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对康复期老年病人的作用分析

心理暗示对康复期老年病人的作用分析

李洁颖,霍大同,孟海虎,杨怀宁,陈惠惠,祝晓,袁丽(四川大学,成都610064)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心理学研究项目;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编号:CSXL—82005)

作者简介:李洁颖(1886-),四川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研究;霍大同(1954-),重庆人,教授,主要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研究;孟海虎(1986-),河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研究。

摘要:心理暗示是近年来心理学中研究较多,应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种方法。选取处于康复期的老年病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个案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手段,探讨心理暗示对康复期老年病人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心理暗示;康复期;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8-0125-02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加上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减退导致其易患疾病。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一旦患病,极易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即便是在接受了治疗,生理病症得到了缓解或治愈后,他们的心理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在康复期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缓解和摆脱疾病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困扰,对于疾愈后的巩固治疗、防止复发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以及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暗示作为一种简捷、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其中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实验对象来自于成都市武侯区机投镇万寿村三组的金福园养老院。该养老院一共有老人200余人,排除耳聋者、精神失常者和非康复期的老人后,对总体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由于男性人数较少,所以抽样男女比例为1:2,男性24人,女性46人,一共70人。

(二)工具

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用户。

(三)实验设计与实际流程

本研究采用前测后测实验设计。具体的流程如下:第一次对养老院的基本状况进行前期调查,筛查出可以作为抽样总体的老人;第二步进行预调查,根据结果完善实验方案;第三次第三步进行实验研究的前测;第四步到第九步进行暗示疗法。

(四)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对老年人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性、忧郁、焦虑、敌对、恐怖上有显著效果,并且在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方面有所改善。

(五)干预方案

本研究的暗示主要借鉴其他暗示疗法的方法,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治疗理念,以及暗示疗法策略,以咨询心理学的技巧为指导,形成独特的心理暗示方法。方法的价值在于加入了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采用倾听、尊重、共情等咨询心理学的技巧,并结合本养老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暗示。多次实施心理暗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老人能够将外部对自己的积极形象等逐渐内化到个人意志当中,从而产生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转变。

(六)数据处理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forWindows)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本研究前测时共发放问卷70份,实际回收61份,回收率是87.14%,其中有效问卷58份。后测时因有部分样本流失,有效问卷共计44份。

表1、表2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心理健康测验前测与后测中,通过暗示作用,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抑郁、其他因子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其余六个因子在尽管在P值上大于0.05,但从平均分来看实验后测的平均分数值比实验前测的要小,说明实验对象在这些方面均有改善,只是效果不显著。由此可见,心理暗示仍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但改善的程度仍然有限。

三、讨论

本研究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安排对照组,无法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分析。同时,样本选择比例小,样本代表性不足。而且本研究部分无关变量无法控制,例如,老人家属可能会不定期的来探望老人,老人家里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等都影响到了实验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崔丽娟,李彦林.养老院老人的心理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2]刘亚平,高虹.谈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J].中国社区医师,2008,(2).

[3]雷茂林,杨华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医学心理学,2004,(12).

[4]李建茹,士军等.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9).

(责任编辑:李晓群)

标签:;  ;  ;  

心理暗示对康复期老年病人的作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