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证候特征论文-杨小静

临床证候特征论文-杨小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床证候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因子分析法,重症肺炎,中医证候,分布

临床证候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杨小静[1](2019)在《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重症肺炎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特征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重症肺炎(SP)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特征。方法以2016年12月~2018年11月间入本院治疗的398例SP患者为研究主体。根据患者病情填写《S P中医证候收集表》,并创建四诊信息数据库,利用中医四诊数据库与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分析中医证候分布与演变规律。结果 SP症候学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多累及脏腑,证候特点为从实到虚。入院时公因子13个,出院时公因子14个,入院证候要点为热证、痰症证与津亏。出院证候要点为气虚、阴虚与阳虚。气滞、血瘀和湿阻等可作为该病的兼夹证候。结论因子分析法能够有效反映SP患者的证候分布与演变规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方群英,吴丽敏,孙秀英,刘芬,方朝晖[2](2019)在《不同中医证候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加指导同房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候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门诊促排加指导同房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门诊促排加指导同房助孕治疗的216例PCOS不孕患者,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探索PCOS不孕患者的证候特征规律,并统计各证候患者的BMI、性激素水平、糖代谢情况、促排卵结局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结合科室专业知识,且经过专家讨论后,最终确定5类符合临床的证型,即脾虚痰湿型(102例,47.22%)、痰瘀互结型(46例,21.30%)、脾虚肝郁型(35例,16.20%)、肾虚血瘀型(22例,10.19%)和其他型(11例,5.09%),脾虚痰湿型、痰瘀互结型患者肥胖程度较脾虚肝郁、肾虚血瘀型、其他型患者重(P<0.01),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患者的LH、LH/FSH、T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各证型脾(P<0.05),脾虚肝郁型PCOS不孕患者PRL的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不同证型PCOS不孕患者间FSH、E_2的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脾虚痰湿型、痰瘀互结型患者血糖异常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其妊娠率亦较其他证型高(P<0.05);不同证型的PCOS不孕患者卵泡生长速度、内膜厚度及直径≥16 mm的卵泡个数无差异(P>0.05);各证型流产发生率较高,其中肾虚血瘀型患者流产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证型PCOS不孕患者BMI、基础性激素(LH、LH/FSH、T、PRL)、糖代谢情况以及妊娠率存在差异。各证型促排卵后卵泡和内膜情况无明显差异。各证型均有较高流产率,但证型间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闻向晖,范永升,温成平[3](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特征、中医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关键证候特征,总结其中医临床疗效,并深入探讨相关的中医药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本课题组前期临床及文献理论研究,分析SLE临床主要证候特征;根据本课题组的中西医临床研究,总结中医药治疗SLE的临床疗效;从分子免疫、代谢组学和微生态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Jiedu Quyu Ziyin prescription,JP)治疗SLE的作用机制。[结果]SLE临床上以热毒、血瘀、阴虚夹杂为主要证候特征。JP结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治疗SLE与单用GCs相比,临床疗效具有显着优势;JP有利于GCs的稳定撤减,具有显着的增效减毒作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分子免疫水平,JP治疗MRL/LPR模型小鼠,可通过CaMK4信号通路恢复TH17与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平衡,还能通过调节T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DNA甲基化,从而抑制过度激活的淋巴细胞,改善SLE的预后,防止其肾脏损害;在代谢水平上,JP可显着上调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的含量;能显着上调氨基酸生物标志物甘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至正常水平,效果优于GCs;微生态水平,JP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功能来减少致病菌(如Parabacteroides)丰度,并增加有益细菌(如Odoribacter和Ruminococcus)丰度,而GCs对肠道菌群的分布影响不显着;JP还能显着降低肠道粘膜TLR7、TLR9和IL-6的表达,呈现多靶点治疗SLE的作用。[结论]SLE临床上以热毒血瘀阴虚证最为常见,JP能有效控制SLE的病情进展,临床效果显着。并从调节分子免疫、代谢及微生态等多层次深入探讨了中医药的疗效机制,为SLE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周旋,王彬,方格,任琦,何美莹[4](2019)在《冠心病心绞痛无合并疾病时四诊分布特征及证候要素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无合并疾病四诊分布特征及证候要素,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本底资料。方法: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0月—2018年3月多中心观察了1158例,其中无合并疾病患者117例(10.10%),有合并疾病患者1041例(89.90%),采用描述性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无合并疾病患者的四诊分布特征及证候要素。结果:①频数分析:频率分布超过20%的症状,其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胸闷,胸痛,舌质紫黯,舌下脉络青紫,面色晦黯,生瘀点瘀斑,身重,疲乏,脉滑,口唇青紫等34个症状;②因子分析:证候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痰湿血瘀>气虚>气滞阴虚、火热>气虚痰湿>气虚血瘀。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无合并疾病时四诊分布特征常见10个表现为:胸闷,胸痛,舌质紫黯,舌下脉络青紫,面色晦黯,生瘀点瘀斑,身重,疲乏,脉滑,口唇青紫,证候要素归纳为痰湿,痰湿血瘀,气虚,气滞阴虚,火热,气虚痰湿,气虚血瘀,为临床辨证论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赵静[5](2019)在《亚临床甲减中医证候特征初步探讨及不同证型间差异表达miRNA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亚临床甲减(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的一种类型,其甲状腺功能检查表现为仅有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升高,而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水平正常。近年来,SCH患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内分泌领域研究的热点。祖国医药理论在诊疗SCH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尚未达成统一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SCH中医规范化诊疗方案的形成。微小RNA(microRNA,简写为miRNA)被证实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且具有特异性及时空性,与中医学证候概念存在相通性,并可能参与证侯的发生和动态演变,目前miRNA在多种疾病中医证候阐述中均得到一定应用,而就笔者所知,尚无SCH及其中医证候相关的miRNA研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SCH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脾肾气虚证、肝阴不足证、肝气郁结证叁大证型为主。因此,寻找SCH及中医证候相关miRNA有助于进一步揭示SCH不同证候形成的微观机制,从而为中医规范化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60例SCH患者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初步探讨SCH的中医证侯学特征,并利用m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SCH的3个不同证型以及正常对照人群的mi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筛选差异miRNA表达谱,并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GO分析,试图阐述SCH不同证候形成过程中参与的miRNA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方法1 60例SCH患者中医证侯学特征:根据纳排标准,筛选2018年03月-2019年03月在3家中心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SCH患者,填写“中医证候及体质特征调查表”,采集患者一般信息、病史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中医体质等,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SCH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初步探讨。2 SCH不同证型间差异表达miRNA研究:选取我院就诊的SCH患者,根据入组时中医辨证分型结果随机选取脾肾气虚、肝气郁结、肝阴不足证各3例;同时选取对照组3例。留取受试者入组时静脉血血浆,进行RNA提取及高通量测序,获取SCH与正常人群间差异miRNA表达谱,预测靶基因,并分析差异miRNA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研究结果1SCH患者中医主证分布:60例SCH患者中医主证分布情况为脾肾气虚证最多,其次为肝阴不足证、肝气郁结证及其他证侯。SCH各证型在性别、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H中医证型的分布与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病程小于6月者主证以肝气郁结及其他证侯为主,随病程延长脾肾气虚证逐渐增多。2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SH值在不同证型之间存在差异,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依据。血清FT3、FT4、TT3、TT4、anti-TPO、anti-TG、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无显着相关性。3 SCH患者中医体质分布:60例SCH患者的体质调查中单一体质仅占18.3%,81.7%的患者体质为2种及2种以上复合体质。就单种体质在SCH患者中的占比来说,以气郁质最多,其次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4 SCH患者差异表达miRNA研究:SCH组与对照组比较,筛选出显着差异表达miRNA2136条(差异倍数>2即|log2FC|>1且Q值≤.001),其中1233条miRNA表达显着上调,903条miRNA表达显着下调。SCH脾肾气虚组与对照组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1585条,其中568条miRNA表达显着上调,1017条miRNA表达显着下调。肝气郁结组与对照组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 1534条,其中439条miRNA表达显着上调,1095条miRNA表达显着下调。肝阴不足组与对照组比较,筛选出显着差异表达miRNA 1687条,其中713条miRNA表达显着上调,974条miRNA表达显着下调。5差异表达miRNA的GO分析:GO分析表明,差异miRNA靶基因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为类视黄醇代谢过程、有机物反应、角化、生物刺激反应、萜类代谢过程、外界生物刺激反应、其他生物学反应、二萜代谢过程等、防御反应、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等。研究结论1 60例SCH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肾气虚证最常见,其次为肝阴不足证、肝气郁结证及其他证侯。各个中医证型的分布与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病程短者其主证以肝气郁结及其他证侯为主,随病程延长脾肾气虚证逐渐增多。2 60例SCH患者各证候与临床生化指标相关性表明,TSH值在不同证型之间存在差异,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参考指标。FT3、FT4、TT3、TT4、anti-TPO、anti-TG及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无显着相关性。3 60例SCH患者的体质分布以2种及2种以上复合体质多见。就单种体质在SCH患者中的占比来说,以气郁质最多,其次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4 SCH患者脾肾气虚证、肝气郁结证、肝阴不足证与对照组血浆中均存在差异表达miRNA,可能作为SCH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及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并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6-02)

李雪[6](2019)在《血脂水平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IgA 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是一类以 IgA 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沉积的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其发病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其中约20%~40%的患者会进展为慢性肾衰竭。IgA肾病多由感染诱发,临床表现多为血尿,可不伴或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影响IgA肾病的预后因素主要包括临床和肾脏病理两方面,积极控制影响IgA肾病预后因素,能有效地延缓肾功能进展,提高肾脏存活率。临床上IgA肾病患者多存在血脂紊乱或血脂异常。伴血脂异常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的报道较少,血脂水平对IgA肾病预后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拟探讨血脂水平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的特征,进一步了解血脂水平对IgA肾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伴血脂异常IgA肾病患者中西医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IgA肾病患者临床、肾脏病理及中医证型的特征。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不同血脂水平的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候特征。结果收集2013年3月~2018年8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确诊并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IgA肾病患者共199例,其中符合血脂异常诊断标准的患者为血脂异常组,共137例,约占68.8%;血脂水平正常的患者为血脂正常组,共62例,约占31.2%。1一般资料1.1性别、年龄血脂异常组中男性89人(89/137、占64.96%),女性48人(48/137、占35.04%),男女比例为1.85:1,以男性居多;血脂正常组中男性29人(29/62、占46.77%),女性33人(33/62、占53.23%),男女比例为0.88:1,以女性居多。两组在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1岁,血脂正常组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5岁,血脂异常组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大于血脂正常组,两组在发病年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病程、前驱感染、扁桃体肿大、肉眼血尿血脂异常组从出现相关症状或发现尿检异常至行肾穿刺活检的病程分布在3天至25年不等;血脂正常组病程分布在3天至35年不等。但两组病程中位数均为I2个月,两组在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中29名患者存在前驱感染,占21.17%;血脂正常组中13人存在前驱感染,占20.97%。两组在前驱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共有13例患者穿刺前出现扁桃体肿大,其中血脂异常组7例,占血脂异常组的5.11%;血脂正常组6例,占血脂正常组的9.68%。两组在扁桃体肿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在病程中曾出现过肉眼血尿患者15例,占10.95%;血脂正常组中曾出现过肉眼血尿患者3例,占4.84%。两组在肉眼血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资料2.1高血压分级本研究中IgA肾病患者总体高血压发生率为72.86%(145/199例),其中血脂异常组高血压发生率为76.64%,血脂正常组高血压发生率为64.520%。两组在高血压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尿蛋白水平血脂异常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2.18±1.69g/d,血症正常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1.65±1.46g/d,血脂异常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血症正常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尿蛋白分级多集中在2级、3级,血脂正常组尿蛋白分级以1级、2级居多,两组在尿蛋白分级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肾功能血脂异常组肾穿刺时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分别为128.32±82.24 μmol/L、7.27±3.36mmol/L、437.95±102.10μmol/L,血脂正常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分别为 95.36±37.41 μmol/L、5.97±2.48mmol/L、345.34±91.60 μmol/L。血脂异常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67.35±29.46ml/min·1.73m2,血脂正常组eGFR为82.72±34.23ml/min·1.73m2。血脂异常组eGFR明显低于血脂正常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CKD5期患者共4例,均在血脂异常组。血脂异常组CKD分期多集中在2期级以上,血脂正常组CKD分期多集中在1期、2期、3期,两组在CKD分期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其他理化指标血脂异常组血浆白蛋白、IgA/C3比值、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37.93±6.76 g/1、1.35±0.57、145.42±95.35 g/l;血脂正常组血浆白蛋白、IgA/C3 比值、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 39.28±6.61g/l、1.45±0.64、133.5±21.79g/l。两组患者在血浆白蛋白、IgA/C3比值、血红蛋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脏病理3.1 Lee分级血脂异常组Lee分级多集中在Ⅲ级及以上,其中Ⅳ级、Ⅴ级患者占62.77%;血脂正常组Lee分级多集中在Ⅳ级、Ⅳ级,占93.550%,两组间Lee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牛津病理分级血脂异常组M1、E1、S1、T1、T2的发生率分别为81.02%、28.47%、53.28%、50.36%、15.33%;血脂正常组 M1、E1、SI、T1、T2 的发生率分别为 87.10%、22.580%、59.680%、50.00%、12.90%。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在系膜细胞增生(M)、内皮细胞增生(E)、节段性硬化(S)、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资料4.1中医主证血脂异常组中医主证分布按所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脾肾阳虚证(39.420%)、气阴两虚证(20.44%)、肺脾气虚证(13.140%)、下焦湿热证(11.68%)、肝肾阴虚证(9.49%)、外感风热证(5.1%);血脂正常组中医主证分布由高至低依次为脾肾阳虚证(25.8%)、肺脾气虚证(24.19%)、气阴两虚证(19.35%)、外感风热证(12.9%)、肝肾阴虚证(9.680%)、下焦湿热证(8.060%)。两组中医主证均以脾肾阳虚证为最多见。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中医主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中医兼证血脂异常组中医兼证以血瘀证(53.28%)、水湿证(43.80%)最为多见,其次分别为湿热证(37.96%)、浊毒证(34.31%)、肝郁证(8.760%)、痰湿证(6.57%)、寒湿证(1.460%);血脂正常组以血瘀证(45.16%)、浊毒证(43.55%)最为多见,其次分别为湿热证(33.87%)、水湿证(33.87%)、肝郁证(8.06%)、痰湿证(4.84%)、寒湿证(3.23%)。两组在中医兼证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伴血脂异常IgA肾病患者以男性居多,且发病年龄相对较大;尿蛋白水平偏高,基础肾功能相对较差,肾小管间质病变损害偏重。血脂异常可能是影响IgA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伴血脂异常IgA肾病患者中医主证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兼证以血瘀证最为常见。(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6-02)

赵志强,王贤良,张萍,毕颖斐,周瑞娟[7](2019)在《基于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并与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HFREF)患者进行比较。方法选择HFNEF、HFREF患者各60例,分别组成HFNEF和HFREF组,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制定调查量表,采集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信息、中医四诊信息及中医证候要素等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双百分法对中医证候要素进行权重系数分析。结果一般流行病学特征:HFNEF组患者平均年龄、女性、高血压病、心房颤动比例均高于HFREF组,吸烟、饮酒、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比例均低于HFREF组(P <0. 05)。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两组患者主要本虚性证候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主要标实性证候要素为血瘀、痰浊、水饮、热蕴、阳亢等;对两组中医证候要素权重系数进行比较,HFNEF组阴虚、痰浊、水饮、热蕴、津亏、阳亢权重系数(195. 87、149. 58、105. 45、71. 16、50. 00、21. 16)均高于HFREF组(113. 68、133. 68、82. 62、45. 44、16. 03、9. 40); HFNEF组气虚、血瘀、气滞、阳虚等权重系数(287. 85、254. 28、41. 67、22. 40)均低于HFREF组(305. 56、269. 23、79. 77、61. 83)。结论 HFNEF与HFREF中医证候特征均为本虚标实,气虚、血瘀均是两类患者的典型中医证候特征,但与HFREF相比,HFNEF患者本虚性证候要素中阴虚较为突出,标实性证候要素中痰浊、水饮、热蕴较为突出。(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娜[8](2019)在《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证候特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旨在为中医临床诊治肺腺癌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肺腺癌疗效。方法:本研究首先制定《一般情况调査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肺癌临床证型调查表》等3个问卷调查表,其中《一般情况调査表》中,包括姓名、年龄、生活习惯、吸烟史、既往史、检查情况,治疗情况,中医现症及舌脉等内容。《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包括9种体质类型及偏颇体质判断标准。《肺癌临床证型调查表》中,包括9个单一证型的诊断标准,其中气虚证、阴虚证、火旺证、阳虚证、湿热证等5个证再进行脏腑辨证。调查前对参与课题人员进行调查方法培训和考核。然后对门诊或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肺腺癌、肺鳞癌患者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由通过考核的培训人员独立对病人诊查、询问、访谈,病人家属可适当补充,调查的病历资料均由主治职称以上医师复核。数据统计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后,总结出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的证候特征。结果:1.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的发病特点:经临床收集符合纳入标准肺腺癌97例,其中男性52人(53.6%),女性45人(46.4%)。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中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67.07±11.37岁。肺腺癌组的吸烟患者32例(33.0%)。临床症状方面: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中咳嗽63例(64.9%)、咯血21例(21.6%)、呼吸困难24例(24.7%)、体重下降23例(23.7%)。既往合并肺结核及COPD病史方面,肺腺癌组新发初诊患者中既往合并肺结核病史患者9例(9.3%)、COPD患者15(15.5%)例。2.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特点: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体质类型分布为阳虚质31例(32.0%)>气虚质19例(19.6%)>阴虚质14例(14.4%)>痰湿质10例(10.3%)>气郁质8例(7.2%)>平和质6例(6.2%)、血瘀质6例(6.2%)>湿热质(2.1%)、特禀质2例(2.1%)。临床分期方面:早期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是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其次是阴虚质、血瘀质,中晚期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是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特点:肺鳞癌新发初诊患者体质类型主要分布为,气虚质29例(35.4%)>阴虚质17例(20.7%)>阳虚质12例(14.6%)>痰湿质9例(11.0%)>血瘀质8例(9.8%)>气郁质3例(3.7%)>平和质2例(2.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特点: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阳虚证28例(28.9%)>气虚证17例(17.5%)>痰湿证16例(16.5%)>阴虚证10例(10.3%)>气滞证9例(9.3%)>血瘀证8例(8.2%)>火旺证4例(4.1%)>痰热证3例(3.1%)>湿热证2例(2.1%)。临床分期方面,早期患者以痰湿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为多见,中晚期患者以阴虚证、气虚证、阳虚证等多见。特点:肺鳞癌新发初诊患者主要中医证型分布为,气虚证26例(31.7%)>阴虚证12例(14.6%)>阳虚证11例(13.4%)>气滞证9例(11.0%)>血瘀证8例(9.8%)>痰湿证6例(7.3%)>火旺证5例(6.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平和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与肺癌中医临床证型无关;气虚证、血瘀证、气滞证者其体质多表现为气虚质;阳虚证、痰湿证者其体质多表现为阳虚质;阴虚证、火旺证者其体质多表现为阴虚质;痰湿证、痰热证者其体质多表现为痰湿质;血瘀证者其体质多表现为血瘀质。结论:肺腺癌及肺鳞癌新发初诊患者在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分布及特点方面存在差异,故在临床治疗也应该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吴启华[9](2019)在《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性别中医证候差异及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及分析不同性别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医证侯分布规律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为临床医生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决策提供充分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辽宁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2018.6.1-2018.12.31期间的初诊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共159例,通过临床调查问卷方式,采集患者病情资料,并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患者组共43例,女性患者组共1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资料,如:中医四诊资料,发病年龄、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ESR、CRP、抗CCP抗体)、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DAS28评分、不同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及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BMI、受累关节情况等。结果:1.中医临床资料分析:(1)比较临床上常出现的5个中医证型,其中在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证型中,男性出现频率均比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和痰瘀痹阻证型中,女性出现频率均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不足型中,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P>0.05);(2)从舌脉角度分析,男性出现淡红舌、弦数脉、细涩脉较女性出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患者出现红舌、瘀点舌频率较男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伴随全身症状:女性RA口眼干症状较男性RA出现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RA出现怕热和汗出(自汗/盗汗)症状较女性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病年龄:按总体发病年龄比较,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在20~77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49岁;男性患者发病年龄在22~76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在≦20岁、31~40岁及51~60岁叁个年龄段中,性别因素不影响发病率(P>0.05),在41~50岁中女性患者发病率较男性高,60岁以后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从伴发疾病来看,女性RA伴发骨质疏松症、肺间质纤维化较男性高,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RA伴发糖尿病较女性高,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骨关节炎及干燥综合征,男女发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从血液系统改变看,男女RA出现血液系统改变(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的任意一项异常)无差异(P>0.05);但男性血小板升高发生率较女性多,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RA患者HB、WBC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5.相关评分及实验室检查:女性RA患者DAS28、HAQ评分均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RA患者CRP、RF普遍较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VAS评分、抗CCP抗体、ESR无明显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男女RA患者BMI与DAS28不具有相关性。6.从不同性别受累关节来看,女性RA双肘关节、双腕关节受累较男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RA双膝关节受累较女性RA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在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证型中,男性出现频率均比女性更高,气阴两虚和痰瘀痹阻证型中,女性出现频率较男性高。2.临床表现:男性RA伴怕热、汗出(自汗/盗汗)更常见,淡红舌、弦数脉、细涩脉较女性出现频率大;女性RA患者更易伴发口眼干的症状,出现红舌、瘀点舌频率较男性多;女性RA双肘关节、双腕关节受累较男性多,男性RA双膝关节受累较女性更常见。3.发病年龄对比:41-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而60岁以后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4.伴发疾病规律:女性RA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及肺间质纤维化概率较男性高;而男性RA较女性更易伴发糖尿病;伴发冠心病、高血压、骨关节炎及继发干燥综合征均无差异;男女血液系统改变总体无差异性,但男性RA较女性更易发生血小板升高。5.实验室指标及相关评分:女性患者DAS28、HAQ评分较男性高,且不同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度无关;男性患者CRP、RF数值普遍较女性高;而两组VAS评分、ESR、抗CCP抗体无差异,BMI与DAS28不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贾冬冬[10](2019)在《帕金森病疲劳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要素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疲劳与常见非运动症状的关系及其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辨证依据。方法:1.所有受试者均来源于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卫生部北京医院的患者。将年龄在40-90岁之间,符合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2015)和纳排标准,且能够良好配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06例受试者。依据帕金森病疲劳量表(Parkinson' s fatigue scale,PFS-16)将106例受试者进行分组,PFS-16均值≥3.3分的归为疲劳组,余为非疲劳组。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信息,并对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量表(Parkinson Disease Sleep Scale,PDSS)和帕金森病证候要素量表(PD-PES-13)的评定。2.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1)人口学资料:性别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年龄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病程及Hoehn-Yahr分级(H-Y分级)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2)两组间非运动症状积分值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3)两组间证候要素积分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4)两组间证候要素分布频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5)PD疲劳组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的性别差异采用卡方检验;(6)PD疲劳与其他非运动症状(抑郁、焦虑、认知功能、睡眠状况)的相关性、PD受试者中医证候要素与H-Y分级及病程之间的相关性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种检验的显着性水平均为p<0.05。结果:1.入组的106例受试者中,PD疲劳受试者43例(41%),非疲劳受试者63例(59%),两组的年龄、起病年龄和性别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间的病程及H-Y分级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PD疲劳组的HAMD、HAMA、MMSE及PDSS积分值显着高于非疲劳组(p<0.05);Spear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D疲劳与HAMD、HAMA、MMSE及PDSS间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D疲劳组和非疲劳组的证候要素均以髓减积分值为最高,两组间的气虚、血虚和髓减叁个证候要素积分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D疲劳组的脾虚、气虚和髓减的分布频率显着高于非疲劳组(p<0.05);4.PD受试者的H-Y分级水平与肾虚、脾虚、气虚、血虚、髓减和肝风显着相关(p<0.05),其中PD伴疲劳受试者的H-Y分级水平与肾虚和髓减显着相关(p<0.05);PD受试者的病程与肾虚和髓减显着相关(p<0.05);5.PD单纯疲劳组的气虚、血虚和髓减积分值显着高于单纯非疲劳组(p<0.05)。结论:1.帕金森病伴疲劳患者病程更长,病情更严重;2.帕金森病疲劳与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显着相关;3.帕金森病患者随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肾虚和髓减表现更明显;4.帕金森病患者以髓减表现最明显;与非疲劳患者相比,疲劳患者的气虚、血虚和髓减表现更明显,且疲劳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可能不受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临床证候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候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门诊促排加指导同房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门诊促排加指导同房助孕治疗的216例PCOS不孕患者,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探索PCOS不孕患者的证候特征规律,并统计各证候患者的BMI、性激素水平、糖代谢情况、促排卵结局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结合科室专业知识,且经过专家讨论后,最终确定5类符合临床的证型,即脾虚痰湿型(102例,47.22%)、痰瘀互结型(46例,21.30%)、脾虚肝郁型(35例,16.20%)、肾虚血瘀型(22例,10.19%)和其他型(11例,5.09%),脾虚痰湿型、痰瘀互结型患者肥胖程度较脾虚肝郁、肾虚血瘀型、其他型患者重(P<0.01),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患者的LH、LH/FSH、T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各证型脾(P<0.05),脾虚肝郁型PCOS不孕患者PRL的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不同证型PCOS不孕患者间FSH、E_2的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脾虚痰湿型、痰瘀互结型患者血糖异常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其妊娠率亦较其他证型高(P<0.05);不同证型的PCOS不孕患者卵泡生长速度、内膜厚度及直径≥16 mm的卵泡个数无差异(P>0.05);各证型流产发生率较高,其中肾虚血瘀型患者流产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证型PCOS不孕患者BMI、基础性激素(LH、LH/FSH、T、PRL)、糖代谢情况以及妊娠率存在差异。各证型促排卵后卵泡和内膜情况无明显差异。各证型均有较高流产率,但证型间无明显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床证候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杨小静.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重症肺炎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特征的临床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方群英,吴丽敏,孙秀英,刘芬,方朝晖.不同中医证候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加指导同房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3].闻向晖,范永升,温成平.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特征、中医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英文)[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4].周旋,王彬,方格,任琦,何美莹.冠心病心绞痛无合并疾病时四诊分布特征及证候要素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

[5].赵静.亚临床甲减中医证候特征初步探讨及不同证型间差异表达miRNA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6].李雪.血脂水平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7].赵志强,王贤良,张萍,毕颖斐,周瑞娟.基于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分析[J].中医杂志.2019

[8].刘娜.肺腺癌新发初诊患者证候特征的临床研究[D].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

[9].吴启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性别中医证候差异及临床特征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

[10].贾冬冬.帕金森病疲劳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要素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标签:;  ;  ;  ;  

临床证候特征论文-杨小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