忽略漏洞分布的随机性可能使渗漏量评估结果偏保守30倍;对国内某填埋场渗漏量监测结果反分析得到的参数在其典型取值范围之内,间接验证了方法在现场尺度的可靠性。方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随着无人机航拍技术迅猛发展,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统计分析了文献中获得的叁个代表性褶皱网络的褶皱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得到:褶皱中点X的坐标可以由均匀分布近似地模拟,褶皱中点Y坐标可以由叁角形分布或均匀分布近似地模拟。褶皱长度可以用指数分布来近似模拟。褶皱角度可以由正态分布来近似模拟。褶皱密度的空间随机性可以由二维正态随机场来模拟,褶皱密度的相关函数采用二维马尔可夫相关函数来描述。本文得到的褶皱空间分布的统计参数可以为未来待建的类似场地提供参考。(3)相比于基于褶皱网络航拍照片的渗漏量评估方法,基于褶皱空间分布统计规律的渗漏量评估方法偏保守。不考虑褶皱密度的空间变异性的方法所需要的参数少,对于应用场地的尺寸无限制,但是,该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准确度相对较差。考虑褶皱密度的空间变异性的方法计算的准确度较高,但是,所需要参数相对较多,一般只适用于面积较大的场地。该方法解决了在复合衬垫初步设计阶段尚无褶皱网络航拍照片的情况下如何对场地的渗漏量作评估的问题,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4)根据复合衬垫的湿润面积占场地面积的比例不同,渗漏量在全场范围内平均得到的击穿时间(改进前)是渗漏量在湿润内得到的击穿时间(改进后)的1.4倍到15倍。湿润面积占场地面积的比例与归一化击穿时间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压实粘土衬垫的孔隙率、干密度和Cd2+的有效扩散系数服从正态分布。渗透系数、纵向弥散度和甲苯的有效扩散系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当压实粘土衬垫的服役寿命取值为30-150年时,对于两种典型的污染物(甲苯和Cd2+)而言,吸附参数(如Kd或Rd)、纵向弥散度和渗透系数对压实粘土衬垫的失效概率影响最大。在工程实际中进行优化设计和资源分配时应该重点考虑这些参数的变异性。(5)竖向隔离墙长期服役性能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可以实现将泥浆在超重力下固结成模型墙。马氏瓶和溢流孔较稳定地控制了模型墙上、下游的水头。高精度液位计实现了流量的实时监测。对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若以源浓度的10%作为击穿标准,黄土改性后屏障的击穿厚度减小了 43%。(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01)

顾海荣,梁奉典,李金平,董强柱,徐信芯[2](2018)在《沥青路面加热过程中温度分布的随机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过程中温度分布的统计特性,将加热热流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及密度视为随机变量,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就地热再生加热过程中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叁维模型,并提取节点温度变化曲线;利用MATLAB对温度变化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沥青路面上面层,输入热流密度的随机性对沥青路面表面温度分布的随机性的影响最为显着;在沥青路面内部,比热容和密度的随机性是影响温度分布随机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期刊2018年05期)

李鑫鑫,桑燕芳[3](2016)在《全国日降水过程随机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1961—2013年中国520个站点的日降水数据,选用信息熵指标分析了全国日降水随机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地形、气候、台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全国日降水随机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但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别;结合我国历史旱涝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日降水的信息熵值对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好的识别和划分意义。(本文来源于《面向未来的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四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8-25)

卢彪[4](2016)在《基于指数分布的随机性平面曲线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数分布常被用来描述世界上实体的寿命,从广义上讲,也可以用来描述能量的耗散。本文采用Auto CAD.NET的二次开发技术把二维平面点的可视化问题从非随机点扩展到随机点,并使用指数分布尝试模拟质点运动轨迹中受到某场的作用而产生能量的耗散。(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6年15期)

施磊,边晓燕[5](2015)在《集中式充电负荷及风电出力随机性对系统电压概率分布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大规模集中式电动汽车与风电场接入传统电力系统时,充电站充电负荷的波动性以及风电场出力的随机性会对电力系统电压质量产生影响。本文采用概率潮流计算方法求得各阶矩和半不变量,利用半不变量法结合Gram-Charlier级数展开,经过一次运算求出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分析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和风电场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节点电压概率分布的影响。基于算例仿真分析,验证了考虑随机因素的概率潮流计算能更全面地反映系统节点电压分布情况,为电网的电压质量、安全分析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6)

吴杨,王韬,邢萌,李进东[6](2015)在《基于密文随机性度量值分布特征的分组密码算法识别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现有加密算法识别方案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密文随机性度量值分布特征的分组密码算法识别方案。首先,基于码元频数检测、块内频数检测及游程检测对AES、Camellia、DES、3DES及SMS4密文的随机性度量值取值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k-means算法对其进行了初始聚类划分。其次,针对相同聚类中的分组密码算法识别问题,基于降低特征向量间相似度的原则,求解了码元频数检测、块内频数检测及游程检测对应的密文随机性度量值特征向量维数。最后,对AES、Camellia、DES、3DES及SMS4算法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案在已知密文条件下,实现了对以上典型分组密码算法的识别,相关成果可为进一步探索基于密文随机性度量值分布特征的加密算法识别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沈超,方勇杰[7](2013)在《计及发电功率随机性的暂态稳定裕度概率分布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将电力系统中发电机驱动功率的概率数字特征,变换成失稳模式对应的两群驱动功率的概率数字特征;并将系统稳定裕度按Taylor级数表示成以两群驱动功率为变量、以稳定裕度灵敏度为系数的线性化表达式,通过半不变量求取稳定裕度的概率数字特征;最后利用Gram-Charlier级数计算出系统暂态稳定裕度的概率分布。其中,对于理想两群失稳模式,仅需解析方法即可完成快速计算;对于非理想两群失稳模式,则采用时域仿真计算灵敏度系数,并用分段函数的方法解决由失稳模式变化导致稳定裕度或灵敏度系数突变的描述问题。最后,用两个算例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3年19期)

范凯,魏春琳,李富[8](2013)在《包覆颗粒燃料分布随机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气冷堆采用弥散在石墨基体中的包覆颗粒燃料。包覆颗粒在燃料球内的离散分布及燃料球在堆芯内的离散分布共同导致了燃料分布的双重不均匀性,其分布还具有随机性,由此可能对反应堆的某些参数造成影响。建立适当燃料颗粒随机分布的几何模型,并用MCNP对模型进行相关计算,并与规则分布模型相比较,分析了分布的随机性对有效增殖因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燃料颗粒随机分布会使全堆有效增殖因数较规则模型的稍大,两种模型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种颗粒排列方式在空间和角度分布的不同。(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3年S1期)

张玉波,黄峥,刘芒龙[9](2007)在《时频联合分布理论在序列随机性检验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短时傅里叶变换(FFT)在序列随机性检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时频联合分布(TFD)理论应用于序列随机性的检验中,并且对这种方法作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两组不同伪随机序列的TFD编程分析,表明该方法克服了FFT不能在时域定位的缺点,为随机数发生器(RNG)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马林华,常义林,王晟达[10](2007)在《非规则LDPC码随机性结构的分布规律研究和在短环消除算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随机构造的非规则低密度校验(LDPC)码的随机性结构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PEG(progressive edge-growth)算法提出了一种能够保持非规则LDPC码这种分布规律的消除短环算法,实验说明在构造非规则LDPC码中,该算法比单纯只抑制短环的PEG算法的性能要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期刊2007年04期)

分布随机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过程中温度分布的统计特性,将加热热流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及密度视为随机变量,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就地热再生加热过程中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叁维模型,并提取节点温度变化曲线;利用MATLAB对温度变化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沥青路面上面层,输入热流密度的随机性对沥青路面表面温度分布的随机性的影响最为显着;在沥青路面内部,比热容和密度的随机性是影响温度分布随机性的主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随机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成.考虑漏洞和褶皱分布随机性的复合衬垫服役性能评估方法[D].浙江大学.2018

[2].顾海荣,梁奉典,李金平,董强柱,徐信芯.沥青路面加热过程中温度分布的随机性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8

[3].李鑫鑫,桑燕芳.全国日降水过程随机性的空间分布特征[C].面向未来的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四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2016

[4].卢彪.基于指数分布的随机性平面曲线可视化研究[J].科技传播.2016

[5].施磊,边晓燕.集中式充电负荷及风电出力随机性对系统电压概率分布的影响研究[C].2015年全国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6].吴杨,王韬,邢萌,李进东.基于密文随机性度量值分布特征的分组密码算法识别方案[J].通信学报.2015

[7].沈超,方勇杰.计及发电功率随机性的暂态稳定裕度概率分布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

[8].范凯,魏春琳,李富.包覆颗粒燃料分布随机性的影响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

[9].张玉波,黄峥,刘芒龙.时频联合分布理论在序列随机性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7

[10].马林华,常义林,王晟达.非规则LDPC码随机性结构的分布规律研究和在短环消除算法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7

标签:;  ;  ;  ;  

分布随机性论文-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