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鉴别论文-张钰,李杰庆,李涛,刘鸿高,王元忠

菌种鉴别论文-张钰,李杰庆,李涛,刘鸿高,王元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菌种鉴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肝菌,FTIR,种类鉴别,不同部位

菌种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张钰,李杰庆,李涛,刘鸿高,王元忠[1](2019)在《17种分类算法在牛肝菌种类鉴别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部分毒菌与野生食用菌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相似,农民仅凭经验采集,难免将两者混淆,从而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云南省作为国内野生食用菌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大的省份,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云南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进行快速鉴别,有利于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分析食用菌亲缘关系,对食用菌育种工作具有积极作用。七种牛肝菌样品,采自云南及周边七个产地,利用FTIR光谱仪分别采集菌柄和菌盖红外指纹图谱,基于低级与中级数据融合策略,将预处理后的菌柄和菌盖FTIR光谱数据进行融合,结合Decision Trees,Discriminant Analysis,Logistic Regression Classifiers,Support Vector Machines,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ers和Ensemble Classifiers中的17种算法,分别建立菌柄、菌盖、低级数据融合和中级数据融合模型,每个分类模型连续进行10次运算,通过比较训练集分类正确率平均值,确定牛肝菌种类鉴别最佳分类算法。中级数据融合数据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对推测不同种类牛肝菌样品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菌柄、菌盖和低级数据融合模型最佳分类算法均为Linear Discriminant,训练集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2.8%,96.4%和97.6%。中级数据融合模型最佳分类算法为Subspace Discriminant,训练集分类正确率为100%;(2)菌柄、菌盖、低级数据融合和中级数据融合最佳分类模型,全部样品分类正确率平均值分别为93.61%,95.54%,96.99%和99.88%,中级数据融合模型优于其他叁种模型,表明中级数据模型可以将相似度较高的样品区分开,且减少了产地对种类鉴别的影响;(3)中级数据融合模型数据集进行HCA,华丽牛肝菌和美味牛肝菌聚类距离最小,表明这两种牛肝菌化学信息较相似,亲缘关系较近;(4)华丽牛肝菌与皱盖疣柄牛肝菌聚类临界值距离最大,表明样品化学信息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综上表明,基于中级融合策略将不同部位FTIR光谱数据融合,结合Subspace Discriminant与HCA,可以准确鉴别不同种类牛肝菌和快速推测样品亲缘关系,可作为野生食用菌种类鉴别与亲缘关系推测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2期)

宋玉玲,胡坪,赵诗怡,章弘扬,姜志宏[2](2018)在《HS-SPME/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不同菌种发酵虫草产品及挥发性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分析发酵虫草菌丝粉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并用于不同菌种发酵虫草产品的鉴别和特征性成分的寻找。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发酵虫草菌丝粉的挥发性成分,在优化萃取头、萃取温度、吸附时间、预平衡时间和解吸时间等萃取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发酵虫草菌丝粉的HS-SPME/GC-MS测定方法,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2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90℃、吸附时间80 min、预平衡时间40 min、解析时间2 min。利用建立的HS-SPME/GC-MS方法从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宁心宝胶囊、至灵胶囊和心肝宝胶囊5种发酵虫草制剂中分别鉴定出56、71、72、81和75个化合物,主要包括酯类、醇类、羧酸类、醛类、烃类、酮类、杂环类化合物等。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对HS-SPME/GC-MS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不同发酵虫草制剂和伪品的鉴别,并寻找到5种发酵虫草产品中的特征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马索亚内酯、吡嗪酰胺、2-吡咯烷酮、棕榈酸乙酯和棕榈酸。结论:HS-SPME/GC-MS方法可用于发酵虫草产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发酵虫草制剂进行鉴别和差异性成分寻找,为特征性指标成分的确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为发酵虫草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程弘夏,付敏,周立,秦文英,周策凡[3](2018)在《多重RT-PCR方法对人肺炎链球菌菌种、血清型及耐药性的鉴别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选择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基因LytA、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基因P1、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基因ompA作为目标检测靶点设计引物探针,建立鉴别肺炎链球菌菌种的多重RT-PCR方法.其次,针对肺炎链球菌cps基因座序列,利用MGB-TaqMan探针的多重RT-PCR方法对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进行鉴别检测.最后,针对肺炎链球菌耐药基因ermB、mefA为靶标设计引物探针,采用多重RT-PCR方法对其临床阳性样本的耐药性进行鉴别检测.肺炎链球菌鉴别检测多重RT-PCR方法,线性范围为102~107 copies/mL,R2分别为0.999、0.996和0.995,灵敏度可达102copies/mL,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512例临床样本经多重RT-PCR方法鉴别检测,肺炎链球菌189例(189/304,62.17%),肺炎支原体83例(83/304,27.30%),肺炎衣原体32例(32/304,10.53%),与单重FQ-PCR及基因测序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89例肺炎链球菌临床样本,经多重RT-PCR检测,血清分型为:19(19.58%,37/189)、23(15.87%,30/189)、6(13.23%,25/189)、14(6.3%,12/189),其他血清型(22.75%,43/189),其他血清型(22.22%,42/189).肺炎链球菌抗药菌株突变检测为:ermB突变115例(115/189,60.85%),mefA突变56例(56/189,29.63%),两基因共突变15例(15/189,7.94%).(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姚森,刘鸿高,李涛,李杰庆,王元忠[4](2018)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数据融合对牛肝菌种类的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5种共272份牛肝菌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结合多光谱信息融合策略,建立牛肝菌种类快速鉴别的方法。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ignal correction,MSC)及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D)等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优化,比较优化处理对区分不同种类牛肝菌影响;利用优化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及融合数据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判别模型。结果显示:1)经过2D和MSC预处理后,不同种类牛肝菌的PLS-DA鉴别效果优于未优化模型,表明2D+MSC预处理优化了光谱信息并提高了分类准确度;2)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低级融合和中级融合数据分别建立PLS-DA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6.87%、66.67%、78.89%和95.56%;建立SVM判别模型,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8.89%、74.44%、91.11%和100.00%,表明中级融合技术对不同种类牛肝菌鉴别效果显着,优于其他技术;3)中级融合技术在PLS-DA模型和SVM判别模型中对样品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5.56%和100.00%,表明SVM判别模型对牛肝菌种类区分效果优于PLS-DA模型。采用中级融合技术建立SVM判别模型,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为牛肝菌种类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稳定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杨天伟,张霁,李杰庆,王元忠,刘鸿高[5](2017)在《红外光谱法对牛肝菌种类鉴别及镉含量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红外光谱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及预测牛肝菌中重金属镉(Cd)含量的方法。采集11种牛肝菌共98个子实体的红外光谱信息,解析牛肝菌的红外光谱,用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和多元散射校正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通过PLS-DA鉴别牛肝菌种类。采用ICP-AES法测定牛肝菌中有毒重金属Cd含量,分析牛肝菌对Cd的富集规律并与GB 2762—2012规定的食用菌中Cd限量标准比较,评价牛肝菌的食用安全性。以食用菌对重金属Cd的富集机理为切入点,将牛肝菌红外光谱数据和Cd含量数据进行拟合,用PLS模型快速预测牛肝菌的Cd含量。结果显示:(1)牛肝菌红外光谱经过适当的预处理进行PLS-DA,前叁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79.3%,PLS-DA的叁维得分图能明显区分不同种类牛肝菌;(2)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对重金属Cd的富集存在差异,其含量在0.05~23.41mg·kg~(-1) dw之间,除了采自昆明五华区的灰疣柄牛肝菌外,多数样品的Cd含量超过GB2762-2012的限量标准,食用有一定的健康风险;(3)牛肝菌红外光谱数据与Cd含量拟合后进行正交信号校正-小波压缩优化处理,用PLS模型预测牛肝菌的Cd含量;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2分别为0.851 9和0.882 4,RMSEE和RMSEP分别为2.59和2.67,大部分牛肝菌的Cd含量预测值与真实值较接近,表明PLS模型可用于牛肝菌Cd含量快速预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能实现牛肝菌种类快速鉴别及Cd含量准确预测,为牛肝菌种类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09期)

莫丽亚,邓永超,黄彩芝[6](2017)在《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鉴别新生儿血流感染菌种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鉴别新生儿血流感染菌种类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6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的血培养结果为单一细菌且同时检测血清PCT、CRP水平的病例168例,选择同期因外科疾病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42例为对照组。比较PCT、CRP水平在真菌、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血流感染新生儿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同时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断PCT的诊断性能。结果 168例新生儿血流感染患者中真菌32例、G~+菌76例、G~-菌60例及对照组42例,四组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57、0.21、3.69和0.11 ng/m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CRP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7.66、0.99、18.23和0.62 mg/L,两两比较发现真菌组与G~-菌组、G~+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PCT界值定为0.275 ng/ml时,PCT鉴别细菌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1.6%、83.3%;当界值定为0.505 ng/ml时,PCT鉴别真菌与G~+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5.0%、70.1%;当界值定为0.615 ng/ml时,PCT鉴别G~-菌与G~+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2.0%、75.8%;当界值定为1.665 ng/ml时,PCT鉴别G~-菌与真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0.0%、81.2%。结论 CRP作为鉴别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病原体菌种的应用价值有限;血清PCT水平对鉴别真菌与G~+菌、G~-菌与G~+菌及G~-菌与真菌所致的新生儿血流感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7年09期)

袁慕云,许龙岩,柯碧霞,刘二龙,孙薇[7](2017)在《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沙门菌种间鉴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用实时荧光PCR对沙门菌进行种间鉴别。方法根据猪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SC)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C,SP)的共有序列(Gen Bank:AE017220.1),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ST;Gen Bank:NC_016832.1)和鸡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Gallinarum,SG;Gen Bank:HQ703462)的特异序列分别设计SCP、STP、SGP引物和Taq Man探针,在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FAM、HEX、TET,建立基于Taq Man探针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同时,根据SC和SP差异序列(Gen Bank:CP000857)设计SPP引物和探针,在探针的5'端标记ROX,区分SC和SP。结果 SCP特异性扩增出25株SC和22株SP,STP和SGP分别扩增出31株ST和34株SG,而其他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和非沙门菌扩增结果阴性。SPP扩增出22株SP,25株SC扩增结果阴性。扩增体系评价结果,SCP、STP、SGP和SPP扩增效率均在80%~100%,线性相关系数r2≥0.994。结论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SC、SP、ST、SG的种间鉴别。(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7年16期)

王静[8](2017)在《PCT对鉴别细菌感染部位和菌种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统计分析ICU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感染的部位和病原菌的类型的相关性,探讨PCT检测对分辨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感染病原菌类型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及时、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观察数据作为参考。方法:分析2014.11-2016.1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患者15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血清PCT值以及细菌培养结果,选择与细菌培养送检同24h内的PCT检查结果。分别对比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的血清PCT水平差别,以及全身感染的患者致病菌G—菌和G+菌的血清PCT水平差别,最后以PCT为变量,建立分辨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以及分辨G—和G+感染的ROC曲线,并分别确定鉴别两者的最佳PCT截断值。结果:1.PCT在全身组为(17.54±12.06)ng/ml,相比较局部组(3.98±2.73)ng/ml而言,升高明显,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约登指数在PCT取3.765ng/ml时最大,为0.233,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58.8%。2.PCT在全身组中G-菌组(22.18±12.02)ng/ml,相比较与G+菌组(8.26±4.38)ng/ml而言.,升高明显,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约登指数在PCT取4.96ng/ml时最大,为0.648,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2.3%。3.PCT在局部组中G—菌组(4.39±3.74)ng/ml和G+菌组(3.10±2.6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PCT对呼吸(4.42±4.06)ng/ml、泌尿(3.89±3.68)ng/ml、神经系统感染(2.35±1.36)ng/mlPCT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呼吸、泌尿、神经系统感染这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结论:1.PCT水平在全身组中升高更明显,与局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有鉴别全身与局部感染的能力。2.PCT水平在全身组致病菌为G-菌时升高更为明显,与致病菌为G+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有鉴别全身感染G-和G+感染的能力。3.PCT在局部组致病菌为G-菌时与致病菌为G+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感染的PCT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叁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不能对局部感染部位进行鉴别,也不能对局部感染致病菌菌种鉴别。(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17-04-01)

杨天伟,张霁,李涛,王元忠,刘鸿高[9](2016)在《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及总汞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及测定牛肝菌中总Hg含量的方法。采集15种共48份云南常见牛肝菌的红外光谱信息并用冷原子吸收光谱-直接测汞仪测定牛肝菌的总Hg含量,根据FAO/WHO规定的每周Hg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评价牛肝菌的食用安全性;采用Norris平滑、多元散射校正、二阶导数、正交信号校正-微波压缩等方法对牛肝菌的红外光谱进行优化处理,优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及牛肝菌总Hg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1)主成分分析的前叁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1%,不同种类牛肝菌在主成分得分图中能够明显区分开,表明不同种类牛肝菌的化学组分或含量具有差异;(2)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总Hg含量差异明显,其总Hg含量在0.17~15.2mg·kg~(-1) dw之间;若成年人(60kg)每周食用300g新鲜牛肝菌则少数牛肝菌摄入的Hg超过PTWI的限量标准,食用有一定风险;(3)牛肝菌红外光谱数据与总Hg含量拟合,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快速区分总Hg含量低(≤1.95 mg·kg~(-1)dw)、中(2.05~3.9mg·kg~(-1) dw)、高(≥4.1mg·kg~(-1) dw)的牛肝菌样品,并且Hg含量差异越大,越易于区分;进一步建立牛肝菌总Hg含量预测模型,训练集的R2为0.911 4,RMSEE为1.09,验证集的R2和RMSEP分别为0.949 7和0.669 5,牛肝菌总Hg含量预测值与测定值比较接近,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区分不同总Hg含量的牛肝菌样品并对Hg含量进行准确预测,为野生牛肝菌的质量控制和食用安全评估提供快速、简便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11期)

王平[10](2016)在《平菇菌种优劣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菇菌种的质量是影响产量的关键。优良的平菇菌种,菌丝粗壮抗病,能广泛适应多种代用栽培料,出菇早,菇形好,产量高。在选购菌种时,不但应选择菌丝生长快、抗逆性强、出菇早、产量高、香味浓的品种,还应了解该菌种对温度、营养、氧气、湿度、酸碱度等条件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农村新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菌种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分析发酵虫草菌丝粉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并用于不同菌种发酵虫草产品的鉴别和特征性成分的寻找。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发酵虫草菌丝粉的挥发性成分,在优化萃取头、萃取温度、吸附时间、预平衡时间和解吸时间等萃取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发酵虫草菌丝粉的HS-SPME/GC-MS测定方法,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2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90℃、吸附时间80 min、预平衡时间40 min、解析时间2 min。利用建立的HS-SPME/GC-MS方法从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宁心宝胶囊、至灵胶囊和心肝宝胶囊5种发酵虫草制剂中分别鉴定出56、71、72、81和75个化合物,主要包括酯类、醇类、羧酸类、醛类、烃类、酮类、杂环类化合物等。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对HS-SPME/GC-MS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不同发酵虫草制剂和伪品的鉴别,并寻找到5种发酵虫草产品中的特征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马索亚内酯、吡嗪酰胺、2-吡咯烷酮、棕榈酸乙酯和棕榈酸。结论:HS-SPME/GC-MS方法可用于发酵虫草产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发酵虫草制剂进行鉴别和差异性成分寻找,为特征性指标成分的确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为发酵虫草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种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1].张钰,李杰庆,李涛,刘鸿高,王元忠.17种分类算法在牛肝菌种类鉴别研究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宋玉玲,胡坪,赵诗怡,章弘扬,姜志宏.HS-SPME/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不同菌种发酵虫草产品及挥发性成分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18

[3].程弘夏,付敏,周立,秦文英,周策凡.多重RT-PCR方法对人肺炎链球菌菌种、血清型及耐药性的鉴别检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姚森,刘鸿高,李涛,李杰庆,王元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数据融合对牛肝菌种类的鉴别[J].食品科学.2018

[5].杨天伟,张霁,李杰庆,王元忠,刘鸿高.红外光谱法对牛肝菌种类鉴别及镉含量预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6].莫丽亚,邓永超,黄彩芝.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鉴别新生儿血流感染菌种中的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17

[7].袁慕云,许龙岩,柯碧霞,刘二龙,孙薇.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沙门菌种间鉴别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

[8].王静.PCT对鉴别细菌感染部位和菌种的临床价值[D].青海大学.2017

[9].杨天伟,张霁,李涛,王元忠,刘鸿高.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及总汞含量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10].王平.平菇菌种优劣鉴别[J].农村新技术.2016

标签:;  ;  ;  ;  

菌种鉴别论文-张钰,李杰庆,李涛,刘鸿高,王元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