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业务产品定价论文-刘莹

中间业务产品定价论文-刘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间业务产品定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业银行,定价,中间业务,代理产品

中间业务产品定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莹[1](2014)在《商业银行代理类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中间业务由于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的特点,已逐渐由过去的辅助经营转变为当前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而金融市场也同样具有一般商品市场易受价格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的特性,因此为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对中间业务产品科学、合理定价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机制尚不成熟,与外资银行在人才、经营范围、业务规模、技术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严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现状,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制定合理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科学定价,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在这一背景下,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通过对比,指出国内外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定价等方面的差距,运用实证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文章选取代理类中间业务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商业银行代理类中间业务进行明确界定,以金融市场供求理论、中间业务交易成本等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传统中间业务定价方法进行阐述并对比分析,由于传统定价方法只单一的侧重成本、价值或需求等方面,定价结果必然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在叁种传统定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综合定价模型,该模型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对中间业务产品定价,使商业银行收益或销售量最大化,从而使中间业务的价格更合理,通过引入代理类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实例验证,并分析了该模型的优越性,通过该模型的建立,从中间业务的运行环境、税收体制、经营体系、法律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为优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结构、完善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做出贡献。除此之外,通过对当前国内外通用定价方法的深入分析和对比,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特点,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不同客户群体,在购买中间业务产品时所适用的定价方法,从而使研究得到的结论更加准确,产品的定价方法也更科学合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期刊2014-06-09)

司维[2](2013)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银行在伴随着繁荣的经济和金融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社会对银行需求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其自身也面临了在这个时代许多问题的约束,诸如:同行业竞争加剧、营业风险增加、业务范围受限、存贷款利息差变小等,较为单一的盈利方式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许多外资银行利用其自身在电子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技术方面的优势,同时在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国家政策下,提前抢占了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间业务市场。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缺少先进的中间业务管理和成熟的定价机制,因而中间业务的发展就相对缓慢。其主要表现为:首先,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收入相对于总收入的比重远远低于西方国家,比亚洲成熟稳定的市场如日本、新加坡等也有不小的差距。其次,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稀缺、覆盖范围狭小,都集中在原始的汇兑、代收代付、信用卡及信用证、抵押等产品。含有高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的咨询服务类、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方面的中间业务发展不足,涵盖面小。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加快,大量资金直接脱离银行中介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同时,利率市场化加速挤压了之前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获利空间。因而面对以上内忧外患的中间业务市场局面,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业务能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唯一选择。近年来,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中间业务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收费问题的不健全,价格个管理机制方面有待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把中间业务只是作为传统存贷款业务的附属品,而中间业务定价问题关系着其自身的发展和未来,仅被作为吸引客户的方法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低价处理中间业务产品的做法不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违反了市场经营获利的原则和目标。2003年6月26日,《商业银行服务定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说明了商业银行对于中间业务产品收费的权利。于是,如何利用现有的对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的权力参与市场竞争,寻求定价地方优势,最终实现经营管理盈利的目标,成为了现今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课题。之前对于中间业务定价收费研究的着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很多学者对于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与收费是运用贷款定价的方法,而忽视了附加值高的特点;其次,现有的研究对象没有对不同的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区分,缺乏科学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更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定价与收费的方式,分析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定价模型,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采用实证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照以下几个部分展开:(1)从定价目标、原则、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体系进行描述,通过研究非利息收入对中间业务产品收入的弹性,分析了现今阶段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得出,银行越是努力,政府社会剩余最大化的目标就越是容易达到,而商业银行自身利润最大化就越难实现,以此证明了政府指导定价的无效性,银行自主定价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定价应该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模式。(3)本文首先阐述了叁种定价模型的定价原理及理论基础,分析确定了叁种模型的适用范围,并指出了单一模型的缺陷。文章从市场竞争及组合产品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立了综合定价模型,分析了综合模型的定价方案。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综合模型进行了价格方面的调整。(4)文章通过信用卡业务、网银业务及几种特殊中间业务产品实例的实证分析,将几种模型应用于其中,得出了在实际定价过程中,定价区间需更加精确的结论。(5)结论部分对现今阶段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一些建议,建立中间业务产品的成本核算和分摊体系等。(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3-05-01)

高健[3](2009)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中间业务,使之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选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还没有成熟的定价方法,缺乏对定价策略的系统思考和研究,分析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方法的内涵、应用范围,并对主要定价方法进行比较,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确定中间业务产品价格。(本文来源于《价格月刊》期刊2009年05期)

欧阳青东[4](2009)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机制与价格调整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产品定价既包括新产品的初次定价,也包括产品存续期间的价格调整。对中间业务产品来说,除部分实行政府指导定价外,绝大部分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正逐步市场化,银行定价自主权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兑现加入WTO的金融服务业承诺,外资商业银行在地域、经营业务范围限制已基(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期刊2009年06期)

欧阳青东[5](2009)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机制与价格调整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产品定价既包括新产品的初次定价,也包括产品存续期间的价格调整。对中间业务产品来说,除部分实行政府指导定价外,绝大部分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正逐步市场化,银行定价自主权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兑现加入WTO的金融服务业承诺,外资商业银行在地域、经营业务范围限制已基本取消,银行中间业务竞争不断加剧。近期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的研究,如Drake和Liewellyn(1995),Weinberg(2002),Holthausen和Rochet(2006),Calomiris和Pornrojnangkool(2006),涂永红、李向科(2004),于凤芹(2005),陈培琛(2005)等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方法和策略等的研究尚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定价与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分开来研究,忽略了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高交叉需求弹性;其次,对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研究缺乏对价格形成机制和决定商业银行价格调整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第叁,在大多数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研究中,隐含了客户同质性假定,忽略了银行需求方的结构变化,把银行客户简单地作为定价的环境变量来处理。(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期刊2009年02期)

袁田[6](2008)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价还不是很成熟。通过概述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两种定价方法并加以评价,然后从商业银行经营角度,提出叁大定价策略,最后结合定价策略和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给出定价措施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08年04期)

卢慧娜[7](2008)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为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价格”这一看不见的手起着关键的作用。定价是产品营销活动的核心,发展中间业务必然要关注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的合理性。由于中间业务产品刚从免费阶段开始过渡到收费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当前中间业务定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及其定价的发展现状和定价权归属的历史演变过程,深刻阐述各学科相关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的理论基础,然后根据这些理论对中外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最后,基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对营销学定价理论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中的应用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就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目前定价策略的采用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8-04-01)

袁田[8](2008)在《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组合产品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今后最主要的业务发展领域和利润增长点。加入WTO后,市场利率的不断走低迫使银行不得不适应市场变革,由传统业务向各种中间业务转化,其收费价格的制定正成为营销战略组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问题的提出是在金融市场开放和利率管制放松这种国际环境下孕育而生的。由于现实金融市场运作的复杂性,我国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价格竞争机制发生扭曲。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没有成熟的定价机制,定价的随意性大,缺乏对它的思考和研究。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首先比较了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管理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环境给出了一个客观的分析,明确了我国中间业务的差距。其次,围绕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各种业务性质的不同,对于“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两种不同机制的适用范围加以界定,说明应该多角度、辨证地看待中间业务定价权问题。紧接着从分析中间业务定价的决定机制入手,阐明了定价目标,给出单一中间业务产品的叁种定价策略,同时提出在实际运用中应综合考虑这叁种策略,从而引进综合定价的思路。然后,在之前定价基本理论的铺垫下,概述了目前通行的中间业务定价方法,即成本加成定价法、市场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并做了比较评析,得到每种方法的可能运用空间,正因如此,也暴露出各自固有的局限性。进而在综合定价的基本思路的指导下,结合现实情况重构了综合定价模型。通过选取某商业银行采集数据对几种中间业务产品做了定价实证的分析,包括个人跨行汇兑业务的成本导向模型、B2B网上银行业务的需求导向模型和中间业务服务收费的综合定价模型。其中,运用综合定价模型对中间业务服务收费的定价做实证,与银行现行的对单一产品定价的成本加成定价方法不同的是,它以银行整体利益为重,综合考虑产品组合,在产品的价格间进行协调和平衡,从而对产品定价更为准确,并结合银行实际情况进一步讨论并制定了该中间服务收费的定价区间。文章最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存问题,给出在中间业务产品定价中应采取的不同措施的建议及如何实现合理定价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8-04-01)

农业银行广西崇左分行课题组[9](2008)在《差别定价方法在农行中间业务产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中,各银行对较为复杂的中间业务品种的定价,普遍缺乏数据、数学模型、技术平台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如何提高科学定价能力,是当前银行提高(本文来源于《农村金融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范俊林[10](2008)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我国银行商业化程度低,没有完备成本核算体系,因而缺乏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单独核算,缺少对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的研究。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措施的逐步实施和利率市(本文来源于《农村金融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中间业务产品定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商业银行在伴随着繁荣的经济和金融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社会对银行需求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其自身也面临了在这个时代许多问题的约束,诸如:同行业竞争加剧、营业风险增加、业务范围受限、存贷款利息差变小等,较为单一的盈利方式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许多外资银行利用其自身在电子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技术方面的优势,同时在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国家政策下,提前抢占了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间业务市场。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缺少先进的中间业务管理和成熟的定价机制,因而中间业务的发展就相对缓慢。其主要表现为:首先,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收入相对于总收入的比重远远低于西方国家,比亚洲成熟稳定的市场如日本、新加坡等也有不小的差距。其次,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稀缺、覆盖范围狭小,都集中在原始的汇兑、代收代付、信用卡及信用证、抵押等产品。含有高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的咨询服务类、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方面的中间业务发展不足,涵盖面小。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加快,大量资金直接脱离银行中介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同时,利率市场化加速挤压了之前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获利空间。因而面对以上内忧外患的中间业务市场局面,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业务能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唯一选择。近年来,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中间业务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收费问题的不健全,价格个管理机制方面有待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把中间业务只是作为传统存贷款业务的附属品,而中间业务定价问题关系着其自身的发展和未来,仅被作为吸引客户的方法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低价处理中间业务产品的做法不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违反了市场经营获利的原则和目标。2003年6月26日,《商业银行服务定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说明了商业银行对于中间业务产品收费的权利。于是,如何利用现有的对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的权力参与市场竞争,寻求定价地方优势,最终实现经营管理盈利的目标,成为了现今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课题。之前对于中间业务定价收费研究的着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很多学者对于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与收费是运用贷款定价的方法,而忽视了附加值高的特点;其次,现有的研究对象没有对不同的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区分,缺乏科学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更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定价与收费的方式,分析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定价模型,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采用实证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照以下几个部分展开:(1)从定价目标、原则、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体系进行描述,通过研究非利息收入对中间业务产品收入的弹性,分析了现今阶段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得出,银行越是努力,政府社会剩余最大化的目标就越是容易达到,而商业银行自身利润最大化就越难实现,以此证明了政府指导定价的无效性,银行自主定价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定价应该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模式。(3)本文首先阐述了叁种定价模型的定价原理及理论基础,分析确定了叁种模型的适用范围,并指出了单一模型的缺陷。文章从市场竞争及组合产品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立了综合定价模型,分析了综合模型的定价方案。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综合模型进行了价格方面的调整。(4)文章通过信用卡业务、网银业务及几种特殊中间业务产品实例的实证分析,将几种模型应用于其中,得出了在实际定价过程中,定价区间需更加精确的结论。(5)结论部分对现今阶段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一些建议,建立中间业务产品的成本核算和分摊体系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间业务产品定价论文参考文献

[1].刘莹.商业银行代理类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2].司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研究[D].安徽大学.2013

[3].高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方法的探讨[J].价格月刊.2009

[4].欧阳青东.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机制与价格调整行为研究[J].金融经济.2009

[5].欧阳青东.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机制与价格调整行为研究[J].金融经济.2009

[6].袁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

[7].卢慧娜.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

[8].袁田.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组合产品定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9].农业银行广西崇左分行课题组.差别定价方法在农行中间业务产品中的应用[J].农村金融研究.2008

[10].范俊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J].农村金融研究.2008

标签:;  ;  ;  ;  

中间业务产品定价论文-刘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