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效学论文-黄洁华,王思怡,管宴萍,姜福林,李苏

临床药效学论文-黄洁华,王思怡,管宴萍,姜福林,李苏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床药效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定量药理学,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

临床药效学论文文献综述

黄洁华,王思怡,管宴萍,姜福林,李苏[1](2019)在《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药理学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通过建模与模拟技术确定暴露-效应-疾病进程的定量关系,预测不同给药方案下药物的暴露量、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目前关于抗肿瘤药物最常用的定量药理学方法为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可用于描述肿瘤大小、生物标志物、药物不良反应指标的动态变化或预测患者生存期长短,本文就此类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尹华静,戴学栋,尹茂山,吴爽,王寅[2](2019)在《新药非临床药效学评价关注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是新药研发中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新药开发的整个过程。药效学评价是根据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结果,考虑药物本身和拟用适应症具体特点,对能否支持临床拟用适应症有效性和给药方案的预测。本文结合案例阐述新药药效学评价过程中的关注点及常见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单晓蕾,王庆利,黄芳华[3](2019)在《多发性硬化治疗药物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青壮年神经性致残的常见原因。近20年来,免疫修正治疗在MS治疗中取得最瞩目的进步,从1993年的干扰素β至今,美国FDA已批准了14种MS治疗药物上市,本文简要回顾和总结了已上市MS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重点阐述非临床药效学内容和考虑要点,为新药研发和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冯言言,孔梅,郑莉,魏秀丽,李龙飞[4](2019)在《紫锥菊的药理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及其在犬临床中的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阐述了紫锥菊的药理活性、安全药理学、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紫锥菊可作为免疫增强剂,提高犬瘟热疫苗和犬细小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对犬免疫系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为其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梁艳[5](2019)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防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药效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防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药效学。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88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比较两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改善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心功能、心缺血负荷。结果联合用药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在用药之后有4例患者恶心,有2例出现轻微呕吐,有3例出现腹泻。联合用药组有3例患者恶心,有2例出现轻微呕吐,有3例出现腹泻,有1例出现头晕。干预前两组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心功能、心缺血负荷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用药组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心功能、心缺血负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防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缓解疾病发作,减少药物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0期)

王罗春,瞿爱东,楼丽广[6](2019)在《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F0001的临床前主要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估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F0001的临床前主要药效学及与原研药安维汀的生物类似性。方法 :从体外作用机制及活性、体内抑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PK/PD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F0001明显抑制VEGF刺激的KDR磷酸化及下游因子ERK1/2磷酸化;抑制HUVEC细胞增殖,IC_(50)为123 ng/ml。F0001 5 mg/kg显着抑制人结肠癌Ls-174t、肺癌NCI-H460和恶性胶质瘤U-87MG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68%、68%和86%;与化疗药CPT-11合用对人结肠癌Ls-174t有抑瘤增效作用,抑瘤率提高到89%。F0001与安维汀体外作用机制及活性相当、体内抑瘤效果相当,二者在人结肠癌Ls-174t荷瘤小鼠体内PK/PD参数相似。结论 :F0001与原研药安维汀在主要药效学方面高度类似。(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期刊2019年13期)

白东东[7](2019)在《乳黄消口服液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及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不仅可导致奶产量和质量下降,而且使治疗费用,淘汰率和死亡率增加,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乳黄消口服液是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奶牛疾病创新团队研制的专治热毒壅盛型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制剂,为了对该制剂的临床疗效及药效学进行研究,本研究开展了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体外抗菌活性、消肿止痛和靶动物试验等进行研究。1.通过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量等试验表明乳黄消口服液半数致死量剂量下为实际无毒,且小鼠最大耐受量是奶牛临床使用的75倍。2.通过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乳黄消口服液连续给药30 d后,对各组SD大鼠体质量、脏器指数、血液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且中、低剂量组组织病理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说明乳黄消口服液中、低剂量组对SD大鼠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脏器指数等均无不良影响。3.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体外抗菌活性、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和棉球肉芽肿试验等表明乳黄消口服液对急性炎症、慢性炎症,中枢性疼痛和外周性疼痛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4.通过靶动物安全性试验表明乳黄消口服液1倍、3倍和5倍推荐剂量组对受试奶牛的健康状况和血液学生理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但5倍推荐剂量下第3 d、第5 d对健康奶牛的肝肾功能有损伤,说明乳黄消口服液至少以叁倍推荐剂量对靶动物奶牛是安全的。5.通过乳黄消口服液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表明,乳黄消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治愈率分别为70%、90%和60%,对照药物治愈率为50%;各组奶牛治疗前血液生理生化指与治疗后差异不显着(P>0.05);治愈后的奶牛乳汁体细胞数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呈下降趋势,但3-5天未能下降到20万/mL左右,治愈后第30 d乳黄消口服液各剂量组所有奶牛乳汁体细胞数均降到20万/mL,与健康组泌乳牛无显着性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6-01)

应怡[8](2019)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防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药效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防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药效学。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88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比较两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改善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心功能、心缺血负荷。结果联合用药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用药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在用药之后有4例患者恶心,有2例出现轻微呕吐,有3例出现腹泻。联合用药组有3例患者恶心,有2例出现轻微呕吐,有3例出现腹泻,有1例出现头晕。干预前两组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心功能、心缺血负荷相近,P> 0.05;干预后联合用药组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心功能、心缺血负荷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防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缓解疾病发作,减少药物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4期)

彭文绣[9](2019)在《依非韦伦在中国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EFV浓度的HPLC方法,考察HBV/HCV共感染对HIV/AIDS患者接受EFV 600mg治疗后的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主要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明确EFV血药浓度、肝毒性与共感染叁者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中国HIV/AIDS初治患者服用EFV 400mg达到稳态后的药动学特征,考察EFV血浆药物浓度、临床疗效指标及CNS相关不良反应,分析EFV浓度与病毒学抑制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探讨EFV 400mg给药方案在中国HIV/AID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取血浆样本500μL,使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液液萃取,N2挥干后,用100μL流动相复溶,取20-80μL上清液进样。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CLC-ODS(6mmID×15c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50:50,v/v),磷酸盐缓冲液为 0.01MNaH2PO4:0.01MNa2HP04=95:5,流速 1.2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40nm。柱温为35℃。筛选2012-2014年期间接受EFV 600mg联合TDF、3TC治疗方案、规律随诊、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494例单纯HIV感染(n=425)、HIV/HBV(n=55)及HIV/HCV共感染者(n=14),于服药后8-20 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并分离血浆,应用HPLC方法测定人血浆EFV浓度,并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每次随访时的基本情况、肝功能生化指标、VL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等结果,分析不同组别患者间EFV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主要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将服用EFV400mg达稳态的8名患者收住入院,于服药前(0h)以及服药后1,2,3,4,5,6,8,10,12,24h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浆冻存于-60℃条件下,运用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测定患者EFV血药浓度,应用WinNonlin软件进行模型判定、数据拟合及PK参数计算。选取服用EFV400mg联合治疗方案并规律随诊的患者24例,采用HPLC方法测定随访第4周、12周、24周和48周EFV血浆浓度,同时检测VL、T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CNS相关不良反应的数据,分析EFV浓度与病毒学抑制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研究结果所建立的测定人血浆中EFV浓度的HPLC方法在0.1-1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6),低、中、高浓度质控样本(0.2,2,9μg/mL)的批内、批间变异分别为1.90%-2.41%(n=10)和2.88%-3.99%(n=5),方法学回收率和提取回收率分别为 98.22%-105.00%(n=3)和 53.81%-67.42%(n=3)。中国艾滋病患者使用EFV600mg联合TDF、3TC治疗达48周时,单纯HIV感染、HIV/HBV、HIV/HCV 组 EFV 血药浓度分别为 3.781(3.012-4.980)mg/L、3.057(2.040-5.144)mg/L、2.557(2.212-4.334)mg/L(p<0.05),病毒学部分及完全抑制的比例分别为78.59%、76.36%、100.00%,而CD4+细胞计数分别从基线的 290±118、273±120、282±134 cells/mm3 上升到了 48 周的 442±184、457±221、391±151 cells/mm3(p<0.05),肝功能生化指标则总体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且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运用WinNonlin软件计算EFV 400mg PK参数发现,EFV符合二室模型(n=7),计算的PK参数分别为Tmax2.938±1.483h、Cmax2.532±0.652mg/L、AUC 53.197±13.468 mg·h/L、t1/2 51.255±19.942 h 和 CL/F 8.067±2.567 L/h。EFV 400mg 的非房室模型 PK 参数(n=8)分别为 Tmax3.875±2.748 h、Cmax3.883±0.967mg/L、Ctrgh 1.484±0.422 mg/L、AUC 50.754±11.140 mg·h/L、t1/2 30.581±15.589 h 和 CL/F 4.145±2.285 L/h。EFV 400mg药效学研究发现,入组患者4周、12周、24周及48周血药浓度分别为 1.989±0.706、1.729±0.429、2.054±0.690、1.963±0.576mg/L(p>0.05),94.12%(64/68)的随访时间点EFV浓度能保持在1-4mg/L的推荐治疗范围内。随着治疗的推进,患者CD4+计数不断上升,VL显着降低,12周时已有78.26%(18/23)的患者实现病毒学部分/完全抑制,完成24周随访的16名受试者则全部达到病毒完全抑制状态。此外,这些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相较基线无明显改变。头晕是本次研究最常见的CNS不良反应,治疗达两周以上即可逐步耐受甚至症状消失。研究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人血浆中EFV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易行,可满足临床需求。HIV/HBV、HIV/HCV共感染患者服用EFV 600mg后不会出现药物蓄积,EFV 600mg联合TDF、3TC治疗方案安全有效。中国HIV/AIDS感染患者服用EFV 400mg达稳态后,其t1/2较白色人种及黑色人种患者有所延长,Cmax增高,CL/F明显较低,其余PK参数则与国外研究报道相似。对接受400mg给药方案的患者进行长期观察发现,患者免疫重建顺利,疗效理想,服药后8-20 h内的血浆药物浓度基本保持在1-4 mg/L的推荐治疗窗内,且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600mg治疗方案有所缩短,患者耐受性提高。EFV400mg一日一次给药方案在中国HIV/AIDS患者中可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5-01)

李璐瑒[10](2019)在《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治疗疮疡的药效学、安全性和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制药水平落后,药品供给有限,医疗机构制剂是对市售药品的有效补充,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亦是如此,并且很能够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作为在北京中医医院使用数十年的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系根据北京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赵炳南的验方研制而来,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疮疡肿毒之热毒蕴结证,使用广泛,疗效确切。近年来,相关政策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对于像芙蓉软膏这类临床应用历史较长、疗效深受认可、但缺少基础研究资料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研究,包括从组方理论到药效学、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从而为其在临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依据,这既是对传统中药制剂的传承和发扬,也符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研究方向。研究目的通过对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进行组方分析和药效学、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的研究,为其在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提供依据,并形成关于该制剂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基础研究资料,从而进行更深一步的药学机理研究。研究方法1.以“芙蓉”为名的外治方剂统计分析:通过中医e百、药智数据(yaoZH)、中医世家等中医药古籍搜索引擎或数据库检索“芙蓉膏”、“芙蓉散”信息的古代文献,以其公开出版物的原始文献为准查询核对原文后,对结果进行筛选、汇总归类后,进行药味种类、用药频次等信息的统计分析;在药智数据(yaoZH)、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全文检索“芙蓉膏”、“芙蓉散”、“芙蓉软膏”等信息的现代文献,汇总并考证本研究芙蓉软膏处方组成和制剂标准,并对结果中其他以“芙蓉”命名的外治法方剂进行筛选、汇总归类后,进行药味种类、用药频次、功效主治等信息的统计分析。2.药效学研究:通过小鼠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两个经典抗炎药理试验,观察芙蓉软膏的抗炎消肿作用,通过大鼠模拟疮疡试验观察芙蓉软膏对治疗红肿热痛的阳性疮疡症状的作用。耳肿胀试验以扶他林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为对照药,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黄凡士林基质),阳性药对照组(扶他林7.50g/kg)、芙蓉软膏高剂量组(2.80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中剂量组(1.40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低剂量组(0.70g生药/kg组)。肉芽肿增生试验以扶他林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为对照药,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黄凡士林基质),阳性药对照组(扶他林5.00g/kg)、芙蓉软膏高剂量组(1.12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中剂量组(0.56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低剂量组(0.28g生药/kg组)。模拟大鼠疮疡试验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百多邦组5.00g/kg、芙蓉软膏组0.70g生药/kg。除空白组外,用刀片在大鼠背部脱毛区划“十”字切口,致其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的阳性疮疡症状,观察并记录大鼠生理、行为特征,创面形态及死亡情况,具体包括体重、进食情况、毛色、活动情况、疮疡处组织情况、伤口愈合率、愈合时间、体表温度等,并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4、7d进行血常规的测定。3.安全性试验:选用家兔,将芙蓉膏3g、、2g、、1g及赋形剂(凡士林)分别涂抹于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观察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反应情况。选用豚鼠,脱毛后涂抹药物,用2,4-二硝基氯代苯丙酮液作为阳性对照,观察药物对动物的皮肤过敏反应。选用家兔,将芙蓉膏涂抹于脱毛后的完整皮肤,一日2次,芙蓉膏高、低剂量组累计给药剂量分别为8g/kg、、4g/kg即1.6g生药/kg、0.8g生药/kg,分别相当临床拟用量(0.0166g生药/kg)的96倍、48倍,观察给药后短期内对动物产生的毒性反应,并连续观察14d。4.临床疗效观察:中医疮疡概念广泛,本部分研究选取一类特定疮疡疾病——疖,对应西医诊断为毛囊炎,用Excel软件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字,将60例明确诊断为毛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芙蓉膏治疗,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应用SPSS软件对病例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以“芙蓉”为名的外治法方剂用药规律及功效主治统计分析:古今以“芙蓉”命名的外治方剂众多,大多因含有木芙蓉而得名。木芙蓉的药用部位以叶为主,与本研究中芙蓉软膏使用木芙蓉叶一致。古代文献中的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方剂与本研究中的芙蓉软膏组方配伍无一致之处;现代文献收载的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方剂中,本研究中芙蓉软膏的成分木芙蓉、大黄、冰片、黄柏、黄芩、黄连、泽兰使用频率较高,排名前6位(其中两味并列第6位)。对现代文献中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方剂所有功效进行统计,发现“清热”、“止痛”(其中一方为镇痛)、“消肿”(其中一方为退肿)、“解毒”出现频率较高,排名前四位,与本研究中芙蓉软膏的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一致,在方剂主治方面,亦与本研究中芙蓉软膏的主治“疮疡肿毒之热毒蕴结证”基本一致。2.药效学研究结果:模型组小鼠左耳涂抹二甲苯后,耳片明显肿胀,与模型组比较,扶他林组小鼠耳片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芙蓉软膏0.70g生药/kg、1.40g生药/kg组小鼠耳片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大鼠植入青霉素G药敏纸片7d,肉芽组织增重。与模型组比较,扶他林组大鼠肉芽重量明显降低(P<0.05),芙蓉软膏0.56g生药/kg组大鼠肉芽肿明显降低(P<0.05)。模拟大鼠疮疡试验中,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体温均明显升高,芙蓉软膏组大鼠的进食量增加,符合中医阳证疮疡的证候学特征。与模型组比较,芙蓉软膏组和百多邦组给药3~7d,大鼠疮疡分值明显降低,两组疮疡愈合动物数明显多于模型组,疮面愈合率也相应提高。在血液学指标分析方面,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百多邦组和芙蓉软膏组WBC、MCH均显着降低,芙蓉软膏组Hgb显着升高。3.安全性试验结果:芙蓉膏各剂量组及赋形剂组经家兔完整皮肤多次性涂抹给药,去除药物及赋形剂1h、24h、48h、72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无刺激性;芙蓉膏各剂量组及赋形剂组经家兔破损皮肤多次性涂抹给药,芙蓉膏高、中剂量组去除药物1h、24h后,低剂量组去除药物1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轻度刺激性,芙蓉膏高、中剂量组去除药物48h、72h后,低剂量组去除药物24h、48h、72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无刺激性;去除赋形剂1h、24h、48h、72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无刺激性。芙蓉膏经多次涂抹给药,对豚鼠有轻度致敏性。家兔经完整皮肤给药后,结果家兔全部存活,饮食正常,体重增加,家兔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等均正常,毛发和眼睛无变化,给药局部皮肤无水肿,给药组未见明显皮肤毒性反应。4.临床疗效观察:本研究中百多邦组中治愈者有5人(15.2%),显效者有11人(33.3%),有效者有16人(48.5%),无效者有1人(3.0%),芙蓉膏组中治愈者有7人(25.9%),显效者有11人(40.7%),有效者有7人(25.9%),无效者有2人(7.4%),两组在治疗前后疗效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疗效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本研究的两种药物对毛囊炎的治疗效果无差异。结论1.以木芙蓉叶为主药的制剂或成方在中医外治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本研究中的芙蓉软膏并非由古方化裁演变而来,而是与现代多数以“芙蓉”命名的方剂用药品种和功效主治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研究中的芙蓉软膏组方合理,功效主治明确。2.芙蓉软膏具有抗炎消肿和抑制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3.芙蓉软膏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说明其比较适用于阳性肿疡。局部有皮肤破溃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4.芙蓉软膏多次涂抹给药有轻度致敏性,说明对本品过敏者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5.芙蓉软膏经完整皮肤给药后无明显皮肤毒性反应。6.芙蓉软膏外用治疗毛囊炎,疗效可靠,体现传统中药外治疗法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临床药效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是新药研发中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新药开发的整个过程。药效学评价是根据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结果,考虑药物本身和拟用适应症具体特点,对能否支持临床拟用适应症有效性和给药方案的预测。本文结合案例阐述新药药效学评价过程中的关注点及常见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床药效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洁华,王思怡,管宴萍,姜福林,李苏.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尹华静,戴学栋,尹茂山,吴爽,王寅.新药非临床药效学评价关注点[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3].单晓蕾,王庆利,黄芳华.多发性硬化治疗药物非临床药效学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9

[4].冯言言,孔梅,郑莉,魏秀丽,李龙飞.紫锥菊的药理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及其在犬临床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兽药杂志.2019

[5].梁艳.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防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药效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6].王罗春,瞿爱东,楼丽广.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F0001的临床前主要药效学研究[J].上海医药.2019

[7].白东东.乳黄消口服液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及药效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8].应怡.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防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药效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9].彭文绣.依非韦伦在中国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10].李璐瑒.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治疗疮疡的药效学、安全性和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标签:;  ;  ;  ;  ;  

临床药效学论文-黄洁华,王思怡,管宴萍,姜福林,李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