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共同工作论文-何淼

结构共同工作论文-何淼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共同工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层建筑,群桩基础,调整桩距,共同工作

结构共同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何淼[1](2018)在《调桩距变刚度群桩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群桩基础作为现代高层建筑基础的主要形式,其设计与施工在整个工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工程领域主流的设计方法通常不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间的共同工作,将两者分隔开来单独计算,且大多采用等刚度均匀布桩的方式,这会使得基础产生不均匀的碟形沉降和马鞍形的基底反力分布,并在承台和上部结构中产生次应力,不仅造成较大的浪费,甚至可能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寿命,专家学者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抑强补弱”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概念,但其在实现的具体方法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桩距是影响群桩效应的主要因素,调整桩距不仅具备改变基础刚度、减小差异沉降的能力,还具有更加灵活多变的优点,可以通过对桩距的合理调整,实现群桩基础的变刚度调平。为此,本文拟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着重研究调桩距变刚度群桩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基本性能,研究内容及取得成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根据模型试验的相关数据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比有限元计算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2)建立了六个不同桩距的低承台群桩基础有限元模型,并考虑了两种不同的变桩距方式,通过对比得出了桩距变化对群桩基础工作性能影响的规律;(3)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框架核心筒结构—等桩距桩筏基础—地基共同工作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从上部结构内力、桩筏基础沉降特性、筏板内力、筏底土反力分布、桩顶反力分布、筏板与群桩的荷载分担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比较分析了考虑共同工作与否两种情况下该体系工作性能的差异;(4)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施加和刚度形成方式的不同,选取了叁种不同的施工加载工况,着重研究了在考虑共同工作的条件下,施工过程对框架核心筒结构—等桩距桩筏基础—地基共同工作体系的影响;(5)通过抽减桩数改变桩距的方法,设置了四种不同的变桩距布桩方案,并考虑了施工过程的影响,研究分析了逐层加载计算模式下调整桩距对框架核心筒—桩筏基础—地基共同工作体系中上部结构内力、桩筏基础沉降特性、筏板内力、筏底土反力分布、桩顶反力分布、筏板与群桩的荷载分担等方面的影响。本文所研究的群桩基础变桩距方案可以有效地优化共同工作体系的工作性能,且相较于调整桩长和桩径,其具有更强的工程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变刚度调平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齐卫东,张华刚,方强,李莉,马克俭[2](2017)在《混凝土人字形密肋网壳与下部结构共同工作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字形密肋网壳由密肋平板在脊线处相交构成.为了解网壳屋盖与下部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共同工作性能,基于位移法求解了屋盖的内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计算了点支承屋盖和整体结构屋盖的内力及变形.在此基础上考虑下部结构抗侧刚度、屋盖矢跨比和肋刚度的影响计算了25个算例.结果表明:顶层抗侧刚度和矢跨比是影响屋盖内力的主要因素,屋盖轴力和矢跨比呈非线性关系;屋盖具有较强的拱向传力性质,脊线类似于拱的系杆;与点支承屋盖相比,共同工作使横隔下弦的内力明显增大,并引起下部楼盖轴力,且屋盖边梁应按双偏心受力构件计算承载力;顶层采用异型柱是调整屋盖内力分布的有效措施,当异型柱演化为短肢剪力墙时,建议墙肢长度取屋盖一个投影网格长度;增大矢跨比有利于降低屋盖挠度,屋盖内力分布对矢跨比较为敏感,矢跨比不宜低于1/6;过大的肋刚度对提高屋盖整体承载力意义不大,肋截面高度可取屋盖跨度的1/40~1/50.(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7年04期)

齐卫东[3](2017)在《人字形密肋网壳与下部结构共同工作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人字形密肋折板网壳是混凝土空间结构的一类创新体系,丰富混凝土壳体结构的形式,该网壳的研究开创了大跨度混凝土壳体的新领域。结构具有自然排水坡度,耐久性和耐火性能好,符合绿色建筑理念。密肋平板在脊线处交汇,采用装配式施工,施工便捷,促进施工水平的提高,简单评述了混凝土人字形密肋折板网壳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意义。混凝土人字形密肋网壳用作民居建筑的屋盖时,壳体的推力将由下部结构平衡,从而会影响下部结构的受力性能。为了解网壳屋盖与下部结构共同工作性能,本文对网壳屋盖与下部结构共同工作静动力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顶层抗侧刚度和矢跨比是影响屋盖内力的主要因素,屋盖轴力和矢跨比呈非线性关系;屋盖具有较强的拱向传力性质,脊线类似于拱的系杆;与屋盖点支承相比,共同工作将使横隔下弦的内力明显增大,并引起下部楼盖轴力,且屋盖边梁应按双偏心受力构件计算承载力;顶层采用异型柱是调整屋盖内力分布的有效措施,当异型柱演化为短肢剪力墙时,建议墙肢长度按屋盖一个投影网格长度;增大矢跨比有利于降低屋盖挠度,矢跨比不宜低于1/6;过大的肋刚度对提高屋盖整体承载力意义不大,肋截面高度可按屋盖跨度的1/40~1/50;脊线刚度的增加主要影响脊线自身构件内力的增加,对屋盖整体刚度没有影响;网格数越密,不仅能够提高屋盖整体刚度,而且能够降低相应构件内力。采用PKPM软件计算结构,程序选筋考虑结构轴力的影响。矢跨比的变化对下部框梁轴力影响显着。框梁轴力对框梁配筋面积有影响。不同失跨比框梁轴力对框梁配筋面积的影响不大。屋盖点支承和与下部结构共同工作的自振频率分布均较为密集,共同工作时,屋盖不宜简化为理想点支承作抗震设计;屋盖矢跨比对整体结构前叁阶频率的影响较小;提高顶层抗侧刚度有利于增大结构整体刚度;增加异形柱高厚比,除结构平向刚度外,可提高整体结构拱向和扭转刚度;增大屋盖肋刚度时,结构整体刚度仍主要受下部结构刚度控制,屋盖肋截面在满足承载力需求前提下可按较小的高跨比确定;屋脊类似于屋盖拱向肋的系杆,不会影响结构整体刚度;在肋截面尺寸不变的前提下,网格划分越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整体结构的刚度。(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梁宸宇[4](2016)在《考虑围护结构共同工作的大跨度干煤棚结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出于对大跨度干煤棚结构经济性的考虑,提出一种考虑围护结构共同工作的组合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采用立体桁架作为结构主要骨架,其间填充网格尺寸较小的网架结构单元兼作屋面檩条,使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相结合,既能够兼顾主体结构及围护结构的经济性,又能够缩短总体施工工期。比较了两种次结构布置方案,选取最优方案进行了结构分析与设计,并与两种传统结构体系进行了经济性对比。结果表明,这种组合结构体系在技术上完全可行,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可应用于大跨度干煤棚结构。(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0-24)

刘哲[5](2016)在《联合起来,共同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全国建筑金属结构行业企业资格登记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席会议成立一年多了,大家团结合作,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我深切的感受到:合作共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时代的主流。就像姚兵会长一直强调的,我国发起成立的APEC、上合组织、金砖四国、亚投行都已成为合作共赢的典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一、联席会议的建立,充分发挥了我们各自的优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我们行业组织发展的方向。各地协会最贴近企业、了解行业,能够有(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期刊2016年10期)

王鹏[6](2016)在《威海某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筏基—地基共同工作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物地基基础与上部框架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工作问题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虽然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地基基础与上部框架结构共同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设计方法,其理论研究还不深入,工程实践仍然不多。在一般的建筑设计常规方法中,把建筑物的上部框架结构看成是柱底固定的独立结构进行计算,而忽略地基基础与上部框架结构之间的共同作用,这种作用体系与实际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存在较大不同,从而使设计出的结构不经济或者不安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在地基基础与上部框架结构共同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相互作用原理,将地基、基础与上部框架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建筑物上部框架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问题,对整个结构与地基基础体系进行了叁维数值分析。对于高层建筑结构来说,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地震、风)通常是起控制作用的荷载,所以研究在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基础-地基土体共同工作问题是很有价值的。本文重点研究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建筑物上部框架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时整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本文通过对威海海苑小区18#楼进行分析,发现基础底面的形状、地基土质、筏板刚度以及上部结构尺寸和载荷大小都会影响到地基、筏板以及空间框架之间的作用,并且运用了常规计算法和共同作用分析法对这种受力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当达到变形协调或者是平衡时,建筑物的受力状况和地基、筏板以及空间架构之间的作用,从中总结出这叁者作用的规律,并且得到了地基土反力在叁维空间和二维平面分布状况,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使今后高层建筑的设计变的更为安全合理,为设计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谌文,郑敏[7](2015)在《网架-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礼堂网架-混凝土结构为例,比较了是否考虑网架和混凝土共同作用两种计算结果,得到网架和混凝土的共同作用程度。同时分析了网架和混凝土的阻尼不同取法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分析表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协同工作效应,阻尼是否统一取值对地震响应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建材世界》期刊2015年02期)

殷守统[8](2013)在《基于上部网架和下部支承结构共同工作的网架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网架结构依靠其自重轻、受跨度限制小、造型优美等优势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我国,无论网架结构的总体数量还是个体规模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大空间及网架结构的设计方法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类:分离式和整体式。分离式方法即对上部网架和下部支承体系分开来设计,这也是长时间以来国内惯用的设计方法,钢网架公司在单独设计网架的时候通常会采取简支边界、弹性支座、固定铰支座叁种方法来模拟下部支承对网架的影响,同样,在单独设计下部支承的时候也会采取全开洞、等代刚性板、等代钢梁的方法来处理网架对下部支承的作用,这几种方法都是分离式的设计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空间结构相互作用认识的加深,网架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考虑上下部结构共同工作的整体设计技术一直深受广大设计工作者的关注。同时随着CAD软件的不断进步升级,使得考虑大空间结构上下部共同工作设计方法成为了可能。但是,网架结构的考虑上下部结构共同工作的整体设计技术还不很成熟,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规程作为依据。综上所述,分离设计方法和整体设计方法哪一种或几种设计技术更合理、更简洁,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受到地震作用时各项性能指标如何等这些问题是人们所着重关心的,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测试工作还相当匮乏。本文采用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PKPM软件的分析计算程序PMSAP,并结合叁维建模程序SpasCAD,完成了在一个集成CAD软件内对上下部为不同材料的空间网架结构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并对建模技术、上下部结构边界参数设置、结构分析等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SpasCAD&PMSAP设计方法实现了对大空间结构整体设计;在此基础上,对本文采用的整体设计方法与过去的分离设计方法设计的建筑产品在稳定性、自振特性、动力性能进行了考察,并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作为基准模型,从而得出各种模型差距的大小。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网架结构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建议和意见。(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3-04-01)

王伟,张向荣[9](2013)在《神农大剧院钢结构外壳与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农大剧院采用上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外壳,下部混凝土结构。本文采用通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SAP2000V14,分别建立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外壳单独模型和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外壳整体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反映了上、下部结构的相互影响的程度,了解了在温度、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的反应以及连接界面结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态,验证了钢结构外壳和混凝土结构组成的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单独设计存在的隐患。(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3年02期)

白俊英,马伏龙[10](2012)在《空间巨型框架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的自由振动简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由巨型柱和巨型弹性地基梁组成的空间巨型框架,将其与基础结构建立在具有半无限大弹性地基等效刚度的弹性地基模型上,建立叁维分析模型,将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分配到巨型梁所在的楼层上,在考虑了地基的弹性变形后,采用空间杆系-层的简化分析模型进行动力分析.为弹性地基上的空间巨型框架结构的动力分析找到一种合理并可行的简化算法.(本文来源于《宁夏工程技术》期刊2012年04期)

结构共同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字形密肋网壳由密肋平板在脊线处相交构成.为了解网壳屋盖与下部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共同工作性能,基于位移法求解了屋盖的内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计算了点支承屋盖和整体结构屋盖的内力及变形.在此基础上考虑下部结构抗侧刚度、屋盖矢跨比和肋刚度的影响计算了25个算例.结果表明:顶层抗侧刚度和矢跨比是影响屋盖内力的主要因素,屋盖轴力和矢跨比呈非线性关系;屋盖具有较强的拱向传力性质,脊线类似于拱的系杆;与点支承屋盖相比,共同工作使横隔下弦的内力明显增大,并引起下部楼盖轴力,且屋盖边梁应按双偏心受力构件计算承载力;顶层采用异型柱是调整屋盖内力分布的有效措施,当异型柱演化为短肢剪力墙时,建议墙肢长度取屋盖一个投影网格长度;增大矢跨比有利于降低屋盖挠度,屋盖内力分布对矢跨比较为敏感,矢跨比不宜低于1/6;过大的肋刚度对提高屋盖整体承载力意义不大,肋截面高度可取屋盖跨度的1/40~1/5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共同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1].何淼.调桩距变刚度群桩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模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2].齐卫东,张华刚,方强,李莉,马克俭.混凝土人字形密肋网壳与下部结构共同工作性能分析[J].空间结构.2017

[3].齐卫东.人字形密肋网壳与下部结构共同工作性能分析[D].贵州大学.2017

[4].梁宸宇.考虑围护结构共同工作的大跨度干煤棚结构应用研究[C].第十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5].刘哲.联合起来,共同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建筑金属结构行业企业资格登记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6

[6].王鹏.威海某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筏基—地基共同工作模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7].谌文,郑敏.网架-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效应的研究[J].建材世界.2015

[8].殷守统.基于上部网架和下部支承结构共同工作的网架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

[9].王伟,张向荣.神农大剧院钢结构外壳与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分析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

[10].白俊英,马伏龙.空间巨型框架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的自由振动简化分析[J].宁夏工程技术.2012

标签:;  ;  ;  ;  

结构共同工作论文-何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