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点论文-董彦磊,汪春霆,孙巍

卫星点论文-董彦磊,汪春霆,孙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卫星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EO卫星,点波束,平面覆盖,球面覆盖

卫星点论文文献综述

董彦磊,汪春霆,孙巍[1](2016)在《GEO卫星点波束覆盖算法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GEO卫星点波束覆盖范围准确计算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求日益迫切,针对GEO卫星点波束覆盖特点,提出点波束平面覆盖和点波束球面覆盖计算方法。点波束平面覆盖计算是将地球看成一个平面利用平面几何公式计算点波束覆盖范围,点波束球面覆盖计算是将地球看成一个球体利用球面立体几何公式计算点波束覆盖范围。通过仿真、分析与比较,当点波束半功率角θ3d B较小时平面覆盖计算和球面覆盖计算精度都较高,当半功率角θ3d B较大时平面覆盖计算偏差明显增大,球面覆盖计算精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凌鹏[2](2016)在《卫星点波束同频混合信号分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卫星点波束同频混合信号盲分离关键技术,本论文重点研究了混合信号检测和分量信号个数估计、幅度估计、基于连续干扰抵消的对称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以及低复杂度非对称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等内容,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针对卫星点波束同频混合信号的检测和分量信号个数估计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谱线特征的混合信号检测和分量信号个数估计算法,通过计算混合信号的M次方谱,设置阈值,提取表示分量信号频偏的离散谱线来实现算法功能,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但是算法计算复杂度高,且当混合信号调制阶数较高或分量信号频偏相等时,算法失效,鉴于此,又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辅助的混合信号分量个数估计算法,通过对辅助信号与同步符号进行相关运算并按帧累加,设置固定的阈值,提取峰值谱线,实现混合信号分量个数的估计,仿真实验表明,算法复杂度低,且与混合信号调制阶数高低和分量信号频偏存在差异与否无关,具有很好的实用前景。2.针对卫星点波束同频混合信号的幅度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最大似然准则估计混合信号分量幅度的低复杂度算法。在已知信号帧长和同步头符号的条件下,推导接收信号的似然函数,通过似然函数最大化来实现分量信号的幅度估计。同时,推导了同频混合信号幅度估计的性能界,为算法性能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号帧数达到40帧时,幅度估计的归一化均方误差可达10~(-4),估计性能接近性能界。此外,该算法同时适用于低阶和高阶的单通道同频混合信号。3.针对卫星点波束对称同频混合信号盲分离问题,对基于连续干扰抵消的低复杂度盲分离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8PSK同频混合信号的盲分离中。算法通过过采样将混合信号的单通道模型转换为多通道模型,并对信道重构中的信道截断影响进行了截断修正,避免了分离性能的损失。仿真结果表明,QPSK调制方式下分离性能与传统算法性能相当,但复杂度降低了2/3,且算法对频偏误差不敏感,8PSK调制方式下的分离性能较QPSK调制方式下的分离性能降低了两个数量级。4.针对卫星点波束非对称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低复杂度非对称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首先确定强信号最佳采样点,进而消除强信号影响,避免了传统算法波形重构过程,并且通过迭代译码结构来改善强弱信号的分离性能,重点研究了混合信号中强信号的消除,以及强弱信号的迭代译码结构。仿真实验表明,对采用(2,1,2)卷积码的QPSK混合信号,强弱信号幅度比为0.5时,可以达到最佳分离性能,混合信号经2次迭代译码后,分离性能提升约1dB。(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6-04-15)

韩湘,郭新哲,邬基博[3](2015)在《卫星点波束的移动目标指向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星载点波束天线覆盖范围较小,且可转动次数受使用寿命限制,当用于大范围机动用户通信时,需对其指向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通信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天线的使用寿命。综合考虑卫星可视范围、点波束转动限位、点波束调整裕量等实际因素,提出了一种迭代搜索的点波束指向优化设计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表明,这种算法在满足通信要求的同时可有效减少点波束移动次数,并为点波束天线的高效使用提供了途径,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薛永娇,王德民,齐春东,黄涵玥[4](2015)在《载荷侧摆条件下卫星点波束覆盖区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卫星斜视时地面覆盖区域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卫星波束侧摆角、偏移正东方向旋转角度和星下点确定卫星波束中心的算法。通过卫星的侧视角度确定圆锥面,利用站心坐标系中波束的旋转角确定唯一的圆锥母线作为波束中心线,进而得到卫星波束中心与地球的交点,从而确定卫星的覆盖区域。(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5年03期)

鲍凯,施意,楚娟[5](2014)在《卫星点波束通信链路自然因素损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卫星通信链路穿透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干扰因素,导致其通信质量下降及中断。根据卫星通信的实际需求,依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相关推荐标准,分析了在自然条件下卫星通信链路穿透电离层时所造成的损耗。(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4年03期)

郝文宇,潘冬,靖法[6](2012)在《卫星点波束天线的多目标指向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天线波束常常需要同时覆盖特定区域内多个目标,为保证目标接收卫星信号的增益要求,需对其指向进行优化。以我国某卫星点波束天线为研究对象,将天线功率辐射模型引入卫星指向计算模型中,完成了指向目标的增益计算。运用最优化原理分析了多目标指向增益优化模型,在无约束条件下,指向增益最优点在标称叁目标构成的叁角形重心位置;有约束条件下,最优点在满足相应约束下偏离无约束最优点。多目标指向优化理论研究对点波束天线的高精度指向及确保目标的通信特性提供了适用的工程模型,具有极强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靖法[7](2011)在《卫星点波束天线指向策略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航天及通信事业的发展,通信卫星有效载荷需求不断增强,可动点波束天线因具有较高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并且可以精确控制指向区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在各种航天器上。天线的指向作为卫星对目标增益覆盖的主要手段,对卫星通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针对点波束天线的指向计算、指向策略及其指向控制问题展开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轨道计算中常用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着重分析了地球自转、岁差、章动和极移影响下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联系,基于理想轨道模型及SGP4轨道摄动模型,分别给出了轨道计算模型并编写了轨道计算的程序,为卫星天线指向计算提供了轨道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线指向计算模型,考虑了WG-84地球椭球模型,地球自转模型,卫星轨道姿态运动的影响,实现了卫星在轨情况下实时天线与目标指向的精确正反算,为卫星指向策略提供了精确的计算模型。其次,将天线功率辐射模型引入卫星指向计算模型中,完成了指向目标的增益计算,并针对卫星波束覆盖多目标时,各目标增益最优这一具体问题,运用最优化原理,给出了多目标增益无约束及约束条件下的指向优化策略,对于叁指向目标,给出其无约束指向增益最优点在叁目标构成的叁角形重心位置的结论。最后,建立了星载天线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卫星基体及天线指向协同控制器,将天线运动对基体姿态造成扰动进行补偿,同时利用基体姿态偏差对天线指向进行修正,经仿真表明,该控制器可以在实现在减少姿态扰动的同时提高天线指向的精度及动态响应特性,对天线指向控制器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同于以往以天线指向角为期望值的天线控制器,本文控制器基于地面指向目标经纬度坐标,可以跟踪地面运动目标,并能够基于天线增益模型分析地面目标的增益变化,更具工程意义。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天线多目标增益覆盖最优化指向策略工程模型的建立,及基于协同控制的卫星天线指向目标经纬度控制器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1-06-01)

李德治,窦朝晖,吕波,魏波[8](2009)在《卫星点波束覆盖区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立体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几何关系,对卫星天线点波束覆盖地球表面区域的算法进行了研究,给出其解析方法及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编程算法。(本文来源于《载人航天》期刊2009年04期)

李玉庆,徐敏强,王日新[9](2008)在《叁轴稳定卫星点目标观测任务优化调度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进行了叁轴稳定卫星观测问题的背景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遗传算法,通过多个仿真算例验证了其有效性,并与模拟退火算法的运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运算速度和全局寻优能力均优于单独使用模拟退火算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魏承,田浩,赵阳,向文豪[10](2007)在《卫星点波束可移动天线地面应用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点波束可移动天线以其结构简单,高精度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天线地面应用软件便是对其进行可视化监控而设计的。软件采用以状态变量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及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用VC和OpenGL作为设计平台实现了两种工作模式:在线模式下,通过解算遥测数据,可视化监视天线状态,还可通过设置指向目标位置,直接构造指令并发送;离线模式下,可对天线理想运动进行功能性的验证及仿真。软件经过在卫星测试阶段的使用,性能指标满足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卫星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围绕卫星点波束同频混合信号盲分离关键技术,本论文重点研究了混合信号检测和分量信号个数估计、幅度估计、基于连续干扰抵消的对称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以及低复杂度非对称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等内容,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针对卫星点波束同频混合信号的检测和分量信号个数估计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谱线特征的混合信号检测和分量信号个数估计算法,通过计算混合信号的M次方谱,设置阈值,提取表示分量信号频偏的离散谱线来实现算法功能,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但是算法计算复杂度高,且当混合信号调制阶数较高或分量信号频偏相等时,算法失效,鉴于此,又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辅助的混合信号分量个数估计算法,通过对辅助信号与同步符号进行相关运算并按帧累加,设置固定的阈值,提取峰值谱线,实现混合信号分量个数的估计,仿真实验表明,算法复杂度低,且与混合信号调制阶数高低和分量信号频偏存在差异与否无关,具有很好的实用前景。2.针对卫星点波束同频混合信号的幅度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最大似然准则估计混合信号分量幅度的低复杂度算法。在已知信号帧长和同步头符号的条件下,推导接收信号的似然函数,通过似然函数最大化来实现分量信号的幅度估计。同时,推导了同频混合信号幅度估计的性能界,为算法性能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号帧数达到40帧时,幅度估计的归一化均方误差可达10~(-4),估计性能接近性能界。此外,该算法同时适用于低阶和高阶的单通道同频混合信号。3.针对卫星点波束对称同频混合信号盲分离问题,对基于连续干扰抵消的低复杂度盲分离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8PSK同频混合信号的盲分离中。算法通过过采样将混合信号的单通道模型转换为多通道模型,并对信道重构中的信道截断影响进行了截断修正,避免了分离性能的损失。仿真结果表明,QPSK调制方式下分离性能与传统算法性能相当,但复杂度降低了2/3,且算法对频偏误差不敏感,8PSK调制方式下的分离性能较QPSK调制方式下的分离性能降低了两个数量级。4.针对卫星点波束非对称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低复杂度非对称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首先确定强信号最佳采样点,进而消除强信号影响,避免了传统算法波形重构过程,并且通过迭代译码结构来改善强弱信号的分离性能,重点研究了混合信号中强信号的消除,以及强弱信号的迭代译码结构。仿真实验表明,对采用(2,1,2)卷积码的QPSK混合信号,强弱信号幅度比为0.5时,可以达到最佳分离性能,混合信号经2次迭代译码后,分离性能提升约1dB。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卫星点论文参考文献

[1].董彦磊,汪春霆,孙巍.GEO卫星点波束覆盖算法的研究与应用[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6

[2].凌鹏.卫星点波束同频混合信号分离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6

[3].韩湘,郭新哲,邬基博.卫星点波束的移动目标指向优化研究[J].通信技术.2015

[4].薛永娇,王德民,齐春东,黄涵玥.载荷侧摆条件下卫星点波束覆盖区域算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5

[5].鲍凯,施意,楚娟.卫星点波束通信链路自然因素损耗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14

[6].郝文宇,潘冬,靖法.卫星点波束天线的多目标指向优化研究[J].宇航学报.2012

[7].靖法.卫星点波束天线指向策略及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8].李德治,窦朝晖,吕波,魏波.卫星点波束覆盖区域算法研究[J].载人航天.2009

[9].李玉庆,徐敏强,王日新.叁轴稳定卫星点目标观测任务优化调度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

[10].魏承,田浩,赵阳,向文豪.卫星点波束可移动天线地面应用软件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7

标签:;  ;  ;  ;  

卫星点论文-董彦磊,汪春霆,孙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