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角论文-黄竹青,唐振洲,黄章俊,周凌,罗赟

接收角论文-黄竹青,唐振洲,黄章俊,周凌,罗赟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收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向散射,湿蒸汽,接收角度,优化

接收角论文文献综述

黄竹青,唐振洲,黄章俊,周凌,罗赟[1](2018)在《后向散射法测量蒸汽参数的CCD相机接收角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汽轮机内湿蒸汽的具体参数和实现汽轮机湿蒸汽参数的有效测量,对基于后向散射法及联合CCD相机成像的湿蒸汽参数测量模型,提出了新的CCD相机接收角度,分析了不同散射角度对散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散射光接收角度为后向7°时,可获取到最佳的散射比,此时信噪比最强,为最合适的接收角度。通过对后向7°角的散射光强在不同尺度分布参数K、水滴群的质量中间半径r_(0.5)、水滴数密度N下所呈现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后向7°角的散射光强变化趋势与理论变化相吻合,从而为后向散射法测量湿蒸汽参数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8年04期)

刘华,卢振武[2](2009)在《可横向分光的大接收角非成像式聚光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传统聚光系统为基础的聚光电池虽然可以减少电池量,但需要精度高的跟踪装置,同时由于电池的吸收光谱较窄,而太阳光谱却较宽,会浪费很多能量。针对这种弊病,对横向非成像光学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两套接收角分别为6°和10°,聚光比分别为30和20,电池接收面积均为1cm×1cm,并能分光的聚光光学系统。设计结果表明,这些系统的光学效率在接收角范围内均大于90%。该类系统拓宽了太阳光谱的吸收范围,降低了对跟踪系统的要求,与高效太阳电池相结合,可制成高效、便携式、非跟踪太阳电池组件,为野外或战场上应用的技术装备提供电源,从而改善它们的灵活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09年12期)

金卫东,董广君,张军,王少清[3](2007)在《扩展激光粒度仪散射光接收角上限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粒度仪中使用的矩形样品池的透明壁会对颗粒的散射光产生全内反射效应,该效应将限制光电探测器可接收到的散射光的散射角上限。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棱镜式样品窗,可以有效地扩大可接收散射光的散射角范围。根据不同的需要给出了几种可以选择的方案。(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戴宏,梁浩雁,张中明[4](2002)在《一种确定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中接收角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中物镜电流与焦距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了物镜电流调节旋钮刻度值与样品微区高低位置的对应关系。利用该关系得到了一种确定接收角的方法。该法易于应用且适于一些特殊样品接收角的确定。(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程萍[5](1990)在《圆头光纤的接收角与耦合进光纤的光束宽度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纤与光源耦合时,为了得到较高的耦合效率,往往把光纤的端面烧结成球透镜。其原理是通过扩大光纤接收角2θ_c,使进入光纤的光强增加。接收角θ提高后可达(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期刊1990年03期)

接收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传统聚光系统为基础的聚光电池虽然可以减少电池量,但需要精度高的跟踪装置,同时由于电池的吸收光谱较窄,而太阳光谱却较宽,会浪费很多能量。针对这种弊病,对横向非成像光学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两套接收角分别为6°和10°,聚光比分别为30和20,电池接收面积均为1cm×1cm,并能分光的聚光光学系统。设计结果表明,这些系统的光学效率在接收角范围内均大于90%。该类系统拓宽了太阳光谱的吸收范围,降低了对跟踪系统的要求,与高效太阳电池相结合,可制成高效、便携式、非跟踪太阳电池组件,为野外或战场上应用的技术装备提供电源,从而改善它们的灵活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收角论文参考文献

[1].黄竹青,唐振洲,黄章俊,周凌,罗赟.后向散射法测量蒸汽参数的CCD相机接收角优化[J].激光与红外.2018

[2].刘华,卢振武.可横向分光的大接收角非成像式聚光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09

[3].金卫东,董广君,张军,王少清.扩展激光粒度仪散射光接收角上限的新方法[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4].戴宏,梁浩雁,张中明.一种确定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中接收角的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2

[5].程萍.圆头光纤的接收角与耦合进光纤的光束宽度之关系[J].量子电子学.1990

标签:;  ;  ;  ;  

接收角论文-黄竹青,唐振洲,黄章俊,周凌,罗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