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思想论文-邓鹏,吴健锋

生活美学思想论文-邓鹏,吴健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活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渔,现实观照,生活美学,李渔全集,戏剧理论,美学思想,诗词,小说理论,创作风格,审美意趣

生活美学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邓鹏,吴健锋[1](2020)在《生活美学中的现实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于明末清初的李渔是中国戏剧大家,也是戏剧理论大家。上世纪90年代初《李渔全集》出版付印,2010年新版的《李渔全集》又梓行于世,内容愈加丰盈,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李渔其文其人,多有为后世称道之处,其为学为人之思想,亦对后世影响深远。河北大(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20-01-17)

都晓晓,吴聪[2](2019)在《现代美学视域下的生活美学思想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美学是现代美学叁大潮流之一,其思想渊源以深刻的中国传统儒、道审美理想和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为根基,是现代人追求日常有情人生的美学依据。生活美学具有基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渊源和社会渊源,古今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构筑了独特的审美生活方式和经验。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生活美学在现代美学语境下的立场,探索现代生活中生活美学的表现形式,发掘生活美学的深层意涵。(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张宝贵[3](2018)在《生活成为艺术的可能性——马克思与舒斯特曼生活美学思想之比照》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和舒斯特曼虽然所处时代及思想派别不同,却持有基本相同的生活美学主张。首先,他们都持有观念具身化的思想,不赞成思想观念的独立性,认为其目的在于改变世界。其次,二人也一致认为改造世界的目的是让生活本身成为艺术,其条件有二,即观念与感性肉身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但在生活成为艺术的途径上,马克思看重的是政治伦理意义上的实践,舒斯特曼则诉诸日常身体训练。二人生活美学思想的不同并非对立,而应为互补关系。(本文来源于《外国美学》期刊2018年02期)

苏绪玲[4](2018)在《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来源于生活,面向生活。以生活世界为核心的探索是时代的呼唤、人类的诉求和走向现代文明的内在需求。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渊源于深厚的哲学基础,更和中国古典生活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是一种倡导在生活世界中陶养高尚品格的美学思想。它追求的是以审美化、艺术化的态度来关照日常生活世界,探索平凡生活中存在的诗性趣味和审美价值。在当今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及其研究价值。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生活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深入的角度,来深入研究丰子恺的生活美学思想。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渊源于中国的儒道生活美学思想,以及西方马克思、维特根斯坦、杜威以及车尔尼雪夫斯基哲学思想的生活观。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经历了成长环境的艺术熏陶,日本游学的学术滋养,生活美学思想的形成以及生活美学思想的升华的发展历程,生活美学思想也不断丰富升华完善。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叁个维度是物质生活、艺术生活以及宗教生活。核心范畴是“绝心说”、“童心说”和“同情心”,具有生活趣味性、广泛的社会性、超越宗教性的思想特质。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对回归生命本真,追求和谐统一的生命境界,弘扬万物平等的人生观,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为建构一种趣味、有意义的真率生活模式提供另一条可行的途径,增进当代人生活的幸福感和趣味性。(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6-10)

柴瑞雪[5](2018)在《张潮《幽梦影》生活美学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生活美学较之前有了更大的发展,张潮就是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在其着作《幽梦影》中,生活美学思想体现的最为充分。本文从文学、美学、社会学等方面观照张潮的生活美学思想,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展示书中丰富的生活美学内容及其现代意义,使《幽梦影》的价值充分体现。第一部分:论述张潮生活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笔者将从生活之“趣”、生活之“美”、生活之“憾”以及生活之“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探究张潮生活美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张潮生活美学思想的形成有诸多原因,既得益于一定的社会条件,如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的世俗化转型、种种崇尚个性自由的思想、晚明生活美学的铺垫以及移居扬州后,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对其带来的影响;也来源于张潮自身的经历,如科举不第、家道中落、喜好交游等,这些都促使张潮生活美学思想的形成。第叁部分:探讨张潮生活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笔者认为《幽梦影》中所体现的生活美学思想对于现代人们审美心理的建构、审美趣味的提升、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等,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张潮《幽梦影》生活美学思想的价值及其现代意义,颇具研究价值。其富有建树的生活美学观点和丰富的艺术实践对于现代人生活美学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05)

赵月婷[6](2018)在《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的生存状态”始终是林语堂文化观念的中心和落脚点,他提出以审美的眼光对生命本体以及经验性的“生活世界”进行观照,以幽默的人生观、实现真我的生命意识和闲适的生活理想来安放处于现代转型期焦灼的心灵,以期“精神和谐”,这也是他在中国近现代美学领域的特殊意义所在。本文以林语堂生活美学的历史建构过程为核心问题,试图重返历史现场,揭示其动态生成过程中的丰富细节。论文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绪论以“精神信仰”为观测点,对林语堂漫长的信仰探索进行梳理。“人文主义上帝”作为其精神支柱,让他始终保有对人生的坚执信仰,并不断扣问“人的灵性问题”,探寻理想生活,其“宇宙文章”便搭建在此基础之上——以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为旨归,用文化融合的视野对东西文化进行改造和摘取,建构具有普适价值的人类理想生活远景。第一章考察从1924-1970年林语堂幽默人生观发生的位移。二十年代幽默的提出乃是针对国民性改造而发,其重点落在“真实的人生态度”上;叁十年代在愈发严峻的政治氛围和言论管控下,林语堂由社会批判转向自我园地的维护,其幽默心境不断向内收缩,宽容、同情等质素消解了幽默早期的政治批判性,带有消极抵抗意味,同时以“悲悯”、“超脱”实现对当下人生境遇的超越;在对西讲中的语境下,林语堂以东西文化融合的眼光和超越国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将幽默的作用提升到改变人类文化根基的高度来理解,渐至晚年,其幽默人生观愈发显现出他对人性中至善“神性”的不懈追求。第二章主要勾勒林语堂对“如何实现真我”这一问题的探寻过程。从完成形态来看,他对自我的要求呈现出向外挖掘和对内探索的特质。“向外”指的是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通过建立自己的园地来获取人格独立与心灵自由。“对内”则要求实现自我,追求个体精神世界的健康、博大和完善。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林语堂关于“人”的思考都有其需要面对和回应的问题:叁十年代其性灵文学实践,以“表现自我”而确立自我,试图突出“革命”重围;《生活的艺术》中不遗余力地探讨“人类天性”问题,以抵抗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对个体的异化和物化;五十年代末,以宗教的恢复来寻求自我精神世界的完善。第叁章讨论闲适生活哲学的发生与演进。叁十年代闲适格调是与林语堂力求恢复文学独立性、重塑现代“新人格”的文化理想联系在一起的,其理论重心始终落在如何建构一种有闲的文化氛围上;在跨文化的语境下,林语堂的闲适哲学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针对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精神负累,他以富有浪漫诗意的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作为救治良方,来修复西方现代人焦灼的心灵和碎片化的个人生活;渐至后期,他以超越时空的宏阔视域,将古今中外文化中探讨“生活”的优质因素加以提炼整合,夯实、丰富了生活美学的内涵,《奇岛》是其生活美学探索的具体展现。(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刘丹丹[7](2018)在《梁实秋的日常生活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实秋是二十世纪着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和翻译家。本文试图从“日常生活”这一视角出发,走近梁实秋。通过梁实秋作品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审美活动,在日常生活领域中探讨梁实秋的审美倾向、审美趣味以及审美思想,解读梁实秋日常生活美学思想形成的根源,揭示其日常生活审美价值,及其对当代人审美所具有的重要启示。通过自己的审美体验,梁实秋于最俗常的生活中蕴含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与当今的日常生活美学“回归生活”的概念不谋而合。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叁个部分。引言部分概述了梁实秋美学思想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选题的缘由和价值。第一章立足于日常生活,梳理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日常生活”概念的界定,阐述了梁实秋日常生活的审美表现,探讨了梁实秋日常生活美学思想形成的原因。第二章通过对哲学史上“自然”概念的总结,分析了梁实秋崇尚自然的思想在生活中的表现,又分别从政治理想自由、创作自由、个人生活自由叁个方面揭示其生活中追求自由的思想。第叁章具体分析了梁实秋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儒家的“中和观”,以及其理性合度的生活方式与节制适度的文学观念。第四章分别从生活情趣的高雅、以及典雅的审美品位两个方面来分析梁实秋以“雅”为美的日常生活思想。再将梁实秋的“雅”与周作人的“苦”从文章风格、生活态度、绅士风度角度作比较,分析造成“雅”与“苦”的根源。第五章试图对梁实秋日常生活美学思想进行客观的审视与批判,并与当下人的生活状态进行比照,揭示其合理内涵,反思其不足之处。结语部分,对梁实秋的日常生活美学思想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梁实秋的日常生活美学思想的意义与价值做出相应的评价。(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张宝贵[8](2018)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本体论生活美学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重要的美学文献,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张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做过多种解读。这些解读大多以实践为基础,在美的艺术范围内搭建马克思美学。但从马克思的表述来看,物质生产实践只是生活决定性力量中的一个层面,美的艺术也只是马克思美学视野下的一种。将生活作为美学思考的出发点,将美的属性赋予各种生活方式而不唯独限于美的艺术,应该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主题,是一种本体论生活美学的表达,这也令马克思美学走出传统理论美学的视域,在活着和如何活的生活层面切入到人的生存问题当中。(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宝贵[9](2017)在《本体论的生活美学——杜威与李泽厚思想比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生活美学在中国的出现是值得深思的理论现象。从现实层面看,20世纪90年代消费文化的兴起与繁衍无疑是基础推力。随着80年代现代性的追索向90年代后现代的过渡,审美迅速走出朦胧诗、先锋小说、学院艺术的圈子,向消费社会逐渐渗透,从博文到网络小说,从艺人走穴到超女,从画廊个展到个人收藏,从街头雕塑到美容时装,如此等等,毋庸讳(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7年05期)

马草[10](2015)在《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起点是对死亡问题的思考,他认为人终有一死,因此要及时行乐。行乐之关键在于有行乐之心,这是进行生活审美应持有的主观态度,是其必要前提。而要想获得行乐之心,需做到知足、止忧、心和。李渔认为生活审美的对象为世俗闲情,也即家常日用之事,目标是追求体舒神怡,做到美善相济。李渔主张雅致之旨是生活审美的价值标准,其源自于日常生活形式的精致化。雅致具体表现为新异,但自然是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最高追求。(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5年05期)

生活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活美学是现代美学叁大潮流之一,其思想渊源以深刻的中国传统儒、道审美理想和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为根基,是现代人追求日常有情人生的美学依据。生活美学具有基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渊源和社会渊源,古今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构筑了独特的审美生活方式和经验。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生活美学在现代美学语境下的立场,探索现代生活中生活美学的表现形式,发掘生活美学的深层意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活美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邓鹏,吴健锋.生活美学中的现实观照[N].河北日报.2020

[2].都晓晓,吴聪.现代美学视域下的生活美学思想浅析[J].美育学刊.2019

[3].张宝贵.生活成为艺术的可能性——马克思与舒斯特曼生活美学思想之比照[J].外国美学.2018

[4].苏绪玲.丰子恺生活美学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18

[5].柴瑞雪.张潮《幽梦影》生活美学思想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8

[6].赵月婷.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8

[7].刘丹丹.梁实秋的日常生活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18

[8].张宝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本体论生活美学思想初探[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

[9].张宝贵.本体论的生活美学——杜威与李泽厚思想比照[J].文艺争鸣.2017

[10].马草.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研究[J].美育学刊.2015

标签:;  ;  ;  ;  ;  ;  ;  ;  ;  ;  

生活美学思想论文-邓鹏,吴健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