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能匹配论文-陈思遐,马驷,陈福贵

运能匹配论文-陈思遐,马驷,陈福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能匹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潮汐客流,运能,多交路运输组织优化

运能匹配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遐,马驷,陈福贵[1](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潮汐客流与运能匹配的多交路运输组织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客流存在着规律性的动态变化,其中最为明显且突出的是由于居民通勤通学的出行需求所带来的潮汐交通现象。在潮汐交通现象较为明显的线路中,客流存在着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使得部分区间的运能未得到充分利用或者部分区间的运能紧张。据此,本文以成都地铁1号线为例,针对其潮汐客流特征展开研究,识别运能不足或运能过剩的区间,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出针对具体线路的多交路运输组织优化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的效果做出评价。(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9年10期)

蒋洁滢[2](2019)在《区域轨道交通综合运能匹配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评价区域轨道交通运能匹配情况,明确了区域轨道交通综合运能匹配的内涵,提出基于区域轨道交通枢纽和线路层面的运能匹配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轨道交通综合运能匹配评价指标。以成都东客站为例,进行区域内各制式轨道交通运能匹配整体评估,验证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区域轨道交通综合运能匹配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区域轨道交通运能匹配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合理利用区域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充分发挥区域轨道交通的整体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铁路》期刊2019年09期)

胡明利[3](2019)在《浅谈长沙地铁4~#线运营后线网客流预测与运能匹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交通在城市客流运输中担任重要作用,长沙地铁4#线试运营后形成网络化运营模式,客流将会快速增长,基于线网客流预测,运营单位安排合适的运能,以匹配线网客流增长,才能更好为乘客提供服务。(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裴玉龙,陈辉,金英群[4](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出站客流与疏散运能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出站客流的时空分布特性和到达规律,建立疏散运能匹配度模型来判定出站客流疏散的时效性。首先,构建出站客流到达换乘点的客流量计算公式,结合疏散运能计算公式,建立疏散运能匹配度模型。然后,从常规公交调度调整、线路和站点调整以及其他途径叁个方面对运能调整进行建议。最后,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在交通量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典型枢纽的出站客流与疏散运能匹配情况进行分析,得到沿线枢纽存在疏散运能不匹配的结论,需要进行运能调整以完成客流的及时疏散。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出站客流与疏散运能匹配的研究,为充分发挥客流转换潜能,主动引导出行方式的结构优化,为缓解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03期)

王志勇,陈善宇,赵东阳[5](2019)在《基于线网运能匹配的宁波市轨道交通列车调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优化线网运能匹配,宁波市轨道交通将对1号、2号线的行车间隔作进一步压缩。1号线既有列车数少,行车间隔可压缩空间小;2号线二期列车储备充足,行车间隔可压缩空间大。1号线客流大于2号线,在未来的运营中存在着运能不匹配的问题。在不进行额外新车购置的前提下,文章针对运能不匹配的问题,对列车调配进行研究。在分析宁波市轨道交通检修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拥挤度分析,提出实现近期运营最优效能的列车调配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9年04期)

宋绍锋[6](2018)在《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的舒适度与运能匹配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客流特征逐步呈现多样性,如何协调运能与乘坐舒适度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地铁运营企业研究的重点。通过客流动态变化,分析客流时空分布的均衡特征;结合运能与舒适度的关联模型,分析舒适度与运能之间的关系,确定舒适度与运能优化模型;再结合昆明地铁首期工程运营情况进行分析,以制定更为合理的行车计划。(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8年06期)

刘冰[7](2017)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能与运量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运能运量的影响因素,首先,研究运能输出的瓶颈区段,建立运量与运能匹配分析的基本模型,可计算出列车拥挤度;其次,结合实际运营情况,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纳入晚点率的影响因子,建立运量与运能匹配度分析的优化模型,降低运行图兑现率及正点率的考核指标;再次依托现有客流数据,建立运能与运量匹配度的监测机制,定期对所执行的路网运行图进行匹配度监测,当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时,研究解决线网运行图的调整;最终,循环往复的寻找运能与运量契合点,即可减少运能的浪费又要提高乘客服务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吴洋,冯琳[8](2017)在《运能不匹配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有别于普通车站,其影响因素众多,应重点考虑换乘客流对车站设计方案的影响。在运能不匹配的情况下,对同台换乘、节点换乘、通道换乘等多种换乘方式的客流承载力进行验算,得到不同换乘方式承担大换乘客流的风险能力。当运能不匹配的轨道交通线路间换乘时,首先应选择合理的换乘节点,尽量采用多点换乘,避免大换乘客流集中产生风险,其次应适当增加换乘车站规模。当换乘站位于大断面区段存在较大客流风险时,应慎重选择同台换乘方式,可考虑通道换乘;当换乘站位于客流小断面区段存在较小的客流风险时,可优先选择换乘便捷的同台换乘或者节点换乘。总之,运能不匹配的换乘站应依据不同的客流特征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在满足换乘能力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换乘便捷、服务水平高的换乘方式。(本文来源于《城市交通》期刊2017年06期)

陈春安,荣建,李伴儒,周晨静,范超[9](2017)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枢纽换乘系统运能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枢纽中任何两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均可构成一个换乘系统,换乘设施规划布局对枢纽换乘效率发挥十分重要。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及方法,从系统性角度研究枢纽设施与交通需求匹配关系,确定构建枢纽内部换乘系统运能匹配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般方法;运用该方法构建枢纽内部国铁换乘地铁运能匹配系统动力学模型,以甄别枢纽内部换乘系统运营瓶颈点。运用该模型结合北京西站国铁换乘地铁系统相关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发现安检设施为运营瓶颈点,经验证发现模型误差在3%以内;针对系统运营瓶颈点提出相应改善措施,运用该模型进行仿真演化发现,适当增加安检机、扶梯、楼梯以及检票机的数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系统客流运营的效率。(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6-09)

李茜[10](2017)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特性及线路运能与客流匹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其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城市居民的通勤出行问题。因此,首先必须深入认识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服务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基本规律,并以此作为运营组织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基础和依据,从而使系统提供的运能与线路的客流相匹配。而在实际的运营中,线路运能与客流不匹配的问题较为普遍,乘客和企业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分布特性及针对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性的运输组织方法进行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案提供依据。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时空分布特性的内容、方法和一般规律,提出了客流时段和区间变化的分析指标,结合本文案例提出了列车开行时段和客流区段的划分方法。(2)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典型的市区线2号线、市域线5号线和市郊线八通线为例,基于线路实际客流数据,运用既有的分析方法和本文提出的分析指标,对以上线路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据此总结出了各类线路客流的时空分布特性及产生的原因。(3)从组织方法、运营适用性及运营实例等方面研究了分时段、分区段、分方向设计运能的运输组织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线路客流的时空分布特性,研究了各类线路适合的运能与客流匹配的运输组织策略。(4)研究建立了基于分时段客流提供运能的多编组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以北京地铁2号线为例对比分析了多编组列车开行方案的运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大断面满载率上限相同的情况下,模型得到的6/4编组和6/3编组列车开行方案比单一编组方案,在乘客总候车时间方面分别减少了 33%和52%,在车辆走行公里方面分别减少了 18%和19%,在列车运行时间方面分别增加了 28%和76%。说明采用多编组列车开行方案能够提高服务水平,减少列车运行成本,但人力成本会有一定的增加。此外,在提供相同服务水平的情况下,采用多编组列车开行方案可使各时段的运能与客流更匹配。(5)研究建立了基于断面客流差异的多交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并以北京地铁6号线为例对比分析了多交路列车开行方案的运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提供的最大运能相同的情况下,模型得到的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比单一交路方案,在断面平均满载率方面上行和下行分别提高了 38%和28%,在运用列车数方面减少了 22%,在运输效率方面提高了 33%。说明开行大小交路可使线路运能与客流更匹配,可以提高全线各区间满载率,提高线路运输效率,同时还可节省运用列车数,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2)

运能匹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准确评价区域轨道交通运能匹配情况,明确了区域轨道交通综合运能匹配的内涵,提出基于区域轨道交通枢纽和线路层面的运能匹配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轨道交通综合运能匹配评价指标。以成都东客站为例,进行区域内各制式轨道交通运能匹配整体评估,验证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区域轨道交通综合运能匹配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区域轨道交通运能匹配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合理利用区域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充分发挥区域轨道交通的整体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能匹配论文参考文献

[1].陈思遐,马驷,陈福贵.城市轨道交通潮汐客流与运能匹配的多交路运输组织方案研究[J].综合运输.2019

[2].蒋洁滢.区域轨道交通综合运能匹配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铁路.2019

[3].胡明利.浅谈长沙地铁4~#线运营后线网客流预测与运能匹配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

[4].裴玉龙,陈辉,金英群.城市轨道交通出站客流与疏散运能匹配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9

[5].王志勇,陈善宇,赵东阳.基于线网运能匹配的宁波市轨道交通列车调配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

[6].宋绍锋.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的舒适度与运能匹配的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

[7].刘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能与运量匹配研究[J].天津建设科技.2017

[8].吴洋,冯琳.运能不匹配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案研究[J].城市交通.2017

[9].陈春安,荣建,李伴儒,周晨静,范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枢纽换乘系统运能匹配研究[C].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7

[10].李茜.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特性及线路运能与客流匹配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标签:;  ;  ;  ;  

运能匹配论文-陈思遐,马驷,陈福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