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路由论文-莫峥嵘,陈子原,齐天一

感知路由论文-莫峥嵘,陈子原,齐天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知路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能量采集感知路由,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应用,预测模型

感知路由论文文献综述

莫峥嵘,陈子原,齐天一[1](2019)在《面向物联网应用的能效感知路由》一文中研究指出能量采集被认为是基于大型无线传感网络(WSNs)应用的物联网(IoT)的关键技术。为此,针对基于WSNs的IoT应用,提出能量采集感知路由(EHARA)。EHARA路由引用延长退避机制,并结合能量预测策略定义链路成本变量。然后,再利用链路成本变量建立路由表,进而选择传输数据包的最佳转发路由。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随机性最小路径恢复时间(R-MPRT)路由,提出的EHARA路由极大地提高了网络寿命和能量效率。(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高晓格[2](2019)在《基于能量感知的船舶网络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路由算法是保证船舶网络成功传送数据的关键技术,针对当前船舶网络路由算法存在能耗大、船舶网络寿命短等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能量感知的船舶网络路由算法。首先分析当前船舶网络路由算法研究现状,找到引起船舶网络路由算法不足的因素,然后考虑船舶网络路由的总能耗和节点的剩余能量构建了船舶网络路由,最后进行了船舶网络路由算法性能测试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船舶网络路由能耗小,大幅度提升了船舶网络能量利用率,船舶网络数据传输成功率得到改善,而且性能优于当前其他船舶网络路由算法。(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8期)

高宏超,陈晓江,徐丹,彭瑶,汤战勇[3](2019)在《无源感知网络中能耗和延迟平衡的机会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部署于野外的感知网络在应用时广泛存在节点能量不足的问题,而新型的使用能量收集技术的节点可以通过周期性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来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因此,针对使用能量收集型节点的无源感知网络,能耗不再像有源节点网络那样成为制约网络性能最关键的因素.综合考虑能耗和延迟,可以在使节点获得较长生存周期的同时提高数据到达基站的速度.针对现有应用于无源感知网络的路由协议大多不能兼顾能耗和延迟性能的问题,提出了能耗和延迟平衡的机会路由协议(balance of energy and delay opportunistic routing protocol,简称EDOR).该协议通过分析节点通信过程来估算节点的预期能耗值,使得节点选择令自己能耗较低的邻居节点作为转发候选.在最终确定转发节点时,该协议通过结合候选节点下一跳邻居节点的占空比信息来进行决策,使得发送节点选择能够更快将数据转发出去的候选节点来降低延迟,从而实现能耗和延迟性能的平衡.最后,该协议还通过设计退避策略来实现转发节点的单一性,减少机会路由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数据包副本数量.(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卢允伟,程杰,万锦昊,陈友荣[4](2019)在《一种移动无线传感网的移动感知数据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稀疏移动无线传感网下节点移动导致的网络分裂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提出一种移动无线传感网的移动感知数据路由算法。在MSDR中,提出移动传感节点的路由期望值计算公式和汇聚树构建方法。如果移动传感节点寻找到Sink节点的数据传输路径时,将数据通过多跳的方式发送给Sink节点,否则分析存在的两种情况(是否获知Sink节点位置),提出不同的传输权值计算公式和中继其他传感节点数据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MSDR可提高Sink节点数据接收率,降低节点平均能耗和节点剩余能量方差。在一定条件下,MSDR比GPSR、AODV-M和RASeR更优。(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谢英辉,李跃飞[5](2019)在《面向物联网应用的节点移动感知路由》一文中研究指出维持点到点(point-to-point,P2P)通信,并支持终端移动是多类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应用的基本要求。这些应用的路由协议必须能应对节点移动环境,并能实现能量有效的P2P路由。为此,提出基于移动感知的能效路由(mobility aware energy efficient routing,MAEER)。MAEER协议在控制信息中添加移动标志,通过移动标志能够感知邻居节点的状态,进而降低移动对网络拓扑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选择静态节点而不是移动节点作为父节点构建临时的目标导向的有向无环图(destination oriented directed acyclic graph,DODAG),提高路由的稳定性。仿真数据表明:与P2P-RPL协议相比,MAEER协议的能耗降低了近24%,数据包传递率提高了近15%。(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08期)

钟晓雄,陆瑛,农英雄,陈智斌,孙忱[6](2019)在《认知社会物联网中能量感知的编码机会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物联网是一种集合人与物关系的新型物联网形式。针对物联网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提出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社会物联网——认知社会物联网(CR-SIoT)。认知社会物联网中频谱资源的动态性、设备的移动性和社会性及业务流的多样性,给路由机制的设计带来更大的挑战。机会路由充分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机会地传输数据,进而提高网络性能。因此,提出一种面向多业务的能量感知的编码机会路由。路由度量标准考虑了认知社会物联网中的社会属性及能量问题,提出基于拍卖模型的双层候选节点集选择算法和基于博弈论的信道分配算法。同时,为了加快数据传输进程,在所选候选节点传输数据时,采用网络编码技术进行"批量"传输。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机会路由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9年07期)

贺瑜飞,马崛,延卫军[7](2019)在《接触时间感知的移动WSNs路由》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数无线传感网络应用中需要处理节点移动性,为此,面向移动无线传感网络(M-WSNs),提出基于接触时间的区路由(CTAR)。CTAR路由先利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相对位置信息形成活动区,只有区内的节点才能参与路由;然后,利用节点的移动矢量信息选择能够最大化接触时间的邻居节点作为下一跳转发节点。仿真数据表明,与RoF协议相比,CTAR协议的数据包传递率得到有效提高。(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范福杰[8](2019)在《数据中心内基于负载感知均衡策略的高性能路由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中心网络作为现代分布式计算的基础架构,决定了分布式应用的通信性能。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不断成熟,数据中心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分布式计算任务,其底层网络的设计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性能和可靠性,现代数据中心网络通常采用专用的结构化多径拓扑。具体地,以Fat-tree为代表的多径网络已成为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的首选方案。上述多径网络的路由方式与通用的IP网络有很大的不同,直接套用传统的路由算法很容易造成路由性能的下降。因此,本文针对数据中心网络的拓扑结构,提出了专用的高性能路由方案,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数据中心交换机的高性能迭代调度算法。网络设备的交换功能是路由的基础,而迭代调度算法则决定了设备的交换能力。由于硬件发展的滞后性,传统的基于队列长度的多次迭代调度算法很难满足未来高速数据中心的交换需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最高阶优先的调度思想,并基于最高阶优先设计了一种单比特、单次迭代的调度算法。新的算法不仅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通信开销,而且在交换性能方面也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调度算法,为数据中心交换设备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然后,本文针对多径数据中心网络的路径选择问题,设计了基于负载感知的均衡策略和轮盘选择均衡机制。多径网络的负载感知分为全局负载反馈和局部负载预测两种方式,前者具有较高的精度而后者具有较低的开销。本文分别对两种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将负载反馈与模块化架构相结合,提高了全局负载感知的扩展性,同时为局部负载统计设计了链路能力汇聚机制,以提高其预测准确度。当网络负载确定后,基于轮盘选择的均衡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路径选择机制的链路瓶颈和负载波动问题,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带宽利用率,降低了排队时延。接下来,在负载感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动态流簇交换的高性能单播路由方案。该方案通过将负载感知策略与流簇交换相结合,提出了动态流簇交换的概念。基于动态流簇交换的路由方案不但具有强大的负载均衡能力,而且能够兼顾多径网络数据流的有序性,有效提高了单播数据流的路由效率。最后,本文针对数据中心网络中的组通信问题,提出了动态分布式的组播路由方案。该方案具有动态性和分布式两大特性,前者用于支持组播树的动态扩展,提高了组播方案的通用性及其在复杂流量条件下的适应性,后者旨在解决集中式组播方案在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根据数据中心网络的结构化拓扑形式,本文提出了以上行自路由和下行查表为基础的路由规则,有效降低了路由的复杂度。同时,为兼容现有的分布式应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完全分布式的地址分派协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均衡森林的负载感知均衡策略,使得新的分布式组播方案不仅具有较低的复杂度和较高的可靠性,在性能方面亦能达到甚至超过现有的集中式组播方案。本文对交换技术和路由方案的探讨旨在提高数据中心网络的转发效率、扩展能力和可靠性,并降低流量调度的复杂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论文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设计思想。例如,最高阶优先、链路能力汇聚、动态流簇交换和分布式组播等在相关领域均为首创。通过对多径网络路由机制的系统化论述,本文为大规模高速数据中心的设计开辟了新的思路,对未来数据中心网络的研究亦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10)

赵敏[9](2019)在《协议无感知源路由网络的自适应流统计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由方式是影响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数据平面性能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最长前缀匹配(Longest Prefix Matching,LPM)和精确匹配(Exact Matching,EM)路由方式需要大量的匹配流表项,不仅会带来流表项匹配查找时间的延迟,而且可能会引发流表爆炸问题,造成通信资源、计算资源和空间资源的耗费。与传统路由方式不同,源路由是一种轻量级高效率路由方式,边缘交换机将路由信息封装于数据包头部,中间交换机只需匹配对应的出端口字段,针对每一个交换机端口只需一条匹配流表项即可完成所有流的无状态转发。现有的基于OpenFlow的源路由实现大多占用数据包已有协议字段,存在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问题。源路由方式极大减少流表项的同时也带来流区分与统计困难的问题,如果将流统计工作放在端交换机无疑会给端造成过重的负担。针对上述源路由实现方式及源路由网络存在的流统计问题,本文实现了基于协议无感知转发技术(Protocol-Oblivious Forwarding,POF)源路由网络的自适应流统计机制FlowWatcher。FlowWatcher主机端通过监听socket buffer检测并标记大象流;数据平面采用POF技术实现源路由数据包的协议无感知处理流水线;控制平面从两个粒度实现数据流的统计,其一,细粒度的大象流信息统计;其二,粗粒度的老鼠流信息统计。同时将大象流统计信息与老鼠流统计信息分开管理,分别采用Skip List结构和Binary Trie结构存储两种流信息。为了保证统计到全网的主要流量及应对网络流量变化,FlowWatcher提出针对大象流阈值和老鼠流聚合规则的自适应调节机制。对于老鼠流,首先采用实时线性预测模型预测某些流量的变化趋势,如果发现流量异常则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调节老鼠流统计粒度。最后在数据中心网络(Data Center Neworks,DCNs)实现POF源路由并通过一系列功能和性能实验验证FlowWatcher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6-02)

李金航[10](2019)在《群智感知中基于正六边形部署的分簇路由算法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便捷智能移动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传输与交流的主要手段,传统网络中的移动节点由智能设备所替代,在此背景下,群智感知应运而生。群智感知是一种新兴的物联网感知模式,特点是“以人为中心”,实现数据的感知和计算,在整个过程中,整个数据既是由人生产的,最终也是人消费的。但是随着群智感知应用的逐渐复杂,首先,在数据收集时要面临大规模的数据任务,节点难于管理。其次,群智感知中移动节点是基本的感知单元,它们负责完成具体的感知任务,但是这些移动节点自身的能力有限,例如能量有限和缓存空间不足等。然后,局部地区中存在大量冗余的用户持续进行数据的感知活动消耗网络的能量导致网络拥塞,造成网络的传输成功率低,网络开销大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在研究现有的感知网络节点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节点划分的相关技术原理,使用正六边形节点划分网络,然后进行分簇,选出最优簇首节点,节点间使用高效的拥塞控制策略,降低整个网络中数据的传输能量消耗和提高整个网路的传输效率。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1)现有的群智感知网络中受移动节点能力和网络的限制,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多,网络的数据传输能量消耗呈几何指数增加,造成网络的能量消耗过快。为了解决问题,采用正六边形的网络节点划分策略,将网络用虚拟网格工具进行分割为各个区域,定位各个移动节点,保障各个区域的通信,并且与传统的正四边形节点划分策略进行对比,可以有效的减少节点间数据传输的能量消耗,在网络连通性方面更加的稳定。最后,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采用正六边形节点划分能够有效减少整个网络的能量消耗。(2)由于节点的随机移动性,难于管理,为了在有限的资源消耗内,充分发挥节点的能力,便于管理节点,根据节点自身和节点之间的特性,结合正六边形网络节点划分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六边形的最优簇首选取机制。该机制将每个簇中距离簇中心节点坐标的距离和自身能量等因素进而选取最优簇首节点。簇内的各个节点使用更加高效的拥塞控制策略作为簇首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从而降低了传统路由中的网络开销和提高网络的传输成功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能够减少路由中的网络开销,提高网络的传输成功率。(3)在群智感知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冗余用户持续进行数据的收集,导致网络节点中充斥着大量的数据副本,导致网络发生拥塞,增加网络的开销,进而致使网络的性能降低。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缓存丢弃策略。该策略通过计算节点中消息的接收频率、缓存占比以及生存时间来计算节点中消息的活跃度,当节点的缓存不足以接收新的消息的时候,将活跃度最大的消息丢弃,以此来规避网络的拥塞,释放缓存空间。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在保证网络寿命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网络的传输成功率,减少整个网络的路由开销。(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感知路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路由算法是保证船舶网络成功传送数据的关键技术,针对当前船舶网络路由算法存在能耗大、船舶网络寿命短等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能量感知的船舶网络路由算法。首先分析当前船舶网络路由算法研究现状,找到引起船舶网络路由算法不足的因素,然后考虑船舶网络路由的总能耗和节点的剩余能量构建了船舶网络路由,最后进行了船舶网络路由算法性能测试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船舶网络路由能耗小,大幅度提升了船舶网络能量利用率,船舶网络数据传输成功率得到改善,而且性能优于当前其他船舶网络路由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知路由论文参考文献

[1].莫峥嵘,陈子原,齐天一.面向物联网应用的能效感知路由[J].现代电子技术.2019

[2].高晓格.基于能量感知的船舶网络路由算法[J].舰船科学技术.2019

[3].高宏超,陈晓江,徐丹,彭瑶,汤战勇.无源感知网络中能耗和延迟平衡的机会路由协议[J].软件学报.2019

[4].卢允伟,程杰,万锦昊,陈友荣.一种移动无线传感网的移动感知数据路由算法[J].现代信息科技.2019

[5].谢英辉,李跃飞.面向物联网应用的节点移动感知路由[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6].钟晓雄,陆瑛,农英雄,陈智斌,孙忱.认知社会物联网中能量感知的编码机会路由协议[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

[7].贺瑜飞,马崛,延卫军.接触时间感知的移动WSNs路由[J].现代电子技术.2019

[8].范福杰.数据中心内基于负载感知均衡策略的高性能路由方案研究[D].浙江大学.2019

[9].赵敏.协议无感知源路由网络的自适应流统计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10].李金航.群智感知中基于正六边形部署的分簇路由算法研究与设计[D].河南大学.2019

标签:;  ;  ;  ;  

感知路由论文-莫峥嵘,陈子原,齐天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