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评价论文-吴贺举

操纵评价论文-吴贺举

导读:本文包含了操纵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操纵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吴贺举[1](2019)在《影响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及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操纵稳定性是农用汽车驾驶安全的重要影响要素之一。主要分析了影响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叁大要素,并对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两种评价方法展开了详细、深入的探究。(本文来源于《农机使用与维修》期刊2019年10期)

苗文兴,刘秋影,梁延召,武杰[2](2019)在《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回转试验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有限的试验条件下对汽车操纵稳定性进行更充分的评估,提高汽车底盘开发质量,该文就汽车稳态回转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国家标准、ISO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并探讨了各指标的工程意义。通过对不同车型的大量试验结果进行总结,指出了各指标的一般设计范围,对底盘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师》期刊2019年09期)

刘成肖[3](2019)在《无人机飞行操纵品质评价准则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无人机技术迅速发展,相比之下,无人机飞行品质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对无人机操纵品质的评估,目前为止并没有较为成熟的准则。本文试图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分析有人飞机飞行品质评估准则对于无人机飞行操纵品质评估的适用性,对无人机飞行操纵品质的评价准则进行探讨,并加以分析,以期对无人机飞行操纵品质评估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19期)

田甜[4](2019)在《乘用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客观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操纵稳定性作为汽车底盘动力学的重要性能,不仅关系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便程度,更与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及车辆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持稳定的能力有关。因此,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密切相关,被誉为“高速车辆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的提升,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调校已经从完全依靠主观评价转变为以主观评价为基础,客观测试及虚拟仿真为辅的综合技术。因此,主观评价客观化研究成为这一趋势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车辆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客观化本质上是利用客观试验数据替代主观评价对车辆操稳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建立操纵稳定性主客观评价一致性模型。在以往研究中常常是将多个主观评价驾驶员对不同级别车辆的主观评价结果与现有客观试验标准中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以往研究思路不同,本文为避免研究过程中由于驾驶员差异及车型差异对主观评价结果带来的不良影响,依托企业资源,通过更换某SUV轮胎型号得到11组试验车型进行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和客观试验,对该企业某专业级驾驶员的评价结果进行研究。将该驾驶员的主观评价操作方法客观化,形成一套试验方法进行客观试验。利用车辆动力学理论对主观评价指标进行逐个分析,建立能够表征其含义的客观指标体系。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建立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指标相关模型、主观评价体系各层级权重模型,最终建立操纵稳定性主客观评价一致性模型,以客观指标数据得到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评分,实现主观评价客观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进行基于驾驶员的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体系研究。本文将该驾驶员采用的主观评价体系按级别的高低划分为操纵稳定性总评价、性能评价、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4个层次。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及驾驶员的描述对主观评价指标的机理含义进行研究,明确各主观评价项目驾驶方法,为规范客观试验驾驶方法及客观指标的提取提供基础。其次,基于主观评价体系建立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将主观评价项目驾驶方法进行客观化,形成一套用于客观试验的驾驶方法,目的是为了获得与主观评价时相同车辆运动状态下的客观指标。依据各主观评价指标的车辆动力学理论及驾驶员对各主观评价指标含义的描述分别提取对应的客观指标,建立用于描述主观评价指标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采集的客观试验数据进行去除传感器零漂、低通滤波前处理。利用多项式拟合、增益计算、归一化处理、信号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计算客观指标,为建立操纵稳定性主客观评价一致性相关模型提供数据基础。再次,基于岭回归分析理论建立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指标相关模型。利用岭回归分析及岭迹图法筛选掉与主观评价项目评分性较弱或无相关性的客观指标,解决客观指标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回归模型。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置信度检验(F检验)、及变量显着性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回归模型的置信度水平均在90%以上,拟合优度检验指标AdjR~2(校正样本决定系数)均大于0.84。然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主观评价各层级权重模型。引入比较判断矩阵,由驾驶员专家经验给出各层级主观评价指标两两间的比较重要程度,避免由于驾驶员无法准确地给出主观评价指标权重系数或权重赋值出错而导致主客观评价一致性模型不准确。结合叁角模糊数理论考虑驾驶员在进行主观评价指标比较时的不确定性,根据其专家经验给出比较重要程度的叁角模糊数上限及下限,建立模糊比较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计算模糊比较判断矩阵排序,得出主观评价体系各层级相对于上一层级的权重系数。最后,建立完整的操纵稳定性主客观一致性模型。将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指标相关模型、主观评价各层级权重模型联合,以客观指标为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指标相关模型的输入获得主观评价项目得分,以该主观评价项目得分为主观评价各层级权重模型输入获得主观评价各层级得分。利用误差公式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各层级指标评分误差均不超过容忍误差限(3.3%)。(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罗磊[5](2019)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汽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汽车使用的普及,对汽车的安全行驶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介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希望对促进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06期)

曲英敏[6](2019)在《纳米操纵技术及其在中药药效学评价方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增强心肌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寻找有效的中药药效评价方法对中药开发极为重要,然而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传统生物学等评价方法存在如分辨率不高、样品制备复杂、损坏细胞内部结构等不足。纳米操纵技术具有在生理环境下定位准、分辨率高、样品制备简单、实时监测细胞动态变化等优势,从细胞的物理学角度研究药物和细胞的作用,为药物药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细胞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单元,细胞状态与细胞物理学特性密切相关,因此,细胞物理学特性可以作为新型的生物物理标志,在研究药物和细胞作用方面,从细胞的物理学角度提供了一个新颖评价药物药效的方法。本文利用纳米操纵技术,在生理环境下定量检测药物刺激前后单细胞形貌(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表面粗糙度、弹性及粘附力等多个物理参数的变化,从而对药物的药效进行精准评价。具体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AFM纳米操纵技术的探针-单细胞作用研究。开发面向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操纵技术,研究AFM悬臂校准及形变检测方法,建立AFM探针针尖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力学接触模型,实现单细胞的检测及表征,为纳米操纵技术评价药物药效奠定基础。2、研究活细胞力学特性的评价方法。自主设计纳米操纵系统,研究数据采集及光斑位置检测、纳米操纵对象的粗调定位、扫描成像、接触点判定和力曲线获取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恶性程度细胞和不同加载速率下细胞的弹性模量变化。3、利用纳米操纵技术研究西洋参对细胞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优化的探针-癌细胞混合力学模型,以获得更准确的细胞力学特性。定量研究肝癌细胞与药物作用时间、剂量关系,获得肝癌细胞形貌、细胞表面粗糙度、高度及弹性模量等力学特性变化。建立探针-心肌细胞力学模型,获得西洋参水提液作用后心肌细胞的搏动力及搏动频率,实现纳米操纵技术对西洋参药效的评价。4、研究纳米操纵技术对葫芦素E作用于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细胞的影响。应用细胞粘附力和弹性模量的检测方法,获得两种不同分化程度细胞的粘附力、弹性模量等参数,实现葫芦素E对高低分化不同食管癌细胞药效的评价。5、研究基于纳米操纵技术的TRAIL质粒植入结肠癌细胞方法。分析探针刺入细胞过程,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出现绿色荧光,表明利用纳米操纵技术成功植入TRAIL质粒并在细胞内进行了表达,进而评价了TRAIL质粒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效果。本文自主设计纳米操纵系统,建立探针与细胞间相互作用模型,定量研究药物与细胞作用后细胞物理学特性的变化,为药物作用机理机制提供了更加直观的药效评价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操纵技术在分子水平上为细胞诊断、药物与细胞作用、药物的药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分析手段,有助于中药开发和疾病治疗。(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吴南洋,王猛,车志平[7](2019)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卡变速操纵性能主观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重型卡车变速操纵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法结构模型,重点分析变速操纵性能评价的4个方面:外观和形状、人机工程、操纵性能和NVH性能。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变速操纵性能主观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同一车型的叁种不同变速操纵机构进行实车评价试验,对方案层评价指标按照十分制进行评价打分,利用所计算的评价指标权重,得到总体性能评分。(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陆海[8](2018)在《FSC赛车操纵稳定性的试验评价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操纵稳定性是汽车的一项主要性能。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不仅是赛车操纵轻便程度的重要体现,更是保证赛车安全行驶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重视赛车开发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宁学院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自行研制的赛车为研究对象,在介绍赛车结构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该车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操纵稳定性问题,首先对赛车进行操纵稳定性的实车试验评价。选择了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和典型行驶工况性能中的蛇行性能两项物理参量作为定量评价指标。为获得相关试验数据,本文还根据试验的实际需要和车辆的结构条件,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单片机的车载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数据的动态采集。实车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两项参量中,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较差,典型行驶工况性能中的蛇行性能尚可。为此本文提出对赛车进行优化设计的新方案。在对原车车架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轻量化改进设计之后,继而在ADAMS环境下,利用ADAMS/Car模块,完成对赛车悬架系统的力学建模,并以车轮定位参数作为优化目标,以上下横臂和车架铰接点位置作为设计变量,进行悬架参数的优化设计。最后再利用ADAMS/Car模块,对优化后的赛车方案,同样以瞬态响应和蛇行性能为物理参量,进行赛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得到显着改善,为新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12-01)

陈肖媛,刘超,蔡东岭,宋海燕[9](2018)在《汽车最速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在最高速度下的操控性是影响汽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可以称为高速公路的生命线。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不仅要在客观模型中进行评价,也要根据不同驾驶员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论文首先在ADAMS/CAR下建立整车模型并进行双移线试验,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对该模型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模型的横向位移和纵向速度随车辆纵向位移的变化曲线,可以得出结论:车速越高,时间越短,汽车的转向稳定性越差。最后,基于简便、有效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汽车最短时间内的操控稳定性进行了主观评价,得出车速越高,转向稳定性越差。综合主客观评价,汽车速度越快,即时间越短,操纵稳定性越差。(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22期)

任成龙,王俭朴[10](2018)在《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及平顺性对汽车行驶安全性影响的联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平顺性是汽车行驶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讨论叁项性能的国标评价法的基础上,从影响行驶安全性的角度选择评价指标参数,并给出各单项性能评价新的计分方法.考虑不同车型对各单项性能的要求侧重不同,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重值,建立联合评价方法.以某车型基于ADAMS/Car的虚拟仿真试验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为参考,用新方法进行了叁项性能对汽车行驶安全性影响的联合评价.(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操纵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在有限的试验条件下对汽车操纵稳定性进行更充分的评估,提高汽车底盘开发质量,该文就汽车稳态回转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国家标准、ISO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并探讨了各指标的工程意义。通过对不同车型的大量试验结果进行总结,指出了各指标的一般设计范围,对底盘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操纵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吴贺举.影响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及评价方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

[2].苗文兴,刘秋影,梁延召,武杰.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回转试验及评价[J].汽车工程师.2019

[3].刘成肖.无人机飞行操纵品质评价准则之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4].田甜.乘用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客观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罗磊.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与评价[J].南方农机.2019

[6].曲英敏.纳米操纵技术及其在中药药效学评价方面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7].吴南洋,王猛,车志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卡变速操纵性能主观评价[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陆海.FSC赛车操纵稳定性的试验评价与优化设计[D].广西大学.2018

[9].陈肖媛,刘超,蔡东岭,宋海燕.汽车最速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

[10].任成龙,王俭朴.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及平顺性对汽车行驶安全性影响的联合评价[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标签:;  ;  ;  ;  

操纵评价论文-吴贺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