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普外一科新疆伊犁835000)

【摘要】目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2014年02月—2016年05月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为15例,30例患者均进行相应的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抗凝治疗;研究组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恢复时间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2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病情,还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介入性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049-02

下肢深静脉是肺动脉栓塞的栓子主要来源,其引发率可高达75%~90%。因此重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显得极其关键和重要[1]。临床治疗一般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单纯抗凝治疗以及介入性溶栓治疗等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下为详细的报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4年02月—2016年05月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为15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16~84岁,平均年龄(50.25±4.17)岁;左下肢病变患者与右下肢病变患者分别为11例:4例,本组患者采取单纯抗凝治疗;研究组男9例,女6例;年龄15~83岁,平均年龄(49.11±3.45)岁;左下肢病变患者与右下肢病变患者分别为10例:5例,本组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对患者进行对比可知,2组年龄、病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下一步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抗凝治疗,给予1.25万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天2次以及给予口服2.5mg~7.5mg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华法令可同时治疗3~5d,若凝血酶原时间达到理想值,则可以停用低分子肝素钙,仅用华法令进行治疗;此外给予口服100毫克阿司匹林,1d一次。

1.2.2研究组研究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介入性溶栓联合方案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方案:①术前,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查看患者下腔静脉组织、髂股静脉组织中是否出现血栓。②采取Seldinger方案对患者进行穿刺,如果患者双侧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需选择患者右侧的颈内静脉组织进行穿刺置管,并进行静脉造影,确定患者下腔静脉组织的解剖特征、管径等信息。③在X线的引导下,于患者双肾静脉组织的开口处放置滤器,造影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滤器,如果患者下腔静脉组织中出现血栓,则需调整滤器位置,经患者右颈的静脉组织处,确保滤器高于肾静脉组织的水平位置。④术后,再次对患者进行造影,对其滤器倾斜情况、滤器形态等进行观察。

介入性溶栓方案:以患者疾病类型为参考对象,对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具体包括顺流溶栓治疗以及逆流溶栓治疗等。①逆流溶栓。以患者健侧的股静脉组织为起始点进行插管,直至患者患侧的髂股静脉组织处止。②顺流溶栓。以患者患肢的大隐静脉组织或足背静脉组织为起始点进行插管,直至患者患侧的髂股动脉处止。一般而言,如果患者病情属于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需予以顺流溶栓治疗;如果患者病情属于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需予以逆流溶栓治疗。

1.3观察指标

给予两组患者介入溶栓治疗和单纯抗凝治疗,并将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显著。

2.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经对比,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所示:

3.结论

由于深静脉血栓大多数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少数会发生于上肢静脉,并且上肢静脉血栓一般发生于静脉炎、导管留置术后等情况下,因此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研究越来越多。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临床上给出的致病因素是血液出现高凝状态、血液瘀滞和血管内膜损伤,而其他研究表明,深静脉血栓发病原因和吸烟、高血压、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肥胖、肿瘤以及遗传因素有关[2]。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强调以患者血流方向、疾病分型为参考指标,对患者进行逆流溶栓治疗或者顺流溶栓治疗,使导管深入至患者静脉血栓处,可有效提升用药浓度,确保血栓组织在短时间内溶解,不仅能提升患者管腔再通率,避免其静脉瓣膜出现粘连现象,而且还能防止出现瓣膜组织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综合症以及肺栓塞等症状。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病情,还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

【参考文献】

[1]陈亮,顾建平,楼文胜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1):37-40.

[2]康亦锋,黄焱,冯嗣寅.Aegisy可回收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01):65-67.

标签:;  ;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