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锚结构论文-高美玲,刘大鹏

桩锚结构论文-高美玲,刘大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桩锚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期基坑,基坑检测鉴定,安全评估,加固设计

桩锚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高美玲,刘大鹏[1](2019)在《超期服役基坑桩锚结构检测评估及加固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规范,基坑支护结构除有特殊要求外,均应按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的临时性结构进行设计。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因种种原因造成支护结构超期服役的状况屡见不鲜。超期服役基坑由于使用时限已经超过设计要求,对其自身结构及其周边的建(构)筑物及管线等环境的安全稳定构成极大的威胁。如何检测评价超期服役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延长其服务时限,合理选用加固治理措施,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依托工程实例,阐述了一套可复制的超期基坑桩锚结构检测、评估及加固处理方案,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9年05期)

周英,解继超[2](2018)在《探讨土钉+桩锚结构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复合土钉+桩锚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还不完善,关于此结构的计算方法也没有统一模型,为进一步探讨此结构的理论方法,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建立考虑土钉作用的叁种模型,经计算发现表明不考虑土钉加固作用的模型的弯矩值最大,而适当考虑土钉的加固作用模型计弯矩值较为理想。大量研究表明,土钉主要对土体起到加固作用,计算过程中适当考虑土钉的加固作用,可以减少桩身弯矩,进一步可减少一定的材料浪费;但在位移计算中,从安全角度考虑可不考虑土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8年10期)

桂芳,陈昆鹏,张红勇,王棚,刘晓云[3](2018)在《差异化桩锚结构基坑联合大开挖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天珑项目与传音、乐普项目的基坑大开挖实例,总结出桩锚结构基坑在组织实施大开挖方案时,因项目进度存在差异施工,施工进度领先的基坑项目在设计和施工上需注意的基本事项。(本文来源于《工程质量》期刊2018年08期)

侯松松[4](2018)在《北京某基坑桩锚结构体系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京某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展了不同锚杆倾角、桩的直径、嵌固深度,桩的间距对支护结构影响规律的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以上几个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确定最优桩锚支护结构的参数组合;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优化前后的支护结构,进行了各个工况的模拟分析,并将其与实际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地验证了对支护结构优化设计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设置了3种工况,工况一:基坑开挖到-5.5m处,施做第一道锚杆,施作预应力锚杆尚未发挥作用,桩体最大变形主要集中于桩顶处;工况二:开挖到-10.5m处施做第二道锚杆,桩顶处位移有所收敛,桩体最大位移处的位置开始向桩体下部移动:工况叁:基坑开挖完成,基坑变形最大,且最大处主要集中在11m左右,形状近似呈“弓”字形。基坑外围土体沉降变形呈“凹”槽形,最大位置在距离坑壁13m处附近,工况二到工况叁基坑外围土体沉降较明显,在施工中应引起注意。(2)分析多种影响因素对位移变化的规律可知:桩径、锚杆倾角、桩间距对桩体的水平位移影响比较大,嵌固深度、预应力影响次之,影响因子大小排列顺序为嵌固深度<锚杆预应力<桩间距<锚杆倾角<桩径。(3)在综合考虑基坑安全储备、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下,根据正交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可得最优的参数组合为:桩径为800mm,嵌固深度为3m,桩间距为1.7m,锚杆倾角为10°,对锚杆施加120%的预应力,优化后的结构可以节省11%的造价。(4)优化后的结构对控制基坑变形效果明显,尤其对15m以内桩的水平位移,基坑外围土体30m以内的沉降位移改善尤为明显,但对基坑隆起的改善较小。(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垚[5](2016)在《桩锚结构在黄土地区地铁基坑中的应用及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地铁北大街车站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首次在黄土地质条件下使用了桩锚结构。本文对其应用做了简介,同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锚索的受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结果表明锚索分为自身变形和外力变形两个阶段,但该方案设计偏保守。基于此,采用理正岩土软件对锚索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显示锚索设计值过大,可以减少锚索材料,从而节约成本;锚索应该施加到桩身2/3处,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6年09期)

潘存杰[6](2016)在《桩锚结构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建设工程的数量也在逐渐上升,同时因为现代化建筑普遍较高的特点,对基坑的施工要求也在不断强化。为了更好地保障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文章分析了桩锚结构在深基坑支护当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2016年28期)

徐善常[7](2016)在《铁路边坡桩锚结构受力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稳定性一直是边坡研究的重点,为了加强其稳定性,通常采取各种加固措施。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采取室内模型试验和MIDAS-GTS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综合研究。首先,室内模型试验选取有抗滑桩和无抗滑桩的两组边坡进行试验,对边坡施加推力,测量边坡的的土压力、位移、桩体的位移及应力,同时测量推力板的位移情况。通过模型试验可知,不同位置处桩体受到边界效应影响程度不同,即边坡外侧桩的位移明显大于内侧。并且抗滑桩明显提高了边坡的极限强度,即有桩边坡在13.5KN荷载下完全破坏,无桩边坡在10.5KN荷载下完全破坏,而有桩边坡、无桩边坡均在9KN荷载下出现初始剪切破坏亦表明抗滑桩不能提高边坡土体的固有结构强度。在垂直方向,有桩及无桩边坡土体的极限应力值均越靠近滑裂面,极限应力值越大,表明,有桩及无桩边坡在垂直方向的极限应力值分布相同。同时有桩及无桩边坡剪切破坏现象出现的位置不同,有桩边坡在桩体后侧出现明显鼓丘现象,无桩边坡则在路基与边坡交汇处出现鼓丘现象。其次,对论文依托工程使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测量了土体的位移、应力,桩体的位移、应力、弯矩以及锚杆的应力、位移。由于土体本身具有各向异性,因此在相同位置处,垂直向土体的位移明显大于水平向。而边坡土体的垂直位移,自上而下,位移呈递减趋势;自路基与边坡交汇处至边坡背部,垂直向位移呈递增趋势。同时抗滑桩的位移亦呈现一定规律性。自上而下,内外侧桩体的水平向位移均呈递增趋势,于桩体底部达到最大水平位移;且以桩体中心处为临界点,外侧桩体上侧水平向位移要大于内侧;而在桩体下侧,内外侧桩体下部水平向位移大小则完全相同,由此可见,边界效应对外侧桩体影响较大。在桩体应力方面,自上而下,内外侧桩体的轴向应力发展趋势相同,均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内侧桩体的轴向应力要明显大于外侧。而对于锚杆位移,自上而下,上层锚杆位移要明显大于下层;对于同一位置锚杆,自上而下,位移呈递增趋势,且内外侧锚杆位移曲线几近一致。同时对于锚杆的轴向应力,内外侧锚杆均呈先增后减趋势,于锚杆顶部达到最大正应力,于锚杆底部达到最大s负应力。最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抗滑桩等边坡加固结构提高了边坡的极限强度,却不能提高边坡土体的固有结构强度。同时路基与边坡交汇处为起点的滑裂面为危险滑裂面,支护结构应该尽量支护到滑裂面。(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1)

潘祖高[8](2015)在《桩锚结构在边坡支护上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导致形成大量的人工边坡,桩锚支护是治理边坡中的一种支挡形式。为了研究桩锚支护在边坡上的应用机制,本文以贵州某地区失稳边坡为例,通过现场勘查结合边坡岩土组成、结构特征、受力状况,确定桩锚支护形式。结果表明桩锚支护结构在岩土混合边坡的上有巨大优势,而且经济、实用、安全。(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5年03期)

马郧,徐光黎[9](2013)在《SMW+水泥土桩锚结构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以武汉长江Ⅰ级阶地基坑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SMW+斜向加筋水泥土桩的一种新型支护结构,用于软弱地层、周围环境受限制条件下的基坑工程支护。它充分利用了SMW工法的优点,配以斜向加筋水泥土桩锚支撑,解决了周边环境受限制条件下的侧向抗力不足的问题。在武汉长江I级阶地汉口一基坑工程中的首次应用表明,该新型支护结构合理安全,可为基坑及地下室的施工提供最大空间,又可确保了基坑和紧邻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是复杂地质条件与环境下基坑支护的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许录明,楚丽爽,戴建阳,魏清殿[10](2013)在《桩锚结构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南人民置业网络传媒大厦为实例,介绍深基坑工程设计选型过程和施工情况,并对变形监测结果中的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冠梁水平位移、锚索拉力进行分析,对桩锚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桩锚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复合土钉+桩锚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还不完善,关于此结构的计算方法也没有统一模型,为进一步探讨此结构的理论方法,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建立考虑土钉作用的叁种模型,经计算发现表明不考虑土钉加固作用的模型的弯矩值最大,而适当考虑土钉的加固作用模型计弯矩值较为理想。大量研究表明,土钉主要对土体起到加固作用,计算过程中适当考虑土钉的加固作用,可以减少桩身弯矩,进一步可减少一定的材料浪费;但在位移计算中,从安全角度考虑可不考虑土钉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桩锚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高美玲,刘大鹏.超期服役基坑桩锚结构检测评估及加固措施[J].工程勘察.2019

[2].周英,解继超.探讨土钉+桩锚结构计算方法[J].河北企业.2018

[3].桂芳,陈昆鹏,张红勇,王棚,刘晓云.差异化桩锚结构基坑联合大开挖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质量.2018

[4].侯松松.北京某基坑桩锚结构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5].王垚.桩锚结构在黄土地区地铁基坑中的应用及优化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

[6].潘存杰.桩锚结构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

[7].徐善常.铁路边坡桩锚结构受力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6

[8].潘祖高.桩锚结构在边坡支护上的应用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

[9].马郧,徐光黎.SMW+水泥土桩锚结构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以武汉长江Ⅰ级阶地基坑工程为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

[10].许录明,楚丽爽,戴建阳,魏清殿.桩锚结构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3

标签:;  ;  ;  ;  

桩锚结构论文-高美玲,刘大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