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冰球论文-房英杰,朱玉龙,郭俊清

女子冰球论文-房英杰,朱玉龙,郭俊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子冰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子冰球,体能,评价,诊断

女子冰球论文文献综述

房英杰,朱玉龙,郭俊清[1](2019)在《中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等研究方法,结合冰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对中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体能相关指标做出客观的评价,建立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方法体系,进一步针对个体的体能情况进行诊断,使女子冰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一步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研究得出:中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中多数指标值相对较低;运动员体能存在个体差异较大的现象,特别是形态指标的克托莱指数,机能指标的心率、肺活量/体重,素质指标中的下肢爆发力、有氧耐力、反应能力、平衡与协调能力等指标与峰值的差距平均数较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朱宝峰,李双玲[2](2019)在《中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滑行能力的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2022冬奥会我国冰球虽然拥有直通冬奥的资格,但距奥运水准仍有不小的差距,如何在短时间内练兵、提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冰球项目中运动员滑行能力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技术,贯穿冰球运动员训练的始终,其滑行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比赛中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发挥。本文采用目前国际上认可的HockeyDevelopmentTestSystem(简称HDTS)的测试系统,选取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进行滑行技术与滑行速度测试,力求评价我国的冰球运动员滑行能力的忧与劣,为更好地发展我国冰球运动员的滑行能力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的中外文献,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同时查阅有关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专业基础知识为本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2)实验法。a)测试地点:哈尔滨体育学院中国冰球科研训练中心、冰球馆。b)测试仪器:斯洛伐克产HDTS测试系统。c)测试项目:测试女子冰球运动员滑行技术与滑行速度。d)视频分析法利用HDTS测试系统中对运动员在Skatemill上的滑行借助无线网络录入电脑,并采用Dartfish技战术视频分析软件对所测运动员滑行能力中的滑行技术进行视频分析。e)数理分析法.实验所获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运动素质与滑行速度之间各项测试数值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1)女子冰球队运动员陆地项目测试结果根据系统里的SportTesting对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进行测试,内容包括:动态平衡、无势能垂直起跳、有势能垂直起跳、小腿部力量、腿部反应速度、俯卧撑,从测试结果看出我国优秀冰球运动员只有频率、腿部反应速度较为接近世界优秀冰球运动员的数值,动态平衡、有势能垂直起跳、小腿力量、俯卧撑都与世界优秀冰球运动员的标准值存在较大差距。2)女子冰球队运动员滑行技术测试结果通过Dartfish技战术视频分析软件对女子冰球运动员的滑行技术图像进行正面滑行位置和侧面滑行角度的分析,运动员蹬冰腿大腿与小腿的角度小,说明运动员后蹬冰时后腿没有充分伸展;支撑腿大腿与小腿的夹角过大,说明运动员的支撑腿没有下蹲的不够,重心过高;运动员完成10次蹬冰滑行的效率低,说明运动员的滑行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个结果显示,我国优秀的冰球运动员在滑行的过程中由于滑行姿势不规范,导致滑行中出现过多的力量损耗。3)女子冰球队运动员滑行速度测试结果冰上测试内容主要有直线向前滑行36米和直线左右压步倒滑36米的测试,要求测试过程中运动员身穿全套护具、佩带头盔手持球杆在冰面上全速滑行3次,取3次后的平均值为此次测试的不同阶段的即时速度和时间。测试结果显示运动员进行向前的滑行速度要快于其向后倒滑的速度,但向前滑行和向后滑行的速率相差不大。4)女子冰球队运动员运动素质与滑行速度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运动员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与滑行速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直线向前滑行的速度与频率、小腿力量、垂直起跳(有势能)呈正相关;直线向后滑行的速度与频率、动态平衡及腿部反应速度成正相关。5)分析与讨论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滑行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明确运动员在滑行技术训练时要更多地关注其滑行的姿态,如滑行时蹬冰腿大小腿的夹角为145°-160°为最佳;支撑腿大小腿的夹角90°-95°为最佳;蹬冰腿脚踝的伸展角度与屈曲角度差为20°-25°最佳,通过具体量化指标的训练来提升我国女子冰球运动的滑行速度。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整体评价不高,除频率外其它指标均低于世界优秀冰球运动员的标准值;正面滑行姿态时左、右脚支撑时脚尖的偏移角度越大,蹬冰力量损耗越大,还会引起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发生损伤;运动员测试频率、有势能垂直起跳和小腿力量与直线滑行呈正相关,其中直线向前滑行加速度能力与运动员蹬冰的频率、腿部反应速度和动态平衡呈正相关,直线向前的最大速度与频率和小腿部力量呈正相关;直线向后倒滑与频率、动态平衡、腿部反应速度呈正相关,其中直线倒滑的加速度能力与平衡能力和腿部肌肉的反应呈正相关,直线向后倒滑的最大速度与动态平衡呈正相关;滑行速度表现为爆发能力和加速滑行能力不足,不管向前还是向后滑行,过17m测试点后运动员的速度明显下降,这反应出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急速滑行耐力的不足。研究结论:教练员要重视运动员滑行技术准确度训练,最好借助量化的、具体的数值去评价运动员的滑行技术,促进我国冰球运动员滑行技术的效率提升;其次陆地的身体素质训练要有针对性,利用自身的优势,改善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上的不足;最后无论是向前滑行还是向后倒滑都显示出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后程17m的滑行成为其短板,要增强运动员滑行中速度耐力的训练。(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贾遇珍,妥刚[3](2019)在《2017年全国女子冰球竞标赛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代表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7年全国女子冰球竞标赛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代表队运动员的比赛准备、赛前社会评价、运动员对手实力焦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目的皆在深入的了解冰球运动员比赛焦虑和心理情况以及有运动员是否能正常参加比赛,以促进哈尔滨体育学院冰球项目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今后学者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价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运动员的社会评价焦虑、比赛准备焦虑、赛前竞技水平发挥、运动员失败焦虑、对手实力焦虑为适度焦虑;受伤焦虑情况为过度焦虑。综上所述,研究结论为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代表队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较为稳定,适合参加比赛。(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赵鹏[4](2019)在《女子冰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各项冬季运动会的成功申办、举办,近年来冰雪运动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运动员在冬奥会这个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并且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受世界瞩目,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无数“冰雪人”的不断努力下也培养出大批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借着我国即将于2022年北京携手河北张家口举办的冬季奥运会的良好契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冬季滑冰滑雪项目在原来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又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举国上下特别是地域和气候都比较适宜的北方开始了发展冰雪运动的热潮,如哈尔滨市的百万人上冰雪活动和国家提出的叁亿人上冰雪的目标等,无不揭示着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良好势头。冰雪运动主要分为两大方向: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虽然我国冰上项目强于雪上项目,但是由于我国冬季运动发展较晚,导致与一些冰雪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如项目覆盖面、竞技水平、训练方法等亟需提高和完善。冰球作为冬季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契机下,发展迅猛,为了更好地进行冰雪运动普及,全国多地争相发展冰上运动,特别是速度滑冰和冰球运动,掀起了冰球热,就冰球而言我国多数地区开始组建冰球俱乐部,特别是北方地区,小到少年儿童,大到成年人组队……,可见冰球运动在我国发展势头良好,然而,由于我国发展冰球运动要远晚于国外,受到训练多种因素影响,训练方法亟待完善;作为一项对抗性异常激烈的团体运动项目,充沛旺盛的体能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作为其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员的在赛场上竞技水平的发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核心力量的作用体现在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叁个方面,即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训练不仅能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在比赛过程中发挥的核心稳定性,提高运动员控制身体,稳定重心和力量传递的能力,还能增加冰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加速、制动和运动方向改变的力量支配能力,其作用不言而喻。核心区域具体是指人体肩关节一下及髋关节(含髋关节)以上的区域,其中特别是髋关节和腰部位是人体运动的中枢区域,很多动作的实现需要通过腰部和髋关节部位协同来完成。而且冰球运动是世界上团体之间对抗最激烈的运动之一,良好的核心力量是保持竞技水平稳定发挥的重中之重,而且具有较强的驱赶控制能力更是重要,有效的避免了由于稳定性不足对身体造成的损伤,所以在冰球体能训练中对冰球运动员进行专项核心力量训练是必要的。本论文对冰球运动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以哈尔滨女子冰球对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改变传统的核心训练中的静力训练方法,将现代化的训练手段和器械运动到运动员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当中,打破运动员以往的训练方式,改变客观条件打破其在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的稳定状态,让运动员在非稳定状态下进行核心力量训练,通过研究发现:运用现代化的训练手段和器械,改变运动员外部的客观条件,认为的制造非稳定环境,迫使运动员在非稳定条件下,通过自身核心稳定性达到平衡,进而进行力量训练,其训练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意义上的训练,并且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体育学院》期刊2019-05-13)

季芳,刘硕阳[5](2019)在《向前看,迎接下一个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12日,2019年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B组比赛在北京首钢冰球馆结束。中国队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1∶2负于哈萨克斯坦队,本届世锦赛交出了两胜叁负的成绩单,无缘升入A组。从两连胜到叁连败,中国队此次高开低走,暴露出实力上的不足,但队员们的表现却并非乏(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04-15)

慈鑫[6](2019)在《提高中国女子冰球水平仅靠砸钱不够》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明小长假,位于北京西郊首钢园区的首钢冰球馆异常热闹,正在这里举行的2019年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B组的比赛吸引了大批观众,其中有不少孩子。在北京这座全国青少年冰球运动发展最好的城市,冰球小将们也是难得的近距离观看高水平冰球赛事。主场作战(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4-09)

刘春华[7](2016)在《女子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女子冰球技术同男子一样,具有多元、对称和组合变异的特点。无论是滑行速度、射球力量或是身体接触,当速度和速度力量增长,滑行速度和射球力量指标也相应提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通过对2014-2015赛季国家女子冰球队运动员身体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总结女子冰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显示的特点和身体训练同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别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女子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身体训练的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房英杰,郭俊清,关富余,朱玉龙,刘晓男[8](2015)在《中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本研究是在结合冰球项目特点基础上,系统分析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并对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体能相关指标做出客观的评价,建立中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方法体系,进一步针对个体的体能情况进行诊断。研究成果对提高中国女子冰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提高训练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以为有效实施中(本文来源于《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期刊2015-11-05)

张志男[9](2014)在《从2014年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看中国女冰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14年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B组各队比赛成绩、技战术进行统计,对目前中国女子冰球队的状态进行分析,深刻总结训练和比赛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女冰在技战术的综合能力上与世界强队相比具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攻区抢断、回追阻截、射门得分、防守反击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提出加强个人技战术的培养,结合比赛提高对抗能力,培养多变的战术体系,形成自己的技战术风格等对策和建议,旨在提高女冰的技战术水平,对中国女冰重返世界强队取得冬奥会参赛资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冰雪运动》期刊2014年05期)

房英杰,郭俊清[10](2014)在《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量法等分析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使教练员对冰球运动员的体能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理论层面上达到指导训练的作用。通过与世界优秀女冰运动员比较得出:我国女子冰球运动员身高、体重普遍较低,体脂重水平较高,宽度与维度指标偏低,个别运动员肺活量较低,核心区域力量薄弱,身体稳定性不高,力量不够全面,力量耐力较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练员对体能的认知水平是导致运动员身体功能失衡的主要原因,训练中不重视监控及训练后不采取恢复措施是导致运动员伤病多发的重要原因,运动员的选材面小,难以形成竞争机制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女子冰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2022冬奥会我国冰球虽然拥有直通冬奥的资格,但距奥运水准仍有不小的差距,如何在短时间内练兵、提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冰球项目中运动员滑行能力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技术,贯穿冰球运动员训练的始终,其滑行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比赛中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发挥。本文采用目前国际上认可的HockeyDevelopmentTestSystem(简称HDTS)的测试系统,选取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进行滑行技术与滑行速度测试,力求评价我国的冰球运动员滑行能力的忧与劣,为更好地发展我国冰球运动员的滑行能力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的中外文献,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同时查阅有关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专业基础知识为本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2)实验法。a)测试地点:哈尔滨体育学院中国冰球科研训练中心、冰球馆。b)测试仪器:斯洛伐克产HDTS测试系统。c)测试项目:测试女子冰球运动员滑行技术与滑行速度。d)视频分析法利用HDTS测试系统中对运动员在Skatemill上的滑行借助无线网络录入电脑,并采用Dartfish技战术视频分析软件对所测运动员滑行能力中的滑行技术进行视频分析。e)数理分析法.实验所获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运动素质与滑行速度之间各项测试数值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1)女子冰球队运动员陆地项目测试结果根据系统里的SportTesting对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进行测试,内容包括:动态平衡、无势能垂直起跳、有势能垂直起跳、小腿部力量、腿部反应速度、俯卧撑,从测试结果看出我国优秀冰球运动员只有频率、腿部反应速度较为接近世界优秀冰球运动员的数值,动态平衡、有势能垂直起跳、小腿力量、俯卧撑都与世界优秀冰球运动员的标准值存在较大差距。2)女子冰球队运动员滑行技术测试结果通过Dartfish技战术视频分析软件对女子冰球运动员的滑行技术图像进行正面滑行位置和侧面滑行角度的分析,运动员蹬冰腿大腿与小腿的角度小,说明运动员后蹬冰时后腿没有充分伸展;支撑腿大腿与小腿的夹角过大,说明运动员的支撑腿没有下蹲的不够,重心过高;运动员完成10次蹬冰滑行的效率低,说明运动员的滑行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个结果显示,我国优秀的冰球运动员在滑行的过程中由于滑行姿势不规范,导致滑行中出现过多的力量损耗。3)女子冰球队运动员滑行速度测试结果冰上测试内容主要有直线向前滑行36米和直线左右压步倒滑36米的测试,要求测试过程中运动员身穿全套护具、佩带头盔手持球杆在冰面上全速滑行3次,取3次后的平均值为此次测试的不同阶段的即时速度和时间。测试结果显示运动员进行向前的滑行速度要快于其向后倒滑的速度,但向前滑行和向后滑行的速率相差不大。4)女子冰球队运动员运动素质与滑行速度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运动员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与滑行速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直线向前滑行的速度与频率、小腿力量、垂直起跳(有势能)呈正相关;直线向后滑行的速度与频率、动态平衡及腿部反应速度成正相关。5)分析与讨论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滑行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明确运动员在滑行技术训练时要更多地关注其滑行的姿态,如滑行时蹬冰腿大小腿的夹角为145°-160°为最佳;支撑腿大小腿的夹角90°-95°为最佳;蹬冰腿脚踝的伸展角度与屈曲角度差为20°-25°最佳,通过具体量化指标的训练来提升我国女子冰球运动的滑行速度。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整体评价不高,除频率外其它指标均低于世界优秀冰球运动员的标准值;正面滑行姿态时左、右脚支撑时脚尖的偏移角度越大,蹬冰力量损耗越大,还会引起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发生损伤;运动员测试频率、有势能垂直起跳和小腿力量与直线滑行呈正相关,其中直线向前滑行加速度能力与运动员蹬冰的频率、腿部反应速度和动态平衡呈正相关,直线向前的最大速度与频率和小腿部力量呈正相关;直线向后倒滑与频率、动态平衡、腿部反应速度呈正相关,其中直线倒滑的加速度能力与平衡能力和腿部肌肉的反应呈正相关,直线向后倒滑的最大速度与动态平衡呈正相关;滑行速度表现为爆发能力和加速滑行能力不足,不管向前还是向后滑行,过17m测试点后运动员的速度明显下降,这反应出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急速滑行耐力的不足。研究结论:教练员要重视运动员滑行技术准确度训练,最好借助量化的、具体的数值去评价运动员的滑行技术,促进我国冰球运动员滑行技术的效率提升;其次陆地的身体素质训练要有针对性,利用自身的优势,改善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上的不足;最后无论是向前滑行还是向后倒滑都显示出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后程17m的滑行成为其短板,要增强运动员滑行中速度耐力的训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子冰球论文参考文献

[1].房英杰,朱玉龙,郭俊清.中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

[2].朱宝峰,李双玲.中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滑行能力的测试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贾遇珍,妥刚.2017年全国女子冰球竞标赛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女子冰球代表队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4].赵鹏.女子冰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

[5].季芳,刘硕阳.向前看,迎接下一个挑战[N].人民日报.2019

[6].慈鑫.提高中国女子冰球水平仅靠砸钱不够[N].中国青年报.2019

[7].刘春华.女子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

[8].房英杰,郭俊清,关富余,朱玉龙,刘晓男.中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15

[9].张志男.从2014年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看中国女冰现状[J].冰雪运动.2014

[10].房英杰,郭俊清.我国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女子冰球论文-房英杰,朱玉龙,郭俊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