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论文-高璐,薛永来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论文-高璐,薛永来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粳稻,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高璐,薛永来[1](2019)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快速高效基因转化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被广泛应用于水稻功能基因研究、T-DNA插入突变体库创建和农艺性状改良等研究领域。然而水稻转基因操作需要超过3个月的组织培养时间。运用组织培养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对水稻遗传转化体系进行快速高效的优化。结果表明,成熟种子用2,4-D诱导愈伤7 d后,与农杆菌共培养转化效率最佳;抗性筛选时间以2~4周为最佳。根据以上优化条件,从成熟种子诱导愈伤至获得转基因株系的时间被缩短到6周左右。将有效降低水稻长时间组培导致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概率,对促进水稻分子育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朱斌[2](2017)在《DNA损伤修复基因对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广泛用于基因组分析的强大工具,也是目前获得转基因植物的主导技术。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许多农杆菌和植物的遗传因子协同参与下完成。T-DNA整合是农杆菌介导转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DNA损伤修复系统在对农杆菌T-DNA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主要关注的是DNA断裂修复基因,而对参与其它DNA损伤修复途径的基因尚未开展研究。为此,本文分析了不同DNA损伤修复途径基因对农杆菌浸染的响应,重点研究了水稻错配修复基因和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对T-DNA转移与整合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对农杆菌浸染的响应。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了NHEJ修复途径的基因ku70和lig4、HR修复的途径的基因rad51和recaa、MMR修复的途径的基因msh2和msh6、BER修复的基因fgp和maglp在农杆菌浸染后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情况。ku70、lig4和rad msh2 和 msh6,ku70、lig4和 和maglp的表达水平分别在农杆菌浸染愈伤组织后12h、24h、36h和48h显着升高,这一结果说明这些DNA损伤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过程。(2)错配和碱基切除修复基因突变对转基因瞬间表达的影响。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了与农杆菌共培养后愈伤组织中的gus基因瞬间表达频率。在错配修复基因(Os09g0407600)及碱基切除修复基因(Os04g0673400和Os09g0420300)的插入突变体与对照日本晴间,gus基因瞬间表达频率均无显着差异,说明错配和碱基切除修复基因突变不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早期过程。(3)错配和碱基切除修复基因突变对T-DNA整合的影响。通过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分化和PCR分析了错配修复基因及碱基切除修复基因插入突变体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中的T-DNA整合。MMR基因突变体NF7784与NF9010的抗性愈伤筛选率和分化率及BER基因Os04g0673400突变体NC2747的分化率都呈现显着下降,但BER基因Os09g0420300突变体ND1052的抗性愈伤筛选率和分化率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对hpt和gus基因的PCR鉴定结果表明,MMR基因突变体的稳定转化率比对照下降49.33%~64.53%,BER基因插入突变体的稳定转化率则下降11.2%~36.53%。这一结果说明MMR基因和BER基因突变影响T-DNA的整合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4-01)

张笑寒,仇志浪,赵德刚[3](2016)在《农杆菌介导McCHIT1基因遗传转化水稻茎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茎尖遗传转化效率,笔者以贵州特有的地方水稻品种‘平塘黑糯’茎尖为材料,以含有Ubiqutin启动子驱动苦瓜几丁质酶基因McCHIT1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UbiMcCHIT1为转化载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菌液OD600值、真空处理时间和真空渗透压强对水稻茎尖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因素中,真空处理时间是影响水稻转化效率和死亡率的最关键因素。农杆菌介导‘平塘黑糯’茎尖遗传转化的最优条件为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为1.0、真空处理时间为7 min、真空渗透压强为15 k Pa。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分子鉴定表明,通过本研究优化的农杆菌介导水稻茎尖遗传转化体系,已将苦瓜的几丁质酶基因McCHIT1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获得转McCHIT1基因‘平塘黑糯’新种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27期)

苏乐乐,李冬杰,张冠华,王沛沛,魏景芳[4](2016)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绥8’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绥8’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愈伤组织的诱导、筛选、再生情况,并对转化植株进行PCR和抗旱性鉴定,以建立高效的愈伤诱导、农杆菌转化和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绥8’材料成熟胚易消毒,不易染菌;铺种使用2NBK培养基,可诱导出大量长势良好的愈伤组织,不需切芽;转化后的愈伤组织不需要恢复阶段,在筛选过程中愈伤长势良好但是颜色较浅,区分抗性愈伤较难;分化时绿点率和分化率很高。PCR鉴定证明外源基因成功转化到‘绥8’基因组中,其转化率和阳性率分别为17%和70%。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旱性鉴定,20%PEG胁迫复水后,与野生型相比,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周蕾,陈晨[5](2015)在《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方法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人们对转基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对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研究较多,应用最广。本实验对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光照、继代次数、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干燥情况等因素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照诱导愈伤比暗培养诱导缩短约一周的时间,菌液浓度过高易导致后期实验抑菌抑不住,侵染时间过长会导致愈伤软化,进而很难分化。(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5年17期)

金永梅,马瑞,于志晶,林秀峰[6](2014)在《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获得含双Bt基因转基因水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将分别携带不同Bt抗虫基因Cry1C*和Cry2A*的两个植物表达载体同时导入吉林省主栽超级粳稻品种吉粳88中,获得598株草丁膦(Basta)抗性独立转化植株。以Cry1C*和Cry2A*特异性引物对独立转化植株进行双引物PCR扩增,结果得到35株Cry1C*和Cry2A*基因双阳性植株,双基因共转化率为6.28%。以目的基因Cry1C*和Cry2A*为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获得3个双基因单拷贝株系。利用RT-PCR检测Bt基因在这3个株系中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两个Bt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同时得到了有效表达。(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张燕红,赵志强,吴泽新,袁杰,布哈丽且木[7](2014)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新疆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进行组织培养,探索适合新疆水稻品种的遗传转化条件,为新疆水稻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3个水稻品种成熟胚诱导的良好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以SiPEBP为目的基因,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水稻进行遗传转化,同时以抗性愈伤率为依据,对影响转化的愈伤诱导率、农杆菌侵染浓度、时间和共培时间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在NB培养基中添加2 mg/L的2,4-D的愈伤诱导率高;相比25℃、暗培养,28℃、持续光照培养可使诱导率提高到100%,且缩短了诱导周期;在OD6 0 0值为0.3的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愈伤30 min,共培养2 d,同时添加一张无菌滤纸,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3个水稻品种的抗性愈伤率均达到40%以上。【结论】新疆水稻农杆菌转化的几个主要因素,建立了农杆菌转化体系。(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吴仙花[8](2014)在《农杆菌介导甜高粱Bar基因再生体系建立及水稻EIS基因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甜高粱作为重要的饲料和能源作物,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研究以10种个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的3种不同外植体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培养以及农杆菌介导的Bar基因遗传转化研究,以期建立高效的甜高粱再生体系,并尝试建立其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为甜高粱转基因育种打下坚实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在2个甜高粱品种的成熟种子组织培养中,甜3号的诱导率为60.29%,绿能2号的诱导率为57.55%;辽甜3号的分化率为2.78%,绿能2号的分化率为0,分化率差异极显着。2.在5个甜高粱品种的幼穗组织培养中,M81-E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60.4%,其次是07-27,诱导率为51.23%,BJ-285、罗马和考利的诱导率均在50%以下,差异显着;07-27的分化效果最好,获得了35株再生苗,分化率为13.13%,其次是BJ-285,获得了1株再生绿苗,分化率为0.71%,M81-E、罗马和考利则未能分化出苗,分化率为0,差异极显着。综合比较,07-27的再生效果最好,其次是BJ-285。3.在7个甜高粱品种的幼胚组织培养中,忻粱52号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72.97%,其次是罗马、甜杂2号和BJ-299,再次是07-27和M81-E,最差是BJ-285,差异显着;07-27的分化效果最好,分化率为20.56%,并获得了80株再生植株,其次是忻粱52号,分化率为11.43%,再次是BJ-285、M81-E和甜杂2号,分化率分别为1.35%、1.08%和0.84%,而BJ-299和罗马的分化率为0,差异极显着。综合比较,07-27的再生效果最好,其次是忻粱52号,再次是BJ-285、M81-E和甜杂2号。4.在忻粱52号幼胚、幼胚愈伤组织和M81-E的幼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中,忻粱52号幼胚转化获得17个抗性愈伤组织,转化率为5.67%,通过分化培养获得1株转基因苗,分化率为5.88%,而愈伤组织转化则未能获得转基因苗。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已建立其高效的转基因体系。本研究以水稻成熟种子愈伤组织为受体,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局部免疫保护作用基因EIS转入到水稻中,为以植物生产疫苗打下坚实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稻组织培养中,津原45成熟种子在NB基本培养+2,4-D2.0mg/L培养基上每天16/8h光照/黑暗条件下的诱导率最高,达56.95%,继代3周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达90.48%,建立了其高效的体外再生体系。2.根据EIS基因序列和载体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EIS基因序列,先T-A克隆到pUC19上,再通过酶切、连接转化技术构建到pCAMBIA1300植物表达载体上,成功建构了EIS基因的双元植株表达载体,并导入到农杆菌EHA105中。3.在津原45愈伤组织EIS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中,获得了11个抗性愈伤组织,转化率为13.7%,其中5个抗性愈伤组织分化出苗,分化率为45.5%,最终获得34株再生植株,经PCR检测,有19株表现为阳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期刊2014-06-01)

程朝平,叶新福[9](2014)在《农杆菌介导直立型密穗基因DEP1遗传转化水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直立型密穗基因dep1导入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中,以期获得直立穗型转基因水稻植株。结果显示已获得209个转基因再生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阳性植株189株,阳性率90.4%;South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9R406基因组中,并且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能够稳定地遗传和表达。T1代转基因再生植株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部分株系株高降低,穗粒数和实粒数增加,穗长变短,千粒重减小。(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4年02期)

韩光明,李叁和,陈志军,向发云,游艾青[10](2012)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水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和转化程序等。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以上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2年S1期)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广泛用于基因组分析的强大工具,也是目前获得转基因植物的主导技术。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许多农杆菌和植物的遗传因子协同参与下完成。T-DNA整合是农杆菌介导转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DNA损伤修复系统在对农杆菌T-DNA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主要关注的是DNA断裂修复基因,而对参与其它DNA损伤修复途径的基因尚未开展研究。为此,本文分析了不同DNA损伤修复途径基因对农杆菌浸染的响应,重点研究了水稻错配修复基因和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对T-DNA转移与整合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对农杆菌浸染的响应。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了NHEJ修复途径的基因ku70和lig4、HR修复的途径的基因rad51和recaa、MMR修复的途径的基因msh2和msh6、BER修复的基因fgp和maglp在农杆菌浸染后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情况。ku70、lig4和rad msh2 和 msh6,ku70、lig4和 和maglp的表达水平分别在农杆菌浸染愈伤组织后12h、24h、36h和48h显着升高,这一结果说明这些DNA损伤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过程。(2)错配和碱基切除修复基因突变对转基因瞬间表达的影响。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了与农杆菌共培养后愈伤组织中的gus基因瞬间表达频率。在错配修复基因(Os09g0407600)及碱基切除修复基因(Os04g0673400和Os09g0420300)的插入突变体与对照日本晴间,gus基因瞬间表达频率均无显着差异,说明错配和碱基切除修复基因突变不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早期过程。(3)错配和碱基切除修复基因突变对T-DNA整合的影响。通过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分化和PCR分析了错配修复基因及碱基切除修复基因插入突变体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中的T-DNA整合。MMR基因突变体NF7784与NF9010的抗性愈伤筛选率和分化率及BER基因Os04g0673400突变体NC2747的分化率都呈现显着下降,但BER基因Os09g0420300突变体ND1052的抗性愈伤筛选率和分化率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对hpt和gus基因的PCR鉴定结果表明,MMR基因突变体的稳定转化率比对照下降49.33%~64.53%,BER基因插入突变体的稳定转化率则下降11.2%~36.53%。这一结果说明MMR基因和BER基因突变影响T-DNA的整合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1].高璐,薛永来.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快速高效基因转化系统[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朱斌.DNA损伤修复基因对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7

[3].张笑寒,仇志浪,赵德刚.农杆菌介导McCHIT1基因遗传转化水稻茎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

[4].苏乐乐,李冬杰,张冠华,王沛沛,魏景芳.农杆菌介导的水稻‘绥8’转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

[5].周蕾,陈晨.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方法的优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

[6].金永梅,马瑞,于志晶,林秀峰.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获得含双Bt基因转基因水稻[J].吉林农业科学.2014

[7].张燕红,赵志强,吴泽新,袁杰,布哈丽且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4

[8].吴仙花.农杆菌介导甜高粱Bar基因再生体系建立及水稻EIS基因转化研究[D].天津农学院.2014

[9].程朝平,叶新福.农杆菌介导直立型密穗基因DEP1遗传转化水稻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14

[10].韩光明,李叁和,陈志军,向发云,游艾青.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水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J].华北农学报.2012

标签:;  ;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论文-高璐,薛永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