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传记学论文-董佳,包小红

心理传记学论文-董佳,包小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传记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传记学,铁木真,人格特质,成长性关键因素

心理传记学论文文献综述

董佳,包小红[1](2019)在《铁木真人格的心理传记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传记学是运用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研究非凡人物生命故事的一种方法。铁木真是蒙古族人民家喻户晓的非凡人物,本研究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心理传记学方法来探索铁木真的人格特质。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合,本研究探索出铁木真残忍好斗、豪爽重义、精明强干、卓尔不凡、自立自强和尚武精神六个人格特质。继而,本研究从心理传记学中成长性关键因素和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入手,共提取出影响铁木真人格特质的八个因素,他们的作用方式如下:(1)家庭剧变使铁木真丧失安全感与控制感,产生同一性危机,但这也使铁木真更加独立,并注重自我能力的发展;(2)幼年杀弟的行为,重新激发了铁木真自己王者身份的认知,他再次确立起长者意识,并贯穿着他的一生,这同时为铁木真一生中处理敌友关系提供了借鉴;(3)杰出的祖先间接影响了铁木真人生目标的确立,使他走向王者之路;也影响其实现人生目标的方式,铁木真一生几乎一直在从事复仇战争;(4)优秀的父母是铁木真的直接学习榜样,他们的尚武、不卑不亢、坚忍不拔等特质对他产生深刻影响;(5)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混乱的社会政治环境威胁着古代蒙古人最基本的生存,这使铁木真与同时代的人们一样,积极向外寻求发展;(6)和与离文化明显影响铁木真截然相反的两种人格特质:豪爽重义与残忍好斗;(7)力量和英雄崇拜则促使铁木真注重坚强、坚定等人格特质的培养,并且承担民族重任,反抗异族压迫,致力于建立和平稳定的社会;(8)游牧与狩猎生活皆含有征服,战争的隐喻意义,这极大激发了人们的冒险、反抗、竞争、尚武等人格特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杨远,吴继霞[2](2019)在《志士惜日短——青年费孝通的心理传记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心理传记学方法,对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青年时期进行研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青年费孝通确立了"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免除人的痛苦"这一志向。研究者选取其作品资料、本人自述和他人评价作为研究材料,试图通过心理学的理论探索青年费孝通立志的过程、志向的维持以及志向的践行。(1)何以立志。志向的确定是一个伴随个人发展并切合时代变化的过程。童年时期,对女界先进的母亲和教育督导员父亲的认同让费孝通萌发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好奇。青春期的探索中,革命同伴的惨烈下场和母亲的去世使他做出学医的决定,但两年后为学生争取利益而与学校发生的冲突对志向带来了再一次的思考和选择,最终费孝通选择了能帮助更多人摆脱痛苦的社会学。费孝通对自我意义的追寻指向社会革新,他找到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路径,通过实践影响改变着社会。(2)志何以维。在顺境和逆境中,费孝通始终保持着原本的志向。写作的兴趣是其精神上的需要和物质上的支持;父母的教养培养了他向学的精神、良好的习惯和高社会适应能力;良师、益友、学者团队的人际际遇支持着他社会研究的工作;东西文化的经历促进其反思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希望感和韧性等心理资本帮助其度过艰难的岁月;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3)以志践行。青年费孝通对志向的践行在历史长河里熠熠发光。在社会学的学习中,他不满足于书籍理论,主动寻找学科和中国社会的联结,后兴奋于实地调查对分析中国社会的用途,选择进入人类学学习这一方法。瑶山之行丧妻后,费孝通怀着悲恸仍劝慰青年同伴继续前行,在养伤的江村,他实践自己的想法用花篮瑶的研究方法调查江村。伦敦留学后费孝通毅然回国,执教带学。在艰苦的战时环境中培养学科人才,思考中国社会的解决之道。在紧张的时局环境下,他加入民盟,积极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不畏死亡的威胁。(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舒跃育,李惠芳,汪李玲[3](2019)在《中国心理传记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图谱分析法可清晰展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其他多种渠道补充数据源,借助Excel办公软件和CiteSpace 5.2.R2可视化软件,分别绘制发文数量的时间分布、作者及机构合作、发文期刊统计以及关键词聚类图谱。研究表明:我国心理传记学类文章年发文量曲折增加,研究群体正不断壮大,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创新但进步不明显,目前尚需克服合作零散、理论创建不足等问题,推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化,提升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晴宇[4](2019)在《张爱玲亲密关系的心理传记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创作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深受读者认可。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梦想和孤独给读者们留下深刻印象,也成为了她的标签。本文运用心理传记学方法对张爱玲的亲密关系展开分析,依据历史资料如张爱玲还原自身程度高的作品、她的丈夫和朋友的作品、知名传记作品和自传,通过新精神分析中的客体关系、依恋关系、自我同一性、自卑等理论,对张爱玲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与胡兰成和与赖雅的婚恋关系,以及晚年人际关系等悬念性问题进行深度探讨。试图从外部关系出发深挖张爱玲的内部自我,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解析影响张爱玲的亲密关系成因和创伤后行为变化,从张爱玲亲密关系研究中进一步得出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教育启示。通过心理传记分析法发现,家庭环境、关系创伤、动荡的社会环境影响着张爱玲亲密关系的形成和质量。亲子关系带给张爱玲很大的创伤,早期与父母建立的依恋关系呈焦虑回避型,这使张爱玲面对关系冲突时总持回避态度且影响着张爱玲的亲密关系、她的婚恋关系甚至整个社交关系网络。婚恋关系也带给她很大的创伤,胡兰成的抛弃和赖雅的离去让张爱玲愈加对亲密关系持怀疑和害怕态度,受恋父情结驱使,过分追求爱情的天命,压抑对性的渴望。经历多次“关系破裂”后,张爱玲形成了焦虑回避型依恋模式;高自尊、冷漠、敏感、压抑的人格特征;“弃子原型”等。而依靠自我力量,张爱玲通过反复的文学创造、自我暴露、自我书写完成了这场创伤的自我疗愈。本次研究帮助传主和研究者完成了一次精神联结,对研究者自我人格完善有了教育启示,也对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有了思考。以张爱玲为例,结合早期亲子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7-01)

马皑,宋业臻[5](2019)在《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方法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心理学由于"本体与方法"的割裂形成科学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双峰对峙的局面,科学心理学受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而难以直面人性关怀问题;以人文心理学为研究传统的心理传记学,通过对悬疑性问题的逐层解读,直面人类心理动力系统,从而能够直面人性关怀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心理传记学的发展,对当前心理传记研究的资料筛选、研究模式、理论运用改进,以期研究者能够更好地通过史料分析进入传主生命事件的历史现场,对传主生命历程进行恰当的理论解释,从而进一步激发中国本土心理传记学发展的动力。(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贺岩[6](2019)在《胡适新红学研究之心理传记学探析——兼谈时代、学术与红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胡适的红学研究成果为核心,结合胡适其他思想文化成果及相关传记作品和人生历程,应用"心理传记学(Psychobiography)"研究方法,深入探索胡适红学研究中表现出的矛盾行为——致力于《红楼梦》研究与对《红楼梦》本身过低评价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一行为的心理根源和实质。指出胡适这种矛盾性的行为是有感于时代需要而做出的言不由衷的表态,其内心对《红楼梦》的极度推崇才是对《红楼梦》的真正态度,其离开大陆赴台前独将"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带走,作为家国文化的唯一象征即是这种态度的表现。(本文来源于《曹雪芹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舒跃育[7](2018)在《心理传记学的历史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作为一种研究取向的心理传记法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但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心理传记学却于新世纪初才得以确立。该领域源于心理学独立之初人文取向心理学家的努力,后来在人格心理学家的推动下,最终发展为一门在心理学、史学和文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交叉学科。当前,心理传记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逐渐确立,相关的制度性建设也逐渐展开。依据该交叉学科的特点,心理传记学将有望成为推进心理学本土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付瑾[8](2018)在《中国典型贪婪人物的心理传记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贪腐是人类社会发展衍生而出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心理因素是贪腐问题滋生蔓延最根本的原因。为了深入了解人类的贪婪心理问题,本研究以五名中国典型贪婪人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方法,以《论语管理素质编码手册》和《儒家心理资产与债务》为工具。使用《清史稿·和珅传》、《和珅传》、《明史·刘瑾传》、《刘瑾传》、《明史》、《魏忠贤传》、《严嵩传》、《晋书·石崇传》、《石崇传》,等史记材料内容进行编码和分析研究,深度挖掘贪婪的本质及其影响。研究着重探讨了叁个方面:(1)典型贪婪人物的人格结构分析。(2)典型贪婪人物核心特质的成因分析。(3)典型贪婪人物的核心特质对其个人与社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贪婪人物的儒家心理债务的8项核心特质大部分贯穿终生,并且在执政掌权期间达到巅峰。最具代表性的核心特质有:贼、容、贪、欺、虐、立、娇乐、敬。典型贪婪人物的儒家心理资产的核心特质较为零散出现,没有集中于某个年龄阶段。五名研究对象的人格结构没有较大差异,说明五位具有代表性的贪婪人物在人格特质上具有一致性。而这些核心特质产生的原因大多与研究对象早期的不理想的家庭环境和恶劣的时代背景有关。童年的疾苦,促使他们追求更高更多的利益和权财,在其拥有权力和财富时便会产生过度补偿心理,并通过不断的索取来弥补过去物质和精神上的缺陷来进行自我保护。还有社会环境因素,如人际际遇和从众心理也是导致各核心品质较为明显的原因,动荡的时代,普遍民众都抱有做官发财的意识,为此利用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就变得十分稀松平常。欺瞒、残暴、不包容、祸害他人就变成他们通往利益之路的捷径,也是时代环境造就的个人价值观体系。因为这些追求利益不惜代价的人格特质使他们在其发展道路上大多结局凄惨,并且在其发展的关键期,选择达到目的的手段也较为相似,都是选择不择手段的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以攥取利益为第一原则。当然如此产生的吏治模式,导致他们所在的社会政治活动都变得较为扭曲。而绝对权利又导致绝对贪腐,伤害最多的为当时无权无势的百姓,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社会秩序变得难以维持,甚至导致了他们所在朝代的更迭灭亡。(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何梦君[9](2017)在《矛盾的性格:胡兰成心理传记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心理传记学的角度探讨胡兰成的性格,以胡兰成性格的矛盾性为主要探讨内容,从多个方面解读其性格的形成原因。研究一使用Elms九步骤研究方法搜集材料,探讨胡兰成“反叛”与“规矩”、“真实”与“虚伪”、“深情”与“无情”、“淡泊”与“功利”四个方面的性格特点,揭示其性格的矛盾冲突,指出矛盾的性格是其“混沌”的处世态度的表现。研究二兼用心理传记学中因果式(Causal)解释模型和连贯整体式(coherent-whole)解释模型从家庭环境、亲子关系、戏曲文化、多元思想、时代背景以及逃亡经历等角度追溯其性格形成的缘由,剖析了童年经历和成年期的遭遇对他的影响。文章从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讲述了胡兰成的生命故事,对当前的胡兰成研究起到了补充和深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应思远[10](2017)在《赵梓森院士自大情绪特质的心理传记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择心理传记学的方法和视角,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梳理,形成了中国光纤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的人生故事,并以人生—故事认同模型为分析框架,用两个研究对赵梓森的人生故事进行解读,发现赵梓森表现出的骄傲情绪是一种自大情绪特质,并从功能性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对于人生故事的编写,首先,对访谈逐字稿中的事件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一份事件清单;其次,按照“凸显性”指标和“成长性关键因素”对清单内容进行筛选;最后,以时间线索将这些事件组织成完整的人生故事。研究一从“主题”与“核心事件”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赵梓森的人生故事以“能量”为主题,即自我成长、取得成绩、获得权力是他的主要关注点;进一步聚焦“能量”主题下的核心事件,还发现它们表现出一种的固定模式:以与被怀疑和不认可为开端,以展现自身能力为发展,以最终战胜地位较高的竞争对手为结局。对于成就事件,赵梓森表现出的骄傲情绪既有合理的成分,又有过度的倾向。通过“骄傲的过程归因理论”,分析了赵梓森对于成就事件的归因风格,论证了赵梓森表现出的骄傲情绪属于自大情绪特质。研究二从“预设观念”与“自我意象”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在对世界的一般看法上,赵梓森持社会和人际中充满怀疑和竞争的观念,并据此提取出了赵梓森人生故事中两个鲜明的自我意象——“小孩子”和“世界冠军”。身体自我、家庭的关注和期待是两个意象形成的心理来源。综合研究一、二的结果,赵梓森的自大情绪有其特殊的功能,它能够促使个人意象由“小孩子”向“世界冠军”转换,进而获得强劲的行为动力。赵梓森自我定向的特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易于遭受怀疑和打压,这也触发了他“小孩子”自我意象的凸现。但借助于自大情绪特质,“小孩子”得以向“世界冠军”意象转换,由此获得的强劲动力最终帮助其赢得了中国光纤之父的地位。(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心理传记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心理传记学方法,对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青年时期进行研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青年费孝通确立了"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免除人的痛苦"这一志向。研究者选取其作品资料、本人自述和他人评价作为研究材料,试图通过心理学的理论探索青年费孝通立志的过程、志向的维持以及志向的践行。(1)何以立志。志向的确定是一个伴随个人发展并切合时代变化的过程。童年时期,对女界先进的母亲和教育督导员父亲的认同让费孝通萌发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好奇。青春期的探索中,革命同伴的惨烈下场和母亲的去世使他做出学医的决定,但两年后为学生争取利益而与学校发生的冲突对志向带来了再一次的思考和选择,最终费孝通选择了能帮助更多人摆脱痛苦的社会学。费孝通对自我意义的追寻指向社会革新,他找到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路径,通过实践影响改变着社会。(2)志何以维。在顺境和逆境中,费孝通始终保持着原本的志向。写作的兴趣是其精神上的需要和物质上的支持;父母的教养培养了他向学的精神、良好的习惯和高社会适应能力;良师、益友、学者团队的人际际遇支持着他社会研究的工作;东西文化的经历促进其反思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希望感和韧性等心理资本帮助其度过艰难的岁月;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3)以志践行。青年费孝通对志向的践行在历史长河里熠熠发光。在社会学的学习中,他不满足于书籍理论,主动寻找学科和中国社会的联结,后兴奋于实地调查对分析中国社会的用途,选择进入人类学学习这一方法。瑶山之行丧妻后,费孝通怀着悲恸仍劝慰青年同伴继续前行,在养伤的江村,他实践自己的想法用花篮瑶的研究方法调查江村。伦敦留学后费孝通毅然回国,执教带学。在艰苦的战时环境中培养学科人才,思考中国社会的解决之道。在紧张的时局环境下,他加入民盟,积极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不畏死亡的威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传记学论文参考文献

[1].董佳,包小红.铁木真人格的心理传记学研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杨远,吴继霞.志士惜日短——青年费孝通的心理传记学研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舒跃育,李惠芳,汪李玲.中国心理传记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4].刘晴宇.张爱玲亲密关系的心理传记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5].马皑,宋业臻.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方法思考[J].心理科学.2019

[6].贺岩.胡适新红学研究之心理传记学探析——兼谈时代、学术与红学的关系[J].曹雪芹研究.2019

[7].舒跃育.心理传记学的历史与展望[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付瑾.中国典型贪婪人物的心理传记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9].何梦君.矛盾的性格:胡兰成心理传记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10].应思远.赵梓森院士自大情绪特质的心理传记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心理传记学论文-董佳,包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